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八章GP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8.1GPS测量的技术设计网技术设计的依据1. GPS测量规范(规程)(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以下简称规范)(2)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3)各行业部门的其他 GPS测量规程或细则2. 测量任务书网的精度,密度设计1. GPS测量精度标准及分类(1)GPS测量精度分类对于各类GPS网的精度设计主要取决于网的用途。用于地壳形变及国家基本大地测 量的GPS控制网可按表8-1分级。表8-1GPS测量精度分级(一)氓I粘峨甘細周庫iW益:numLLW说厲眾故A AwmuiAgwo. iMw剋w 1L w呂号1)玉lo% IO20我国GP
2、S测量规范所规定的网的等级级别用途实例AA全球序廉架、伞坪It地竦动力供胡兀、地壳形变 测虽和特啻定斬1GS水久加毎他网A国家辭芳權架、忸域性地坤型力愕研定靱地壳闿变国家A般网B国家大地拎制r地方蕃爭極SB、血滦時变府侧和祎 科惴幣匸穫測屋国V 13繼网C大吊城市及【&的扯木控制PSD屮小城市+城氛肚测RU地_LHM言©.虏产* 钩挥、助测*建螺箱工等的控制网E用于城市或工程的 GPS控制网可按表8-2分级。表8-2GPS测量精度分级(二)等级平均距离(km)a ( mm)b (mm)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二二9w 10w 21/12 万三5w 10w 51/8万四2w 10w
3、101/4.5 万一级1w 10w 101/2万二级1w 15w 201/1万> X 2.1卫靈定也測橙制网的主鼻捷术求平均边Kckm)固皇供盔A(muml比例课羞辜敢R(mm/km)为束点阿的 边悅拥窮中谋琴旳电平芾后二等910<1/2500001/1200004.5Cio51/700002<10<1/100000<1/400001101/40000<1/200000. 53<40Q/20000|/K000(2)GPS测量的精度标准GPS测量的精度标准通常用网中相邻点之间的距离中误差表示,其形式为: a2 (bd)2 (8-1)式中距离中误差(毫米)
4、 ; a固定误差(mm);b比例误差系数(ppm);d相邻点之间的距离(km )。实际生产中,应根据测区大小、GPS网的用途,来设计网的等级和精度标准。2. GPS点的密度标准制定GPS网的密度标准,主要考虑任务要求和服务对象,密度可参照表8-3的规定执行。表8-3GPS网中相邻点间距离(单位:km)项目ABCDE相邻点最小距10015521相邻点最大距2000250401510相邻点平均距3007015 1010552最大者23倍。最小者1/2-1/3。网的基准设计1基准设计的定义:在GPS网的技术设计中,必须明确GPS网的成果所采用的坐标系统和起算数据的工 作,称为GPS网的基准设计。GP
5、S网的基准包括位置基准、方位基准和尺度基准。在GPS网的技术设计中,必须明确GPS网的成果所采用的坐标系统和起算数据的工 作,称为GPS网的基准设计。GPS网的基准包括位置基准、方位基准和尺度基准。1、位置基准:起算点坐标。采用:(1)高等级控制网点的 WGS84坐标。(2)或(1)高等级的点转换到 WGS84后的坐标。(3)单点定位的WGS84坐标2、方位基准3、尺度基准两种方法:(1) 外部尺度基准:测距仪、SLR、VLBI(2)内部尺度基准:选择一条边,长时间多次观测2.基准设计应考虑的几个问题:(1)应在地面坐标系中选定起算数据和联测原有地方控制点若干个,用以转换坐标。(2)对GPS网
6、内重合的高等级国家点或原城市等级控制点,除未知点连结图形观测外, 对它们也要适当地构成长边图形。(3)联测的高程点需均匀分布于网中,对丘陵或山区联测高程点应按高程拟合曲面的要 求进行布设。(4)新建GPS网的坐标应尽可能与测区过去采用的坐标一致。网构成的几个基本概念及网特征条件1. GPS网图形构成的几个基本概念观测时断:测站上开始接收卫星信号到观测停止,连续工作的时间段,简称时段。同步观测:两台或两台以上接收机同时对同一组卫星进行的观测。同步观测环:三台或三台以上接收机同步观测获得的基线向量所构成的闭合环,简称同 步环。独立观测环:由独立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简称独立环。异步观测
7、环:在构成多边形环路的所有基线向量中,只要有非同步观测基线向量,则该 多边形环路叫异步观测环,简称异步环。独立基线:对于 N台GPS接收机的同步观测环,有 J条同步观测基线,其中独立基线数 为 N-1。非独立基线:除独立基线外的其它基线叫非独立基线,总基线数与独立基线之差即为非 独立基线数。2. GPS网特征条件的计算观测时断数:C n m/N ( 8-2)式中:n为网点数,m为每点设站数,N为接收机数。总基线数:J总 CN(N-1)/2( 8-3)必要基线数:J必n1(8-4)独立基线数:J独C(N1)(8-5)多余基线数:J多C(N1)(n 1) (8-6)3. GPS网同步图形构成及独立
8、边的选择GPS基线数根据(8-3)式,对于由N台GPS接收机构成的同步图形中一个时断包含的为:N(N-1)/2( 8-7)但其中仅有N-1条是独立的GPS边,其余为非独立边。当接收机数N=25时所构成的同步图形见图8-1。(a)图8-1 N台接收机同少观酗所构成的同步图形对应于图8-1的独立GPS边可以有如图8-2所示的不同选择。图£ 2 GK 硕立边的不同选挥当同步观测的 GPS接收机数N > 3时,同步闭合环的最少数应为:T J (N 1) (N 1)(N2)/2(8-8)N与J、T的关系见下表: 表8-4N与J、T的关系表N23456J1361015T013610网的图形
9、设计1. GPS网的图形设计根据对所布设的 GPS网的精度要求和其它方面的要求,设计出独立的GPS边构成的多边形网,称为 GPS网的图形设计。2. GPS网的图形(1)点连式:如图8-3,相邻同步图形之间仅有一个公共点的连接。£1崔弓!* YHDO 嵐'(BG'1洲沁焦山处园 諾辽;W港起口点風点名(2) 边连式:如图8-4,同步图形之间由一条公共基线连接。(3) 网连式:指相邻同步图形之间有两个以上公共点相连接。(4) 边点混合连接式:如图8-5,把点连式与边连式有机地结合起来,组成GPS网的方式。(5) 三角锁连接:如图8-6,用点连式或边连式组成连续发展的三角锁
10、同步图形。(6) 导线网形连接:如图 8-7。(7) 星形布设:如图 8-8 3、布设GPS基线向量网时的设计指标在布设GPS网时,我们除了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外,还需要一些定量的指标来指导 我们的工作。在我们进行 GPS网的设计时经常需要采用效率指标、可靠性指标和精度指 标等。1) 效率指标在进行GPS网的设计时,我们经常采用效率指标来衡量某种网设计方案的效率,以 及在采用某种布网方案作业时所需要的作业时间、消耗等。在布设一个GPS网时,在点数、接收机数和平均重复设站次数确定后,则完成该网 测设所需的理论最少观测期数(同步观测的时段数)就可以确定。但是,当按照某个具 体的布网方式和观测作业方式
11、进行作业时,要按要求完成整网的测设,所需的观测期数 与理论上的最少观测期数会有所差异,理论最少观测期数与设计的观测期数的比值,称 之为效率指标(e),即eS m inSd其中:Smin为理论最少观测期数;理论最少观测期数R n、SminINT()mR为平均重复设站次数; m为接收机数;n为GPS网的点数;INT()为凑整函数,INT( X) XSd为设计观测期数。该指标可用来衡量 GPS网设计的效率。2)可靠性指标GPS网可靠性,可以分为内可靠性和外可靠性。所谓GPS网的内可靠性就是指所布设的GPS网发现粗差的能力,即可发现的最小粗差的大小;所谓GPS网的外可靠性就是指GPS网抵御粗差的能力,
12、即未剔除的粗差对GPS网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的大小。由于内、外可靠性指标在计算上过于烦琐,因此,在实际的GPS网的设计中采用一个计算较为简单的反映GPS网可靠性的数量指标,该指标就是整网的多余独立基线数与总的独立基线数的比值,称为整网的平均可靠性指标(),即:h其中:丨为多余的独立基线数;lr h In,In为必要的独立基线数,ln n 1h为总的独立基线数,lt S (m 1),s为观测期数,m为同步观测接收机的台数。3)精度指标当GPS网布网方式和观测作业方式确定后,GPS网的网形就确定了,根据已确定的Q (BPB),在GPS网的设计阶段可以采用tr(Q)作为衡量GPS网精度的指标。该指标可通
13、过相关软件(如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开发的 COSA 软件)计算得到。4、网的设计准则GPS 网设计的出发点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效率,努力降低成本。 因此,在进行 GPS的设计和测量时,既不能脱离实际的应用需求,盲目地最求不必要的 高精度和高可靠性;也不能为追求高效率和低成本,而放弃对质量的要求。提高 GPS 网可靠性的方法( 1)增加观测期数(增加独立基线数) 。在布设GPS网时,适当增加观测期数(时段数)对于提高GPS网的可靠性非常有效。 因为,随着观测期数的增加,所测得的独立基线数就会增加,而独立基线数的增加,对 网的可靠性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2)保证一定的重复设站次数。保证
14、一定的重复设站次数,可确保GPS网的可靠性。一方面,通过在同一测站上的多次观测,可有效地发现设站、对中、整平、量测天线高等人为错误;另一方面,重复 设站次数的增加,也意味着观测期数的增加。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当同一台接收机在 同一测站上连续进行多个时段的观测时,各个时段间必须重新安置仪器,以更好地消除 各种人为操作误差和错误。( 3)保证每个测站至少与三条以上的独立基线相连,这样可以使得测站具有较高的可靠 性。在布设GPS网时,各个点的可靠性与点位无直接关系,而与该点上所连接的基线数 有关,点上所连接的基线数越多,点的可靠性则越高。(4)在布网时要使网中所有最小异步环的边数不大于6 条。在布设
15、GPS网时,检查GPS观测值(基线向量)质量的最佳方法是异步环闭合差, 而随着组成异步环的基线向量数的增加,其检验质量的能力将逐渐下降。提高 GPS 网精度的方法( 1)为保证 GPS 网中各相邻点具有较高的相对精度,对网中距离较近的点一定要进行同步观测,以获得它们间的直接观测基线。( 2)为提高整个 GPS 网的精度, 可以在全面网之上布设框架网, 以框架网作为整个 GPS 网的骨架。(3) 在布网时要使网中所有最小异步环的边数不大于6 条。(4) 在布设GPS网时,引入高精度激光测距边,作为观测值与GPS观测值(基线向量) 一同进行联合平差,或将它们作为起算边长。( 5)若要采用高程拟合的
16、方法,测定网中各点的正常高 /正高,则需在布网时,选定一定数量的水准点,水准点的数量应尽可能的多,且应在网中均匀分布,还要保证有部分点 分布在网中的四周,将整个网包含在其中。(6)为提高GPS网的尺度精度,可采用如下方法:增设长时间、多时段的基线向量。布设GPS网时起算点的选取与分布若要求所布设的 GPS网的成果与旧成果吻合最好,则起算点数量越多越好,若不要 求所布设的GPS网的成果完全与旧成果吻合,则一般可选35个起算点,这样既可以保证新老坐标成果的一致性,也可以保持GPS网的原有精度。为保证整网的点位精度均匀,起算点一般应均匀地分布在GPS网的周围。要避免所有的起算点分布在网中一侧的情况。
17、布设GPS网时起算边长的选取与分布在布设GPS网时,可以采用高精度激光测距边作为起算边长,激光测距边的数量可 在35条左右,可设置在 GPS网中的任意位置。但激光测距边两端点的高差不应过分悬 殊。图形设计的注意事项:1、考虑加密需要、至少一个方向通视。2、尽量利用原有满足需要的资料和坐标系统3、闭合环或符合线路的边数满足规范。表3最简独立闭仟环或附合路线边数的规定AD<34、平面坐标转换联测和高程联测。8.2GPS测量的外业准备及技术设计书编写测区踏勘测区踏勘主要了解下列情况:交通情况;水系分布情况;植被情况;控制点分布情况;居民点分布情况; 当地风俗民情。资料收集1、各类图件;2、各类
18、控制点成果;3、测区有关的地质、气象、交通、通讯等方面的资料;4、城市及乡、村行政区划表。设备、器材筹备及人员组织 设备、器材筹备及人员组织包括以下内容: 筹备仪器、计算机及配套设备; 筹备机动设备及通讯设备; 筹备施工器材,计划油料,材料的消耗; 组建施工队伍,拟定施工人员名单及岗位; 进行详细的投资预算。拟定外业观测计划1拟定观测计划的主要依据:(1)GPS网的规模大小;(3)GPS卫星星座几何图形强度;(4)参加作业的接收机数量;(5)交通、通讯及后勤保障。2观测计划的主要内容:(1) 编制GPS卫星的可见性预报图;【软件】(2)选择卫星的几何图形强度;(3)选择最佳观测时断;(4)观测
19、区域的设计与划分;(5) 编排作业调度表;作业调整度表见表8-6。表8-6GPS作业调度表时段 编号观测 时间观测者观测者观测者机号:机号机号点名备注点名备注点名备注点号点号点号123410起点一上_/11图1网形结构阳本网采用4 台(;PS XX频接收机,每大观测3个时段,共观测 3d,每时段观测1.51u共9个时段.设站32次,其 中 4,7.10.13 号点各 设站 3 次,3、5、6、8、9、11、 12、15号点各设站2次,其余点各设站1次。观测 由东向西推进,具体安排见表1。& 1观测调度计划衣时的现测时段ABC1)1时段1734第一天二时段345三时段4567一时段67K
20、第二沢二时段78910三时段91011-时段1()111213第三天二时段121315三时段13141516图丨所示"采用四台GPS接收机构成一同步坏路 共构成五个同步环路,环路ZMJ采取边联接方式。 图屮展仃11个待定点d个已知点,点平均距离6.12k叶 连接处采用三台(;PS接收机构成一同步 坏路构成4乍三边同步坏垢.人仃34牛甚线 向駅计设站32次.井且要求1号与2号点,6号 与7号点,10号与11号点* 14号与16号必通视.(6)采用规定格式 GPS测量外业观测通知(见表 8-7)单进行调度。表8-7GPS测量外业观测通知单观测日期年月日组别:操作员:点位所在图幅:测站编号
21、/名:观测时断:1: 2 :3: 4:5: 6:安排人:年月日825设计GPS网与地面网的联测方案GPS网与地面网的联测,可根据测区地形变化和地面控制点的分布而定,一般在GPS网中至少要重合观测三个以上的地面控制点作为约束点。接收机选型及检验1接收机的选用接收机的选用可参考下表:、等级项二存三F四卩五卢A*0单频恐频户单频或孜频7单频或収频羊单频或单频或股僅页4单频或收频心W lOniin * +2pp(ni D 匸+3ppn 1 DpW lOiwv+3ppjn 2+3ppnt WWlQmnv3ppm 如和测量載波相位厂载漩相位.載波相位載濺相位*戟波相位"同歩观测推 收机皺>
22、2p2. 接收机的检验 接收机全面检验的内容,包括一般性检视、通电检验和实测检验。(1)一般检验:主要检查接收机设备各部件及其附件是否齐全、完好,紧固部分是否松 动与脱落,使用手册及资料是否齐全等。(2)通电检验:接收机通电后有关信号灯、按键、显示系统和仪表的工作情况,以及自 测试系统的工作情况,当自测正常后,按键作步骤检验仪器的工作情况。( 3)实测检验: 测试检验是 GPS 接收机检验的主要内容。 其检验方法有: 用标准基线检 验;已知坐标、边长检验;零基线检验;相位中心偏移量检验等。 用零基线检验接收机内部噪声水平。 基线测试方法如下:选择周围高度角 10O以上无障碍物的地方安放天线,按
23、图8-9连天线、功分器和接收机。连接电源,二台 GPS接收机同步接收四颗以上卫星11.5h。交换功分器与接收机接口,再观察一个时段。用随机软件计算基线坐标增量和基线长度。基线误差应少于1mm。否则应送厂检修或降低级别使用。 天线相位中心稳定性检验该项检验可在标准基线、比较基线或 GPS 检测场上进行。 检测时可以将 GPS 接收机带天线两两配对,置于基线的两端点。按上述方法在与该基线垂直的基线中(不具备此条件,可将一个接收机天线固定指北, 其它接收机天线绕轴顺时针转动90°, 180°, 270°)进行同样观察。观测结束,用随机软件解算各时段三维坐标。 GPS接收
24、机不同测程精度指标的测试。该项测试应在标准检定场进行。检定场应含有短边和中长边。基线精度应达到1*10 5。检验时天线应严格整平对中,对中误差小于土 1mm。天线指向正北,天线高量至 1mm。 测试结果与基线长度比较,应优于仪器标称精度。 仪器的高度低温试验:对于有特殊要求时需对GPS接收机进行高、低温测试。 对于双频 GPS 接收机应通过野外测试,检查在美国执行SA 技术时其定位精度。 用于天线基座的光学对点器在作业中应经常检验,确保对中的准确性,其检校参照控 制测量中光学对点器核校方法。8.2.7 技术设计书编写 资料收集全后,编写技术设计,主要编写内容如下:1. 任务来源及工作量包括GP
25、S项目的来源、下达任务的项目 用途及意义;GPS测量点的数量(包括新定点数、约束点数、水准点数、检查点数);GPS点的精度指标及坐标、高程系统。2. 测区概况测区隶属的行政管辖;测区范围的地理坐标,控制面积;测区的交通状况和人文地 理;测区的地形及气候状况;测区控制点的分布及对控制点分析、利用和评价。3. 布网方案GPS网点的图形及基本连接方法;GPS网结构特征的测算;点位布设图的绘制。4. 选点与埋标GPS点位的基本要求;点位标志的选用及埋设方法;点位的编号等。5. 观测对观测工作的基本要求;观测纲要的制定;对数据采集提出注意的问题6.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及使用的软件;起算点坐标的决
26、定方法,闭合差检验及点位精度的评定指标。7. 完成任务的措施 要求措施具体,方法可靠,能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执行。8.3GPS 测量的外业实施GPS 测量外业实施包括: GPS 点的选埋、观测、数据传输及数据预处理等工作。8.3.1 选点选点工作应遵守以下原则:1. 点位应设在易于安装接收设备。视野开阔的较高点上。2点位目标要显著,视场周围15°以上不应有障碍物,以减少GPS信号被遮挡或障碍物吸收。3点位应远离在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机、微波炉等)其距离不少于200m ;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少于50m。以避免电磁场对 GPS信号的干扰。4点位附近不应有在面积水域或不应有强烈干扰卫
27、星信号接收的物体,以减弱多路径效应的影响。5点位应选在交通方便,有利于其它观测手段扩展与联测的地方。6地面基础稳定,易于点的保存。7选点人员应按技术设计进行踏勘,在实地按要求选定点位。8网形应有利于同步观测边、点联结。9当所选点位需要进行水准联测时,选点人员应实地踏勘水准路线,提出有关建议。10.当利用旧点时,应对旧点的稳定性、完好性以及觇标是否安全可用作一检查,符合 要求方可利用。标志埋设参见:标石类型每个点标石埋设结束后,应填写点之记并提交以下资料:1. 点之记2GPS网的选取点网图;3. 土地占用批准文件与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4. 选点与埋石工作技术总结。833观测工作1观测工作依据的主
28、要技术指标表8-10各级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项目等级方法-二二三四一级二级卫星高度角(°)相对快速> 15> 15> 15> 15> 15有效观测卫星数相对快速> 4> 4> 5> 4> 5> 4> 5> 4> 5观测时段数相对> 2> 2> 2> 2> 1重复设点数快速> 2> 2> 2> 2时段长度()相对快速> 90> 60> 20> 45> 15> 45> 15> 45> 15数
29、据采样间隔()相对快速10-6010-6010-6010-6010、60PDOP相对快速V 6V 6V 8V 8V 82天线安置 在正常点位,天线应架设在三脚架上,并安置在标志中心的上方直接对中,天线基座 上的圆水准气泡必须整平。殊点位,当天线需要安置在三角点觇标的观测台或回光台上 时应先将觇顶拆除,防止对 GPS信号的遮挡。 天线的定向标志应指向正北,并顾及当地磁偏角的影响,以减弱相位中心偏差的影响。天线定向误差依定位精度不同而异,一般不应超过土3o50。 刮风天气安置天线时,应将天线进行三向固定,以防倒地碰坏。雷雨天气安置时,应 该注意将其底盘接地,以防雷击天线。 架设天线不宜过低,一般应
30、距地1m以上。天线架设好后,在圆盘天线间隔120O的三个方向分别量取天线高,三次测量结果之差不应超过3mm,取其三次结果的平均值记入测量手薄中,天线高记录取值0.001m。 测量气象参数:在高精度GPS测量中,要求测定气象元素。每时段气象观测应不少于3次(时段开始、中间、结束。)气压读至0.1mbar,气温读至0.1oC,对一般城市及工程 测量只记录天气状况。 复查点名并记入测量手薄中,将天线电缆与仪器进行联接,经检查无误后,方能通电 启动仪器。3. 开机观测观测作业的主要目的是捕获 GPS卫星信号,并对其进行跟踪、处理和量测,以获得 所需要的定位信息和观测数据。天线安置完成后,在离开天线适当
31、位置的地面上安放GPS接收机,接通接收机与电源、天线、控制器的联接电缆,并经过预热和静置,即可启动接收机进行观测。通常来说,在外业观测工作中,仪器操作人员应注意以下事项: 当确认外接电源电缆及天线等各项连接完全无误后,方可接通电源,启动接收机。 开机后接收机有关指示显示正常并通过自测后,方能输入有关测站和时段控制信息。 接收机在开始记录数据后,应注意查看有关观测卫星数量、卫星号、相位测量残差、 实时定位结果及其变化、存储介质记录等情况。 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允许进行以下操作:关闭又重新启动;进行自测试(发现故 障除外);改变卫星高度角;改变天线位置;改变数据采样间隔;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 件
32、等功能键。 每一观测时段中,气象元素一般应在始、中、末各观测记录一次,当时段较长时可适 当增加观测次数。 在观测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供电情况,除在出测前认真检查电池容量是否充足外,作业 中观测人员不要远离接收机,听到仪器的低电报警要及时予以处理,否则可能会造成仪 器内部数据的破坏或丢失。对观测时段较长的观测工作,建议尽量采用太阳能电池或汽 车瓶进行供电。 仪器高一定要按规定始、末各测一次,并及时输入及记入测量手薄之中。 接收机在观测过程中不要靠近接收机使用对讲机;雷雨季节架设天线要防止雷击,雷 雨过境时应关机停测,并卸下天线。 观测站的全部预定作业项目,经检查均已按规定完成,且记录与资料完整无误后
33、方可 迁站。 观测过程中要随时查看仪器内存或硬盘容量,每日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数据转存至 计算机硬、软盘上,确保观测数据不丢失。目前接收机的自动化程度较高,操作人员只需作好以下工作即可:1)各测站的观测员应按计划规定的时间作业,确保同步观测。2)确保接收机存储器(目前常用 CF卡)有足够存储空间。3)开始观测后,正确输入高度角,天线高及天线高量取方式。4)观测过程中应注意查看测站信息、接收到的卫星数量、卫星号、各通道信噪比、 相位测量残差、实时定位的结果及其变化和存储介质记录等情况。一般来讲,主要注意 DOP直的变化,女口 DOP直偏高(GDOf一般不应高于6),应及时与其他测站观测员取得联
34、系,适当延长观测时间。5 )同一观测时段中,接收机不得关闭或重启;将每测段信息如实记录在GPS1量手簿上。6)进行长距离高等级 GPS1量时,要将气象元素,空气湿度等如实记录,每隔一小 时或两小时记录一次。4. 观测记录 观测记录观测记录由 GPS 接收机自动进行, 均记录在存储介质 (如硬盘、 硬卡或记忆卡等) 上。 测量手薄测量手薄是在接收机启动前及观测过程中,由观测者随时填写的。其记录格式在现 行规范和规程中略有差别,视具体工作内容选择。观测记录和测量手薄必须认真、及时填写,坚决杜绝事后补记或追记。参见:GPS测量观测手簿8.4GPS测量的作业模式经典静态定位模式图&I0静态宜位
35、1作业方式采用两台(或两台以上)接收设备,分别安置在一条或数条基线的两个端点,同步观测4颗以上卫星,每时段长45分钟至2个小时或更多。作业布置如图8-10所示。2. 精度基线的相对定位精度可达5mm+1ppm D , D为 基线长度(KM )。3. 适用范围建立全球性或国家级大地控制网,建立地壳 运动监测网、建立长距离检校基线、进行岛屿与大陆联 测、钻井定位及精密工程控制网建立等。4. 注意事项所有已观测基线应组成一系列封闭图形(如图8-10),以利于外业检核,提高成果可靠度。并且可观酬齐i缉ii汕路圧RJ 8-1 i 快吨脖态定位以通过平差,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快速静态定位1. 作业方
36、法在测区中部选择一个基准站,并安置一台接 收设备连续跟踪所有可见卫星;另一台接收机依次到各 点流动设站,每点观测数分钟。作业布置如图8-11所示。2. 精度流动站相对于基准站的基线中误差为5mm ±1ppm D。3. 应用范围控制网的建立及其加密、工程测量、地籍测量、大批相距百米左右的点位定位。4. 注意事项在测量时段内应确保有5颗以上卫星可供观测;流动点与基准点相距应不超过20km ;流动站上的接收机在转移时,不必保持对所测卫星连续跟踪,可关闭电源以降低能耗。5. 优缺点优点:作业速度快、精度高、能耗低;缺点:二台接收机工作时,构不成闭合图形(如 图8-11),可靠性差。准动态定位
37、1. 作业方法在测区选择一个基准点,安置接收机工 连续跟踪所有可见卫星;将另一台流动接收机先 置于1号站(如图8-12)观测;在保持对所测卫 星连续跟踪而不失锁的情况下,将流动接收机分 别在2, 3, 4各点观测数秒钟。2. 精度基线的中误差约为12 cm。3. 应用范围开阔地区的加密控制测量、工程测量及8 8-12准动疮宦位图8J3往返式甫复设站碎部测量及线路测量等。注意事项应确保在观测时断上有5颗以上卫星可供观测;流动点与基准点距离不超过20km ;观测过程中流动接收机不能失锁,否则应在失锁的流动点上延长观测时间1 2min。844往返式重复设站1作业方法建立一个基准点安置接收机连续跟踪所
38、有 可见卫星;流动接收机依次到每点观测12min ; 1h后逆序返测各流动点 12min。设站布置如图 8-13所 示。2精度相对于基准点的基线中误差为5mm+1ppm.D。3应用范围控制测量及控制网加密、取代导线测量及三角测量、工程测量机地籍测量。4注意事项流动点与基准点距离不超过15km ;基准点上空开阔,能正常跟踪 3颗及以上卫星。动态定位1作业方法建立一个基准点安置接收机连续跟踪所有 可见卫星;流动接收机先在出发点上静态观测数分钟; 然后流动接收机从出发点开始连续运动;按指定的时 间间隔自动运动载体的实时位置。作业布置如图8-14所示2. 精度相对于基准点的瞬时点位精度12cm。3.
39、应用范围精密测定运动目标的轨迹、测定道路的中心线、剖面测量、航道测量等。4. 注意事项需同步观测 5颗卫星,其中至少 4颗卫星 要连续跟踪;流动点与基准点距离不超过20km。 实时动态测量的作业模式与应用1. 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简介实时动态(RealTimeKinematic-RTB )测量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根据的实时 差分GPS ( RTDGPS)测量技术,它是 GPS测量技术发展中的一个新突破。实时动态测量的基本思想是:在基线上安置一台 GP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GPS卫星进行连续地测量,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在用户站上,GPS接收机在接
40、收 GP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设备,接收基准站传 输的观测数据,然后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时地计算并显示用户站的三维坐标及其精 度。电&X4IAA电鬥薛r站縄仃洗动站墓堆姑GFSKTKjRS 示意 El2. RTK作业模式与应用根据用户的要求,目前实时动态测量采用的作业模式,主要有: 快速静态测量采用这种测量模式,要求 GPS接收机在每一用户站上,静止地进行观测。在观测过 程中,连同接收到的基准站的同步观测数据,实时地解算整周末知数和用户站的三维坐 标。如果解算结果的变化趋于稳定,且其精度已满足设计要求,便可适时的结束观测。 采用这种模式作业时,用户站的接收机在流动过程中,可以不必保持对GPS卫星的连续跟踪,其定位精度可达 12cm。这种方法可应用于城市、矿山等区域性的控制测量,工 程测量和地籍测量等。 准动态测量同一般的准动测量一样,这种测量模式,通常要求流动的接收机在观测工作开始之 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二次根式》专项测试卷带答案
- VB编程的解决思路及答案
- 2025届贵州省毕节织金县数学七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企业信息安全的保安策略计划
- 2025年构建弹性企业战略试题及答案
- 秘书如何保持工作生活平衡计划
- 企业资金使用效率评估计划
- 行业安全管理的国际经验计划
- 公司战略评估体系建立试题及答案
- 城市交通影响评价重点基础知识点
- 汽车定点洗车协议书
- 2025年青海西宁事业单位(行测)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抖音直播电商供应链服务及品牌授权与管理合同
- 2025央国企CIO选型指南-ERP产品
- 【MOOC答案】《光纤光学》(华中科技大学)章节作业期末慕课答案
- 2025内蒙古工程咨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监理项目储备库人员40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劳动合同书范本介绍5篇
- 2025年中考与法治三轮冲刺:时政热点分析说明题 刷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5届高三年级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南京盐城二模)
- 上海市金山区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数学试卷(含答案)
- 【MOOC】宇宙简史-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