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台实验指导书教材_第1页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台实验指导书教材_第2页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台实验指导书教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流体力学综合实验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台为多用途实验装置,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流体力学综合试验台结构示意图1.储水箱2. 上、回水管3.电源插座4.恒压水箱5.墨盒6.实验管段组7.支架8.计量水箱9.回水管10.实验桌 利用这种实验台可进行以下实验:一、雷诺实验;二、能量方程实验;三、管路阻力实验;1.沿层阻力实验2 .局部阻力实验;四、孔板流量计流量系数和文丘里流量系数的测定方法;五、皮托管测流速和流量的方法。一、雷诺实验1 .实验目的(1 )观察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状态;(2)测定几种状态下的雷诺数;(3) 了解流态与雷诺数的关系。2. 实验装置在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台中,雷诺实验涉及的局部有

2、高位水箱、雷诺数实验管、阀门、彳白努力方程实验管道、颜料水(蓝墨水)盒及其控制阀门、上水阀、出水阀水泵和计量水箱等,秒表及温度计自备。3. 实验前准备(1 )、将实验台的各个阀门置于关闭状态。开启水泵,全开上水阀门,把水箱注满水,再调节上水阀门,使水箱的水有少量溢流,并保持水位不变。(2)、用温度计测量水温。4. 实验方法(1)、观察状态翻开颜料水控制阀,使颜料水从注入针流出,颜料水和雷诺实验管中的水迅速混合成均匀的淡颜色水,此时雷诺实验管中的流动状态为紊流;随着出水阀门的不断的关小,颜料水与雷诺实验管中的水渗混程度逐渐减弱,直至颜料水与雷诺实验管中形成一条清晰的线流,此时雷诺实验管中的流动为

3、层流。(2)测定几种状态下的雷诺系数全开出水阀门,然后在逐渐关闭出水阀门,直至能开始保持雷诺实验管内的颜料水流动状态为层流状态。按照从小流量到大流量的顺序进行实验,在每一个状态下测量体积流量和水温,并求出相应的雷诺数。实验数据处理举例:53设某一工况下具体积流量 Q=3.467 X 10 m /s,雷诺实验管内径d=0.014m,实验水温T=5 C , 查水的运动粘度与水温曲线,可知微 v=1.519 X 10-6m2/s。Q 3.467 10*流速 V0.255m/ sF兀20.0144Re 雷诺数Re=V ? d/v=0.014x 0.225/1.519"0 上=2 0 7 5心

4、二./ 5Q(10 ) I i _ i iWI uF *a*图 2 雷诺数与流量的关系曲线根据 实验数 据和 计算结果,可 绘制出雷诺数 与流量的关系曲线图 2。不同 温度下, 对应 的曲线斜率不同。3测定下临界雷诺数调整出水阀门,使雷诺实验管 中的流动处于紊流状态,然后缓慢地逐渐 关小出 水阀门,观 察 管内颜色水流的变动情况。当关小某一程 度时,管内的颜料水 开始成 为一条线流,即为紊流转变 为层流的下临界状态。记 录下此时的相应的数据,求出 下临界雷诺数 。 4观察层流状态下的速度分布关闭出水阀门,用手挤压颜料 水开关的胶管二到三下,使颜料水在一小 段管内 扩散到整的断 面。然后,在微微

5、翻开出水阀门,使管 内呈层流流动状态,这 是即可 观察到水在层流流动时呈抛 物状, 演示出管内水流流速分布。注:每调节阀门一次,均需等待稳定几分钟。关小阀门过程中,只许渐小,不许 开打。随着出水流 量减小,应当调 小上水阀门,以减少溢流流量引发的振动。二、 能量方程实验1、实验目的1、观察流体 流经 能量方程实验管时 的 能量转化情况 ,并 对实验中出现 的 现象进行 分析,从而加深对能量方 程的理解。2、掌握一种测量流体流速的原 理。2、实验装置流体力学 综合实验台中,能量方程实验局部涉及的 有上水箱、能量方程实验管、 上水阀门、 出水阀门、水泵、测压 管板图中未给出和计量水箱等。3、实验前

6、准备工作开启水泵, 全开水阀门使水箱注满水, 再调节上水阀门, 使水箱水位始 终保持 不变, 并有少 量 溢出。4、实验方法1 、 能 量 方 程 实 验 调节出水阀门至一定开度,测定能量方程实验管的四个断面四组测压管 的液柱 高度,并利用 计量水箱和秒表测定流量。改变阀门的开度,重复上面方法进 行测试根据 测试数 据的计算结果,绘 出某一流量下各种 水头线如图 3,并运用能量方程进行分析,解释各测点各种能头500400300200100的变化规律。I_LX_1_1X""""流动方向图3各种水头线可以看出,能量损失沿着流体流 动方向增大的;I与川 比拟,

7、两点管径 相同,所以动 能头根本相同,但川点的 压力能头比I增大了,这是由于位置 能转化而得来的;I与U比拟,其位置 能头相同,但U点比I点的压力能头大, 这是由于管径变粗;速度减慢,动能头 转化为压力能头;川与W比拟,位置能 头相同,但压力能头小了,可明显看出, 是压力能头转化为速度能头了实验结果还清楚的说明了连续方程,对于不可压缩的流体稳定流动,当流量定时,管径粗的地方流速小,细的地方流速大。2测速能量方程实验管上的四组测压管的任一组都相当与一个皮托管,可测得管内的流体速度。由于本实验台将总测压管置与能量方程实验管的轴线,所以测得的动压水头代表了轴心处的最大速度。皮托管求点速度的公式为:u

8、 =c. 2g h = k h k =c. 2g 式中u-毕托管测点处的点速度;c-毕托管的教正系数;h-毕托管全压水头与静水压水头差u =.2g : H联立上两式可得''=cA hr H式中u-测点处流速,有毕托管测定;-'-测点流速系数; H -管嘴的作用水头;在进行能量方程实验的同时,就可以测定出各点的轴心速度和平均速度。测试结果记入表二中, 如果用皮托管求出所在截面的理论平均速度,可根据该截面中心处的最大流速。雷诺数与平均流速的关系,参考有关流体力学求出。表2-1测点编号工或差In出IV流量左右左右左右左右m3/s1.总水头压力水头速度水头冃匕量水头2.总水头压

9、力水头速度水头冃匕量水头冃匕量方程官断面的中心线距几厂基准线咼(mm)冃匕量方程官内径d(mm)静水头mm H 2O表2-2、测片流、点号目-速八Idimmnd2 mm出d3 mmVd4mm轴心速度VB(m/s)平均速度V(m/s)三沿程水头损失与流速的关系1 .实验目的1)验证沿程水头损失与平均流速的关系。2)对照雷诺实验,观察层流和紊流两种流态及其转换过程2. 实验前准备工作将实验台个阀门置于关闭状态,开启实验管道阀门,将泵开启,检验系统是否有泄露;排放导压胶管中的空气。3. 实验原理对沿程阻力两测点的断面列能量方程2 2Zi 十 R / pg +印 5 /2g = Z 2 + P2 /

10、pg + a?"/2g 十山因实验管段水平,切为均匀流动:Z1 =Z2 ; di =d2 ; Ui =U2 ; hw =hr得:hr =R / pg - P ?/ pg 二 h上式中:hw :测压管水头差即为沿程水头损失。由此式求得沿程水头损失,同时根据实测流量计算平均流速V,将所得hw,V数据点绘在对数坐标纸上,就可确定沿程水头损失与流速的关系。4. 实验步骤1开启调节阀门,测读测压计水面差;2用体积法测量流量,并计算出平均流速;3 将实验的hw与计算得出的u值标入对数坐标纸内,绘出lgh r-lgu关系曲线;4调节阀门逐次由大到小,共测定10次;5. 实验数据及曲线绘制仪器常数:

11、d=cm, A=cmL= m, t= C表3-1Noh 1( cm)h 2( cm)hf(cm)3V(cm )lgh f(cm 3)t(s)q(cm 3/s)V (cm/s)lg v12345678910p0.010.010.010.01A0*0 01 11对数坐标四沿程阻力系数的测定单1实验原理对沿程阻力两点的端面列能量方程得hr = R / pg - P 2 / pg =鮎由达西公式:hr = L /d u2/2go10010J)l I I I I I IaoioiIgRe-lglOO对数坐标图绘图:2-2gdh r /L u2实验步骤及要求1本实验共进行粗细不同管径的两组实验,每组各作出

12、6个实验;2开启进水阀门,使压差到达最大高度,作为第一个实验点;3测读水柱高度,并计算高度差;4用体积法测量流量,并测量水温;5用不同符号将粗细管首的实验点绘制成Ig$e-Ig100,对数曲线用体积法测得流量,并计算出断面平均流速,即可求得沿程阻力系数实验数据记录:d粗=cm,L=mvd细=cm,t=cKg/cm 2表4-1类别Nohl(cm)h2(cm)h汞(cm)h水(cm)t(s)qv(cm 3/s)v(cm/s)RcigR dlg(100 人)1粗23管456表4-2类别Noh1(cm)h2(cm)h汞(cm)h水(cm)t(s)qv(cm 3/s)v(cm/s)RclgR d扎lg(

13、100 几)1粗23管456细1234管56五局部阻力损失实验1) 掌握三点法,四点法测量局部阻力系数的技能;实验验证与分析,2) 通过对圆管突扩局部阻力系数的包达公式和突缩局部阻力系数的经验公式的 熟悉用理论分析法和经验法建立函数式的途径。3) 加深对局部阻力损失机理的解释;2 实验原理写出局部阻力前后两断面的能量方程根据曲线推导条件,扣除沿程水头损失可得:1) 突然扩大 采用三点法计算,下式中 hfi_2 由 hf2J3 按流长比例换算得出:2 2he =(Zi?/y) as /2g -(Z 2 P2 / y) au 2 /2g hA冀2e =1% /aui /2g理论e = (1 -/

14、A2)2his = e = au 5 / 2g算得出2) 突然缩小采用四点法计算,下式中B点为突缩点,hf4-B由hf3-4换算得出,hfB-5由hf5-6换实测2 2hfs 二(Z4 P4/Y) au 4 /2g) -h f4_B)-(Z5 P5 /Y) au 5 /2g) h尹2s =his /au 5 /2ge =0.5(1- 乓/A3) 2尹2his 二 e =au5 /2g3 实验方法与步骤1) 测记实验有关的常数。量流量2) 翻开水泵,排除实验管道中的滞留气体及测压管气体3) 翻开出水阀至最大开度,等流量稳定后,测记测压管读数,同时用体积法计4翻开出水阀开度3-4次,分别测记压管读

15、数及流量 4实验分析与讨论1分析比拟突扩与突缩在相应条件下的局部损失大小关系2 结合流动演示的水力现象,分析局部阻力损失机理何在?产生突扩与突缩局部阻力损失的主 要部位在那里?怎样减小局部阻力损失。表5-1次序流量(cm 3/s)测压管读数cm体积时间流量表4-2阻力形式次序流量cm 3/s前剖面后剖面hj cmhj cm2 av2gcmE cm2 av2gcmE cm突然扩大突然缩小六阀门局部阻力系数的测定1测定阀门不同开度时:全开, <30°, <45 0三种的阻力系数2 掌握局部阻力系数的测定方法。2 实验原理对 I ,W 两断面列能量方程式,可求得阀门的局部水头损

16、失与21 i+l 2长度上沿程 水头损失之和,用 hwi 表示,那么有下式:hwi =Pi - P4/ pg 二 hi同理对U,川两断面列能量方程式,可求得阀门局部水头损失与L+L2长度上的沿程水头损失之和, 用 hw2 表示:hw2 =P2 - R/ pg F; h2所以阀们的局部水头损失 h 应为h - 2a- h2 - hi亦 J2 /2g =2 h 2 - hi所以阀门的局部阻力系数应为:F =2 讥 一 hi 2g/ J式中: 为管道断面的平均流速。3 实验步骤及要求1 本实验共进行三组实验,阀门全开,<30°, <45 °每组做三个实验点。2开启进水

17、阀门,是压差到达测压计可测量的最大高度。3测读压差,同时用体积法测量流量。4每组各个实验点的压差值不要太接近。5变换阀门开启角度重复上述步骤。6绘制a二f 曲线。阀门局部阻力系数实验记录表 6-1 :七文丘里流量计实验实验目的1通过测定流量系数,掌握文丘里流量计测量管道流量的技术2验证能量方程的正确性。实验原理其中:d 4防T根据能量方程式和连续性方程式,可得不计阻力作用的文氏管过水能力关系式h “乙?旦-匕2 ?巴 式中:h为两断面测压管水头差(2g( Z!+?一(Z2+P2)Q由于阻力的存在,实际通过流量JI 2Q 4d1Q恒小于Q'引入无量纲系数4= Q 卩称为文丘里流量修正系数

18、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测计各有关常数2翻开水泵,调节进水阀门,全开出水阀门,使压差到达测压计可测量的最大高度。3测读压差,同时用体积法测量流量。4逐次关小调节阀,改变流量79次,注意调节阀门应缓慢。5把测量值记录在实验表格内,并进行有关计算。6如测管内液面波动时,应取平均值。五实验结果及要求1记录计算有关数据。实验装置台No2d1= cm, d2= cm, 水温 t=°C v=cm /s水箱液面,管轴线高程表尺值V=cm。2整理记录计算表表7.1记录表次序测压管度数水量(cm3)测量时间(s)hih2h3h4123456789表7.2计算表次序Q(cm 3/s)也h=(h i -h2+h 3-h 4)(cm)Re1Q'=(k 阿)(cm3 /s)卩=QQ'八孔板流量计实验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用板孔式流量计测量流量实验原理1孔板流量计的原理定的关系,因流体流过板孔时,板孔前后产生压力差,起差值随流量而变,而两者之间有确此可通过测量来测定流量。对I,U两面列能量方程(水平放置,势能头相等)得:2 2F2 ViP2 V22 -2:g 2g-g 2g20为出流局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