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曲线一_第1页
溶解度曲线一_第2页
溶解度曲线一_第3页
溶解度曲线一_第4页
溶解度曲线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 题溶解度曲线一教学目标1、熟练分析溶解度曲线图,并综合应用溶解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液质量分数的基础知识作出准确地判断2、根据溶解度曲线图的数据进行计算 教学内容【溶解度曲线】1下图是A、B、C三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看图回答:(1)60时,B物质的溶解度是_。(2)10时,B物质的溶解度_(填、= 或 )A物质的溶解度。(3)_时,A、B两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t ()t35025CBS(克/100克水)t2t10A2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在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2)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在这三种物质中可能是气体的

2、物质是 。(3)t3时,A、B两物质在10克水中形成的饱和溶液冷却到t1,则析出溶质较多的是 。(4)t1时,100克A 的饱和溶液稀释成浓度为5%,需加水 克。S(g/100g水)甲乙t/3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在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_10g/100g水(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当温度由 T3T2 时,乙溶液由AB 的变化是 (选填“由饱和不饱和”或“由不饱和饱和”)。(3)当温度由T2 T1 时,甲溶液由BC的浓度变化是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要配制质量分数相等的甲、乙饱和溶液,温度应该控制在 。(5)T3时,70g甲的饱和溶液中

3、含有甲物质 g。(6)37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 g,T3时25g 甲物质溶于50g水中所形成的溶液是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4向200C的饱和澄清石灰水(甲溶液)中投入适量的氧化钙粉末,充分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温度未冷却到200C时,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液温度未冷却到200C时,溶质质量分数比甲溶液大 C溶液温度恢复到200C时,溶液质量比甲溶液小 D溶液温度恢复到200C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甲溶液的相等5下图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图。现有10含l00 g水的澄清氢氧化钙饱和溶液。若把该溶液用水浴加热到60(水的蒸发忽略不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变

4、浑浊 B溶液变为不饱和 C溶液仍饱和 D溶质质量分数变小620时,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20时10g水最多能溶解4g NaCl 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7已知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下图各图是某KNO3饱和溶液的浓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化的图像(不考虑溶剂的质量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8欲将粗盐提纯并用所得精盐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粗盐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的速度 B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滤液蒸干时停止加热 C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

5、签等步骤 D配制溶液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酒精灯、量筒、烧杯、玻璃棒等9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各30g分别加入70g水中均能恰好完全溶解 B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在l00g水中放入60g甲,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D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10现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是1.84g·cm3)配制560g质量分数为14的稀硫酸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配制稀硫酸时,用到的玻璃仪器只需量筒和烧杯 B配制稀硫酸时,一定不能用

6、天平称量所需浓硫酸的质量 C将480 mL水倾倒入盛有80 mL98浓硫酸的500 mL量筒中 D将80g 98的浓硫酸沿1000mL烧杯内壁缓缓倒入480 mL水中,并不断搅拌11如图是病人输液时用的一瓶葡萄糖注射液标签,请根据标签给出的数据计算该溶液中含水_ g ,溶液的密度约为_g / cm3 【提高练习】0 t1 t2 温度/溶解度/gMN甲乙251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在t2时,N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D在t1时,100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5g2有

7、关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至t1,a有晶体析出,b无晶体析出 Dt3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甲乙冰水图A 图B 第2题 第3题3甲、乙两种固体纯净物的溶解度曲线如图A所示。在常温下,先在两支试管里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图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装甲溶液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两

8、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都增多4A图是物质M和N的溶解度曲线。图中甲、乙试管分别盛有M、N的饱和溶液,试管底均有未溶解的M、N固体。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后,甲中的固体减少,乙中的固体增加,则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 ) A浓硫酸 B硝酸铵固体 C氧化钙 D氢氧化钠固体 溶解度 W乙甲 g 第4题 第5题5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t1时,甲的溶解度_乙的溶解度(选填“大于”“等 于”或“小于”);(2)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只填一种);(3)甲、乙各Wg分别加入到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在t3时所得乙溶液为_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若

9、将温度都降低到t2,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6右图是A.B.C.d四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表是这些固体物质在部分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图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曲线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 Bb的溶解度小于a的溶解度 C要从a与d的混合物中得到a,通常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 DKCl的不饱和溶液由60降温至10时变成饱和溶液7右图为氯化钠、碳酸钠(俗称纯碱)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1)当温度为1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 ;(2)当温度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3)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

10、冬天捞碱”。请你解释原因:“夏天晒盐” ;“冬天捞碱” 。t1 t2 温度/溶解度/g30ABC8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填写序号,下同)。(2)t1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_g。(3)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小关系是 _。9下面的表格中列出了NH4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温度/01020304050607080溶解度/g29.433.337.241.445.850.455.260.265.6(1)由上表可推出溶解度曲线的变化

11、规律是 ;(2)在20时,向100 g水中加入50 gNH4Cl,形成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其温度升高到60时,该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10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某气体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体积。为比较温度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查得101kPa时,M、N两种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SM,20=0.023L/LH2O,SN,40=0.023L/LH2O。则在101kPa、30时,M、N两种气体溶解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SM < SN BSM = SN CSM > SN D无法比较11右图是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2时

12、往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agM和agN(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且溶质仍是M、N),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0 t1 t2 温度/aNMM溶解度/g At2时,得到M的饱和溶液 Bt2时,得到N的不饱和溶液 M C温度降低到t1时,M、N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得到M、N的不饱和溶液 D温度降低到t1时,M、N的溶解度相等,得到M、N的饱和溶液 N 12在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到原来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剂质量不变B溶质质量增加C溶液浓度不变D溶解度增大13图14是A、B、C三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看图回答:(1)10时,B物质的溶解度_(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