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华矿井设计标准节选_第1页
神华矿井设计标准节选_第2页
神华矿井设计标准节选_第3页
神华矿井设计标准节选_第4页
神华矿井设计标准节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矿井智能化12.1一般规定12.1.1矿井智能化系统包括:安全生产和生产监控系统、自动化系统、视频监视系统、井下人员作业管理系统、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通信系统、地面机房和信号。12.1.3本标准中未涉及的相关智能化系统内容,应符合神华集团公司关于印发<神华集团公司所属煤炭企业安全信息系统技术标准>的通知(神华信2007301)文件的要求12.1安全监控系统AQ 62012006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 10292007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12.2.1安全监控系统的类型及检测参数种类,应根据矿井的灾害种类及程度确定。12.2.2所有矿井必须装备安全监

2、控系统。12.2.3安全监控系统传输接口至分站或分站至分站之间最大传输距离不应小于10km;现场总线式传输接口至干线扩展器最大传输距离不应小于10km;分站(或扩展器)至传感器和执行器之间传输距离不应小于2km。12.2.4采用 传输形式的安全监控系统允许接入的分站数量宜在8、16、32、64、128中选取,被中继器等设备分割成多段的系统,每段允许接入的分站数量宜在8、16、32、64、128中选取。分站所能接入传感器、控制器的数量宜在2、4、8、16、32、64、128中选取。12.2.5采用现场总线传输形式的安全监控系统允许接入的传感器和监控器数量宜根据干线扩展器输出电流确定。12.2.6

3、安全监控系统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1必须具备故障闭锁功能;2必须具备甲烷断电仪和风电甲烷闭锁装置的全部功能;3应具有由现场设备完成异地断电功能;4应具有实现异地甲烷超限断电、异地甲烷风电闭锁、异地风电闭锁功能。12.2.7安全监控系统应具有网络接口。安全监控系统应与集团公司(或上级)安全监控中心联网,并上传数据。12.2.8地面中心站配备应符合下列规定:系统主机、备机不少于2台,24h不间断运行;系统必须具有手动/自动切换功能,宜双机热备;宜配备图形机、电子显示屏、投影仪或大屏幕等显示系统。12.2.9地面中心站安全监控系统必须配备在线式不间断备用电源,备用电源应能够在电网停电后保证系统连续监

4、控时间不少于2h。12.2.10安全监控系统必须具备数据存储和查询功能;甲烷、温度、风速、负压、一氧化碳等重要测点的实时监测数据记录存储时间应保存7d以上,其他数据记录存储时间应保存1a以上。12.2.11安全监控系统井下分站或干线扩展器等设备必须配备本安不间断备用电源,备用电源应能够在电网停电后保证系统连续监控时间不少于2h。12.2.12安全监控系统地面中心站设备应接入矿井地面机房防雷与接地系统,入境电缆或铠装光缆的入井口处应配备防雷保护装置。12.2.13安全监控系统必须在下列场所设置甲烷传感器1、低瓦斯、高瓦斯和煤(岩)与瓦斯突出矿井的采煤工作面及其回风巷2、低瓦斯、高瓦斯和煤(岩)与

5、瓦斯突出矿井的煤巷、煤岩巷和有瓦斯突出的岩巷掘进工作面及其回风流中3、专用排瓦斯巷内4、采用串联通风的被串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和被串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前5、回风流中的机电设备硐室进风侧6、高瓦斯矿井进风的主要运输巷道内使用架线电机车时的采煤点和瓦斯涌出巷道的下风流处7、瓦斯抽采泵站室内;抽采泵输入管路中8、井下临时抽采瓦斯泵站排瓦斯管路出口下风侧栅栏外9、当煤(岩)与瓦斯突出矿井采煤工作面的甲烷传感器不能控制其进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性电气设备时,采煤工作面进风巷12.2.14采煤机、掘进机必须设置机载式甲烷断电仪12.2.15煤(岩)与瓦斯突出矿井和瓦斯喷出区域中,当进风的主要运输巷道和回风巷道

6、内使用矿用防爆特殊型蓄电池电动车时,必须设置机载式甲烷断电仪;当使用矿用防爆柴油机车时,必须设置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12.2.16安全监控系统应该下列场所设置甲烷传感器;1、高瓦斯和煤(岩)与瓦斯突出矿井的采煤工作面上隅角2、当高瓦斯和煤(岩)与瓦斯突出矿井的采煤工作面的回风巷长度大于1000m时,采煤工作面的回风巷中部3、当高瓦斯和煤(岩)与瓦斯突出矿井的掘进工作面长度大于1000m时,掘进巷道中部4、高瓦斯和煤(岩)与瓦斯突出矿井采用双巷掘进时,掘进工作面混合回风流处;5、采区回风巷、一翼回风巷和总回风巷测风站;6、瓦斯矿井井下煤仓、地面原煤煤仓上方;7、利用瓦斯时,抽采泵输出管路中;不利

7、用瓦斯、采用干式抽采瓦斯设备时,抽采泵站输出管路中。12.2.17有二氧化碳突出的矿井应在下列场所设置二氧化碳传感器:1、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和掘进工作面回风流种;2、采用串联通风的被串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和被串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前。12.2.18矿井运输系统带式输送机的机头下风侧,应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烟雾传感器。12.2.19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矿井应在下列场所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温度传感器。1、采煤工作面煤巷、煤岩巷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2、井上、井下煤仓和井下装煤点下风侧;3、采区回风巷、一翼回风巷和总回风巷4、当抽采采空区瓦斯时,地面瓦斯抽采泵站抽采泵输入管路中;井下临时抽采瓦斯泵站排瓦斯

8、管路出口下风侧栅栏外。12.2.20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矿井的自燃发火观测站(点)、封闭火区防火墙栅栏外,必须设置甲烷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氧气传感器。12.2.21应在下列场所设置风速传感器1、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和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2、采区回风巷、一翼回风巷和总回风巷测风站;3、兼做进风井的箕斗提升井和兼做进风井的装有带式输送机的井筒应设置风速传感器;4、局部通风机安装地点到回风口间的巷道中12.2.22主要通风机应设置开停传感器;风硐应设置风压传感器。12.2.23机电设备硐室内应设置温度传感器。12.2.24局部通风机应设置开停传感器、风筒传感器。12.2.25使用局部通风机供电的地

9、点必须实行风电甲烷闭锁。12.2.26主要风门应设置风门开关传感器。12.3生产监控和自动化系统12.3.1矿井应装备生产监控系统,其中,条件具备的生产环节宜采用集控、半自动化和自动化系统。12.3.2在矿井生产监控系统中,当部分生产环节仅作为监测而不进行控制时,这部分生产监测点,可采用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但应符合本标准第12.2节的有关规定。12.3.3矿井生产监测点宜按下列原则设置:1采煤机和掘进机的工作状态;2井下采区上、下山绞车的工作状态;3井下运输车辆的运行状态;4井上、下煤仓煤位;5主、副井提升机工作状态;6空气压缩机工作状态;7矸石山绞车工作状态;8其他需要监测的环节。12.3

10、.4下列生产环节宜设置集控、半自动化和自动化系统:1矿井轨道运输系统;2副井操车系统;3副井提升信号系统;4主井装卸载系统;5井下带式输送机系统;6矿井降温系统;7矿井供电系统;8地面生产工艺设备系统;9地面水源井系统;10地面污水处理系统;11矿井排水系统;12煤炭产量检测系统;13其他生产环节。12.4视频监视系统12.4.1矿井视频监视系统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模拟或数字视频模式。12.4.2矿井视频监视系统中心站宜配备控制主机、图像打印机、图像切换设备、存储设备、监视器墙和接收光端机;系统宜配备图像报警、图像解析软件和电子地图。12.4.3矿井视频监视系统配备的存储设备每路记录速度不宜低于

11、25帧/s,存储设备的容量不宜低于30d的图像信息量。12.4.4中心站矿井视频监视系统应配备在线式不间断备用电源,备用电源应能够在电网停电后保证系统连续监控时间不小于2h。12.4.5矿井视频监视系统摄像机的配备,应符合系列规定:1井下宜采用黑白摄像机;摄像机水平分辨率不宜低于480线,最低照度,F为1.2时,宜小于或等于0.1lx;2地面可采用彩色摄像机;摄像机水平分辨率不宜低于450线,最低照度,F为1.2时,宜小于或等于1lx;12.4.6矿井视频监视系统井下摄像机宜就近供电;井下重要地点摄像机宜配备本安不间断备用电源,备用电源应能够在电网停电后保证系统连续监控时间不小于2h。12.4

12、.7装设在建筑物顶端或高于附近建筑物的室外摄像机,应设置避雷保护装置。12.4.8视频监视系统应具备网络接口。视频监视系统应与集团公司(或上级)监控中心联网,并上传图像。12.4.9下列场所宜设置矿用本安型视频监控摄像设备1井底车场不同方向2主井井下箕斗装载点3副井井底或人员出入的井底4井下主要胶带输送机机头5采掘工作面6瓦斯矿井地面生产系统封闭的带式输送机走廊7井下主排水泵房8井下主变电所9井下采区变电所10井下爆炸材料库11井下充电室12井下主要巷道分支处13井下煤仓或装煤点14井下盲巷或采空区等禁止人员进入的危险场所入口处15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矿井的井下封闭火区防火墙栅栏外16矿井地

13、面瓦斯抽采泵站17其他需要设置矿用本安型视频监控摄像设备的场所其他需要设置矿用本安型视频监控摄像设备的场所12.4.10下列场所宜设置一般型视频监控摄像设备1主、副井绞车房2矿井地面通风机房3矿井地面35KV(110KV)变电所4矿井地面工业场地5副井地面井口房或人员出入的井口6矿井地面生产系统主要环节7其他需要设置一般型视频监控摄像设备的场所12.5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 6210-2007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 1048-200712.5.1矿井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应由主机、识别卡、位置监测分站、其他定位装置、电缆或光缆等部分组成。

14、12.5.2矿井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识别卡与位置监测分站之间的无线传输距离不得小于10m;位置监控分站至传输接口之间最大传输距离不得小于10km;位置监控分站与传输接口之间可接入中继器,接入的中继器不得超过2台。12.5.3矿井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允许接入的分站数量宜在8、16、32、64、128中选取,被中继器分割成多段的系统,每段允许接入的分站数量宜在8、16、32、64、128中选取。12.5.4矿井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应具有网络接口,可接入矿井安全生产信息系统。12.5.5中心站应配备矿井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主机、备机各一台,24h不间断运行;系统必须具有手动/自动切换功能,宜双机热

15、备份。12.5.6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应具备存储和查询功能,数据记录存储时间应保存3个月以上。12.5.7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地面中心站应配备在线式不间断备用电源,备用电源应能够在电网停电后保证系统连续监控时间不少于2h。12.5.8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井下位置监测分站宜配备本安不间断备用电源,备用电源应能够在电网停电后保证系统连续监控时间不少于2h。12.5.9井应设置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并应具备下列功能:1井下人员安全管理;2紧急搜救与报警;3考勤管理;4统管理;5系统与工业以太网集成。12.6矿井信息化系统12.6.1条件具备的矿井,宜建立以采用TCP/IP协议和工业以太网技术平

16、台为支撑,在此基础上建立安全生产的现场设备控制、安全生产综合控制、综合信息管理三个层面架构的矿井信息化系统。12.6.2矿井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应具备支持决策的专家辅助系统,应急预案系统。12.6.3矿井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应根据矿区总体规划,实现与上级(矿区或集团公司)计算机中心网络联网,并上传数据、图像。12.6.4安全生产综合控制系统宜采取安全隔离措施与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联网;安全生产综合控制系统宜采用环形结构。12.6.5矿井生产监控系统和自动化系统应作为现场设备控制层面接入安全生产综合控制系统。12.6.6采用标准TCP/IP协议和工业以太网技术的开放式平台,集成各系统为矿井信息化系统,应采用

17、 自身安全生产和管理的集成软件,集成软件宜具有先进的功能和技术。12.7通信12.7.1矿井行政电话和生产调度电话宜分别设置。行政电话交换设备和矿井生产调度电话机应选用程控数字交换设备,当选用矿用程控数字调度交换机时,矿井行政电话和生产调度电话可合用交换机。矿井其他专业调度总机应根据生产组织系统的实际需要设置。12.7.2行政交换机设备对矿区中继线数量宜按行政电话交换机容量的5%10%配置;采用程控数字的行政电话交换设备对矿区中继线数量不宜少于2个E1(2Mbit/s数字传输系统),使用光缆时宜选用环形结构。12.7.3矿井行政交换机容量应按矿井生产、行政办公楼(包括辅助办公用房)面积和单身宿

18、舍房间数综合考虑。生产办公室按10m220m2设1部电话。12.7.4矿井通信站的位置应接近用户中心,当矿对矿区的中继线为微波和光缆等线路时,通信站内应包括上述设备的面积,并应考虑设备增容和远期发展的需要。12.7.5井下运输、采掘工作面,除应装备常规调度电话外,应设置井下移动通信系统,并应接入矿井调度总机。12.7.6矿井救护队必须设有与调度室直通的电话,并应配有地面无线对讲系统。12.7.7电话电缆芯数对数的备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矿井地面或井下干线20%30%;2立井井筒50%100%;3斜井井筒和平硐不少于30%。备用量=备用芯数/使用芯数12.7.8井筒电话电缆不应少于两条,同时使用,

19、宜分设于不同的井筒中,或设在一个井筒的不同间隔内,互相之间应有联络电缆。当任一条电缆出线故障时,可迅速转接保证井下主要电话用户的通信。12.7.9下列地点应设直通电话:1采掘工作面及其有直接联系的环节之间;2防火灌浆站与灌浆点之间;3罐笼提升的井底-井口-提升机房之间;箕斗提升的装载点-卸载点-提升机房之间;4升降人员的斜井或斜巷的车场与提升机房之间;5其他局部电话联系较多的生产环节间。12.7.10井下主排水泵房、井下主变电所、矿井地面主变电所、地面主通风机房和瓦斯抽采泵站的电话,应该和矿调度室直接联系。矿井主变电所至上一级变电所应设置专用的电力通信设施,与矿井调度室设置专线电话。12.8地

20、面机房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12.8.1矿井地面机房宜包括:安全监控系统地面中心站设备机房、生产监控和自动化系统地面中心设备机房、视频监视系统地面中心站设备机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地面中心站设备机房、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地面中心站设备机房、生产调度电话系统地面中心站设备机房和备用电源室。12.8.2矿井地面机房在多层或高层建筑物内宜设于第二、三层。12.8.3矿井地面机房位置选择应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避开强电磁场,当无法避开强电磁场干扰时,可采取有效的电磁屏蔽措施。12

21、.8.4矿井地面机房建筑平面布置宜符合下列规定:1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生产监控系统、视频监视系统和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地面中心站设备,宜用一个综合机房;2备用电源室宜布置在与各系统地面中心站设备连接线路最短的方位;3矿井地面机房的建筑平面和空间布局应具有适当的灵活性,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生产监控系统、视频监视系统和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合用的综合 宜采用大开间大跨度的柱网结构,内隔墙宜具有一定的可变性;4矿井地面机房不应与变配电室及电梯机房贴邻布置;5矿井地面机房不应设在水泵房、厕所、和浴室等潮湿场所的正下方或贴邻布置;当受条件限制无法满足要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6矿井地面机房不宜贴邻建筑物外墙;7

22、与矿井监控系统无关的管线不得从机房穿越。12.8.5当综合机房采用电子显示屏、大屏幕等显示系统时,宜符合下列规定:1总使用面积不宜小于60m2;2机房净高度不宜低于3.5m,大屏幕与值班人员的视距不宜小于4m。12.8.6当综合机房采用图形机等显示系统时,宜符合下列规定:1总使用面积不宜小于40m2;2机房净高度不宜低于3m,大屏幕与值班人员的视距不宜小于2m。12.8.7备用电源室和生产调度电话机房净高不宜低于3m,备用电源室的楼板荷载不宜低于12kN/m2。12.8.8矿井地面机房必须采用两路独立电源供电。12.8.9电源质量应满足下列要求:1额定电压:380V/220V,允许偏差±10%;2频率:50Hz,允许偏差±5%;3谐波:不大于5%;12.8.10矿井地面机房应配置专用配电箱,专用配电箱设在备用电源室,配电箱的配出回路应留有余量。12.8.11矿井监控地面机房供电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