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测试说明本测试规范所针对的设备为MSC Server和MGW,原则上要求被测设备满配置(考虑到实验室机房现实局限性,可以使用50万用户的局点),主要目的是测试在大话务量下和过负荷下设备的2G3G互操作性能,并验证设备标称容量,具体测试内容包括:容量测试、共核心网性能测试、过负荷测试、语音质量测试、呼叫接续时延测试、话务统计能力测试、网口倒换测试、IP接口网络损伤测试等内容。测试过程中,参考测试工具统计数据和被测设备话统数据,组网分为纯2G组网逐步演进到纯3G组网的各种组网场景;关注如下关键业务质量KPI:u 位置更新成功率u 寻呼成功率u 指配成功率u 呼叫建立成功率u 呼叫接通率u 网络
2、接通率u SMS MO成功率u SMS MT成功率u 呼叫建立时延u CPU占用率u 切换成功率u 鉴权成功率u CPU资源均衡度2 参考标准在起草本规范过程中,主要参考了以下标准,每项测试例中明确说明了各测试例参考的标准。因为所在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3GPP TS 43.005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Core Network;Technical performance objectivesITU-T Q.543DIGITAL EXCHANGE PERFORMANCE DESIGN OBJECTIVESITU-
3、T Q.541DIGITAL EXCHANGE DESIGN OBJECTIVES GENERALITU-T P.862.1Mapping function for transforming P.862 raw result scores to MOS-LQO3GPP TS 23.153Out of Band Transcoder Control3GPP TS 23.205Bearer Independent CS Core Network Stage 23GPP TS 29.232Media Gateway Controller; Media Gateway interface;Stage
4、33GPP TS 29.414Core Network Nb Data Transport and Transport Signalling3GPP TS 25.415UTRAN Iu Interface User Plane ProtocolsRFC2960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RFC3525Gateway Control Protocol Version 13 测试配置3.1 测试组网本次测试的测试组网如图1所示:图1 测试组网图1其中被测设备为:两套(或多套)MSC Server、两套(或多套)MGW和一套HLR。仿真设备为:UTRAN、
5、PSTN、GSM、SCP、SMSC。对于厂家参与测试的设备具体要求如下:l 左边为2G/3G共核心网设备,右边为2G核心网设备,每个MSC Server下的MGW可以多个。l 真实HLR一套。HLR的容量能够满足话务模型2(MSC Serevr标称负荷的150)。l 真实RNC和NODEB一套,连接在左侧被测设备上。l 真实BSC和BTS一套,连接在右侧被测设备上。l RNC/BSC模拟器的RANAP/BSSAP信令通过MGW内置的SG连接到MSC Server,不能采用RNC到MSC Server的直接连接。SigTran协议采用M3UA代理方式或转接点方式。l 测试中采用PSTN信令模拟器
6、,模拟PSTN/GSM信令接口。PSTN信令模拟器到MSC Server的信令面采用64k链路,并通过MGW内置的SG进行转接。SigTran协议采用M3UA代理方式或转接点方式。l 随机在各接口接入协议分析仪,在话务量呼叫中抽样检测呼叫流程码流。3.2 接口配置被测设备和仿真仪表的接口配置要求如下表:被测设备辅助设备模拟设备接口协议栈接口物理类型MSC ServerMSC ServerBICC/M3UA/SCTP/IPFEMSC ServerHLRMAP3/TCAP/SCCP/MTP2M MGWMGWNbUP/RTP/UDP/IPGEFE(仅用于单接口测试)MSC ServerSCPCAP2
7、/TCAP/SCCP/MTP2M (75欧,BNC)MSC ServerSMSCMAP3/TCAP/SCCP/MTP2M (75欧,BNC)MGWUTRANATM/Iu-CS单模STM-1 ATM(LC)MSC ServerUTRAN1)MSC Server到SG:RANAP/SCCP/M3UA/SCTP/IP2) SG到UTRAN:RANAP /SCCP/MTP3b/SAAL/ATM1)FE2)STM-1 ATMMSC Server2G MSC/PSTN1)MSC Server到SG:ISUP/M3UA/SCTP/IP2) SG到2G MSC/PSTN:ISUP/MTP1)FE2)64k链路
8、4 CS域共核心网性能测试MSC Server与MGW配置最大容量要求80万,最小不低于50万。4.1 话务模型4.1.1 UE/MS始发、终接呼叫比例呼叫类型所占比例说明局内呼叫15%局内呼叫局间呼叫(BICC)25%本地2G-3G局间呼叫,出局入局各50局间呼叫(ISUP)60%到PSTN呼叫,出局入局各504.1.2 话务模型1(基本性能测试)类别项目名称数值2G/3G用户比例3G用户占总用户百分比100/50/20UE/MS参考负荷平均忙时话务量Er/用户0.018Er/(忙时*用户)试呼次数1.5次/(忙时*用户)平均通话时长60秒位置更新(不含附着)Periodic LU0.5次/
9、(忙时*用户)Intra VLR LU1.0次/(忙时*用户)Inter VLR LU0.3次/(忙时*用户)切换MSC内切换0.25次/(忙时*用户)局间切换0.05次/(忙时*用户)累计鉴权累计鉴权1.5次/(忙时*用户)短信短信(MO)0.6次/(忙时*用户)短信(MT,含寻呼)0.8次/(忙时*用户)IMSI附着/分离IMSI附着0.06次/(忙时*用户)IMSI分离0.06次/(忙时*用户)IN业务智能网业务呼叫所占比例30%可视电话3G3G(在3G3G的呼叫中所占比例)10%4.1.3 话务模型2(过负荷性能测试)类别项目名称数值UE参考负荷平均忙时话务量Er/用户0.018Er/
10、(忙时*用户)试呼次数2.25次/(忙时*用户)平均通话时长40秒位置更新(不含附着)Periodic LU0.5次/(忙时*用户)Intra VLR LU1.0次/(忙时*用户)Inter VLR LU0.3次/(忙时*用户)切换MSC内切换0.25次/(忙时*用户)2G、3G局间切换0.05次/(忙时*用户)累计鉴权累计鉴权2.25次/(忙时*用户)短信短信(MO)0.9次/(忙时*用户)短信(MT,含寻呼)1.2次/(忙时*用户)IMSI附着/分离IMSI附着0.06次/(忙时*用户)IMSI分离0.06次/(忙时*用户)IN业务智能网业务呼叫所占比例30%可视电话3G3G(在3G3G的
11、呼叫中所占比例)10%4.2 基本性能测试测试目的:考察核心网设备满负荷情况下,不同3G用户比例时对共核心网的影响。4.2.1 1003G用户性能测试测试编号:5.1.1项目属性:必选参考标准:3GPP TS 43.005, ITU-T Q.543, ITU-T Q.541测试项目:共核心网性能测试分项目:1003G用户性能测试测试目的:考察核心网设备满负荷情况下,不同3G用户比例时对共核心网的影响。测试预置条件:1 在HLR中配置用户数据,用户的数量和类型满足测试模型需要;2 话务模型:参照话务模型1。3 测试周期:24小时。4 MSC Server与MGW满负荷运行。5 确保MGW、HLR
12、提供足够的处理能力,测试期间MGW和HLR不应过载。测试配置:测试组网图1测试步骤:1 依照话务模型和测试组网图准备好话务量测试仪器;2 记录设备的详细软硬件配置清单;3 在MSC Server和MGW上分别登记统计任务;(参见MSC Server话务统计能力测试例)4 记录话单服务器中的话单数量,或清空所有话单; 5 按照话务模型1发起话务量呼叫;6 持续测试24小时;7 停止话务量呼叫,根据话务量测试仪器统计呼损、时延等指标;8 记录设备产生的告警;9 记录测试结果。预期结果:1 系统保持稳定,呼叫在测试期间能够持续;2 设备没有产生不可接受的重要告警,没有发生系统或模块的重启和倒换现象;
13、3 设备核心单板的CPU负荷和总线负荷正常,负荷基本平稳,无过载现象;4 区分2/3G统计下列参数,验证是否达到下列指标:MSC Server内语音呼叫成功率不小于99.96%出入MSC Server语音呼叫(到PSTN、2G)成功率不小于99.96%可视电话呼叫成功率不小于99.96%短消息成功率不小于99.96%位置更新成功率不小于99.96%IMSI附着/分离成功率不小于99.96%切换成功率不小于99.9%语音呼叫掉话率不大于4%可视电话呼叫掉话率不大于4%位置更新平均时延不大于1秒语音呼叫建立平均时延不大于5秒可视电话呼叫建立平均时延不大于10秒局内切换平均时延不大于2秒呼叫清除平均
14、时延不大于5秒检查话单服务器中的话单数量,设备产生的CDR数量应和仪表发起的呼叫数一致。抽样5个CDR,检查CDR中呼叫时长是否为60秒。5 区分2/3G统计并记录下列指标:各项指标CPU占用率寻呼成功率RAB指配成功率鉴权成功率加密成功率TMSI重分配成功率RAB指配平均时延4.2.2 203G用户性能测试测试编号:7.1.2项目属性:必选参考标准:3GPP TS 43.005, ITU-T Q.543, ITU-T Q.541测试项目:共核心网性能测试分项目:203G用户性能测试测试目的:测试验证203G用户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测试预置条件:1 在HLR中配置用户数据,用户的数量和类型满足测
15、试模型需要;2 话务模型:参照话务模型1。3 测试周期:24小时。4 确保MGW、HLR提供足够的处理能力,测试期间MGW和HLR不应过载。测试配置:测试组网图1测试步骤:1 依照话务模型和测试组网图准备好话务量测试仪器;2 记录设备的详细软硬件配置清单;3 在MSC Server和MGW上分别登记统计任务;(参见MSC Server话务统计能力测试例)4 记录话单服务器中的话单数量,或清空所有话单; 5 按照话务模型1发起话务量呼叫;6 持续测试24小时;7 停止话务量呼叫,根据话务量测试仪器统计呼损、时延等指标;8 记录设备产生的告警;9 记录测试结果。预期结果:1 系统保持稳定,呼叫在测
16、试期间能够持续;2 设备没有产生不可接受的重要告警,没有发生系统或模块的重启和倒换现象;3 设备核心单板的CPU负荷和总线负荷正常,负荷基本平稳,无过载现象;4 区分2/3G统计下列参数,验证是否达到下列指标:MSC Server内语音呼叫成功率不小于99.96%出入MSC Server语音呼叫(到PSTN、2G)成功率不小于99.96%可视电话呼叫成功率不小于99.96%短消息成功率不小于99.96%位置更新成功率不小于99.96%IMSI附着/分离成功率不小于99.96%切换成功率不小于99.9%语音呼叫掉话率不大于4%可视电话呼叫掉话率不大于4%位置更新平均时延不大于1秒语音呼叫建立平均
17、时延不大于5秒可视电话呼叫建立平均时延不大于10秒局内切换平均时延不大于2秒呼叫清除平均时延不大于5秒检查话单服务器中的话单数量,设备产生的CDR数量应和仪表发起的呼叫数一致。抽样5个CDR,检查CDR中呼叫时长是否为60秒。5 区分2/3G统计并记录下列指标:各项指标CPU占用率寻呼成功率RAB指配成功率鉴权成功率加密成功率TMSI重分配成功率RAB指配平均时延4.2.3 503G用户性能测试测试编号:7.1.3项目属性:必选参考标准:3GPP TS 43.005, ITU-T Q.543, ITU-T Q.541测试项目:共核心网性能测试分项目:503G用户性能测试测试目的:测试验证803
18、G用户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测试预置条件:1 在HLR中配置用户数据,用户的数量和类型满足测试模型需要;2 话务模型:参照话务模型1。3 测试周期:24小时。4 确保MGW、HLR提供足够的处理能力,测试期间MGW和HLR不应过载。测试配置:测试组网图1测试步骤:1 依照话务模型和测试组网图准备好话务量测试仪器;2 记录设备的详细软硬件配置清单;3 在MSC Server和MGW上分别登记统计任务;(参见MSC Server话务统计能力测试例)4 记录话单服务器中的话单数量,或清空所有话单; 5 按照话务模型1发起话务量呼叫;6 持续测试24小时;7 停止话务量呼叫,根据话务量测试仪器统计呼损、时
19、延等指标;8 记录设备产生的告警;9 记录测试结果。预期结果:1 系统保持稳定,呼叫在测试期间能够持续;2 设备没有产生不可接受的重要告警,没有发生系统或模块的重启和倒换现象;3 设备核心单板的CPU负荷和总线负荷正常,负荷基本平稳,无过载现象;4 区分2/3G统计下列参数,验证是否达到下列指标:MSC Server内语音呼叫成功率不小于99.96%出入MSC Server语音呼叫(到PSTN、2G)成功率不小于99.96%可视电话呼叫成功率不小于99.96%短消息成功率不小于99.96%位置更新成功率不小于99.96%IMSI附着/分离成功率不小于99.96%切换成功率不小于99.9%语音呼
20、叫掉话率不大于4%可视电话呼叫掉话率不大于4%位置更新平均时延不大于1秒语音呼叫建立平均时延不大于5秒可视电话呼叫建立平均时延不大于10秒局内切换平均时延不大于2秒呼叫清除平均时延不大于5秒检查话单服务器中的话单数量,设备产生的CDR数量应和仪表发起的呼叫数一致。抽样5个CDR,检查CDR中呼叫时长是否为60秒。5 区分2/3G统计并记录下列指标:各项指标CPU占用率寻呼成功率RAB指配成功率鉴权成功率加密成功率TMSI重分配成功率RAB指配平均时延4.3 过负荷性能测试测试目的:验证软交换系统的过负荷处理能力。要求当负荷达到设备标称容量的150(过负荷率为50%)时,设备处理呼叫能力不应低于
21、标称容量的90。4.3.1 3G核心网过负荷测试测试编号:7.3.1项目属性:必选参考标准:ITU-T Q.543测试项目:可靠性和可用性分项目:3G软交换过负荷测试测试目的:测试3G软交换的过负荷保护能力和过负荷状态下的系统性能。预置条件:1 在HLR中配置用户数据,用户的类型满足测试模型需要;2 确保MGW、HLR提供足够的系统处理能力,测试期间MGW和HLR不应过载,MGW可配置多个;3 话务模型:参见话务模型2;4 依照话务模型和参考负荷准备好话务量测试仪器;5 完成用户的位置更新过程。6 过负荷测试期间,要求仪表每30分钟记录呼叫统计结果。测试配置:测试组网图1测试步骤:1 创建和启
22、动必要的测量和统计任务;(参见MSC Server话务统计能力测试例)2 启动设备告警台和维护台;3 通过真实RAN发起3路呼叫,并保持;4 按照设备实际容量90发起呼叫,持续30分钟;5 30分钟后,仪表增加业务流量达到实际容量的110,其中有1CAPS紧急呼叫;6 观察设备核心单板的CPU负荷;7 统计呼损和设备此时的呼叫处理能力BHCA;8 观察保持的真实呼叫的通话质量;9 重复以上5步(过负荷的步长是设备容量的20,时长30分钟),直到负荷达到设备实际容量的150;10 记录设备产生的告警;11 测试10小时后,仪表减少业务量为设备实际容量的90,继续运行3个小时;12 观察MSC S
23、erver的过负荷的处理机制是否立即解除;13 统计设备核心单板的CPU负荷;14 比较设备产生的CDR和仪表发起的呼叫数;15 统计呼损;16 记录设备产生的告警。测试预期结果:过负荷控制启动后:1 当试呼数达到设备实际容量的150(过负荷率为50%)时,设备处理呼叫能力不应低于实际容量的90。当试呼数未达到设备实际容量的150时,设备处理呼叫能力应高于实际容量的90;2 单板过载后,能够在告警台产生告警;3 3路真实呼叫正常通话,不受过载影响,其通话质量不受过载影响;4 仪表发起的紧急呼叫全部被接纳,不受过载影响;5 设备没有产生不可接受的重要告警;6 MGW不应有过载告警;7 测试中没有
24、发生单元重启和倒换现象;8 设备统计测量结果正确;9 测试过程中,基本设备维护操作可正常进行。10 语音呼叫掉话率不大于5%11 可视电话呼叫掉话率不大于5%过负荷控制停止后:1 降低话务量后,过载告警能够清除;2 过载停止后,呼损值逐渐降低,呼叫接通率逐渐上升,稳定后呼损小于万分之四。其它各项统计指标满足稳定性测试要求;3 设备核心单板的CPU负荷和总线负荷正常,负荷基本平稳,无过载现象;4 设备没有产生不可接受的重要告警;5 设备统计测量结果正确;6 测试过程中,基本设备维护操作可正常进行。7 语音呼叫掉话率不大于1%8 可视电话呼叫掉话率不大于1%说明:如果当负荷达到设备实际容量的150
25、(过负荷率为50%)时,设备仍未过负荷。要求设备修改软硬件配置或增加负荷验证设备是否具有过负荷处理机制。4.3.2 共核心网过负荷测试测试编号:7.2.2项目属性:必选参考标准:ITU-T Q.543测试项目:可靠性和可用性分项目:共核心网过负荷测试测试目的:测试共核心网下移动软交换系统的过负荷保护能力和过负荷状态下的系统性能。测试预置条件:1 在HLR中配置用户数据,用户的类型满足测试模型需要;2 确保MGW、HLR提供足够的系统处理能力,测试期间MGW和HLR不应过载,MGW可配置多个;3 话务模型:参见话务模型2,2G、3G用户各占50。4 依照话务模型和参考负荷准备好话务量测试仪器;5
26、 完成用户的位置更新过程。6 过负荷测试期间,要求仪表每30分钟记录呼叫统计结果。测试配置:测试组网图1测试步骤:1 创建和启动必要的测量和统计任务;(参见MSC Server话务统计能力测试例)2 启动设备告警台和维护台;3 通过真实RAN发起3路呼叫,并保持;4 按照设备实际容量90发起呼叫,持续30分钟;5 30分钟后,仪表增加业务流量达到实际容量的110,其中有1CAPS紧急呼叫;6 观察设备核心单板的CPU负荷;7 统计呼损和设备此时的呼叫处理能力BHCA;8 观察保持的真实呼叫的通话质量;9 重复以上5步(过负荷的步长是设备容量的20,时长30分钟),直到负荷达到设备实际容量的15
27、0;10 记录设备产生的告警;11 测试10小时后,仪表减少业务量为设备实际容量的90,继续运行3个小时;12 观察MSC Server的过负荷的处理机制是否立即解除;13 统计设备核心单板的CPU负荷;14 比较设备产生的CDR和仪表发起的呼叫数;15 统计呼损;16 记录设备产生的告警。测试预期结果:过负荷控制启动后:1 当试呼数达到设备实际容量的150(过负荷率为50%)时,设备处理呼叫能力不应低于实际容量的90。当试呼数未达到设备实际容量的150时,设备处理呼叫能力应高于实际容量的90;2 单板过载后,能够在告警台产生告警;3 3路真实呼叫正常通话,不受过载影响,其通话质量不受过载影响
28、;4 仪表发起的紧急呼叫全部被接纳,不受过载影响;5 设备没有产生不可接受的重要告警;6 MGW不应有过载告警;7 测试中没有发生单元重启和倒换现象;8 设备统计测量结果正确;9 测试过程中,基本设备维护操作可正常进行。10 语音呼叫掉话率不大于5%11 可视电话呼叫掉话率不大于5%过负荷控制停止后:1 降低话务量后,过载告警能够清除;2 过载停止后,呼损值逐渐降低,呼叫接通率逐渐上升,稳定后呼损小于万分之四。其它各项统计指标满足稳定性测试要求;3 设备核心单板的CPU负荷和总线负荷正常,负荷基本平稳,无过载现象;4 设备没有产生不可接受的重要告警;5 设备统计测量结果正确;6 测试过程中,基
29、本设备维护操作可正常进行。7 语音呼叫掉话率不大于1%8 可视电话呼叫掉话率不大于1%说明:如果当负荷达到设备实际容量的150(过负荷率为50%)时,设备仍未过负荷。要求设备修改软硬件配置或增加负荷验证设备是否具有过负荷处理机制。语音质量测试需要提供支持异地局间语音测试的测试仪器DSLA的版本号,以便统一要求所有设备厂家。答:硬件是DSLAII(二代DSLA),软件是MULTIDSLA,Version: 2.1.45 PS域共核心网性能测试图 测试组网图SGSN要求容量:最大附着用户数150万;最大PDP激活数40万。5.1 话务模型5.1.1 话务模型1(稳定性测试)类别参数单位值3G2G控
30、制面 Attach 次/忙时0.80.8 Detach 次/忙时0.80.8PDP Context Activation次/忙时10.25PDP Context Deactivation次/忙时10.25 RA UpdatesIntra-SGSN(Including periodic and non- periodic)次/忙时2.46Inter-SGSN次/忙时0.10.1用户名Average Data Rate per user per BHbps/忙时240180Average Packet SizeBytes3803805.1.2 话务模型2(过负载测试)类别参数单位值3G2G控制面
31、Attach 次/忙时1.21.2 Detach 次/忙时1.21.2PDP Context Activation次/忙时1.50.357PDP Context Deactivation次/忙时1.50.357 RA UpdatesIntra-SGSN(Including periodic and non- periodic)次/忙时3.69Inter-SGSN次/忙时0.150.15用户名Average Data Rate per user per BHbps/忙时360270Average Packet SizeBytes3803805.2 稳定性测试5.2.1 SGSN稳定性测试(3G
32、100%)测试编号:8.2.1项目属性:必选参考标准:测试项目:稳定性测试分项目:3G SGSN 稳定性测试测试目的:测试SGSN 3G在大话务量下的稳定性测试预置条件:1 用户的类型满足测试模型需要,用户数在50万2 话务模型:参照话务模型1。3 测试周期:24小时。测试配置:组网图2测试步骤:1. 依照话务模型和测试组网图准备好话务量测试仪器;2. 运行测试工具,所有模拟用户执行附着流程;3. 观察环境的运行情况,查看告警和日志;4. 持续测试24小时;5. 停止业务,根据话务量测试仪器统计成功率、时延等指标预期结果:1 系统保持稳定,整个业务运行正常2 SGSN未出现特殊告警,未出现单板
33、重启和倒换现象;3 SGSM核心单板的CPU负荷正常,各类流程对应的单板CPU稳定,未出现载现象;4 24小时稳定性运行后,分别统计2/3G用户各个流程所产生的指标是否吻合要求:附着成功率:99.9%激活成功率:99.9%RAU成功率:99.9%去激活成功率:99.9%分离成功率:99.9%5 区分2/3G统计并记录下列指标:记录设备各项指标CPU占用率P-TMSI重分配成功率鉴权成功率加密成功率寻呼成功率上行数据转发能力、时延、丢包率下行数据转发能力、时延、丢包率上下行数据转发能力、时延、丢包率5.2.2 SGSN稳定性测试(3G 20%)测试编号:8.2.2项目属性:必选参考标准:测试项目
34、:稳定性测试分项目:2G SGSN 稳定性测试测试目的:测试SGSN 2G在大话务量下的稳定性测试预置条件:1 用户的类型满足测试模型需要,用户数在50万2 话务模型:参照话务模型1。3 测试周期:24小时。测试配置:组网图2测试步骤:1. 依照话务模型和测试组网图准备好话务量测试仪器;2. 运行测试工具,所有模拟用户执行附着流程;3. 观察环境的运行情况,查看告警和日志;4. 持续测试24小时;5. 停止业务,根据话务量测试仪器统计成功率、时延等指标预期结果:1 系统保持稳定,整个业务运行正常2 SGSN未出现特殊告警,未出现单板重启和倒换现象;3 SGSM核心单板的CPU负荷正常,各类流程
35、对应的单板CPU稳定,未出现载现象;4 24小时稳定性运行后,分别统计2/3G用户各个流程所产生的指标是否吻合要求:附着成功率:99.9%激活成功率:99.9%RAU成功率:99.9%去激活成功率:99.9%分离成功率:99.9%5 区分2/3G统计并记录下列指标:记录设备各项指标CPU占用率P-TMSI重分配成功率鉴权成功率加密成功率寻呼成功率上行数据转发能力、时延、丢包率下行数据转发能力、时延、丢包率上下行数据转发能力、时延、丢包率5.2.3 SGSN稳定性测试(3G 50%)测试编号:7.2.3项目属性:必选参考标准:测试项目:稳定性测试分项目:2G&3G 共建情况下,SGSN
36、稳定性测试测试目的:测试SGSN 2G&3G在大话务量下的稳定性测试预置条件:1 用户的类型满足测试模型需要,用户数在50万,2G与3G的比例为1:12 话务模型:参照话务模型1。3 测试周期:24小时。测试配置:组网图2测试步骤:1 依照话务模型和测试组网图准备好话务量测试仪器;2 系统中2G:3G的比例未1:1,用户数分别在25万左右。3 运行测试工具,所有模拟用户执行附着流程;4 观察环境的运行情况,查看告警和日志;5 持续测试24小时;6 停止业务,根据话务量测试仪器统计成功率、时延等指标预期结果:1 系统保持稳定,整个业务运行正常2 SGSN未出现特殊告警,未出现单板重启和倒
37、换现象;3 SGSM核心单板的CPU负荷正常,各类流程对应的单板CPU稳定,未出现载现象;4 24小时稳定性运行后,分别统计2/3G用户各个流程所产生的指标是否吻合要求:附着成功率:99.9%激活成功率:99.9%RAU成功率:99.9%去激活成功率:99.9%分离成功率:99.9%5 区分2/3G统计并记录下列指标:记录设备各项指标CPU占用率P-TMSI重分配成功率鉴权成功率加密成功率寻呼成功率上行数据转发能力、时延、丢包率下行数据转发能力、时延、丢包率上下行数据转发能力、时延、丢包率5.2.4 GGSN稳定性测试(3G 50%)测试编号:8.2.1项目属性:必选参考标准:测试项目:稳定性
38、测试分项目:稳定性测试测试目的:验证GGSN设备在一定的话务模型下长时间运行的稳定性测试预置条件:1 被测设备运行正常;2 被测设备各接口与测试工具连接完毕;3 测试工具已依据话务模型编辑好相应的测试例;4 话务模型:按照给定的合理话务模型;测试配置:测试组网图2测试步骤:1 测试工具合理分配执行各个流程的用户数量和执行速率,并设置每个流程内的信令发送间隔时间及PDP激活后的各个用户传输的数据的包长,速率等,使所有用户流程的运行情况总体上的统计信息符合话务模型要求。2 设置好相应流程后,执行规定时间(至少24小时)测试过程中按照5分钟的间隔记录CPU负荷、设备各类性能统计数据和链路状态,并记录
39、出现的告警信息。预期结果:1 设备运行正常,无死机、链路中断等异常现象;CPU负荷正常2 控制面和用户面的各项统计指标符合话务模型要求:激活成功率:99.9%去激活成功率:99.9%3 统计并记录下列指标:记录设备各项指标CPU占用率上行数据转发能力、时延、丢包率下行数据转发能力、时延、丢包率上下行数据转发能力、时延、丢包率5.3 过负载测试5.3.1 SGSN过负载测试(3G 100%)测试编号:8.3.1项目属性:必选参考标准:测试项目:可靠性和可用性分项目:SGSN 2G&3G共建情况下的过负荷测试测试目的:测试SGSN 2G&3G共建情况下,过负荷保护能力和过负荷状态下
40、的系统性能。预置条件:1 用户的类型满足测试模型需要,用户数在50万,全为3G用户;2 话务模型:参照话务模型2,各基本指标是稳定性话务模型的1.5倍。3 测试周期:24小时测试配置:测试组网图2测试步骤:1 系统保持稳定,整个业务运行正常2 SGSN未出现特殊告警,未出现单板重启和倒换现象;3 SGSM核心单板的CPU负荷正常,各类流程对应的单板CPU稳定,未出现载现象;4 24小时稳定性运行后,分别统计2/3G用户各个流程所产生的指标是否吻合要求:附着成功率:99.9%激活成功率:99.9%RAU成功率:99.9%去激活成功率:99.9%分离成功率:99.9%5 区分2/3G统计并记录下列
41、指标:记录设备各项指标CPU占用率P-TMSI重分配成功率鉴权成功率加密成功率寻呼成功率上行数据转发能力、时延、丢包率下行数据转发能力、时延、丢包率上下行数据转发能力、时延、丢包率测试预期结果:1 无单板复位与倒换情况2 无异常告警3 保证高优先级的用户业务情况5.3.2 SGSN过负载测试(3G 50%)测试编号:7.3.1项目属性:必选参考标准:测试项目:可靠性和可用性分项目:SGSN 2G&3G共建情况下的过负荷测试测试目的:测试SGSN 2G&3G共建情况下,过负荷保护能力和过负荷状态下的系统性能。预置条件:1 用户的类型满足测试模型需要,用户数在50万,2G与3G的比
42、例为1:12 话务模型:参照话务模型2,各基本指标是稳定性话务模型的1.5倍。3 测试周期:24小时测试配置:测试组网图2测试步骤:预期结果:1 系统保持稳定,整个业务运行正常2 SGSN未出现特殊告警,未出现单板重启和倒换现象;3 SGSM核心单板的CPU负荷正常,各类流程对应的单板CPU稳定,未出现载现象;4 24小时稳定性运行后,分别统计2/3G用户各个流程所产生的指标是否吻合要求:附着成功率:99.9%激活成功率:99.9%RAU成功率:99.9%去激活成功率:99.9%分离成功率:99.9%5 区分2/3G统计并记录下列指标:记录设备各项指标CPU占用率P-TMSI重分配成功率鉴权成
43、功率加密成功率寻呼成功率上行数据转发能力、时延、丢包率下行数据转发能力、时延、丢包率上下行数据转发能力、时延、丢包率测试预期结果:1 无单板复位与倒换情况2 无异常告警3 保证高优先级的用户业务情况5.3.3 GGSN过负载测试测试编号:5.3.3 项目属性:必选参考标准:测试项目:可靠性和可用性分项目:GGSN 2G&3G共建情况下的过负荷测试测试目的:测试GGSN 2G&3G共建情况下,过负荷保护能力和过负荷状态下的系统性能。预置条件:1用户的类型满足测试模型需要,用户数在30万,2G与3G的比例为1:1;2话务模型:参照话务模型2,各基本指标是稳定性话务模型的1.5倍。3
44、测试周期:24小时测试配置:测试组网图2测试步骤:1依照话务模型和测试组网图准备好话务量测试仪器;2运行测试工具3观察环境的运行情况,查看告警和日志4持续测试24小时5停止业务,根据话务量测试仪器统计成功率、时延等指标测试预期结果:1 设备运行正常,无死机、链路中断等异常现象;CPU负荷正常2 控制面和用户面的各项统计指标符合话务模型要求:激活成功率:99.9%去激活成功率:99.9%3 统计并记录下列指标:记录设备各项指标CPU占用率上行数据转发能力、时延、丢包率下行数据转发能力、时延、丢包率上下行数据转发能力、时延、丢包率6 PS域性能指标测试1.1.1 SGSN性能指标测试1.1.1.1
45、 最大附着用户测试测试编号:5.14.1.1测试项目:SGSN性能容量测试测试分项目:最大附着用户保持测试测试目的:验证被测SGSN设备在一定的硬件配置情况下,能否支持宣称的最大附着用户数测试预置条件:1. 被测设备运行正常2. 被测设备各接口与测试工具连接完毕3. 测试工具已编辑好相应的测试例话务模型:1. 每个用户分别做附着->分离流程2. 最后一个附着的用户附着后保持3个RAU的时间,第一个附着的用户开始分离3. 周期性RAU的时间间隔为40分钟测试信令流程:测试步骤:1. 运行测试工具,所有模拟用户执行附着流程2. 观察环境的运行情况,查看告警和日志3. 记录最大规格用户全部附着
46、所需要的时间4. 记录最大规格用户全部附着后CPU负荷预期结果及判定原则:1. 最大规格用户能全部正常附着和分离,需要从DUT观察到,并能够从测试仪器方得到证实2. 各个单板和系统运行正常测试人:测试时间:1.1.1.2 最大PDP上下文数量测试测试编号:5.14.1.2测试项目:SGSN性能容量测试测试分项目:最大PDP上下文数量测试测试目的:验证被测SGSN设备在一定的硬件配置情况下,能否支持宣称的最大PDP上下文数目测试预置条件:1. 被测设备运行正常2. 被测设备各接口与测试工具连接完毕3. 测试工具已编辑好相应的测试例话务模型:1. 按照最大附着用户数执行附着流程2. 按照最大PDP
47、上下文数配置其中的全部或部分用户激活1个或2个PDP上下文3. 所有PDP上下文全部激活后,按照最大在线PDP上下文数使其中的部分PDP上下文同时进行用户面数据传输,传输时间为30分钟,然后所有用户依次去激活和去附着测试信令流程:测试步骤:1. 运行测试工具,所有模拟用户执行附着和激活流程2. 观察环境的运行情况,查看告警和日志3. 记录达到最大PDP上下文所需要的时间4. 记录达到最大PDP上下文后被测设备CPU的负荷预期结果及判定原则:1. 最大PDP上下文规格已经达到,需要从DUT观察到,并能够从测试仪器上得到证实2. 收发数据无丢包3. 各个单板和系统运行正常测试人:测试时间:1.1.
48、1.3 附着处理能力测试、成功率测试测试编号:5.14.1.3测试项目:SGSN性能指标测试测试分项目:附着处理能力测试、成功率测试测试目的:验证被测SGSN设备在一定的硬件配置情况下,能否支持宣称的附着处理能力测试预置条件:1. 被测设备运行正常2. 被测设备各接口与测试工具连接完毕3. 测试工具已编辑好相应的测试例注:Attach为GPRS Attach,包含完整的鉴权流程话务模型:1. 每个用户执行附着->分离流程2. 所有用户按一定速率执行完附着流程后,各用户开始去附着流程测试信令流程:测试步骤:1. 运行测试工具,以一定的速率模拟不同用户不断发起附着流程2. 调整测试工具发起附
49、着流程的速率,达到被测设备的最大处理能力,保持运行,直到所有用户全部附着(要求attach的成功率为100%)3. 由测试工具统计最大附着请求速率时的成功率4. 观察和记录设备的运行情况,查看告警和日志预期结果及判定原则:1. 从测试仪器的日志进行分析,计算或者观察IMSI附着流程的处理能力、成功率2. 各个单板和系统运行正常,无任何异常告警3. 处理能力、成功率能够达到宣称值4. 被测设备各模块CPU负荷正常测试人:测试时间:1.1.1.4 PDP激活处理能力、成功率测试测试编号:5.14.1.4测试项目:SGSN性能指标测试测试分项目:PDP激活处理能力、成功率测试测试目的:验证被测SGS
50、N设备在一定的硬件配置情况下,能否支持宣称的PDP激活处理能力测试预置条件:1. 被测设备运行正常2. 被测设备各接口与测试工具连接完毕3. 测试工具已编辑好相应的测试例话务模型:1. 每个用户执行附着->PDP激活-> PDP去激活->分离流程2. 所有用户激活PDP后,开始进行用户面数据传输测试信令流程:测试步骤:1. 运行测试工具,以一定的速率模拟不同用户不断发起上述流程2. 调整测试工具配置,以使发起的PDP激活流程的速率达到被测设备的最大处理能力,保持运行,直至PDP速率达到设备的最大值(要求PDP激活成功率为100)3. 由测试工具统计最大激活处理能力时的激活成功
51、率4. 观察和记录设备的运行情况,查看告警和日志预期结果及判定原则:1. 从测试仪器的日志进行分析,计算或者观察设备PDP激活流程处理的速率、成功率2. 各个单板和系统运行正常,无任何异常告警3. 速率、成功率能够达到宣称值4. 被测设备CPU负荷正常测试人:测试时间:1.1.1.5 RAU处理能力、成功率测试测试编号:5.14.1.5测试项目:SGSN性能指标测试测试分项目:RAU处理能力、成功率测试(Intra-SGSN Routing Area Update)测试目的:验证被测SGSN设备在一定的硬件配置情况下,能否支持宣称的Intra RAU理能力测试预置条件:1. 被测设备运行正常2
52、. 被测设备各接口与测试工具连接完毕3. 测试工具已编辑好相应的测试例话务模型:1. 每一个用户执行附着-> Intra RAU->分离流程2. 所有用户都attach后,各用户开始执行RAU流程测试信令流程:测试步骤:1. 运行测试工具,按照最大Attach用户数发起附着流程。所有用户Attach后,测试工具以一定的速率发起INTRA RAU流程2. 调整测试工具发起INTRA RAU流程的速率至被测设备的最大处理能力,保持运行(要求RAU的成功率为100)3. 保持最大INTRA RAU请求速率一段时间。由测试工具统计此时的成功率4. 观察被测设备的运行情况,记录告警和日志预期结果及判定原则:1. 从测试仪器的日志进行分析,计算设备INTRA RAU流程处理的速率、成功率2. 各个单板和系统运行正常,无任何异常告警3. 速率、成功率能够达到宣称值4. 被测设备CPU负荷正常测试人:测试时间:1.1.1.6 Gr信令链路最大处理能力测试测试编号:5.14.1.6测试项目:SGSN性能指标测试测试分项目:Gr信令链路最大处理能力测试测试目的:验证被测SGSN设备在一定的硬件配置情况下,能否支持宣称的Gr链路最大信令处理能力测试预置条件:1. 被测设备运行正常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铁安检安全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高血脂科普课件
- 110kV变电站(升压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可研及设计评审服务合同
- 电网建设工程造价咨询合同
- 电缆质量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电站抢修知识培训课件
- 五四制 统编版 语文 一年级 上册 我是小学生【新课标版】课件
- 电石炉净化设备培训知识课件
- 电焊行业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输血治疗中的大数据分析
- 《旅游经济学(第3版)》全套教学课件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全套教学课件
-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解析(共五套)
- 《福建省建筑工程施工文件管理规程2》
- 研发项目策划书
- 《花生膜下滴灌技术》课件
- 完整版江苏省政府采购专家库入库考试题库(1-4套卷)
- 产品定制管理制度
- 飞机基础知识-飞机机型分类
- 小学三年级上册《健康成长》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