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四下-33苏武牧羊-公开课-课堂实录_第1页
沪教版-四下-33苏武牧羊-公开课-课堂实录_第2页
沪教版-四下-33苏武牧羊-公开课-课堂实录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3 苏武牧羊课堂实录师: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历史人物。 默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 你能根据 这张名片,简单介绍一下苏武吗?生:是苏武;朝代是汉朝;家乡在西安;职务是使臣。 师:非常正确,那你用 1-2 句话,介绍一下苏武吗? 生:苏武是汉朝的,家乡在西安。公元前 100 年,汉武帝派苏武作为使臣带着 100多人出使匈奴。师:我们汲取资料的时候要简洁,介绍人物 1-2句话就够了。能把这 4 点包括进 去就可以了,谁再来试一试?生:苏武是汉朝人,他的家乡在陕西西安,他的职务是使臣。 师:汲取有效信息,让我们对苏武有了初步的认识。现在准备上课。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关于苏武的历史故事, 跟老师一起

2、写课题。 一齐读课题。 板书课题: 33 苏武牧羊生:第 33 课苏武牧羊。 师:课文一共有 6 个自然段,我请 6 个同学来读一读。 师:同学们课文读完了,都能读通顺,但是文中有几个词语比拟容易读错,跟老 师一起来读一读。一个词语两遍。 手持词卡生:侮辱,召见,依偎,宁死不屈,旌节。 师:这次旌节的后鼻音读准了,告诉我“旌节到底是什么? 生:古代指使者所持的节。师:你知道了旌节是古代指使者用的。 “旌节到底指的是什么? 生:旌节是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子。师:说的太好了!和老师一起写这个“旌字。 板书:旌 在说文解字里,方字旁加一撇一横, 大都和旗子有关, 下面写个生,就是旌。 图中苏武拿的就是

3、旌节,这旌节代表的是生:国家。师:课文中, 苏武是怎样对待代表国家的旌节的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 文中 那些地方描写了这只旌节?我们来核对一下, 看一下大屏幕。 和老师查找的 一样么?你们可真棒!同学们,文中有这么多的句子都是在写苏武和旌节。 那么,苏武是怎样对待代表国家的旌节的呢?请你再读读这些句子, 用这样 的句式来说一说。句式:当苏武 时,他 。准备一下。生:当汉武帝把旌节交给苏武时,苏武恭恭敬敬地接了过来。师:你抓住了一个动词“接 。当时苏武准备干什么去? 生:当时苏武准备出使匈奴。 师:对呀!板书:接,出使匈奴连起来说。 生:当苏武出使匈奴时,他恭恭敬敬地接了过来。 师:答复要简洁

4、,下面请大家抓住动词向这位同学一样说一说。继续交流。 生:当苏武完成外交任务奴时,他手握旌节气愤地说。师:匈奴王让他认罪,他怎么样啊? 生:他手握旌节,气愤地说: “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受侮辱! 师:对呀!匈奴王让他认罪,他拒绝认罪。 板书:握,拒绝认罪继续。 生:当苏武回到国家时,他怀里紧紧地揣着那支脱光了毛的旌节。 师:真棒!言简意赅。 板书:揣,回归祖国 生:当苏武在北海牧羊时,他始终手持那支旌节。 师:太棒了!你找到方法了。 板书:持,北海牧羊 生:当苏武面见汉使卫律时,他手举旌节大声喝道: “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汉朝的臣下,而今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还有什么脸来和

5、我 说话!师:对呀!苏武说了那么多,他是在干什么呀?一个词就够了。 生:苏武是在大骂卫律。师:大骂卫律时,他怎么样? 生:手举旌节。师:真棒!板书:举,大骂卫律 生:作者紧紧扣住动词,描写了苏武对旌节的态度。你看无时无刻,何时何地, 苏武始终紧紧地持着旌节,因为这只旌节代表的是?师:国家。 生:正因为如此,苏武对待这只旌节是? 师:恭恭敬敬的。假设这就是一只旌节,你怎么接过去呢?你来。多么礼貌,多么严肃,这就是恭恭敬敬。谁再来试试。你来。从你的神态和动作,我已经 懂你知道恭恭敬敬的意思了。告诉我,你接过旌节的时候,在想什么呀? 生: 我知道这旌节是代表国家,所以必须很恭敬地接过来。 师:你当时

6、在想什么呀? 生:我在想如果匈奴让我投降,我是坚决不会投降的,因为这旌节是代表国家。 师:旌节代表国家,他作为使臣出使匈奴,他也是代表着? 生:国家。师:所以,他心里一定想着早点完成任务。苏武一去整整 19 年,在这 19年里,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磨难。在这几件事中,哪件事是重点?你说 生:北海牧羊。 师:你能说说理由么? 生:因为课题是苏武牧羊。师:你说。生:因为写北海牧羊的字数最多。 师:也就是说课文的篇幅告诉你,这也是重点。现在我们一起走入课文的重点。为了使苏武屈服,匈奴王又生一计。生:齐读一天,他召见苏武,指着一群羊冷笑说: “这群羊归你放牧。哪天生 出小羊羔,就哪天放你回国。 说完派

7、人把苏武押到千里之外的北海边去牧 羊。师:这 2 句话是对匈奴王诡计的具体说明,那么当苏武查点羊群,见全是公羊。 他明白了什么?生:他明白了回不到祖国了,因为全是公羊,根本没方法生小羊羔。 师:这是匈奴王的诡计,他在刁难苏武,面对刁难,苏武有没有屈服? 生:没有。师:不屈服,不动摇,坚守自己爱国的本心和初衷。那就是? 生:心坚如铁,毫不动摇。师:课文第 5 小节,就有很多句子写了苏武“心坚如铁,毫不动摇 ,就请你轻 声读读第 5 小节。我们来交流一下,哪句话你感触最深?你来。生: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却始终手持那支旌节,不管白天放羊,晚上睡觉师:这句话你怎么理解的?不知道, 没关系。我们理解

8、句子时, 可以抓住关键词, 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是哪个?生:置之度外。师:置,在字典中,有 3 条意向。在这个词语中,应该选择哪一条呢? 生:第一条。师:度,在字典中, 也有很多条意向。 应该在这里的意思是联想。 那么,连起来, 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生: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师:文中是谁把生死置之度外?说完整。 生:苏武不把生死利害放在心上,而是把祖国放在心中。 师:苏武手持旌节,不忘自己的任务,因为这旌节代表国家。 说明他“心坚如铁, 毫不动摇。继续交流。生:他经常仰望着南飞的大雁, 屈指计算日子, 盼望有一天能举着旌节回到祖国。“盼望让我感到他非常爱国。师:是呀,北方就是大汉,苏武多

9、么希望能回到祖国。可见,他“心坚如铁,毫不动摇。生:苏武顽强地忍受着各种折磨。师:他忍受了哪些折磨呀?生:他忍受的是:饿了;渴了;冷了。师:是呀,前面写他所受的折磨,后面又把他所受的折磨写具体。所以,学习这句话的时候,一定要连起来读。 请男同学来读前面的一句话, 女同学读后面 的一句话。生:男女生配合读苏武顽强地忍受着各种折磨。饿了,他就挖野菜、逮野兔充饥;渴了,他就捧一把雪止渴;冷了,他就和羊群依偎在一起取暖。师:苏武在荒漠所受到的折磨仅仅是这些吗?病了,他怎么样? 生:收集草药治病。师:想家了,他会?生:望着大雁飞的方向。师:那是家的方向!思念祖国,他又会怎样?生:他会手持旌节。师:是呀,

10、那代表着国家。为什么课文只写饿了,渴了,冷了?能写那么多,为什么只写这 3 点?生:作者这样写诗写了苏武爱国的精神,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屈服。师:目的是这样的,现在他写着 3 点是为了什么?这是我们生活中必须要做的。吃饱穿暖是维持生命所必须的条件, 苏武面对的是连最根本的生存条件都没 有,但是如此艰巨的困难都没有是他屈服,更不用说其他的折磨了。苏武顽 强地忍受着各种折磨。生:配乐,男女齐读饿了,他就挖野菜、逮野兔充饥;渴了,他就捧一把雪止渴;冷了,他就和羊群依偎在一起取暖。师:尽管如此艰巨的困难,他依旧?生:心坚如铁,毫不动摇。师:正因为如此,他顽强地忍受着各种折磨。生:配乐,齐读饿了,他就

11、挖野菜、逮野兔充饥; 渴了,他就捧一把雪止渴;冷了,他就和羊群依偎在一起取暖。师:这一举一动,都刻画了他?生:心坚如铁,毫不动摇。师:继续交流。 生:还有第五小节第一句:北海边野草遍地,没有人烟,唯一和苏武作伴的,就 是那支旌节。“唯一也能表达他心坚如铁。师:为什么? 生:那里没有人烟,很孤独。师:除了生活上的条件无法让他满足, 还有内心的孤独, 还有你看这恶劣的环境 描写,更衬托了他?生:心坚如铁,毫不动摇。 师:让我们拿起书本,一起来感受。匈奴王把苏武押到了北海边,北海边 生:齐读北海边野草遍地,没有人烟,唯一和苏武作伴的,就是那支旌节。 师:可是苏武心坚如铁,毫不动摇,顽强地忍受着各种折

12、磨。生:齐读饿了,他就挖野菜、 逮野兔充饥; 渴了,他就捧一把雪止渴; 冷了, 他就和羊群依偎在一起取暖。师: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却 生:齐读始终手持那支旌节,不管白天放羊,晚上睡觉总不离手。 师:想念祖国的时候生:他经常仰望着南飞的大雁, 屈指计算日子,盼望有一天能举着旌节回到祖国。 师:受尽折磨,且不向敌人屈服,这就是?生:心坚如铁,毫不动摇。师:北海牧羊歌颂了苏武的气节, 在前面拒绝认罪和大骂卫律这 2 个故事也能看 出来。现在请你读读 2和 3小节划出描写苏武的句子, 把它划正确。找到了 么?谁来读?生:苏武手握旌节,气愤地说: “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受侮辱! 说着抽 刀自尽

13、。师:很好!还有么,第 3 自然段?生:请大家看到第 3小节第 2句话。苏武不等卫律说完,怒目圆睁,手举旌节大 声喝道:“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汉朝的臣下,而今忘恩负义,背叛了父 母,背叛了朝廷,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 师: 这 2 句话,作者紧紧抓住了苏武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了他心坚如铁 的形象。那么,读好这 2 句话,一定要读好红色的局部。请你自己练一练。 生:苏武手握旌节,气愤地说: “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受侮辱! 说着抽 刀自尽。师:能更坚决一点么?生:苏武手握旌节,气愤地说: “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受侮辱! 说着抽 刀自尽。师:掷地有声!再请一个同学来读下一句话。 生

14、:苏武不等卫律说完,怒目圆睁,手举旌节大声喝道: “卫律!你是汉人的儿 子,汉朝的臣下,而今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还有什么脸来 和我说话!师:对呀,最后一句是反问句,语气强烈,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面对匈奴王, 苏武手握旌节,气愤地说生: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受侮辱! 说着抽刀自尽。 师:面对叛徒的犬牙,苏武怒目圆睁,手举旌节大声喝道 生: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汉朝的臣下,而今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 师:无论是面对威逼利诱,还是残酷的折磨,苏武在敌人面前,他始终 生:心坚如铁,毫不动摇。 师:这 3 件事情,都能表达他的心坚如铁, 那么顺序能不能

15、调换?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生:我认为这 3 件事情的顺序不能颠倒, 因为这 3件事情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描写 的。师:时间决定了这 3 件事情的顺序不能颠倒。还有什么原因么?生:把第 4 节让在前面是不行的, 第四节说,说完派人把苏武押到千里之外的北 海边去牧羊的。师:我听出来了,即使按照倒叙的顺序也是不行的,因为这事按照时间写的。 还有,你看,这里是威逼利诱,这里是残酷的折磨。从程度上来看? 生:由轻到重。 师:从程度上来看,层层递进,不能颠倒。从始至终,苏武都紧紧地持着旌节。旌节贯穿本课,是课文的一大重要线索。那么,在苏武的心中,旌节意味着 什么? 生:旌节代表国家,代表国家的尊严。如果被匈奴拿去,就被侮辱了。 师:对苏武而言,旌节不仅代表国家尊严,还是这次出使匈奴的? 生:旌节表示国家对苏武的信任。 师:祖国对我这般信任,我一定不能辜负祖国的嘱托。过了整整?生:配乐19年?师:那是 228 个月! 生:整整 19 年。师:那是 7000 多个日子呀!生:整整 19 年。师:经汉朝屡次交涉生:匈奴王终于容许放苏武回国。苏武出使的时候,刚刚4 0岁,这时已是满头 白发的老人了。 他回到京城时, 成千上万的人出来迎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