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五单元略读《光》优质教案_第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五单元略读《光》优质教案_第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五单元略读《光》优质教案_第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五单元略读《光》优质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 第五单元 略读光优质教案光教案杨必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大自然的“光”,感受大自然。提高赏析 散文的能力。提高写作的发散思维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去解读文本。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阳光,感受阳光,培养雅致的情怀。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下面,我来做一个采访。某某同学,你好! 一说到“光”的话,你会联想起哪些事物?这些事物里面,哪种光,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阳光如同空气,天 天和人相伴。与我们如此密切的东西,你细细地品尝过阳光、感受过 阳光吗?再采访一下:要你来写“光”的话,你会怎么写?今

2、天我们一起 来看一篇文章光,领略作者对光的细腻的感受,欣赏文章的写法。 二、作者简介:杨必( 19221968),是钱钟书夫人杨绛的妹妹。生于上海,祖 籍江苏无锡。曾就读于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文系。 解放后在国际 劳动局担任英语翻译,1952年任教于复旦大学外文系。1968年因病 去世。其翻译的名利场(英国萨克雷著)享有很高的声誉。这篇散文基本上以时间为线索,描述了一天之内“光”的变化及 其带给人的感受。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注音一一我们先在读中了解 一下大意。(不能全读) 三、品读全文:(板书)1、齐读第一部分内容(1段):写晨光。快速浏览第二部分(24 段)写阳光。2、快速浏览第58段,主

3、要写光与黑暗的关系。3、齐读第9段, 写夜晚的声音。过渡:本文内容十分丰富,但读来却不觉繁杂,这是因为作者文 思有路,安排得井井有条。我们平时写作文时,有部分同学不是难以 打开写作思路,就是发愁作文凑不够字数。这篇散文为我们提供了如 何把文章写丰富的范例,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一下本文的写 法。每大组讨论同一部分的内容。以抽签方式抽取本组的问题(组长 为代表抽签)。本组问题讨论完毕,时间还未到的话,请研究一下其 他组的问题。四、鉴赏写法,体会散文丰富之美1、主要写了晨光的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手法?你认为写得最好的句 子是哪句?简要分析。明确:写了光色的变化:灰白一一带点透明的微光。用了比较手

4、 法、拟人的手法。在比如一些生动的描写:本文有不少词语用得很别致。比如,用“羞缩胆怯”写“其余的光”,用“轻悄乖觉”和“专 制”写“黑暗”,用“放肆”写“蓝”,用“淘气”写“小星”,等 等。这些词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拟人化。这种写法使文章显得比较 活泼、充满生机,生动形象。2、写阳光:作者是怎样写阳光的?用了什么手法?试简要分析。写阳光的色,还写阳光的声,阳光有声音?你听过阳光的声音 吗?怎样的声音?感到过它抵门的力量吗?并借助于成人与小孩的 对比,写出了阳光的活泼好动与天真无邪。 由此作者把话题转到人们“越要显得庄严,越向暗里退缩”而使阳光受到约束,引出了关于光 与黑暗的联想和议论。3、写光

5、和黑暗的关系:1)写了两者怎样的关系?文中分别列举了哪些事例来写的?你认为 哪些句子写得精彩?试着分析。本部分内容围绕光与黑暗的关系所展开的议论。 作者先是以月光“带来无数黑影”、闪电过后“广大得漫无边际的黑暗”、蜡烛光使 影子“真正得了生命”为例,点明了光与黑暗的“分不开”;接着谈 到了黑夜带来的“静穆”,其中以闪电为最,它“轻疾冷静” “孤高 脱群,来去无踪”;然后指出虽然“光和黑暗永远在相追随相角逐”, 但月光、星光、雪光,还有地上的小白花“像浇不灭的火星”,不能 被黑暗“完全掩灭”;最后谈到光与黑暗如何“融为一体”,认为“只 有黄昏的一刹那,光和黑影才真正的融合成一片”。(第五段对比手

6、法的运用)4、文章第四部分写到了 “夜晚的声音”,从四方浮来,1)都写了哪些声音?最好听的是什么声音?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 有什么好处?明确:声音:略。这一段简直是声音的海洋,“整个宇宙是个庞大的乐器”,其中“最好的还是人的声音”。因为声音的特点不同: 第九段。全文以朦胧的晨曦始,以“温柔亲切”的声音终,仿佛完成 了一次生命感觉的循环,深化了主题。2)文章第四部分写到了 “夜晚的声音”,是不是偏离了光的主题呢? 请简要回答。明确:不是,而是对主题的深化。1)夜色渐浓,光暗淡下来了, 对自然界的观察和体会只能靠听觉来分析。 2)由黑暗到黎明,这是 光与黑暗交锋的一个阶段的分界点,是作者观察和体味自然的一个循 环。整个宇宙没有停下脚步,大自然没有在黑暗中停下前进的步伐, 说明了生命的节拍不停。五、学了本文,你在写作上,得到什么启发?(投影)明确:本文的写作发散思维值得我们学习:联想丰富,对比巧妙。由 物及人。六、小结:我们可能从来不曾像作者那样细细地品尝过光,因而一时还不能 完全领略作者这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