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_差分放大器_第1页
实验四_差分放大器_第2页
实验四_差分放大器_第3页
实验四_差分放大器_第4页
实验四_差分放大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四 差分放大器实验目的:1. 掌握差分放大器偏置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2. 掌握差分放大器差模增益和共模增益特性,熟悉共模抑制概念;3. 掌握差分放大器差模传输特性。实验内容:一、 实验预习根据图4-1所示电路,计算该电路的性能参数。已知晶体管的导通电压VBE(on)=0.55, =500,|VA|=150 V,试求该电路中晶体管的静态电流ICQ,节点1和2的直流电压V1、V2,晶体管跨导gm,差模输入阻抗Rid,差模电压增益Avd,共模电压增益Avc和共模抑制比KCMR,请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并完成表4-1。图4-1. 差分放大器实验电路表4-1:ICQ(mA)V1(V)V2(V)gm(

2、mS)Rid(k)AvdAvcKCMR1.01662.9672.96739.18.679-78.186-1.94620.089二、仿真实验1. 在Multisim中设计差分放大器,电路结构和参数如图4-1所示,进行直流工作点分析(DC分析),得到电路的工作点电流和电压,完成表4-2,并与计算结果对照。表4-2:ICQ(mA)V1(V)V2(V)V3(V)V5(V)V6(V)1.001252.99752.99751.00341.57651.5549仿真设置:Simulate Analyses DC Operating Point,设置需要输出的电压或者电流。2. 在图4-1所示电路中,固定输入信

3、号频率为2kHz,输入不同信号幅度时,测量电路的差模增益。采用Agilent示波器(Agilent Oscilloscope)观察输出波形,测量输出电压的峰峰值(peak-peak),通过“差模输出电压峰峰值/差模输入电压峰峰值”计算差模增益Avd,用频谱仪器观测节点1的基波功率和谐波功率,并完成表4-3。表4-3:输入信号单端幅度(mV)11020Avd-72.945-70.25-63.00 基波功率P1(dBm)-24.179-4.5450.735二次谐波功率P2(dBm)-97.123-57.937-46.529三次谐波功率P3(dBm)-104.334-46.478-30.295仿真设

4、置:Simulate Run,也可以直接在Multisim控制界面上选择运行。在示波器中观察差模输出电压可以采用数学运算方式显示,即用1通道信号减2通道信号,设置见图4-2。显示设置按钮可以设置数学运算模式下的示波器显示参数,见图4-3,采用图中所示显示调节按钮可以分别调节Scale和Offset。图4-2. 采用示波器测量差模电压图4-3. 数学运算模式下的显示调节思考: 输入幅度1mV时,表4-3中的数据Avd和计算结果一致吗?若有差异,请解释差异主要来自什么方面? 表4-3中的Avd在不同输入信号幅度的时候一样吗?若不一样,请解释原因?答:Avd在不同输入信号幅度时不一样。在不相同的信号

5、输入时,、rbe、rce都不同。3. 在图4-1所示电路中,将输入信号V2的信号幅度设置为10mV(Vpk,单端信号幅度),频率为10kHz,输入信号V3的信号幅度设置为0,仿真并测量输出信号幅度。若输出信号V1和V2的幅度不一致,请解释原因,并写出详细的计算和分析过程,计算过程可以直接采用表4-1中的性能参数。仿真设置:Simulate Run,也可以直接在Multisim控制界面上选择运行,通过Agilent示波器测量输出波形幅度。4. 在图4-1所示电路中,将输入信号V2和V3设置成共模输入信号信号频率10kHz,信号幅度10mV,相位都为0°,仿真并测量输出信号的幅度,计算电

6、路的共模增益,并与计算结果对照。思考:若需要在保证差模增益不变的前提下提高电路的共模抑制能力,即降低共模增益,可以采取什么措施?请给出电路图,并通过仿真得到电路的共模增益和差模增益。仿真设置:Simulate Run,也可以直接在Multisim控制界面上选择运行,通过Agilent示波器测量输出波形幅度。5. 采用图4-4所示电路对输入直流电压源V2进行DC扫描仿真,得到电路的差模传输特性。 电压扫描范围2.35V2.75V,扫描步进1mV,得到电阻R2和R3中电流差随V2电压的变化曲线,即输出电流的差模传输特性,并在差模输出电流的线性区中点附近测量其斜率,得到差分放大器的跨导,并与计算结果

7、对照(VBE(on)=0.55, =500); 若将V3电压改为1V,再扫描V2的电压,扫描范围0.8V1.2V,扫描步进1mV,与中一样,通过仿真得到差模传输特性,在传输特性的线性区测量差分放大器的跨导,并与计算结果对照。图4-4. 差分放大器传输特性实验电路1 若将图4-4中的电阻R1改为理想直流电流源,如图4-5所示。与中一样,固定V3电压为1V,扫描V2的电压,扫描范围0.8V1.2V,扫描步进1mV,通过仿真得到差模传输特性,并与中仿真结果对照,指出二者结果的异同并给出解释。图4-5. 差分放大器传输特性实验电路2思考:a. 在仿真任务中,若V2的电压扫描范围改为0V15V,测量电源

8、电压V2和V3中的电流,即三极管的基极电流,与理论分析一致吗?参考硬件实验中给出的MAT02EH内部电路,给出解释。硬件实验中,由于误操作,三极管基极可能接地或者接电源,若电流过大,可能导致晶体管损坏,如何避免这种误操作导致的基极电流过大?当电压过大,基极电流会产生较大变化,与计算结果不一致。此时基极电压过大,使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二极管被击穿,基极电流不断变大。为避免二极管被击穿,因先测量各点电压再接入差分对管。b. 比较仿真任务和,差模输出电流随V2的变化趋势一样吗?若有差异,原因是什么?变化趋势相同,数值不同。两个电路的基极电压不同,导致工作点电流不相等,于是输出差模电流也不相等。仿真设置

9、:Simulate Analyses DC Operating Point,设置扫描电压源及扫描范围和步进,需要输出的电压或者电流。差模电流通过表达式计算得到,设置界面见图4-6。在仿真结果中通过标尺完成测量,设置如下:Grapher view Cursor Show Cursor,然后拖动标尺测量。图4-6. 差模输出电流的设置三、 硬件实验1、按实验预习电路图在面包板上搭接电路。1)测量电路各点的直流工作点,完成下表。图4-8. MAT02EH管脚图 测量电路的直流工作点,完成表4-4。表4-4:V1(V)V2(V)V3(V)V5(V)V6(V)3.083.070.941.561.53思考

10、:若直流电压V1和V2不一样,可能是什么原因?如何调整电路可以使得输出直流电压 V1和V2更加一致?V1和V2有差别。由于电路在搭接时不能做到完全对称。可在集电极串联小的补偿电阻,在不产生对增益大的影响的前提下使V1=V2。输入差模信号后,通过示波器同时观测两路输出波形,示波器界面如图4-10所示。设置合理的显示参数并截图,根据截图数据中的波形峰峰值计算电路的差模增益。请提交输入信号单端振幅分别为5mV和10mV时的两路差分输出波形,并分别计算差分增益,信号频率都为10kHz。 将两路输入信号改为相同的信号,频率10kHz,振幅为10mV,得到两路输出信号的波形并提交截图。2. 差模传输特性

11、在面包板上设计电路,并测试差模传输特性。R7为010k可变电阻。1)R4=R5=1k, 手动调节可变电阻R7,逐点测量节点8电压,节点4及节点7的电压差(通过该电压差计算差模电流)。根据测量数据,以节点8电压为X轴,差模输出电流为Y轴,得到电路的差模传输特性,并在差模输出电流0附近测量其斜率,即放大器跨导。 V8(V)V4(V)V7(V)V4-V7(V)I2-I31.74.862.782.081.041.694.852.822.031.0151.684.832.881.950.9751.674.822.931.890.9451.664.783.011.770.8851.65

12、4.713.091.620.811.644.683.141.540.771.634.593.261.330.6651.624.53.41.10.551.614.353.580.770.3851.64.213.780.430.2151.594.013.910.10.051.583.874.02-0.15-0.0751.573.674.18-0.51-0.2551.553.464.47-1.01-0.5051.533.24.67-1.47-0.7351.53.044.82-1.78-0.89gm=12.5mS.2)令R4=R5=20k,重复1)。测量结果:V8(V)V4(V)V7(V)V4-V7(V)I2-I31.53.24.73-1.53-0.7651.533.44.48-1.08-0.541.553.644.24-0.6-0.31.573.893.91-0.02-0.011.584.063.80.260.131.594.163.750.410.2051.64.273.580.690.3451.614.433.440.990.4951.624.523.31.220.611.634.583.231.350.6751.644.653.111.540.771.654.733.041.690.8451.664.82.981.8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