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已打印至P3电场力做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弓言:P教解72专题三1.图中虚线表示等势面.相邻两等势面间的电势差相等.有一带正电的小球在电场中运动,实线表示该带正电的小球运动轨迹.小球在a点的动能等于20eV,运动到b点时的动能等于2eV.若取c点为零势点,则当这个带电小球的电势能等于-6eV时(不计重力和空气阻力),它的动能等于()P教解72例4A. 16eV B . 14eV C . 6eV D . 4eV2如图所示,A、B、C、D为匀强电场中相邻的四个等势面,一个电子垂直经过等势面D时动能为20 eV,经过等势面 C时的电势能为10 eV,到达等势面 B时速度恰好为零,已 知相邻等势面间距离为
2、 5c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卷二9(A) A等势面的电势为一 10V ;(B) 匀强电场的场强为 200 V / m;(C) 电子再次经过 D等势面时,动能为IOeV;(D)电子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3如图所示,虚线为某电场的等势面,今有两个带电粒子(重力不计),以不同的速率、沿不同的方向从 A点飞入电场后,沿不同的径迹 1和2运动,由径迹可以判定()在相关答案中第10A. 两粒子带电多少一定不同B. 两个粒子的电性一定不同C. 粒子1的动能和粒子2的电势能都是先减少后增加D. 经过B、C两点,两粒子的速率可能不等4. 一带电小球在空中由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受重力、电场力和空气阻
3、力三个力作用。若重力势能增加3J,机械能增加0.5J,电场力做功1J,则小球 见卷6第二版补A. 克服重力做功为 3JB. 电势能增加1JC. 克服空气阻力做功 0.5JD. 动能减少2.5J如图所示,a、b带等量异种电荷,M N为a、b连线的中垂线.现有一带电粒子从 M点以一 定的初速度v射出,开始时的一段轨迹如图中细线所示.若不计重力的作用,则在飞越该电场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教解33第12题A.该粒子带负电B.该粒子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C. 该粒子的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D. 该粒子运动到无穷远处后,其速度大小一定仍为v,由A点移到B点,则以下说法5. 如图所示,在静电场中,一个负电荷受到一个非静电力作用 正确的是()P 教解33例10A. 非静电力和电场力做功之和等于电荷电势能增量和动 能增量之和B. 非静电力做功等于电势能增量和动能增量之和C. 电荷克服电场力做功等于电荷电势能的增量D. 非静电力做功和电场力做功之和等于电荷动能的增量6. 如图,光滑绝缘直角斜面 ABC固定在水平面上,并处在方向与AB面平行的匀强电场中,一带正电的物体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斜面的底端运动到顶端,它的动能增加了厶Ek,重力势卷6四 例一 也属于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范能增加了厶Ep,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畴A、电场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朔州市人民医院肾动脉血运重建术技能考核
- 大庆市人民医院ANCA相关性血管炎诱导缓解考核
- 伊春市中医院慢性盆腔炎综合治疗考核
- 邯郸市中医院中药库存管理考核
- 2025年中国桐油项目商业计划书
- 中国橡胶减震垫项目商业计划书
- 中国氮化硅轴承球项目投资计划书
- 中国过氧化物项目投资计划书
- 中国对甲氧基苯乙酮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中国水合二氧化硅项目投资计划书
- 2023年新高考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共18份)(含答案)
- 化工工艺流程图课件
- 荧光的原理及应用课件-
- 05 03 第五章第三节 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 景区服务培训
- 处方点评和合理用药
- 电采暖产品购销合同模板
- 天津市小型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 五年级美术上册课件-8.变脸-苏少版(共20张PPT)
- 六三制新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天气与气候》全部课件(一共4课时)
- 高中数学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