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为什么用O来表示--化学元素进化史_第1页
氧为什么用O来表示--化学元素进化史_第2页
氧为什么用O来表示--化学元素进化史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氧为什么用 O 来表示:化学元素进化史背诵化学元素周期表大概是一代又一代中学生的痛苦回忆。 其一大难点 是,不少元素的汉语名和元素符号毫无关系,记住一个对记住另一个帮助 甚小。如氧和 0,氢和H,金和Au,银和Ag,所以记忆周期表就成了事倍 功半的苦差事。不过, 作为一种西方舶来品, 元素周期表对老外的用户友好度总该高一 些了吧?其实不然,元素不光对于中国人,对于老外也是个老大难问题。一个英国人,照样要面对怎样建立起iron铁和Fe、gold金和 Au、potassium钾和 K 这种看似毫不相关的名称之间联系的问题。为何化学元素的名称和符号会相差这么大呢? 这就得从发现元素的历史说起了。什么

2、是化学元素?人类和各种化学物质打交道的历史久远。 大概从智人诞生时起, 人类就 开始认识某些化学物质。但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 人类的化学知识相当欠缺, 对化学物质的分类 也极为马虎,缺乏系统性。中国古代金铜多有混淆,同样叫 “硝,可能是硝 酸钾,也可能是硫酸钠,还可能是硫酸镁;而英语中brass黄铜、bronze青铜、copper紫铜的名字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完全不能反映这三 种金属 / 合金之间的密切关系。至于区别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更是在古人的能力范围之外。 亚里士多德 归结的四大元素为水火地风,以现代观点看,水是化合物、火是能量释放 方式、风空气为多种气态元素和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地的构

3、成可想 而知就更加复杂了,竟然没有一个是真正的化学元素。中国的金木水火土 五行说也好不到哪去, 只是比起古希腊四个 “非元素 ,五行好歹包括了 “金, 算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跟元素沾了点边。中国人早期化学知识的积累主要靠炼丹,西方那么靠炼金。到了中世纪, 随着炼金术的开展,元素的队伍开始开展壮大,波斯科学家贾比尔给四大 元素的队伍里添加了硫磺定义为 “会燃烧的石头 和水银两样。再后来瑞oooIt士炼金术士帕拉塞尔斯又参加了盐,构成了新的七元素体系 这次炼金术士的运气稍好,硫磺和水银确实是元素,可惜盐仍然是化合物基于七元素体系的插画,四角为古典四元素,中部三角为新的三元素英国化学家罗伯特?波义尔

4、于1661年重新定义了元素,他将元素分析为无法继续消减的物质单位 ,从而大大扩充了元素的家族。科学家们终于放弃了把世间万物归于极少数几种元素的尝试,随后,在新的正确思想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元素被化学家们发现1789年,法国化学家安托万 -洛朗?德?拉瓦锡Antoine-Laurent deLavoisier丨出版?化学根本论述? Trait ed mentaire de Chimie?,是为第一本现代化学教科书。拉瓦锡在书中一共列出了33种元素,其中包括氢和氧,比起前人已是极大的进步。到了 19世纪初期,英国学者约翰 ?道尔顿John Dalton进一步完善了 化学理论。他正式提出所有物质均由原

5、子组成,每种元素都是一种独特的 原子。因此,他找出了36种元素,并且给它们都配上了符号。12345b769O©(D©G©©OOxygenHNcCaibonsSulphurPPlimplioruhAuGoldPfPhruimiiAsSihti 10911 ©12 ®13 ®©19®T7 ®IBHeCwr*Ni$uPhZuBiXtMcurj.'CopperIiouNickelTinLeadZmcAnluuony1>(&2021®2327AtCcMuuAITiCtKX*

6、AitiucCobaltAhii2=uit heLiaiuiiitiTuiahtejiTiiniuumC ei nunPpins iimiiSoditun道尔顿符号体系,承袭中世纪炼金符号来源:Peter van der Krogt只是道尔顿的符号脱胎于炼金术时期,并不方便使用。不久之后,瑞典化学家永斯?雅各布?贝采利乌斯J?ns Jacob Berzelius丨改进了道尔顿的符 号体系。他提出应该用字母来代表元素,因为采用字母不但方便书写,也 有助于印刷书籍保持美观。贝采利乌斯选取符号的原那么是以元素的拉丁语名字的首字母为符号。在不同元素首字母重合的情况下,那么采取以下规那么:1在金属和类金

7、属贝采利乌斯概念中所有非金属元素均为类金属, 和现代定义不同拉丁名首字母相同的情况下,类金属用首字母;2金属元素名称首字母和其他金属或类金属元素重合的情况下,用 头两个字母当符号;3如果两种金属元素头两个字母都一样,那么第二个字母改为词中第一个不一样的辅音字母;贝氏确立了现代元素符号的命名规那么,他使用的符号大体传承至今,被后来的化学家沿用。因为考虑到通用性,符号命名时选择了拉丁语,所以 对于一些很早就被发现利用,在各个语言中早有其名的元素,如金银铜铁 锡之类,符号往往就和一般的名称不一样了。£lmrtivprr?nt£ If uiutprziuEkmeatEtrjz. p

8、j tsfuiAliuuiiiiuo)AlGlucianniG1BePocxmuiiiPaKAigeiituin (Silver AeHv4t Arr nmi (Mercun iHr (Hy) H?KhodnuuRli(K) RhAjssiikAiHyliopeimiiuHSUicimuSiAtintin i Gold)AuIridiuiBIrSodiitiiiSaXsBwiuniBkMsMeShbiiUHi (ArtimQiiy)11Sb )BismuthSiMa (Mu) MuStxdUllLlllkSrBioron9MolybdeiniiUiMaSulpbmrsXlikiLaiic Ra

9、dicle (CUmuk) MClTcllimi-inTcCArboucNickdMiTw気SuCetiutnCeNitn< EUdikNTl仙】LkCUTiChrouinnaChCrCHTmieslmTn(W>WCofoallCcOxygfiwunOUnuuaUCokumbiuxnCl (Cb) XbPAll&diumPnPdYmtuniYClLpfmiCuP2 meZnFemijii J IrOo)FcP La full uuPt7. ir-connuiiZrFhwric Rfldac teFPhinibuin 'Lead)?t(P>Pl贝氏符号和现代符号

10、已经根本相同化学元素符号如何命名?这样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拉丁语是古罗马人说的语言,在近代化学发展的时候已经死得透透的了。古罗马人不是神仙,不可能为后来元素的需 要造出一大堆词来备用。于是化学家们就面临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一一给元素安上适宜的拉丁名字。起拉丁名的招数有不少,其中最重要的当属从外语中引进名字,改装成拉丁语,这个方法历史悠久,极具可操作性,但却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拉丁语名词有自己的一整套规律,如果随随便便拉来个词就用会违反拉丁 语规那么,是万万不可的。例如,铋本来被德国人命名为Bismuth。但是Bismuth长得太不像拉丁语了,所以德国科学家格奥尔格乌斯?阿格里科拉Georgius

11、Agricola,原名Georg Pawer,为了赶时髦起了个拉丁名字把这个词改装了一下,变成 Bisemutum,长得总算像个拉丁语中性名词了。类似接受了整容手术的元素 还有钻德语 Kobold> 拉丁 Cobaltum、镍瑞典语 Kopparnickel> 拉丁 Niccolum。Kobold在德语中本是地精,钻矿矿工的迷信产物不过这样的方法有时候却会引发问题,比方第11号元素钠和第19号元素钾,不但同属碱金属一族,还都遭遇了命名纠纷,真可谓难兄难弟。钠的英文名为 Sodium,模样像是个地道的拉丁词,创造这个词的是英 国化学家汉弗里?戴维Humphry Davy。他于1807

12、年最先用电解法从氢 氧化钠中离析出钠元素。由于氢氧化钠在英语中被称作Caustic soda:烧碱,他就将这种新的金属元素命名为Sodium。可惜的是戴维半路碰上了强盗,劫道的正是创造了现代元素符号体系的贝采利乌斯。贝氏主张将这种新元素依据法语的Natron硝石,来自阿拉伯语命名为 Natrium。大概是因为符号体系由贝氏主导,结果最终贝氏 的Na胜出,而Sodium那么继续在英语、法语等一些欧洲语言中使用。钾的发现者同样是戴维。众所周知,草木灰可被用作钾肥。以前的英国 人也有一套取钾肥的方法:浸泡木头或树叶燃烧后产生的灰,浸出液放在 盆里蒸发即可得到钾肥,所以钾肥在英语中叫potash盆灰。

13、戴维通过电离钾肥得到了纯钾,他很快乐地命名其为Potassium。只是他实在是太倒霉了,虽然这次贝氏符号表里采纳了Potassium的名字,并用Po作为这种元素的符号。 但是不知怎的,后来另一个拉丁名 Kalium 来自alkali,即 碱,最终来源阿拉伯语居然占了上风,直到Po被废止不用,被K所取代。看来戴维确实没有命名元素的命啊!钾肥Potash长这样不过这次,他可以聊以自慰的是,现代阿拉伯语中钾用bu t a syhm表示,正是来自Potassium,总算为戴维挽回了点颜面。19 世纪后期开始,化学界形成了第一个发现新元素的化学家享有命名 权的惯例,元素命名的混乱局面渐渐得到扭转。只是对

14、于戴维来说,这个 惯例来得太晚了。由于自然界存在的元素已经全部被发现完毕, 新发现的元素一般来说不 会有语言具备本名,加之命名法日趋完善,所以新元素很少再出现名字、 符号不一致的现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命名之争就此彻底终结,事实上, 二十世纪后期,发生了一场相当剧烈的命名之争,史称 “超镄元素战争 。燃起战火的是第 104号至第 106 号元素。 苏联的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 所和美国的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均宣称自己首先发现这些元素,并依 此进行命名。 更雪上加霜的是, 美苏两国都深谙对方痛点 美国以为原子 弹开展做出杰出奉献、提出锕系理论的化学家格伦?西奥多 ?西博格 GlennTheodo

15、re Seaborg命名第106号元素,而苏联那么以核物理学家、苏联原子 弹之父伊格尔?瓦西里耶维奇?库尔恰托夫M ropb Baeunn TO:Bpqa 命名第 104 号元素。这场战争从 1970年代一直打到了 1990 年代,中间又把第 107 号至第109 号元素以及一个德国实验室扯了进来。在经过漫长的调解后,国际纯粹 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终于在 1997 年提出了一个被各方接受的方案。第 104号 至第 109 号元素分别被命名为 Rutherfordium “原子核物理之父 欧内斯特 ? 卢瑟福、 Dubnium 杜布纳研究所、 Seaborgium 西博格、 Bohrium 物理学家

16、尼尔斯 ?玻尔、Hassium德国黑森州和 Meitnerium物理学 家莉泽 ?迈特纳,终结了旷日持久的超镄元素战争。汉译化学元素名称虽然化学元素的发现主要是西方科学家的奉献,不过不得不说, 假设真要比赛背诵元素周期表的话,中国人大概会像背九九乘法表那样占大廉价。 这得感谢元素的中文名都是一个单独的字 长短一样、 朗朗上口, 而如此 科学的中文元素命名体系是谁的功绩?近代化学进入中国要感谢无锡人徐寿。 徐寿当年在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创 办翻译馆, 翻译了大批西方化学著作。 在翻译?化学鉴原? ?Wells' Principleand Applicati ons of Chemistry?

17、过程中,徐寿苦于元素名没有现成汉名可 用,因此在传教士傅兰雅的帮助下为它们创造新名。徐寿的翻译在一些气体上选用了根据性质命名的方法,如轻气、养气、 绿气、淡气等。不过总体来说,他的方法是依据元素拉丁文首个音节进行 音译,并在金属元素名称中统统加上金字旁。!西名11 號事1名(Jarboir.1G1 Kdliutu.1K.Na-Litbivm,1LL«|三三gKubidiunrHh-Edu ian Ba.BSASr:aCAlLimir-rf 1鈣1Aluiftinutn.| 三 4jAl-鋁'1 itGluei iiiGiiu1 1tKKG.鉛i ZiLCimiini.二二簿Zr-?化学鉴躱?中的无耒汉译表?化学鉴原?中对元素的翻译已经和现代相当接近。后来中国化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