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10章总需求i_第1页
宏观经济学第10章总需求i_第2页
宏观经济学第10章总需求i_第3页
宏观经济学第10章总需求i_第4页
宏观经济学第10章总需求i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0章 总需求 slide 1建立建立IS-LM 模型模型IS 曲线曲线凯恩斯主义交叉图凯恩斯主义交叉图可贷资金模型可贷资金模型LM 曲线曲线流动偏好理论流动偏好理论 slide 2IS曲线代表物品与劳务市场的均衡。其中曲线代表物品与劳务市场的均衡。其中I代表投资,代表投资,S代表储蓄。代表储蓄。LM曲线代表货币市场均衡。其中曲线代表货币市场均衡。其中L代表流代表流动性需求,动性需求,M代表货币供给。代表货币供给。slide 3IS曲线曲线表示物品与劳务市场上表示物品与劳务市场上利率利率与与收入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水平之间的关系。为得出为得出IS曲线,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曲线,可以从两个角度

2、来考虑(1)凯恩斯交叉图)凯恩斯交叉图(2)可贷资金模型)可贷资金模型凯恩斯交叉图凯恩斯交叉图,是一个收入决定模型。它把财政政策和计划投资作为外生的,并证明存在一个实际产出等于计划支出的国民收入水平,还说明财政政策的变动对收入有乘数效应。slide 4slide 51)假设2)推导3)财政政策与乘数 政府购买乘数 税收乘数1)假设:(1)经济是封闭的;(2)投资外生地固定;(3)财政政策(G 、T)固定;slide 62)推导:(1)区分区分实际产出实际产出Y Y与与计划支出计划支出E E。实际产出实际产出Y Y等于一国生产的产品与劳务,指一国国内生产总值(等于一国生产的产品与劳务,指一国国内

3、生产总值(GDPGDP)。计划支出计划支出E E是家庭、企业和政府是家庭、企业和政府想要支出于想要支出于物品和劳务的数量。物品和劳务的数量。实际产出与计划支出之差实际产出与计划支出之差 : : 非计划存货投资非计划存货投资例如,如果生产了1500亿元产品,但实际只销售了1000亿元产品,则有500亿元产品是非计划投资,E就比Y少500亿。实际产出往往不同于计划支出,原因是企业会由于销售量与预期的不实际产出往往不同于计划支出,原因是企业会由于销售量与预期的不一致而进行一致而进行非计划非计划存货投资存货投资。 销售量销售量计划销售量,存货减少。计划销售量,存货减少。slide 7slide 8()

4、CC YTII,GGTT()EC YTIG消费函数消费函数:在这里,在这里,假设假设计划投资是外生的计划投资是外生的:计划支出计划支出:政府的政策变量政府的政策变量:利用计划总支出与实际总产出的概念,均衡产出就是正好等于计划总支出的总产出。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就是: 实际产出实际产出 计划支出计划支出 Y = Eslide 9slide 10收入收入, 产出产出, Y E计划支出计划支出MPC1由于由于T外生,外生,Y增加一单位导致增加一单位导致可支配收入增加可支配收入增加一单位,这引起一单位,这引起消费以及计划支消费以及计划支出增加出增加MPC单单位。位。()EC YTIGslide 11收入

5、收入, 产出产出, Y E计划支出计划支出E =Y 45slide 12收入收入, 产出产出, Y E计划支出计划支出E =Y E =C +I +G 均衡收入均衡收入交叉图基本思想:短期交叉图基本思想:短期中,经济中的总收入是中,经济中的总收入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的由家庭、企业和政府的支出愿望决定。想支出支出愿望决定。想支出的越多,企业可以卖出的越多,企业可以卖出的产品越多。于是,产的产品越多。于是,产出越多。根据这种思想,出越多。根据这种思想,凯恩斯认为,凯恩斯认为,出现大萧出现大萧条是源于支出不足条是源于支出不足。slide 13收入收入, 产出产出, Y E计划支出计划支出E =Y E

6、=C +I +G 均衡收入均衡收入Y1Y1E1假设开始时经济假设开始时经济处于处于Y1,计划支计划支出出E1均衡水平时,实际货币余额供给均衡水平时,实际货币余额供给量大于需求量。人们把不能带来利息的货量大于需求量。人们把不能带来利息的货币换为有利息的银行存款或债券。而银行币换为有利息的银行存款或债券。而银行或债券发行者对此的反应是降低利率。或债券发行者对此的反应是降低利率。当利率当利率均衡水平时,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均衡水平时,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大于供给量。人们出卖债券或到银行提款大于供给量。人们出卖债券或到银行提款而得到货币。为了吸收零散资金,银行和而得到货币。为了吸收零散资金,银行和债券发行者对

7、此的反应是提高利率。债券发行者对此的反应是提高利率。slide 43央行减少央行减少 M,导导致均衡利率上升。致均衡利率上升。M/P 实际货币余额实际货币余额r利率利率1MPL (r ) r1r22MPslide 44现在把现在把 Y 加入到货币需求函数中加入到货币需求函数中:( ,)M PL r YLM 曲线是使得实际货币余额的曲线是使得实际货币余额的供给和需求相等供给和需求相等的所的所有有r 和和 Y 的组合。的组合。实际货币余额需求量与利率负相关,与收入正相关LM 曲线方程曲线方程:dM PL r Y( ,)slide 45M/P r1MPL (r , Y1 ) r1r2rYY1r1L

8、(r , Y2 ) r2Y2LM(a)实际货币余额市场实际货币余额市场(b) LM 曲线:曲线:更高的收入引起了更高的利率slide 46LM 曲线的斜率为正曲线的斜率为正. 直觉直觉:收入的增加会提高货币需求收入的增加会提高货币需求. 由于实际货币余额的供给是固定的,因而在由于实际货币余额的供给是固定的,因而在既定的利率时,存在过度的货币需求既定的利率时,存在过度的货币需求. 实际利率必须上升以减少货币需求从而恢复实际利率必须上升以减少货币需求从而恢复货币市场的均衡货币市场的均衡.slide 47LM 曲线是根据既定的实际货币余额供给曲线是根据既定的实际货币余额供给画出来的。因此当实际货币余

9、额供给变动画出来的。因此当实际货币余额供给变动时,时, LM 曲线发生移动。曲线发生移动。可以运用流动偏好理论来说明货币政策如可以运用流动偏好理论来说明货币政策如何使何使LM曲线发生移动。曲线发生移动。slide 48M/P r1MPL (r , Y1 ) r1r2rYY1r1r2LM1(a)实际货币余额市场实际货币余额市场(b) LM 曲线曲线2MPLM2slide 49实际货币余额供给增加导致实际货币余额供给增加导致向下向下(向右)移动;(向右)移动;实际货币余额供给减少导致实际货币余额供给减少导致向上向上(向左)移动。(向左)移动。slide 50由货币数量论知,由货币数量论知,MV=P

10、Y,假设假设V不变,不变,则对于给定的则对于给定的P,货币供给货币供给M决定收入水决定收入水平。由于收入水平不取决于利率,故平。由于收入水平不取决于利率,故货币货币数量论相当于垂直的数量论相当于垂直的LM曲线曲线。放松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假定,可以从数放松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假定,可以从数量方程式中得出向右上方倾斜的量方程式中得出向右上方倾斜的LM曲线。曲线。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假定依据了实际货币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假定依据了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只取决于收入水平的假定。而在余额需求只取决于收入水平的假定。而在流动偏好理论中,实际货币余额需求还取流动偏好理论中,实际货币余额需求还取决于利率。决于利率。sli

11、de 51在这里,利率上升导致货币需求减少,从而引起货币流通速度提高M V(r) = P Y这样,在物价既定时,引起了收入水平的提高。解释解释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曲线向右上方倾斜:r上升提高了上升提高了V,从从而提高了而提高了既定既定货币供给货币供给M和价格水平和价格水平P时的收入时的收入Y,LM曲线表示了利率与收入之间的这种正相曲线表示了利率与收入之间的这种正相关关系。关关系。解释货币供给变动如何使解释货币供给变动如何使LM曲线移动:在既定曲线移动:在既定的利率和价格水平,的利率和价格水平,M和和Y 同时变动。同时变动。 slide 52短期均衡是短期均衡是LM曲线和曲线和IS曲线曲线的交点。它对应的利率的交点。它对应的利率r 和收和收入水平入水平Y 使得货币市场和产品使得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即实际支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即实际支出等于计划支出;实际货币余出等于计划支出;实际货币余额需求等于供给)额需求等于供给): ()( )YC YTI rGY r( ,)M PL r YISLM均衡利率均衡利率均衡收入水平均衡收入水平slide 53IS-LM模型:IS曲线给出了满足代表物品市场相等的r与Y的结合LM曲线给出了满足代表货币市场相等的r与Y的结合两条曲线的交点:此时, 实际产出等于计划支出 实际货币余额需求等于供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