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报告(二)_第1页
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报告(二)_第2页
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报告(二)_第3页
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报告(二)_第4页
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报告(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报告(二)5、传统戏曲湖南地方戏剧以其奇异的风姿,耸立于中华艺林。湘剧、 祁剧、辰河戏、衡阳湘剧、武陵戏、荆河戏、巴陵戏、湘昆、 长沙花鼓戏、邵阳花鼓戏、衡州花鼓戏、常德花鼓戏、岳阳花 鼓戏、永州花鼓戏、阳戏、花灯戏、傩戏、苗剧、侗戏等 19 个湖南地方戏剧剧种,如同 19 朵艺术奇葩,绽开在中华剧 坛。湖南省传统戏剧普查大体分布:长沙市10 个,株洲市 26个,湘潭市 5 个,岳阳市 11 个,常德市 34 个,益阳市 153 个,衡阳市 29 个,郴州市 260 个,永州市 60 个,娄底市 6 个,邵阳市 16 个,张家界市 50 个,怀化市 74 个,湘西土家 族

2、苗族自治州 84 个。湖南传统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昆曲、高腔、湘 剧、巴陵戏、荆河戏、目连戏(辰河目连戏)、傩戏、木偶戏 (邵阳布袋戏)、湘剧、衡阳湘剧、祁剧、花鼓戏、阳戏、皮 影戏、湖南杖头木偶戏、平江花灯戏、祁剧目连戏、苗戏、侗 戏、傩戏“杠菩萨”等。它们分布在全省各地,但均面临传承 危机。如目前全省湘剧表演团体仅剩省、市两个湘剧团,举步 维艰。邵阳布袋戏系口传心授,现在只有一个传人。一个艺人一 副戏担,不管大戏小戏、文戏武戏、生旦净末丑、吹打弹唱 耍,全靠艺人一个人手、脚、口并用,十指灵活调度。它集木 偶技巧、戏剧形式、表演技艺于一体,具有神秘、精致、新 奇、简便等特征。苗戏和侗

3、戏是我国民族戏曲中一个独立的品 种,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是苗、侗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本民族 剧种。侗戏是说、唱、奏、舞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艺术,承载了 侗族丰富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趣味,展示了侗族人民惩恶扬善、 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乐生意识和生活态度,它是侗族优秀民 间艺术的遗存。其唱腔极具侗民族特色,也揉进了各地的小 调、小曲;还增加了侗家人喜爱的山歌、侗族大歌、琵琶歌、 吔歌、踩堂调等多种唱腔。皮影戏是过去农民酬神许愿之时必 备的传统节目。婚丧寿诞、庙会节日,皮影戏无处不在,无时 不演。皮影戏在我省长沙的浏阳、望城,衡阳的衡山以及株洲 颇为流行,曾一度流行为当地的地方戏曲。皮影戏用湘剧和花 鼓戏唱腔

4、, 唱腔有弹腔、高腔、低牌子三类。一般唱正戏用湘 剧曲调,唱杂戏用花鼓戏曲调。唱皮影戏的行头不多,一副竹 架戏棚、一担戏箱就可走乡串村,演出设备很简单,两盏桐油 灯或一捆蜡烛足矣。唱皮影戏一般为三人班 , 艺人一专多能, 三人都具有吹打弹唱的艺术能力,一人演几个角色。三人中一 人专做文场面,包括吹唢呐、拉京胡二胡,各种类型的曲牌来 不及思索,一定要信手拈来;一人专管武场面,包括班鼓、堂 鼓、大锣、小锣、韵锣、大钞、小钞各种打击乐器,一个人同 时打击四种乐器;还有一个专操皮影的,此人可举六七个皮 影,打斗起来活而不乱,并将戏中人物的丰富感情淋漓尽致地 表达出来。真可谓:一口吼出千年事,两手舞出百

5、态情。皮影戏的演出方式有整本和散句两种。整本的节目主要有 封神榜水浒传岳飞传杨家将等;散句的节目 有五更劝夫山伯访友小姑贤哪吒闹海等。艺 人在演这些散句时 , 必加杂戏 , 即选取一些发生在观众中的趣闻 轶事 , 编排成戏 , 插在中间演出,如五更劝夫讨学钱 等。农闲时,就演整本,一家一本,一个屋场连一个屋场,连 续演一个多月,成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颇受 大家喜爱。皮影艺人极讲艺德,因为都是农户邀请,吃住在 外,皮影艺人遂传下“不许钻房入户,不许私自行走,不准推 戏不唱”等行规。如今,斗转星移,数不清的人热热闹闹地看 一场皮影戏,已是很遥远的记忆了。大部分唱皮影戏的艺人相 继改行

6、,皮影戏面临失传的境地。在普查中,湘西地区和张家界还发现有汉戏、酉戏(土家 族)和佛戏。酉戏俗称“灯儿戏”,是土家族地区流传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产生于民国 30 年( 1941)前,流行于上至酉阳、下至王村的酉水流域。酉戏表演有以“文戏”“家常戏” 为韵白、诗白、唱词、动作套路规定。“酉戏”唱词采用“三 棒鼓”的“五五七五”句式,押韵。其唱腔由民间灯调十 绣和曲艺“三棒鼓”的曲调演变而成,分“生旦角唱腔”和 “丑角唱腔”两种。音乐调式简练,平和自如,注重因字行 腔。6、曲艺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由民间口头文 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湖南曲艺形式

7、品类繁多,历史上曾经存在和流传的曲种数量有 30 多种,基本包括了说书、唱曲、谐谑三种基本类型。湖南省曲艺普查大体分布:长沙市 1 个,株洲市 7 个,湘 潭市 0 个,岳阳市 10 个,常德市 113 个,益阳市 18 个,衡阳 市 22 个,郴州市 85 个,永州市 34 个,娄底市 1 个,邵阳市 11 个,张家界市 48 个,怀化市 51 个,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 州 71 个。湖南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莲花闹、常德丝弦、 长沙弹词、九子鞭、金钱板、溜子说唱、三棒鼓、里耶道情、 益阳弹词、武冈丝弦、九澧渔鼓、衡阳渔鼓、零陵渔鼓、瑶族 谈笑、侗族琵琶歌等。这些散落在全省各地,除常德丝

8、弦传承 较好外,其他种类大多只有一个传人,且年事已高,均面临传 承危机。常德丝弦以唱为主,以说为辅,说唱穿插,既演唱抒情小 段,又演唱有人物、有情节的大段子。它的唱词典雅,曲调优 美,曲目丰富,结构完整,腔系多样,旋律朗朗上口,是群众 性编创、演唱活动中常见的一种曲艺音乐形式。长沙弹词是湖 南四大曲种之一,主要依靠艺人自弹自唱以长沙方言为基础, 依字行腔,以叙述故事和塑造人物表达主题,是个体弹唱艺 术。月琴是长沙弹词艺人弹唱的主要乐器,其特征是“怀抱月 琴,口吐圣贤”。长沙弹词的主要内容由典目脚本、弹琴指 法、唱腔音乐、表演技艺四部分组成。长沙弹词曲目极为丰 富,仅彭延昆老先生掌握传统曲目腹本

9、既达 2000 多万言,可 分为长篇传统书目、中篇传统书目、短篇传统书目、现代书目 等。长沙弹词艺人弹拨月琴的技艺,归纳为“滚、轮、弹、 拨、搓、按、扳、揉、打、滑”十字诀。将双手十个指头,分 工合作,灵活运用,或内扣外旋,或左滑右打,或边弹滚拨, 或轻揉重搓,艺有独到之处。长沙弹词为九板八腔,十八套 曲。九板是平板,慢板、快板、散板、流水板、消板、抢板、 快弹慢唱、哭头;八腔是平腔、柔腔、柔带悲腔、大悲腔、欢 腔、怒腔、烂腔、神仙腔。十八套曲是老艺人彭延昆根据曲目 中人物职业、性格、情绪变化,运用穿、索、挂、放的技巧,吸收地方戏曲音乐和民间小调之长,重新编配的套曲,突破腔、板无变化的呆滞现象

10、,使节奏明快,旋律流畅。艺人借鉴 戏曲中生、旦、净、末、丑的不同发音,出出进进说唱曲目中 不同人物的白口和声腔,使男女老少的区别更明显,官绅文贾 的特点更鲜明,喜怒哀乐的情绪更生动。7、杂技 杂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杂技是指包括 车技、手技、口技、顶碗、走钢丝、变戏法、舞狮子、驯兽和 魔术等在内的技艺表演。它具有超强的技艺性和娱乐性特点。湖南省杂技普查大体分布:长沙市 4 个,株洲市 2 个,湘 潭市 3 个,岳阳市 2 个,常德市 11 个,益阳市 10 个,衡阳市 4 个,郴州市 70 个,永州市 11 个,娄底市 0 个,邵阳市 1 个,张家界市 4 个,怀化市 17 个,

11、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99 个。湖南的杂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上刀山、下火海、咬 铧口、吃炭火、吃瓷碗、口技、魔术、杂耍、老君打铁等,主 要分布在长沙、湘西、怀化、张家界等地。长沙主要集中在专 业剧团,其他地散落于民间。表演程序有固定的模式,充满了 神秘的巫文化色彩,多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承。“上刀山、下火海”是湘西苗族一门集武术、杂技于一体 的一个文化体育综合项目,是流传于湘黔苗族区域的古老原生态文化体育表演技艺。两百年前“上刀山、下火海”融入了巫 傩文化,是苗老司迁阶任职必须要经过的最后一道门槛。远古 时期中国的傩文化就有活化石之称,富于深厚的宗教色彩和神 秘感。刀梯上表演腹卧钢叉、锦鸡

12、独立、凌空旋转、仙女探 月、倒挂金钩、大鹏展翅等。表演程序有固定的模式,充满了 神秘的巫文化色彩。它是苗族人民在艰难困苦的高山丛林里用 聪明智慧自创的一门绝活,具有很高的科学、历史、文化、民 族精神、对外交流及旅游等多方面的价值。8、传统美术传统美术是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 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民间美术与民 俗活动关系极为密切,如民间的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生子祝 寿、迎神赛会等活动中的年画、剪纸、春联、戏具、花灯、扎 纸、符道神像、服装饰件、龙舟彩船、月饼花模、泥塑等以及 少数民族民俗节日中的服饰、布置等。民间美术分布于各地, 因地域、风俗、感情、气质的

13、差异又形成丰富的品类和风格。 但它们都具有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统一的特点。它们的制作材 料大都是普通的木、布、纸、竹、泥土,但制作技巧高超、构 思巧妙,擅长大胆想象、夸张,且常用人们熟悉的寓意谐音手 法,积极乐观、清新刚健、淳朴活泼,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憧 憬与理想,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湖南民间美术品种很多,可分 为绘画、雕塑、玩具、刺绣染织、服饰、家具器皿、剪纸、编 织糕点模、面花面点造型、糖果造型等。民间美术贯穿于人民 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 审美趣味,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湖南省传统美术普查大体分布:长沙市26 个,株洲市 14个,湘潭市 5 个,岳阳

14、市 16 个,常德市 33 个,益阳市 22 个,衡阳市 33 个,郴州市 307 个,永州市 29 个,娄底市 6 个,邵阳市 26 个,张家界市 29 个,怀化市 109 个,湘西土家 族苗族自治州 229 个。湖南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滩头木版年画、湘绣、 挑花(花瑶挑花)、竹刻(宝庆竹刻)等。其中滩头年画是湖 南省惟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画。它从造纸到最终年画成品都在 一个地方生产,这在全国极为鲜见。在工艺上,蒸纸、托胶、 刷粉等传统工序在年画制作中为滩头所独有。滩头年画分为神 像、寓意吉祥、戏文故事三大类。宝庆竹刻是从实用竹器工艺 中脱胎出来的一种集观赏、实用于一体的艺术品。即将竹子

15、去 青去节,剥削出竹簧,经煮、晒、碾,压平整,贴于木胎和竹 胎之上,再经抛光打磨,运用不同的雕刻手法在其上雕刻人 物、山水、花鸟,其色泽有如象牙,格调高雅。湘绣是湖南长沙一带刺绣产品的总称。湘绣是中国四大名 绣之一,另为苏绣、粤绣和蜀绣,湘绣是起于湖南的民间刺 绣,吸取了苏绣和粤绣的优点而发展起来。湘绣主要以纯丝、 硬缎、软缎、透明纱和各种颜色的丝线、绒线绣制而成。其特 点是:构图严谨,色彩鲜明,各种针法富于表现力,通过丰富 的色线和千变万化的针法,使绣出的人物、动物、山水、花鸟 等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在湘绣中,无论平绣、织绣、网绣、 结绣、打子绣、剪绒绣、立体绣、双面绣、乱针绣等等,都注 重

16、刻画物象的外形和内质,即使一鳞一爪、一瓣一叶之微也一 丝不苟。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湘绣与文人画相结合,巧妙地 将我国传统的绘画、刺绣、诗词、书法、金石各种艺术融为一 体,从而形成了湘绣以中国画为基础、运用七十多种针法和一 百多种颜色的绣线、充分发挥针法的表现力、精细入微地刻画 物象外形内质的特点。绣品形象生动逼真,色彩鲜明,质感强 烈,形神兼备,风格豪放,享有“绣花花生香,绣鸟能听声, 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武溪杨柳石雕除了色彩天成外,石料硬度为4 度左右,石层细腻温润,容易加工,雕刻艺术家充分利用天然石态,精雕 细刻,或浮雕或镂空,发挥创作灵感尽情挥洒。与泸溪另一种 名贵石料菊花石

17、相比较,菊花石受花型的局限,雕刻家的艺术 构思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局限,难以洒脱的运刀。而杨柳石没 有菊花石花型的限制,石态生动活泼,给雕刻家们充分的想像 空间,创作思维活跃,心领神会,迭出。雕刻艺术家创作的九老图蝠鹿寿星松树插屏、龙凤砚龙樽马上封侯和蝙蝠造型的茶具等作品,人物和动植物形象逼真, 栩栩如生。9、传统技艺中国传统技艺是历代中国人为满足自身物质需要和精神需 要,采用各种物质材料和手工技艺所创造的手工艺品以及相应 活动的总称。它既体现了工艺美术的一般特征,又显示了民族 文化的鲜明个性。传统技艺包括农畜产品加工、烧造、织染缝 纫、金属工艺、纺织扎制及其它等。湖南省传统技艺普查大体分布:长

18、沙市 35 个,株洲市 212 个,湘潭市 13 个,岳阳市 30 个,常德市 68 个,益阳市 75 个,衡阳市 83个,郴州市 763个,永州市 44 个,娄底市 14 个,邵阳市 39个,张家界市 33 个,怀化市 177个,湘西 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321 个。湖南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土家族织锦技艺、苗族 银饰锻制技艺、浏阳花炮制作技艺、踏虎凿花、湘西苗族服 饰、蓝印花布、凤凰纸扎、醴陵釉下五彩瓷手工技艺、菊花石 雕刻技艺、益阳小郁竹艺、花瑶挑花、侗锦、竹编技艺、制茶 工艺等,还包括苗族织锦、苗绣、土陶制作工艺等。民间手工印染的蓝印花布,据史料文字记载,在西汉的时 候,印染蓝印花布

19、就已经在民间流行。在我国具有近两千年的 历史,与唐代的“夹缬”一脉相承。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 物一书中记载了茶蓝(即菘蓝)、蓼蓝、马蓝、吴蓝、苋蓝 等五种蓝都可以提取靛蓝,并叙述了当时制蓝方法。印染蓝印 花布的种类有两大类:一种是纯蓝印花布,一种是彩蓝印花 布,纯蓝印花布布面是素净的,没有什么花纹图案,一般用于 衣服和头帕、裹脚的布料;彩蓝印花布面有复杂的花纹图案, 制作十分复杂,一般用于被面、垫单、帐檐、巴裙、围腰、门 帘、桌布、围布等,显得十分高贵上乘,也是艺术欣赏和及研 究的佳品。邵阳蓝印花布其制作技艺具有完整的传统手工印染 程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贵州安顺等地都在湖南邵阳地区请 印染师傅到厂家传授技艺。邵阳蓝印花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 色,特别是在造形的图案纹样组织与表现方法上,常用大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