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法家的名人名言_第1页
关于书法家的名人名言_第2页
关于书法家的名人名言_第3页
关于书法家的名人名言_第4页
关于书法家的名人名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书法家的名人名言欧阳询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之一, 他的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 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那么有哪些名人名言是关 于书法家的呢?下面 给你带来的是关于书法家的名人名言的内容, 希望你喜欢!1)学书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楷书既成,乃纵为行书 ;行书 既成,乃纵为草书。学草书者,先习章草,知偏旁来历,然后变化为 草圣。学篆者亦必由楷书,正锋既熟,则易为力。学八分者,先学篆, 篆既熟,方学八分,乃有古意。明.丰坊学书法2)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若初学,先大书,不得从小。晋. 卫锤笔阵图3)古贴字体大小,颇有相径庭者。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 而情意真执,痛痒相关。清包世

2、臣安吴论书4)作书起转收缩,须极力顿挫,笔法既得,更多临唐贴以严其 结构。清.梁獭学书论5)若气质薄,则体格不大,学力有限;天资劣,则为学限,而入 门不易;法不得,则虚积岁月,用功徒然;工夫浅,则笔画荒疏,终难 成就;临摹少,则字无师承,体势粗恶;识鉴短,则徘徊今古,胸无成 见。清.朱履贞学书捷要6)初作字,不必多费诸墨。取古拓善本细玩而熟视之,既复,i背贴而索之。学而思,思而学,心中若有成局,然后举闭而追之清.宋曹书法约言7)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 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北宋.苏轼论书8)旭常云:或问书法之妙,何得其古人?日妙在执笔,令其圆畅, 勿使拘挛;其

3、次识法,须口传手授,勿使无度。所谓笔法也,其次在 布置,不慢不越,巧使合宜;其次变通识怀,纵合规矩;其次纸笔精佳。 五者备矣,然后能齐古人。唐.蔡希综法书论9)初学字时,不可尽其形势,先想字成,意在笔前。一遍正其 手脚,二遍须学形势,三遍须令似本,四遍加其遒润,五遍每加抽拔, 使不声涩。晋.王羲之笔势论10)若泛学诸家,则字有工拙,笔多失误,当连者反断,当断者 反续,不识向背,不知其止,不悟转换,随意用笔,任笔赋形,失误 颠错,反为新奇。南宋.姜夔续书谱11)初学条理,必有所事,因象而求意。终及通会,行所无事, 得意而忘象。故曰由象识心,象不可着,心不可离。明.项穆书法雅言12)夫人工书,须从

4、师授。必先识试势,乃可加功;功势既明,则务迟涩;迟涩分矣,无系拘踞;拘踞既亡,求诸变态;变态之旨,在于 奋斫;奋斫之理,资于异状;异状之变,无溺荒僻;荒僻去矣,务于神采; 神采之至,几于玄微,则宕逸无方矣。唐.张怀灌玉堂禁经13)形者,其形体也;神者,其神采也。宋.袁文14)形者,神之质地;神者,形之用也。是则形称其质,神音其用;形之与神,不得相异。南北朝.范缜神灭论15)神即形也,行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射则神灭也。南 北朝.范缜神灭论16)夫神在形似之外,而形在神气之中。形不生动,其失则板 ; 生外形似,其失则疏。故求神似于型似之外,取生意于形似之中。明. 高廉17)取意舍形,无所求意

5、。故得其形,意溢于形 ;失其形,意云 何哉?明.王履18)学书之要,唯取神,气为佳,若模象体势,虽形似而无精神, 乃不知书者所为耳。宋.蔡襄宋端明殿学士蔡忠公文集19)书之心,主张布算,想像化裁,意在笔端,未形之相也 ;书 之相,旋折进退,威仪神采,笔随意发,既形之心也。明 .项穆书 法雅言20)夫字以神情为精魄,神若不如,则无态度也 ;以心为筋骨, 心若不坚,则字无劲健也;以副毛为皮层,副若不圆,则字无温润也。 神,心之用也。唐.李世民指意关于书法家的名人名言(最新版)1)石湖云:学书须是收昔人真迹 佳妙者,可以详视其先后笔势轻重往复之法,若只看碑本,则惟得字 画,全不见其笔法神气,终南精进

6、。南宋.陈牺负暄野录2)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 之,乃得趣。北宋.米芾海岳名言3)故凡得名迹,一望而知为何家者,而通篇意气归于本家者, 真迹也。一望知为何家之书,细求以本家所习前人法而不见者,仿书 也。清包世臣安吴论书4)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乃 到妙处。惟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北宋.黄庭坚论书5)凡临古人始必求其似,久久剥换,遗貌取神。清 .王淑论书 滕语6)每习一贴,必使笔法章发透入肝膈,每换后贴,又必使心中 如无前贴。积力即久,习过诸家之行质,性情无不奔会腕下,虽曰与 古为徒,实则自怀杼轴矣。清.包世臣艺舟双辑7)临书易失古人位

7、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摩书易得古人位置,而 多失古人笔意。南宋.姜夔续书谱8)初学书类乎本,缓笔定其行势,忙则失其规矩。晋.王羲之笔 书论十二章9)又学时不在旋看字本,逐画临仿,但贵行,住,坐,卧常谛 玩,经目著心。久之,自然有悟入处。信意运笔,不觉得其精微,斯 为善学。南宋.陈牺负暄野录10)且一食之美,惟饱其日,倘一观而悟,则润于终身。唐 .张 坏灌六体书论11)学古人书,须得其神骨,魄力气格,命脉,勿徒貌似而不深 求也。清.梁獭学书论12)临摹用工,是学书大要,然必先求古人意指,次究用笔,后像行体。清.朱履贞学书捷要13)不泥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矣。清.郑板桥14)临摹古人不在对临,

8、而在神会,目意所结,一尘不入,似而 不似,不容思议。明.沈激画尘15)自运在服古,临古须有我。两者合之则双美,离之则伤神。清.王淑论书滕语16)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北宋苏轼论书17)学书一字一笔须从古贴中来,否则无本。早矜脱化,必规矩, 初宗一家,精深有得。继采诸美,变动弗拘。斯为不掩性情,自辟门 经。清.梁獭学书论18)凡临摹须专力一家,然后以各家总览揣摩,自然胸中横钛, 腕下精熟。久之眼光广阔,志趣高深,集众长以为己有,方得出群境 地。清.朱和羹临池心解19)习古人书,必先专精议一家。至于信手触笔,无所不似,然 后可兼收并蓄,淹贯众有,亦决不能自成一家,到得似来,

9、只为此家 所盖,枉费一生气力。清.王淑论书滕语20)若但株守一家而摹之,久之必生一种习气,甚或至于不可响 远。苟能知其弊之不可长,于是自书精意,自辟性灵,以古人之规矩, 开自己之生面,不袭不蹈而天然入声,可以揆古人而同符,即可以传 后世而无槐:而后成其为我而立门户矣。清.沈宗骞芥学画编关于书法家的名人名言(热门版)1)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可绍于古人。南朝.王僧虔笔意赞2)故之书道玄妙,必资于神遇,不可以力求也;机巧必须于心悟, 不可以目取也。清.冯武笔髓3)具有一点一画,意态纵横,偃亚中间,绰有馀裕,结字峻秀, 类于生动,幽若深远,焕若神明,以不测为量者,书之妙也。唐 .张 怀

10、灌评书药石论4)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形,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 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 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东汉 .蔡邕九势5)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气立矣。 东汉.蔡邕石室神授笔势6)古人作书,于联络处见章法;于洒落处见意境。清.周星莲临 池管见7)至若磔髦竦骨,短截长,有似夫忠臣抗直补过匡主之节也 ;矩 则轨转,却密就疏,有似夫孝子承顺慎终思远之心也 ;耀质含章,或 柔或刚,有似夫哲人行藏知进知退之行也。唐.张怀灌书断8)夫心合于气,气合于心;神,心之用也,心必静而已矣。唐 . 李世民指意9)成形结

11、字,得形体不如得笔法,得笔法不如得气象。翰林粹 语10)要使笔落纸上,精神能冲其中,气韵目晕于外。似生实熟, 圆转流畅,则笔笔有笔,笔笔无痕矣。清.华琳南宗诀秘11)故有笔法而有生动之情,有墨气而有活泼之致。清.丁皋写 真秘诀12)盖法高于意则用法,意高于法则用意,用意正其神明于法也。 清.刘熙载艺概13)风神者,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三须纸笔佳,四须险劲, 五须高明,六须润泽,七须向背得宜,八须时出新意。则自然长者如 秀整之土,短者如精悍之徒,瘦者如山泽之矍,肥者如贵游之子,劲 者如武夫,媚者如美女,欹斜如醉仙,端楷如贤士。南宋.姜夔续书谱14)夫字以神为精魄,神若不知,则字无态度也 ;以心为筋骨, 心若不坚,则字无劲健也;以副毛为皮肤,副若不圆,则字无温润也。 唐.李世民笔法诀15)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翰林粹语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