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的分子机制_第1页
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的分子机制_第2页
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的分子机制_第3页
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的分子机制_第4页
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的分子机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物学杂志JOU RNAL OF BIOLO GY1998年10月Vol. 15 No. 5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的分子机制聂刘旺(安徽师范大学生物系,芜湖241000)#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生物学杂志JOU RNAL OF BIOLO GY1998年10月Vol. 15 No. 5#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生物学

2、杂志JOU RNAL OF BIOLO GY1998年10月Vol. 15 No. 5多数爬行动物缺乏异型性染色体,它们的性别不是在受孕时决定,而是由孵化卵的温度来决定的。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的现象早在三十年前就被发现,但有关其机制的研究少有进展。在过去的几年里,由于 SRY基因的发现,对XY染色体(或遗传的)性别决定 (GSD)机制的分子基础的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现今,比较TSD和GSD机制已成为可能。TSD已在一些 进化上较古老的脊椎动物中发现 ,由此人们推测它是 一种较古老的性别决定形式。而GSD机制由此进化而来。如果这一推测是正确的话,那么,这两种机制就可能共享了一个共同的分子途径。本文

3、对TSD机制的目前研究作了一介绍,提岀了一些必须解决的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TSD机制的分子基础。1 TSD机制的概述:发育的胚胎所产生的最典型的结果之一是性别决 定。物种的延续依赖于胚胎分化形成雄性或雌性个体 的能力,因而,性别决定的机制一定是十分健全 。自然 界中,性别决定的机制有多种类型:1 1染色体(遗传型)性别决定;21环境性别决定。31孤雌生殖。环境性别 决定是指子代的性别归宿于胚胎发育的环境信号而不 依赖于合子的遗传组成。许多的遗传因子可以影响胚 胎的性别发育,如密度,含水量,pH值,最典型的是孵 化温度。TSD最主要的特点是较小的孵化温度的改变 能够决定子代是否为雄性或雌性。因而

4、,多数孵化温度下,子代的性比(8/ 8 +早)总是岀现明显的偏差。具有TSD现象的物种通常总是缺乏性染色体。目前,在几乎所有鳄类动物中均发现为TSD类型,龟类和蜴动物既有 TSD类型,又有GSD类型,而几乎所 有蛇类仅发现存在 GSD机制。美洲的密西西比鳄是 目前最被广泛研究的一种具TSD机制的动物,在这一动物中,30 C或低于30 C下的孵育温度将产生100 %的雌性,33 O产生100%的雄性,35 °C则产生大约 90 %的雌性,而其间的温度则产生不同的性比。这种雌雄一雌FMF型性别决定不仅在密西西比鳄 中存在,在其它具TSD机制的物种中也十分多见。亲缘关系较近的爬行动物种间,

5、即有GSD又有TSD机制的现象,使得我们可以相信,这两种机制的进 行过程可能是相似的,导致性腺分化的因子在哺乳动 物和爬行动物中可能是十分保守的 。因此,在爬行动 物中,已被分离和鉴定的具控制哺乳动物性腺发育的 基因可能在爬行动物中具有类似的功能 。通过对哺乳 动物性别决定分子遗传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断在TSD机制中的分子面貌。2爬行动物中与性别有关的特异DNA序列的发现如前所述,蛇类大多是雌性异配性别,性染色是ZW。Singh等于1980报道,他们在印度产的一种雌蛇 中(Bungarus fasciatus)分离到一种高度重复的卫星 DNA序列(B KM)。继后又发现BKM在海龟中也存在 性别

6、特异性;用BKM探针与原始种类的蛇如蟒科的Ergxjohni 和 Xenopeltis U nicolor 进行杂交时 ,发现这种与性别有关的序列散布在许多大型染色体上,这些原始种类的蛇没有异型性染色体,这类探针与小鼠染色体进行原位杂交,则显示位于雄性小鼠Y染色体近着丝粒区,因而人们推测BKM在脊椎动物性别决定机 制中起一定作用。研究表明,BKM具有许多GATA或 GACA的重复单位,它们在性反转小鼠中Xsxr区段与编码睾丸决定基因(Tdf)的序列相连,因而,表现为随 Tdf而被动转录;丫染色体上靠近 Tdf位点的GATA 重复序列的大小似乎相当随机而与性别决定无关;人类的Y染色体上几乎不含这

7、一序列更加证实B KM与性别决定关系不大。3爬行动物H2Y抗原基因H2Y抗原是一种雄性特异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在脊椎动物的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广泛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的异配性别中(XY型性别机制中存在于雄性 中;ZW则存在于雌性中)。Zaborski等于1970年提出, H2Y抗原在龟类中是睾丸决定因子(Tdf),而温度可使这种蛋白的作用发生逆转。然而,对H2Y抗原以及这种性逆转龟(Siebenrockiella crassicollis )的进一步研究 表明,其雌性为 H2Y阳性,而雄性却为异配性别(XY型)。从而否定了 H2Y抗原基因是Tdf。Bull也从理论 背景上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如果TS

8、D机制是从GSD机 制(XX/XY型)进化而来的话,那么在转变成 TSD时, 要么X染色体要么Y染色体可能会丢失,从而TSD种 类不存在有异配性别;之后的文章中,他进一步认为两 种性别间没有遗传差异是ESD机制的先决条件。但实事上,爬行动物仍然具有H2Y抗原,且仍为雄性特异抗原。Mardon等在对一种性反转小鼠的实验结果表 明,虽然性反转小鼠(XXsxr)仍有睾丸,但却检测不到 H2Y原,也否定了 H2Y抗原的理论。近年的实验表明,H2Y抗原基因位于小鼠Y染色体的短臂上,与小鼠Tdf紧密连锁,但并非同一基因。 对人类性反转患者的研安也表明H2Y抗原位于人类Y染色体的长臂上,而人类TDF则位于Y

9、染色体的短臂 上。进一步研究还发现人类X染色体上也存在同源基因Zfx,因此,现在人们倾向认为,H2Y抗原是一种重要 的睾丸分化因子,但不是唯一的和主要的睾丸诱导因 子。4爬行动物ZFY基因的研究一般认为,ZF Y基因所编码的锌指蛋白是一种转 录因子,在基因转录水平上,与DNA结合,可能起调控 睾丸的作用。鉴于这一推测,早在1988年,Bull等采用 人类的ZFY探针pDP1007与几种爬行动物的基因组 DNA进行了杂交检测,发现爬行动物中存在ZFY同源序列。这种保守性和广泛性也得到了Valleley等的证实。他们克隆了密西西比鳄的ZFY同源基因Zfc ,并进行了序列测定,结果显示,在氨基酸水平

10、上,ZFY和Zfc 具有91 %的同源性。这种同源性说明了由这一基因编 码的功能也具有同源性。1994年Spotila等从蛇鳄龟(Chelydra scrpentina )中也克隆了该基因 (Zfc),序列分 析与人、小鼠、家鸡、鳄类均具有较高的同源性,DNA序列的同源性从80 % -98 % ,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从65 % 96 %。鳄类和龟类中,其两性性别均发现有 ZFY同源基 因的存在;其表达研究表明,鳄类在胚胎发育期间,多 个组织中均有该基因的活性表达,没有证据表明Zfc有 性别特异性的功能。因此,它在TSD机制中的作用尚 不清楚,它不是性别决定的主要信号,而是可能在性别 分化的级联作

11、用中担任某一角色或是作为一般的转录 因子。5爬行动物SRY基因的研究SRY是目前大家公认的TDF最佳候选基因。 1991年,Tiersch等利用哺乳动物SRY保守基序区的一个探针对多种脊椎动物进行了杂交分析,性别特异的杂交带仅岀现在人和哺乳类、而在鱼类、鸟类、爬行类和无颌类等雄性和雌性中均有一致的杂交带,没有性别特异性,在爬行动物中,具有GSD或TSD的种类 间也无性别特异的杂交带型。迄今,已有两种具有TSD 机制的爬行动物(Alligator missippiensis 和 Chely2 dra serpentino )进行了 SRY2box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 析。在鳄类中,SRY2box基

12、因主要有三种类型,其相似性分析表明,它们与小鼠SOX基因的相似性程度比与 人类SRY基因或小鼠Sry的相似性程度更高,这种相 似性可能反应了功能上的同源性,至于对性别决定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Spotila等从龟类中克隆的 SRY2box基因也具有上述同样的特点。他们在龟类中克隆到10个SRY2box基因(Sra),它们与鸟类(Larus fuscu©等的SRY2box基因(由常染色体编码)也具有较 高的同源性,其范围从40 % 81 %。最近,作者对中国 产三种龟类(平胸龟 Platysternon megacephalum、乌龟 Chinemys reevesn、中华鳖 T1

13、sinensis)的 SRY2box 基因 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能特异扩增男性SRY保守序列的一对引物对三种龟进行PCR扩增,该引物能特异扩增SRY基因的开放阅读框架,扩增产物为 482bp。结果显示,三种龟的PCR扩增产物与人的一致,也为 482bp。该产物经过southern转移能与SRY探针 p Y53. 3特异杂交,且只显示一带。PCR产物经单链构 象多态检测表明,中华鳖和平胸龟的雄性和雌性间没 有大小差异;鸟龟在两性间的差异不明显,三种龟与人 (男)的片段差异也很小。表明该序列在人和龟类中相 当保守,其同源性大小和在性别决定中的作用则尚待 研究。爬行动物的SR Y2box基因在胚胎发

14、育过程中的表 达研究进行得较少。目前仅在美国密西西比鳄中进行 过有关研究,他们采用PCR产物作为探针,以检测鳄 类SR Y2box基因的胚胎表达和一些组织特异性,结果表明,从胚胎发育的第3、16和20期(stages)取得的胚胎总mRNA与探针杂交没有显示有发育时期的特异37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生物学杂志JOU RNAL OF B IOLO GY1998年10月Vol. 15 No. 5性,而在不同的组织中,同一发育时期的组织表达差异 也不明显。在人

15、类中,SRY基因只在睾丸组织中表达,而在卵巢、肺和肾中均不表达,此外SRY虽然在成年 期睾丸组织中持续地表达,但迄今并未发现有与期在 生殖嵴中类似的功能活性,这充分说明SRY基因的表 达具有空间和时间特异性。一般认为,SRY是一种转录因子,通过对其它基因的表达调控而对雄性性别的 分化起开关作用。爬行动物中,SRY2box基因的表达 未见有类似哺乳动物SRY基因表达的时、空特异性,因而其在性别决定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6爬行动物TSD的分子机制目前为止,关于TSD分子机制,国外学者作了不 少工作,现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611 构象改变(Conformational change)学说Johns

16、ton (1995)认为,温度会影响 SRY蛋白的表达或活性,从而激活雄性性别分化途径或抑制雌性分 化途径。这一假说的实验基础来自于对美国密西西比 鳄(FM型)的研究。该种的雄性决定基因的表达是温 度依赖型,在较高的孵育温度下,性别决定的敏感时期 中,一些基因的产物过度表达,从而确定了雄性发育,而在较低温度时,这些基因的产物含量则较低。这些过度表达的产物作用途径是什么以及功能如何迄今尚 不清楚。构象改变学说似可解释FM型或MF型TSD机制。但对FMF型性别决定来说,温度对构象的改变 则至少有两种形式。如美洲产的一种鳄中,孵化温度 在31 C以下和35 C以上均发育成雌性,中间温度则为 雄性。J

17、ohnston推测,在这样的一些种类中,决定雄性发育的蛋白构象可能要求十分严格,只有在适合的温度下,才能产生雄性发育的特异构象;而对于雌性发育 而言,其构象的改变影响不大。因而,仅在某些范围较 小的温度下孵育才能产生雄性,而雄性则在多种温度 下可以产生。612 阈值假说(The threshold hypothesis)Deeming (1988 ,1989)认为睾丸的发育依赖于胚胎 发育关键时期雄性决定因子(male determin factor MDF )的产生,在适宜的温度下,MDF的积累达到某一 阈值水平就发育成雄性,若达不到就发育成雌性。这 一假说可以解释某些种类在一特定温度下,胚

18、胎即可发育成雄性又可发育成雌性的现象,这可能是不同的胚胎产生MDF的速率不同而导致的。Smith (1994)对密西西比鳄的胚胎性腺发育观察表明,在发育的特定阶段,足细胞(sertoli cell)的阈值数量达到一定值后,胚 胎就发育成雄性,否则就发育成雌性,因此,足细胞可 能就是MDF。然而,TSD机制可能比上述的情形更为复杂,研究 表明与雌性决定因子 (Female determing factor , FDF)也 有关。在受精卵开始孵化时,所有胚胎都具有发育成 雄性或雌性的潜能,如果在温度敏感期之前,FDF己积 累到某一阈值水平,胚胎就发育成雌性,而此后的温度 变化将不会产生影响。这一推

19、测可用孵化卵的温度变 异试验来证实。如某些鳄类(MF型,33 'C以下为雌性, 30 C以下为雄性)产下的卵,在温度敏感期之前,先孵 育在3435 C ,而在温度敏感期转移到30 C以下来孵化对某些胚胎性别无影响,子代总有一定数量的雌性 个体,这可能就是在3435 C时,FDF产生较快,积累 值已经达到一定水平的缘故。613类固醇激素效应4$!5'肆腹.i-!忌;-:I!.-r!: =!ri 1 -*: : '-:/:=!Jt.».:!:?A:;:-I.JL-fi1=_!.- r - - - -ITCH-. * . . .1. . :_: lB .- 5 :

20、=:I :BI:,. -a ! . .: . -.I ".I 1>- . ZleiuE務灯it曲f edf 1 a!iry dirlidn:sign工FTirt*r,r!¥-h-pe图1鳄类在三种不同温度下性别决定的模式fig2 The hypothetical schemes of sex determination of Alligator at three different temperature发育中的胚胎用激素处理可改变性腺的分化 (Johnston ,1995),在产生雄性的温度下,雌二醇可刺激卵巢的分化。两种龟类的研究表明(Gutzke , 1988

21、; Wibbels ,1991),类固醇的敏感时期与温度的敏感时期 大致平行且对性别决定有协同效应。睾酮也可诱导卵 巢发育,这是由于睾酮芳构化(aromatization)成为雌二醇。非芳构化的雄性激素对性腺分化产生雄性效应。这些实验表明,具TSD的爬行动物雌性的发育是一个 被动状态,一些条件作用于它可诱导雄性的发育,这与雄性发育是由于特殊因子的积累是一致的。类固醇激素有两个效应:(1)外界条件不适于MDF的迅速积累时,胚胎发育成雌性(2)如果温度和雌二醇具有共同37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

22、l rights reserved. 生物学杂志JOU RNAL OF BIOLO GY1998年10月Vol. 15 No. 5的生理途径,则激素可促使雌性的发育。614温度修饰模型Spotila等(1994)认为,TSD机制是一种未分化的性腺发育的修饰过程,这种修饰过程归因于一个或多 个特异DNA序列的差异表达,而这种表达又受到某一 温度敏感的过程或类似于蛋白一样分子的基因产物不 同作用所控制。图3为TSD的一个模型,该模型认为 温度作为修饰剂(媒介)改变了 X分子的空间构型,在 产生雄性的温度上,X结合到增强子上,这样就大大刺 激了基因转录,产生大量的睾丸分化所必需的基因产 物,而在雌性

23、产生温度下,分子X有不同的构型,其不 能与增强子结合,从而仅有少量的基因产物,性腺则发 育成雌性。图2 TSD机制作用的机理模Fig3 The pattern of the temperament madifying上述的假设模型虽没有直接的证据,但已有一些实验结果是支持的:(1)在性别决定的温度敏感时期 (指性腺从未分化到开始性别分化的转变时间)(ther2mosensitive)有多种内源类固醇类激素和促类固醇生成 的酶存在。(2)大量的研究显示外源类固醇激素处理,能够掩盖温度的作用,诱导卵巢或睾丸的发育。(3)对龟类(M aloclemys Terrcpin. TSD)的实验表明,p45

24、0 芳 香化酶(Aromatase )抑制因子能显示破坏卵巢的分化。(4)有一些证据认为雌激素和温度可能作用在同一生 理途径上。(5)对E1 orbicularis的研究表明,在诱导雌 性产生的温度下,性腺中雌激素量比诱导雄性产生的 温度中的要高得多,且芳香化酶的活性也要高许多,这 是由于在雌性诱导温度下,芳香化酶大量产生的缘故。对于芳香化酶基因表达的调控,虽然在爬行动物中尚 未进行研究,但来自哺乳动物研究结果,则显示其与SRY基因有关。因此,TSD机制似乎也和哺乳动物一 样,由温度引起SRY的表达,从而启动性腺发育的一 系列级联作用。对于上述的假设,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是 温度变化如何转变成分子信号?这种信号的受体是什么?它的传递途径如何 ?等等。因此,这一问题的研 究不仅可解决爬行动物性别决定机制,也会使人类性别决定之谜得以解开。TSD和GSD两种机制在分子不平上的一致性尽管目前对TSD机制的细节尚不清楚,然而越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