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11牛郎织女(二)(人教部编版)(含答案)_第1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11牛郎织女(二)(人教部编版)(含答案)_第2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11牛郎织女(二)(人教部编版)(含答案)_第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11牛郎织女(二)(人教部编版)(含答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0.牛郎织女(二)标准化试题:(提醒:第15题,根据拼音或积累,在相应位置书写相关内容。)1 .读拼音,写词语:x 1 gu n sh a y i q i zi d zh e ji e h m()()()()()2 .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如今直上银河去,。两情若是长久时, 。3 .牛郎织女是一篇 ,课文主要讲了 的故事,寄托了善良的人 们。4 . “牛郎织女”现在作为成语,用以比喻 。我们可以用苏轼的名 句“, 。”祝福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5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无误的一项是()A节俭ji击依假w d哀sud老泰ta山B.珊sh由瑚礁ji 箜像ku mg 拗ni立不过 趁机ch命C循x

2、S着玉簪z n 彩锦j in 眼眶ku engD.则b co下来惩ch由g罚 拽zhu d着 挣zh亭g扎6 .下面词语中的带点字与“拗不过”的“拗”读音相同的是()。A.违典I B .丹断 C .丹口 D .执丹7 下面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牛朗一晴郎一画廊 B.扔掉一仍然一奶奶C.挨近一埃及一唉叹 D.嫂子一搜索一瘦弱8 .(可多选)“他忽然想起老牛临死前说的话”中的“临”,与()中带点的字意思相同。A.盛气临人B .临危不惧C .兵临城下D .居高临下9 .下列四组词语中,不全是近义词的是()A.日久天长一天长地久B.怒气冲冲一怒发冲冠C.富丽堂皇一金碧辉煌 D,无拘无束一笼

3、中之鸟10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两个人勤劳节俭,日子过得挺圆满。B.牛郎织女是我国四大民间故事。C.民间故事充满神奇色彩,令人神往。D.他披上老牛的皮和竹筐就往外跑。转载出版必究 作者:笑魇如花1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她乐极了,可是有时候也发愁。愁什么呢?她没告诉牛郎。B.织女心里恨极了,望着两个可爱的儿女,一时不知该怎么办?-C可是怎么能上天呢?他忽然想起老牛临死时说的话,这不正是紧急事吗?D.飞了一会儿,望见妻子和老太婆了,他就喊我来了,两个孩子也连声喊娘。 转载出版必究 作者:笑魇如花12 .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柳树在风中扭动着腰肢

4、,尽情地跳舞。B-美丽的彩虹就像一座七彩的桥。C他饿得都能够把一头大象给吃了。D.隔壁教室里好像是李老师在上课。13 .下列关联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牛郎不仅勤劳肯干,而且心地善良。B.虽然天上有着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但是织女还是选择了在人间生活。C.即使有千难万险,也不能阻挡织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D织女不但挣扎,而且还望着两个孩子大声喊:“快去找你爹!” 14、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正确的是()A.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 ?(这句话是对牛郎的语 言描写,体现了牛郎对老牛的关心之情。)B.我死了以后,你把我的皮留着。碰见什么紧急事,你就披上我的皮(这是老牛临终的嘱托,

5、为下文作铺垫,因为下文写牛郎追赶王母娘娘就是凭借了牛皮的帮助。)C. “她乐极了,可是有时候也发愁。愁甚麽呢?她没告诉牛郎。”为下文王母娘娘 抓她回去做铺垫。D.他赶紧披上牛皮,找出两个筐,一个筐里放一个孩子,挑起来就往外跑。一出屋 门,他就飞起来了,耳边风呼呼地直响。飞了一会儿,望见妻子和老太婆了,他就喊 : “我来了。”(抓住牛郎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了他不畏强权,不怕压迫,对自己的妻子 充满着爱。) 15、传说中,牛郎和织女只能在每年的农历 见一面。()A.七月初七B.八月初八 C.九月初九16、下列不是描写牛郎织女的感情的诗句是()A.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B.在天愿作比翼鸟,

6、在地愿为连理枝。C.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5.牛郎织女)这个故事主要表达的是()A.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B.赞美牛郎的勤劳和织女的善良。C.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同情。D.上述答案对正确。 二、课文片段: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有时候,织女也帮助牛郎干些地里的活。两 个人勤劳节俭,日子过得挺美满。转眼间两三个年头过去了 ,他们生了一个男孩和一个女 孩。到孩子能说话的时候,晚上得空,织女就指着星星,给孩子们讲些天上的故事。天上 虽然富丽堂皇,可是没有自由,她不喜欢。她喜欢人间的生活 口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口她 喜欢口逗着兄妹俩玩口她喜欢

7、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 她喜欢口听晓风晚风轻 轻地吹过树林口她喜欢口。1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富丽堂皇:。2 .在文中“口”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标点。3 .写近、反义词:节俭()() 晓风()()4 .“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可以用“”成语形容。5 .读读画线的句子,按要求作答。(1)比较一下原句与下面的句子两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不-样?她喜欢跟牛郎一块儿干话,喜欢逗孩子们玩喜欢看门前的溪水活泼地流过去,还喜欢听 风儿轻轻地吹过树林。(2) 仿写:.6.从这段话可以看出织女的什么特点? (2分)一天,她亲自到牛郎家里,可巧牛郎在地里干活,她就一把抓住织女往外走。织女的 男孩见那老太

8、婆怒气冲冲地拉着织女走, 就跑过来拉住织女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 孩子倒在地上,她就带着织女一齐飞起来。织女心里恨极了,望着两个可爱的孩子,一 时不知该怎么办,只喊了一句:“快去找你爹!”牛郎跟着男孩赶回家,只见梭子放在织了半截的布匹上,灶上的饭正冒着热气,女孩 坐在门前哭。他决定上天去追,把织女救回来。可是怎么能上天呢 ?他忽然想起老牛临死 前说的话,这不正是紧急事吗?他赶紧披上牛皮,找出两个筐,一个筐里放一个孩子,挑起 来就往外跑。一出屋门,他就飞起来了,耳边的风呼呼直响。飞了一会儿,望见妻子和老 太婆了,他就喊“我来了”,两个孩子也连声喊“娘”。越飞越近 ,眼看要赶上了,王母 娘娘拔

9、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槽了 ,牛郎的前边忽然出现一条天河。天河很宽,波浪 很大,牛郎飞不过去了。每年的这一天,成群的喜鹊在天河上边搭起一座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会面。就 因为这件事,每逢那一天,人们很少看见喜鹊,它们都往天河那儿搭桥去了。还有人说, 那一天夜里,要是在葡萄架下边静静地听着。还可以听见牛郎、织女在桥上亲亲密密地 说话呢。1 .读了画“”线的句子,你感受到2 .用.”画出描写织女的句子,从中可以看出她 3 . “他忽然想起老牛临死前说的话”,联系课文,“老牛临死前说的话”指的是.。这是一种.的写作方法。4 .牛郎想起老牛临死前说的话,这一情节安排在全文起什么作用?5 .”从此以后

10、,牛郎在天河的这边,织女在天河的那边,只能远远地望着,不能住在一块儿了。”从“只能”一词可以看出 6 .用.”画出表现牛郎的“心急如焚”的句子,并试着读出牛郎的这种心情。7 .“这一天”夜晚,我们遥望天空,看到银河两岸的牵牛星和织女星,不禁吟诵起诗句:“, 0 ”8 .读读画线的句子,想一想,牛郎、织女会说些什么?(1)谈到儿女,织女说:“。”谈到老牛,牛郎说:“ 谈到王母娘娘,织女说:“。”答案:标准化试题:1 .习惯纱衣妻子挨着结婚2 .同到牵牛织女家。又岂在朝朝暮暮3、民间故事牛郎织女对美好事物的追求4 .分居两地的夫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5 .C 6.D 7.A 8.BD 9.D

11、10.A 11.B 12.D 13.D 14.A 15.A 16.B课文片段:片段一1.形容天上的建筑宏伟华丽。2. :。3.节约浪费晨风晚风4 .男耕女织5 .原文的表达将“她喜欢”放在每一个分句的未尾 ,并独立为一个小句子,这样更有音韵 感,更突出织女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仿写:春天,在花园里散步,我喜欢;夏天,在小河里游泳,我喜欢;秋天,在果园里采摘,我喜欢;冬天,雪地里滑雪,我喜欢。6、织女勤劳善良,喜欢自由。片段二:1 .示例:我感受到了王母娘娘专横霸道、心狠手辣、冷酷无情。2 .织女心里很极了,望着两个可爱的孩子,一时不知该怎么办,只喊了一句 :-“快去找你 爹!”不愿向句无1,留恋人而而幸福Mi3 .老牛死前,嘱咐牛郎将它的皮留着,好在紧急时刻派上用场。前后照应4 .这一情节的安排,既与上文写老牛死前所说的话前后相照应,又为下文披着牛皮救织 女做好了铺垫,使得文章情节不突兀,每个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