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今别离》导学案附答案_第1页
《一剪梅》《今别离》导学案附答案_第2页
《一剪梅》《今别离》导学案附答案_第3页
《一剪梅》《今别离》导学案附答案_第4页
《一剪梅》《今别离》导学案附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剪梅?今别离?导学案附答案2?一剪梅?今别离?导学案附答案2文章来自:?一剪梅?今别离?导学案命制人陈学峰审查人王国卿一、?一剪梅?1 、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今山东人.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那么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境遇孤苦,词情凄黯,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

2、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由新.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后人有?漱玉词?辑本.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2 、品读诗歌,答复下列问题(1)、“红藕“玉簟不仅说明秋天已至,进一步开掘,它的深刻意蕴是什么呢?(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一个倒装句,其意味是什么?(4)、“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意义分析:(5)、领略词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所表露的旖旎、纯洁、心心相印的爱情.(6)、名

3、句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3 、课文小结本词的写作特点:1 、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2 、大胆歌颂自己的爱情,象蜜甜、象水清,磊落大方;3 、浅俗清新,明白如话,也多用偶句,琅琅上口,声韵和谐.二、?今别离?1 、作家作品黄遵宪,(1848-1905)清末诗人.字公度,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光绪举人,历任驻日、英参赞及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后官湖南长宝盐法道、署按察使.参加戊戌变法,奉命由使日本,未行而政变起,罢归.论诗主张“我手写吾口,以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倡导“诗界革命.其诗长于古体,形式变化较多,语言也

4、较通俗.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清统治集团的腐朽颇多暴露,表达由改进政治的要求.所著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2 、品读赏析,答复下列问题1 .从题材上来说,这是一首什么诗?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2 .这是一首近代诗歌,在表现离情别绪方面与古代诗歌有什么不同?3 .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文章来自:?一剪梅?今别离?导学案命制人陈学峰审查人王国卿一、?一剪梅?1 、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土,济南人今山东人.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112

5、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那么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境遇孤苦,词情凄黯,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由新.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后人有?漱玉词?辑本.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2 、品读诗歌,答复下列问题(1)、“红藕“玉簟不仅说明秋天已至,进一步开掘,它的深刻意蕴是什么呢?(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6、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一个倒装句,其意味是什么?(4)、“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意义分析:(5)、领略词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所表露的旖旎、纯洁、心心相印的爱情.(6)、名句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3 、课文小结本词的写作特点:1 、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2 、大胆歌颂自己的爱情,象蜜甜、象水清,磊落大方;3 、浅俗清新,明白如话,也多用偶句,琅琅上口,声韵和谐.二、?今别离?1 、作家作品黄遵宪,(1848-1905)清末诗人.字公度,广东

7、嘉应州(今梅县)人.光绪举人,历任驻日、英参赞及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后官湖南长宝盐法道、署按察使.参加戊戌变法,奉命由使日本,未行而政变起,罢归.论诗主张“我手写吾口,以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倡导“诗界革命.其诗长于古体,形式变化较多,语言也较通俗.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清统治集团的腐朽颇多暴露,表达由改进政治的要求.所著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2 、品读赏析,答复下列问题1 .从题材上来说,这是一首什么诗?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2 .这是一首近代诗歌,在表现离情别绪方面与古代诗歌有什么不同?3 .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文章来自:?一剪梅?今别离?导学案

8、命制人陈学峰审查人王国卿一、?一剪梅?1 、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土,济南人(今山东)人.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那么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境遇孤苦,词情凄黯,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由新.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

9、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后人有?漱玉词?辑本.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2 、品读诗歌,答复下列问题(1)、“红藕“玉簟不仅说明秋天已至,进一步开掘,它的深刻意蕴是什么呢?(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一个倒装句,其意味是什么?(4)、“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意义分析:(5)、领略词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所表露的旖旎、纯洁、心心相印的爱情.(6)、名句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3 、课文小结本词的写作特点:1 、所表现的

10、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2 、大胆歌颂自己的爱情,象蜜甜、象水清,磊落大方;3 、浅俗清新,明白如话,也多用偶句,琅琅上口,声韵和谐.二、?今别离?1 、作家作品黄遵宪,(1848-1905)清末诗人.字公度,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光绪举人,历任驻日、英参赞及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后官湖南长宝盐法道、署按察使.参加戊戌变法,奉命由使日本,未行而政变起,罢归.论诗主张“我手写吾口,以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倡导“诗界革命.其诗长于古体,形式变化较多,语言也较通俗.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清统治集团的腐朽颇多暴露,表达由改进政治的要求.所著有?人境庐

11、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2 、品读赏析,答复下列问题1 .从题材上来说,这是一首什么诗?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2 .这是一首近代诗歌,在表现离情别绪方面与古代诗歌有什么不同?3 .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文章来自:三、阅读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完成填空: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上片写行程之劳.“山一程,水一程六字,直写,侧写.叠用两个“一程,突生了路途的修远和行程的艰辛.第三句“身向榆关那畔行,交代行旅去向.“夜深千帐灯一句,写的是夜晚宿营于旷野的情景:深青的天幕下,漆黑的旷野上,一座座营房,灯火熠熠,映照着

12、永夜无眠的人.“千帐灯是虚写,写词人这次由巡随从众多.下片侧重游子思乡之苦,交代了深夜不眠的原因.“风一更“雪一更,突生.叠用两个“一更,突由塞外卷地狂风,铺天暴雪扑打帐篷经久息的情景;也从一个侧面写生了天寒地冻之夜,人之辗转难眠的状态.“聒碎乡心梦不成呼应上片的“夜深千帐灯一句,直接答复了深夜不寝的原因.着一“聒字,突生了风雪声响之巨;且极具拟人味,仿佛这风雪也通人心似的,彻夜念叨着故园的人事,让人心潮起伏.“聒碎乡心,用的是夸张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一夜征人尽望乡的愁肠百转的心态.“故园无此声,交代了“梦不成的原因:故土是没有这样的连绵不绝的风雪聒噪声的,当然可以酣然入梦;而这边塞苦寒之地,

13、怎比钟灵毓秀之京都,况且又是暴风雪肆虐的露营之夜,加之“乡心的重重裹挟,就更难入梦了.结尾这一句直截地表达了征人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意.作者用山,水,千帐灯,风,雪等大的物像,来寄托细腻的情感思绪.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生.没有一般边塞诗的大气、沉痛、悲凉、雄壮,而是风格婉约,笔调缠绵,少了抑扬顿挫的沉雄,多了小女儿的缠绵情态.?一剪梅?今别离?导学案答案一、?一剪梅?(1)、“红藕香残,虽然是说明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所以竹席也凉了,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红藕香残一一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玉簟秋一一从主观感受表达秋的到来

14、.(2)、轻:轻手轻脚.怕惊动别人、小心翼翼.独:借泛舟以消愁,非闲情逸致的游玩.过去和夫君双双泛舟,充满诗情画意,今天单独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独:一一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好啊!(3)、顺序:月满时一一上西楼一一望云中一一见回唯一一思及谁寄锦书来有一一赵明诚谁寄一一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由雁足传书的遐想,不管白日月夜,无论舟上楼中,萦绕于词人心头.(4)、1、写眼前之景,花落水流,与“红藕香残、“独上兰舟相拍合;2、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一一无可奈何花落去,水流无限似侬愁(5)写自己

15、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两心相印.(6)、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华一相思之情无法排遣.“才一一却一一"有连接关系,表现“愁运动之速,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心头,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诗人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幻起伏,真实形象,给人以遐想.(联想: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二、?今别离?1 .一首游子思妇诗,抒发的是一种离情别绪.2 .古人写离别常用“断肠一语.像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宵风残月常用极哀的景,渲染极凄清的意境.而这首诗却选用轮船和火车为意象,给人新奇的感觉.而且,里面有大段的篇幅赞赏新式交通工具:“虽有万钧艳,动如绕指柔.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这也使离别的情愁显得不那么浓、悲.在对离别时的描写上也不一样.古人喜欢对离别时的场面进行精雕细刻.对于那一短暂时刻的景、情充分的表现.而?今别离?明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