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语文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练习题目1_第1页
人民教育出版语文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练习题目1_第2页
人民教育出版语文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练习题目1_第3页
人民教育出版语文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练习题目1_第4页
人民教育出版语文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练习题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课:归去来兮辞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浔阳(xn)荒芜(w) 惆怅(zhn) 耘耔(z)B熹微(x) 稚子(zh) 盈樽(zn) 眄庭柯(min)C怡颜(y) 容膝(x) 流憩(q)遐观(xi)D出岫(xi)西畴(chu) 船棹(zho)遑遑(hun)2.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荒芜 惆怅 轻飏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B.熹微 休憩 盘桓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C.遐迩 范筹 矫首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D.窈窕 崎岖 良辰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3. .下列各句中,加黑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初春时节的江南

2、,已是嫩草青青,应时的花儿也悄悄绽放,真是春意阑珊,让人陶醉。 B.医院本来是救死扶伤的地方,“悬壶济世”更成为几千年来医者追求的上乘境界,可是如今的一些医者却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市场”这个褒贬皆有的境地中。 C.中国台北车展端出一系列好菜,除了各式劲车之外,当然也没忘了秀色可餐的车展模特儿们。 D.现在的高中生积极主动探究事物本源的欲望强烈,能针对一些问题或现象打破沙锅问到底。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他每天骑着摩托车,从城东到城西,从城南到城北,把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的废定影液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 B.科学工作者认为,目前国内具有如此独特的适于华南虎种群自

3、然繁衍的生态环境,已经不多了。 C.明朝嘉靖之后,世风日下,贪污被视为正常,清廉反被讥笑,因而,在官员离任时,人们常以宦囊的重轻来评判他们能耐的大小。 D.蒙古族同胞长期生活在马背上,随身携带精美的小刀,既可以用来宰杀、解剖、切割牛羊的肉,肉烧熟了,又可以用它作餐具。5. 下面有关作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生活在封建时代,其作品中表现出的那种怀念过去,满足现状,乐天知命的思想,给后世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B陶渊明的成就主要是诗,他歌咏隐居田园,饮酒赏菊,乐天知命的闲适生活,意境恬淡,词句质朴自然。他被看做田园诗的开创者,唐代王维、孟浩然都受到他的诗作的影响。C陶渊明也写过“金刚怒目”式

4、的作品,如读山海经中“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表现了他对当时腐败政治的批判精神和强烈的反抗意识。D归去来兮辞选自陶渊明集,又名潜,自号“五柳先生”,是我国三国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6.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黄包车在冷落的郊道上走,靠右不远是一条小河,_ ;车过去,便蓦然惊起,撒下一串哇哇的叫声,向凄迷的天野飞去。隔岸零落地蹲着些破陋的茅屋,一些破陋的茅屋零落地蹲在对岸,一片宽广的荒场就在左边,靠左一片宽广的荒场,荒草离离,一望无边。极目是离离的荒草。荒场上不时有些玄青的乌鸦,停下来觅食;有些玄青的乌鸦不时停下来,在荒场上觅食;A. B. C. D.二、古诗文阅读

5、:7、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2分)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4分) 三、文言文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中郎将袁盎知其贤,乃请徙释之谒者仆射。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毋甚高论,令今可行也。”于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汉所以兴者。文帝称善。从行。

6、上登虎圈,问上林尉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文帝曰:“吏不当如此邪!尉无赖!”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前曰:“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争口辩,亡其实。”文帝曰:“善。”乃止。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毋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薄太后闻之,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从行至霸陵。上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絮陈漆其间,岂可动哉!”左右皆曰:“善。”释之前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使其中亡可欲,虽亡石椁,又何有戚焉?”文帝称善。拜释之为廷尉。上

7、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曰:“闻跸,匿桥下。久,以为行过。”释之奏曰:“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固不败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民安所错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其后,人有盗高庙座前玉环,得。文帝怒,下廷尉治。按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亡道,乃盗先帝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文帝与太后言之,乃

8、许廷尉当。文帝崩,景帝立,释之恐。称疾欲免去,惧大诛;欲见谢,则未知何如。卒见谢,景帝不过也。释之事景帝岁余,年老病卒。太史公曰:张季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语曰:“不知其人,视其友。”张季之所称诵,可著廊庙。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不党不偏,王道便便。”张季近之矣。注:虎圈:养虎的牢槛。口辩:能言善辩。司马门:汉代宫廷的外门。当时的宫卫条令规定:出入司马门必须下车,违者“罚金四两”。霸陵:汉文帝为自己修造的陵墓。闻跸:听到警跸的传呼。天子出行,沿途要警戒清道,禁止他人通行。见谢:见帝而谢罪。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乃请徙释之谒者仆射 徙:迁徙,贬职B因前言便宜事

9、 便宜:廉价C而廷尉乃当之罚金 当:判决D卒见谢,景帝不过 不过:不原谅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释之“依法办事”的一组是( )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汉所以兴者。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毋入殿门。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奏曰:“此人犯跸,当罚金。”假令愚民取长陵一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A B C 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释之秉公执法,坚持原则,他认为,即使是皇上、太子也不能不守法。B张释之正直,不阿谀奉承。在霸陵,左右都迎合文帝的意思,而张释之敢于说直话。C在处理“惊舆马”和“盗玉环”两件事时,开始文帝认

10、为张释之处罚过轻。经张释之的坚持,文帝最终同意了他的意见。D景帝还是太子时,张释之弹劾过他“不下公门,不敬”,后来景帝当了皇帝,张释之因恐惧而生了疾病,过了一年多就病死了。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译文: (2)使其中亡可欲,虽亡石椁,又何戚焉?译文: 四、语言知识运用12根据下列句子的格式、修辞和境界仿造一句话。我不是挺立高山的巨松,也不是屈身斗室的盆景,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河山添上一笔。13用“考生和高校”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前年开始试行的春季高考,一方面增加了高校选拔人才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考生选择高校的机

11、会,因而受到高校和考生的普遍欢迎。 第四课:归去来兮辞一、基础知识1. 解析:荒芜w,惆怅chn。 答案:A2.C3.A4.C5. 解析:东晋时期的田园诗人。答案:D6. B“隔岸”紧承上文“小河”,“靠左”与前文的“靠”相照应。注意描写的角度和语段的情境。二、古诗文阅读:7(1)天色已晚。下起细雨。(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扣晚钟鸣上苑或诗中朝、晚二字分析作答。扣疏雨过春城分析作答。只摘抄颈联而不作分析的给1分。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可紧扣诗题中待字或体味全篇诗情回答) 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

12、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三点可分别扣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和颔联作答。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三、文言文阅读【参考答案】8C(A.徙:提拔;B.便宜:便利适宜;D.不过:没有责怪。)9、D(并无法律依据;张释之的担心;文帝的行为。)10、D(不是因恐惧而生的病。)11(1)上林尉东张西望,都不能回答。(2)如果其中没有别人想得到的东西,即使没有石椁,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参考译文】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中郎将袁盎知道他很有才能,就奏请提拔张释之做了谒者仆射的官

13、。张释之朝见后,上前进献一些方便适宜的计策。文帝说:“不要高谈阔论,只要现在行得通就可以了。”于是张释之就谈秦朝和汉朝的事情,分析了秦朝失去天下以及汉朝能夺取天下的原因。文帝称好一次,随从文帝出行。文帝登上养虎的围栏,向上林尉询问各种禽兽的情况,一共问了十几个问题,上林尉左顾右看,都回答不出来,养虎的工人在旁边代上林尉回答得很详细。文帝说:“官吏难道不应该如此吗!上林尉是个没有才能的人!”下诏让张释之授予养虎的工人上林令的官职。张释之上前说:“现在陛下因为养虎工人的能言善辩而过多地提拔他,我担心天下的人会争着效仿,只注重会说话,而不注重做实事。”文帝说:“说得对。”就没有实施了。 不久,太子与

14、梁王同坐一辆车上朝,经过司马门时没有下车,于是张释之追上去阻止太子和梁王,不让他们进入殿门。并以在司马门不下马不敬的罪名弹劾他们。薄太后听说这件事情后,派使者拿着诏书赦免了太子和梁王,他们才得以进入殿门。文帝因此觉得张释之是个了不起的人,就授予他中大夫的官职。有一次,跟随文帝出行到霸陵。文帝对大臣们说:“啊,用北山的石头做外棺,把麻和丝絮切断铺在石缝里,然后用漆汁粘好,这样别人动得了吗?左右的人都说“好”!张释之说:“如果它中间有可以让人产生贪欲的东西,即使用铜汁把南山浇铸起来,别人也还能有缝隙进去;如果它中间没有可以让人产生贪欲的东西,即使没有石棺,也不用担心。”文帝称好。授予张释之廷尉的官

15、职。一次文帝出行经过中渭桥,有个人从桥下跑出来,使文帝马车的马受到了惊吓。张释之审问他。那人回答说:“听到警跸的声音,就躲到桥下去了。过了很久,以为皇上已经走了。”张释之回奏文帝说:“这个人没有遵守警跸而犯法,应当判他罚金。”文帝发怒说:“这个人惊吓了我的马,难道不是有意要伤害我吗愫蒙是你却只判处他罚金!”张释之说:“法律是皇上和天下人应共同遵守的,这件事按法律应当如此;改变法律并加重处罚,这会让老百姓对法律产生不信任感,将来老百姓也不知道怎样做才是,希望陛下仔细考虑。”文帝过了很久才说:“你的判决是正确的。”后来有人偷盗高祖庙里神座前的玉环,被抓住了。文帝很生气,交给张释之处理。张释之按盗窃宗庙供用器物的有关律法上报,判决这个人在街上当众处死。文帝大怒说:“这个人没有道德,竟敢偷盗先帝庙里的东西,我交给你处理的原因,是想杀了他全家,而你却按法律判决上报,这不能体现我对宗庙敬奉的诚意。”张释之脱去帽子,跪在地上谢罪说:“按法律这样处理就够了。现在盗窃宗庙的器物就杀他全家,如果这个人盗挖了长陵的墓地,陛下又将怎样处罚他呢?”文帝向太后禀报了这件事,后来才同意了张释之的判决。文帝死后,景帝继位。张释之很害怕景帝治他的罪,想称病辞职,又怕惹怒景帝而被杀;想见景帝主动谢罪,又怕景帝不原谅他。最终还是去见了景帝并谢罪,景帝没有怪罪他。张释之侍奉景帝一年多,后因年老生病而死了。太史公说: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