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尼西林合成方法_第1页
盘尼西林合成方法_第2页
盘尼西林合成方法_第3页
盘尼西林合成方法_第4页
盘尼西林合成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盘尼西林合成方法综述姜昊(912103860236) 化工学院摘要:青霉素(Penicillin,或音译盘尼西林)又被称为青霉素G、peillin G、 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由青霉菌中提炼出的抗生素。在医药史上它与阿司匹林、安定并称为三大经典药物。鉴于它在医药史上的重要性,本文就此介绍一些比较成熟,有效的合成方法。关键词:青霉素 合成方法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药物,是第一种能 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 。 青霉素

2、的出现开创了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新纪元。在二战时期拯救了数千万人的生命。天然青霉素:青霉素这族抗生素包括着若干种结构密切相联系的物质,他们共同的结构经证明如右式:它们的差别只在于R基的不同。今天我们所知道的由霉菌合成的青霉素而其结构式已肯定者共有六种(见下表)在这些青霉素中,青霉素a和b是最早发现的。多年以来,只有苯甲基青霉素是唯一广泛使用的青霉素,因此关于这个青霉素的化学也是研究得最广泛最深入的。早期,青霉素的合成是十分困难的,一直通过生物合成的方法来进行。1美国著名的化学家席恩对于青霉素合成进行了很多研究以后,1957年3月成功了天然青霉素之一种青霉素v,结构式如下:席恩青霉素V合成法的特点

3、在于:应用了非常温和的条件,同时使形成四环的反应但可能蛟其他可能进行的反应优先地进行。此种反应收率只有百分之十,但对于合成天然青霉素已经比较高了。半合成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由于天然青霉素存在有抗菌谱窄、不耐胃酸口服无效及不耐酶易被水解等缺点,因此,通过改变天然青霉素G的侧链可获得耐酸、耐酶、广谱、抗铜绿假单胞菌及主要作用于G-菌等等一系列不同品种的半合成青霉素。以6APA为中间体与多种化学合成有机酸进行酰化反应,可制得各种类型的半合成青霉素。6APA是利用微生物产生的青霉素酰化酶裂解青霉素G或 V而得到。酶反应一般在4050、pH810的条件下进行;近年来,酶固相化技术已应用于6APA生产,简

4、化了裂解工艺过程。6APA也可从青霉素 G用化学法来裂解制得,但成本较高。侧链的引入系将相应的有机酸先用氯化剂制成酰氯,然后根据酰氯的稳定性在水或有机溶剂中,以无机或有机碱为缩合剂,与6APA进行酰化反应。缩合反应也可以在裂解液中直接进行而不需分离出6APA。经过研究人员与科研人员的不断研究,关于半合成青霉素的合成有了很大的进展。唐广安等2以 D-天门冬氨酸和阿莫西林三水酸为原料,经过 6步反应形成产物。经过 IR, 1 H-NMR和13 C-NMR分析,证明产物是阿扑西林。本方法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成本低 ,易于放大生产。该反应的流程如下:熊振平等3研究了以6APA为母核,d-苯甘氨酸甲

5、酯盐酸盐或p-羟基-苯甘氨酸甲酯盐酸盐为侧链化合物,用酶缩合法制备苯苄青霉素(APC)羟苯苄青霉素(AMC),得到的收率相对较高。夏莘强等4改进了左旋磺节青霉素的合成,苯乙酸的分拆系用L一赖氨酸为旋光分拆剂,甲醇为溶剂,使左右旋的磺苯乙酸赖氨酸盐分离,我们试验成功用水为溶剂进行分拆,用乙醇和水精致的方法,分拆所得右旋磺苯乙酸在碱性下煮沸即可消旋成消旋体,而用于再分拆,很简单地就解决了右旋体反复利用问题。向红琳等5改进磺苄西林钠的合成工艺。方法:以苯乙酸为原料,经磺化、手性拆分、酰氯化后,再与6-氨基青霉烷酸(6-APA)缩合、成盐制备磺苄西林钠。对磺化反应和缩合反应进行了工艺改进。反应总收率为

6、46%,产品结构经IR、1HNMR等数据确证。本工艺操作过程简单,反应时间缩短,收率提高,适合工业化生产。日本田边制药公司6开发出的世界第一支氨基酸型半合成青霉素aspc:开发出了两种合成路线,一条路线系羟基苄青霉素与具有氨基保护剂的天冬酰胺缩合后再除去保护基,另一条路线为具有氨基保护基的天冬酰胺与对羟基苯甘氨酸缩合后再与6APA缩合,然后再除去保护基。孙万儒等7深入探究了酰化酶对于半合成青霉素合成的影响,通过实验确定了ph,底物,酶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于反应的影响,该方法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易于控制,基本无污染问题等优点。从目前来看对某些产物的合成产率也已达到一定水平,利用酶的特异

7、性,不仅可以从6一APA而且可以从青霉素G合成某一半合成青霉素。由于酶的多功能性,某一酶既可以用于生产6一APA和7一ADCA,又可以用于合成青霉素和头抱菌素。王华8采用微波辐射法研究了对青霉素G酰化酶的固定方法,青霉素G酰化酶具有巨大的工业应用价值,对青霉素的合成具有重大的意义。陈凤英9以 2-咪唑烷酮为起始原料,经甲磺酰化、酰化等四步反应,合成了酰脲类青霉素美洛西林钠。在合成过程中用氯甲酸三氯甲酯替代光气对其重要中间体 1-氯甲酰基-3-甲磺酰基-2-咪唑烷酮的合成工艺进行了改进,不仅避免了使用光气,而且收率也从文献值 70%提高到 75%。 湖南制药厂实验室新青霉素合成组10研究制备氟氯

8、青霉素钠它是继临床上已应用的苯甲异嚷哩青霉素钠、氯青霉素钠及双氯青霉素钠后的又一个新的耐青霉素酶的异嗯哇类青霉素,与双氯青霉素钠同样的适用于某些对青霉素G具有耐药性或经一般抗菌素治疗无效的葡萄球菌感染。氟氯青霉素钠的优点是口服后血中游离的青霉素浓度要比双氯青霉素钠高一倍。合成路线如下:纵观这些反应和研究,都是为了更好更绿色的实现半合成青霉素的合成,但各自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在不久的将来,我相信更好更绿色高效的反应会被人们发现。参考文献1戴乾圜 化学通报, 1957(10)2唐广安,许激扬,邹巧根中国新药杂志, 2009(10):937-9393顾康福,许文思,熊振平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1983(3)4夏莘强,王清福,潘翠娥,吴凤桃,黄大钰中国抗生素杂志, 1981(1)5向红琳,谭转云,杨小红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07, 38(6):496-4986许铁男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1991(3):192-1977孙万儒,张启先国外药学:抗生素分册, 198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