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培优测试卷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小宾发现在同一店家购置的同种蜂蜜没有上一次购置的蜂蜜粘.他想到磁铁的磁性与温度有关,于是猜测粘滞性也可能与温度有关.根据自己的猜测,小宾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同一瓶蜂蜜分装入三个小瓶,一瓶放在冰箱,一瓶放在室内,另一瓶放在热水中加热一会儿.然后找三支相同的试管,让爸爸妈妈帮助,用三支相同的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取质量相同的一滴蜂蜜,如图甲,分别滴到倾斜放置着的试管内壁上,记录各滴蜂蜜流到试管底部的时间并进行比拟.蜂蜜在冰箱中在室内经热水加热在试管中流淌时间较长一般较短1从微观角度思考液体的粘滞性主要是由于分子间
2、存在,通过表格得到粘滞性与温度的关系可以用图乙中表示.2在上述探窕过程中,小宾将“物质的粘滞性转换成对的测量.3小宾在探究物质的粘滞性与温度的关系时,限制等因素不变.只填一个即可4在实际生活中,油墨粘滞性会对印刷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在印刷过程中假设油墨的转移不均匀,容易造成印张粘脏、传墨不均,这都是由于油墨粘滞性选填“过大或“过小造成的.【来源】【专题】备战2021届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题型08-创新探窕题【答案】引力D蜂蜜流到试管底部所用时间物质的质量试管倾斜度等过大【解析】【分析】【详解】出从微观角度思考液体的粘滞性主要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由表中实验信息可以看出:蜂蜜的温度越高,蜂蜜流
3、淌时间越短,那么粘性变小:所以图像B能反映粘度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应选B.此题采用转换法,通过观察流淌时间的长短来比拟粘性的大小,将不能直接测量的“粘性转换成可以测量的流淌时间的长短来完成实验探究.3乂4小宾在探究物质的粘滞性与温度的关系时,限制了蜂蜜的质量、试管倾斜度,试管长度等因素不变.2.如图甲是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乙甲油墨粘滞性过大,流动性不强,会导致油墨的转移不均匀,容易造成印张粘脏.实验的原理是选填“较小或“较选填“小于“大于或选填“匀速或实验中为了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斜而应保持一大坡度:由实验测量可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说明小车做的是“加
4、速运动:实验过程中某一时刻秒表示数如图乙所示,那么读数为So【来源】山东省潍坊巾昌乐县2021-2021学年八年级上期中学业质量检测物理试题【答案】V=y较小小于加速337.5s【解析】【分析】实验的原理是口=一.假设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闱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详解】1田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ot斜而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由实验测量可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小车做的是加速运动.由
5、图可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I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偏向“6一侧,说明大表盘的读数应读大于30s:在秒表的大表盘上,I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那么该秒表的读数为5min+37.5s=300s+37.5s=337.5s3.某小组同学探究小车沿斜而运动时的速度变化,其实验装置如下图,把小车放在斜而顶端4处.1该实验的原理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2把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B处测出AB的长s】=0.8m,小车从斜面顶端八处滑下到达B点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i
6、=5s,那么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以=m/s:3把金属片移到48的中点0处,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0点处的时间b=3s,那么小车在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2=m/s小数点后保存两位:4小车在斜而下半段的平均速度以=m/s;5根据测量可知:小车速度越来越填“大或“小,小车做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6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秒表,如果小车撞击金属片后还没有停止计时,那么会使所测的平均速度偏填“大或“小:7在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各物理量时,为了减小误差,斜面的倾斜度应较填“大或“小些,这是为了便于测量一.【来源】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2021-2021学年八年级上期中测试物理试题【答案】0.160.130.2
7、大变速小小时间t【解析】【详解】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t225i=80cm=0.8m,八=5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S10.8mvi=0.16m/s:f5s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中点处的时间=3s,路程$2=O.4m:所以小车在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0.4m八,V2=0.13m/s;G3s44小车在斜而下半段的路程S3=0.4ni,所用时间:门=5s-3s=2s:所以小车在斜面下半段的平均速度:s30.4m八c,V3=-=0.2m/s;G2s556根据计算的数据可知,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大,因此小车做变速运动:小车撞击金属片后还没有停止计时,所测得小车通过的时间偏大,路程不变,由V-
8、可知这样会使测的平均速度偏小:t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是为了便于测量小车运动所用的时间.4.如图是小明设计的“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1该实验的原理是:2确定计时的电子秒表后,为了方便测时间并减小误差,在实验中应该增加的器材是,同时应斜而倾斜程度选填“增大或“减小:3如图,假设秒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秒表指针旋转缺乏一圈,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力,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那么这三个平均速度中最大的是选填“心、“V2或“V3;4小明认为,测出小车
9、t时间内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也可以计算其平均速度,请对小明实验方案的可行性作出评估:选填"A或"BA.可行,实验原理相同B.不可行,路程测不准确【来源】重庆市第一中学2021-2021学年八年级上期中测试物理试题【答案】*士金属片减小0.2Bt【解析】【分析】【详解】田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为了方便测量,实验器材可以添加一块金属片,先后竖立在斜面的中点和最下端,当听到小车撞击金属片时记下时间:网减缓斜而的倾斜程度,使小车在斜而上运动的时间较长,便于准确测量时间:小车全程运动的距离s=lm,t=5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s1m,=0.2m/s;t5
10、s前半程:Si=0.5m,h=3s,前半程的平均速度:51 _0.5mvi=40.17m/s,t3s后半程:S2=0.5m,tz=2s,后半程的平均速度:52 _0.5mva=-=0.25m/s»A,2s一V2>V3>V1,所以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最大:如果确定时间t,然后测量小车在t时间通过的路程,小车运动的时间刚好是t时,到达的位置不易确定,小车通过的路程不容易测量,导致平均速度的结果存在较大误差,故选B,5.小海进行“测量平均速度实验.1试用刻度尺和停表,如下图,图甲读数为cm,图乙读数为s.2用图装置实验时,测得48间距离SA8=40.0cm,AC间距离SA*80.0
11、cm,小车从4到8所用时间tAB=2s,A到C所用时间tAC=3s,那么AB间平均速度48=m/s,AC间平均速度vacVA8选填“>"、,或,小车做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3如果小车过了4点才开始计时,会使所测AC间平均速度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来源】广东珠海市香洲区20212021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质量监测物理试题【答案】2.65220.50.2>变速直线偏大【解析】【详解】田由图像可知待测物体起始端与4.00cm刻度对齐,末端与6.65cm刻度对齐,因此待测物体长度为6.65cm-4.0
12、0cm=2.65cm;由图像可知分针位于3min至4min之间,偏向4min位置,秒针指向40.5s刻度处,因此时间为3min40.5s=220.5s:48间平均速度v=匕4cn=20cm/s=0.2m/s.%2s'4c间平均速度vAC=也="mx27cm/s=0.27m/sGc3s因此以C>VAB;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是变速直线运动: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那么所测得的时间偏小,由U可知,会使所测AC间平均速度偏大.二、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6 .学习小组用图甲所示的圆柱形纸质套筒做“探究小孔成像规律的实验,发现像的大小不同,亮度也不一样.入匚&
13、gt;加甲1关于像的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提出以下猜测:猜测1: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猜测2:与小孔的形状有关;猜测3:与小孔的大小有关.类比利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焦距时,光屏从焦点处远离透镜过程中,光斑越大越暗的现象,可判断猜测1是的.验证猜测2时,固定烛焰、纸筒和光屏的位置,更换使用如图乙所示的三个小孔进行实验,分别观察比拟所成像的亮度.他们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为验证猜测3,固定烛焰、小孔和光屏位置,只改变圆孔直径,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国孔的直径/mm小于1.01.01.52.02.54.0像的清楚度清楚清楚清楚清楚较模糊模糊像的明亮程度逐渐变完一实验现象说明:在小孔成像清楚时,.2学习小
14、组对像的清楚度与亮度问题作进一步探究.在纸筒底部中央开一小孔a,又在a上下等距的位置再开两个小孔b、c,光屏上观察到三个像.在b、c两孔处放置两相同的三棱镜,移动光屏到图丙位置时,光屏上只出现一个清楚的更亮的像.那么b、c两小孔处三菱镜放置的方式可能是.AAAVACVkvA厂D丙他们设想在b、c两孔之间再开假设干个小孔,并在小孔处放置棱镜,所成的像都与b、c两孔处三棱镜所成的像重合,那么光线通过这些棱镜的偏折程度比通过b、c两孔处三棱镜的要选填"大"或"小.假设开一个大孔,并在大孔处放一适宜的凸透镜替代上述所有棱镜后,恰能在图丙位置光屏上呈现清楚的像,那么此像是的
15、倒立实像:假设只用a孔替代凸透镜,在图丙位置光屏上所成的像与该透镜所成的像相比,像的亮度,像的大小.【答案】正确没有限制小孔的大小相等小孔越大亮度越亮C小缩小更亮相等【解析】【详解】1根据题意知道,当光屏从焦点处远离透镜过程中,出现光斑越大越暗的现象,那么说明像的亮度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故可判断猜测1是正确的:要探究像的亮度与小孔的形状的关系,那么需要限制孔的大小不变,只改变形状,而图乙中即改变了孔的形状,没有改变孔的大小,所以,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限制小孔的大小相等:分析表格的实验数据知道:在小孔成像清楚时,小孔越大,像的明亮程度越亮:2三棱镜具有偏折光的水平,要想使光都会聚在光屏
16、中央的位置,那么在be两处放置的三棱镜的方式可能是凸透镜的形状,即图C的形状;在b、c两孔之间再开假设干个小孔,并在小孔处放置棱镜,此装置类似凸透镜,过光心时传播方向不变,越靠近光心的光线偏折程度的越小,故那么光线通过这些棱镜的偏折程度比通过b、c两孔处三棱镜的要小:根据图知,物距大于像距,可以判断出此时凸透镜成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由于凸透镜和小孔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和物距相等,所以像的大小是相等的,由于入射到凸透镜上的光数量较多,经凸透镜折射后,经过的像点的光线多,所以看起来亮一些2由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三棱镜具有偏折光的水平,所以,要想使光都会聚在光屏中央的位置,那么在be两
17、处放置的三棱镜的方式应是凸透镜的形状,即图C所示的形状.根据题意知道,在b、c两孔之间再开假设干个小孔,并在小孔处放置棱镜,此装置类似凸透镜,由于过光心时传播方向不变,越靠近光心的光线偏折程度的越小,所以光线通过这些棱镜的偏折程度比通过b、c两孔处三棱镜的要小些.由图知道,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此时凸透镜成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由于像的大小由物距和像距共同决定,物距和像距都不变,像的大小不变,但凸透镜越大,像越亮,由于入射到凸透镜上的光数量较多,经凸透镜折射后,经过的像点的光线多,所以看起来亮一些.【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小孔成像的探究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考查了根据题中信息分析解答水平,有一定的
18、难度.7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1实验时应选较一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2将棋子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应在玻璃板选填“前而或“后面观察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3当棋子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o4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一像5用木板紧贴在玻璃板反面,挡住玻璃板后而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填“能或“不能看见棋子A的像.6实验时,选择两个相同的棋子,是为了比拟像与物体的:测量两只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为了比拟.7他在找准像的位置后,画出了A、B、C三点做标记如图乙,在测量物距和像距时,他应分别测出两点到平面镜的距离作为物距和像距【答案】薄前而
19、不变虚能大小关系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大小关系A、C【解析】【分析】1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每个反射面都可以成一个像,这样由于两个像的干扰,像的位置不易确定准确,需要两个像距离越近越减小误差;2由于平面镜成的是反射形成的虚像,应在A的一侧进行观察像实验:3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同.4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是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承现在光屏上.5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形成.6选择两个相同的棋子可以比拟像和物的大小关系;通过测量两只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可以得出像距等于物距的结论.7为了比拟物距和像距,应找到对应的点进行测量.【详解】1玻璃板两个面都能成像,当越薄时,两个反射而所在的像距离越近,这样
20、可以使确定的像的位置更加准确,厚玻璃板会形成两个像,会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判断,所以选薄的玻璃板;2由于平面镜是反射形成的虚像,故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眼睛应该在镜前才能观察到蜡烛A经玻璃板反射所成的像:3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和物到镜的距离无关,人们感觉到的近大远小是一种视觉效果,不影响真实的大小.所以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它的像不变.4由于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所以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虚像.5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所以用木板紧贴玻璃板背而,挡住玻璃板后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仍能看见棋
21、子A的像.6实验时,选择两个相同的棋子,当后面的棋子和前而棋子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比拟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可得像和物体大小相等的结论:测量两只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为了比拟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大小关系.7他在找准像的位置后,画出了A、B、C三点做标记如图乙,由图知,A点在蜡烛的左侧边缘,根据成像时像与物对称的特点,A的对应像点在B点,所以在测量物距和像距时,他应分别测出A、C两点到平面镜的距离作为物距和像距8 .菜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单面镀膜的玻璃板、支架、两个相同的跳棋、白纸和刻度尺.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甲乙1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
22、竖直立在白纸上,使玻璃板那一面的下边线与直线重合选填“有膜或“无膜.2用镀膜玻璃板和跳棋做实验,实验环境有:几乎无光的实验室,有阳光的实验窒,在中进行实验效果好选填“或".3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清楚,主要原因是:.4在白纸上沿跳棋A和B的边缘画圆,测出物距u和像距v的值如下表:实验次数123物距u/cm3.395.116.39像距v/cm5.226.51如图乙所示,第1次实验测量的物距是A的右端到直线的距离,那么像距v:=该同学发现三次实验的像距都比物距略大一些,原因是: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A.刻度尺测量像距时存在误差B
23、.玻璃板有一定厚度C.物和像的标记点不对应D.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答案】有膜镀膜增强了对光的反射3.50B【解析】【分析】1有膜的一面作为反射而:2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3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清楚,是反射水平更强:4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玻璃板有一定厚
24、度,有两个反射面.【详解】1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有镀膜的一面由于成像更清楚,所以使玻璃板有膜那一面的下边线与直线重合.2用镀膜玻璃板和跳棋做实验,由于跳棋本身不会发光,要靠反射的光线成像,所以应该在光线较好的环境中实验,即在有阳光的实验室实验.3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清楚,由于平面镜是反射成像的,所以镀膜后一定是增强了镜面对光的反射.4如图乙所示,第1次实验测量的物距是A的右端到直线的距离,由于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所以像距应为B的左端到直线的距离,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那么像距v:=3.50cm.该同学发现三次实验的像距都比物距略
25、大一些,且去除误差因素后,每次像距与物距的差值相等,说明是同一原因引起的,考虑实验装置,原因只能是:玻璃板有一定厚度造成的.应选B.【点睛】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有很多细节问题要注意,如要用薄的玻璃板,要保证玻璃板与桌面垂直等,要注意多总结,用时那么手到擒来.另外要牢记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像与物到镜而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即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9.学习了光学知识后,李红对有关探究实验进行了回忆和思考:ABCD1如图A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装置.两支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适宜.为了研窕
26、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李红用光屏代替蜡烛B,她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像.2在“探究树荫下的光斑综合实践活动中:李红在一张卡片上挖了一个边长为1cm的正方形孔如图B所示,在阳光下卡片水平放在离地而5cm处,发现地面上的光斑是正方形:假设要在地而上能出现圆形光斑,应将卡片填“靠近或“远离地而:前者光斑是由于一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色散形成,后者光斑是选填“太阳或“孔的像.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李红设计了开有三角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C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卡片乙的过程中孔到地面的距离使终保持不变.李红将观
27、察到的光斑形状和大小变化情况在图D中方格纸内画出分别用序号甲、乙、丙、丁表示,其中最左边的光斑为移动卡片乙前出现的真实情况.根据你的观察,李红所画光斑中不可能会出现的真实情况是选填序号.【答案】相同2mm虚远离直接传播太阳乙【解析】【详解】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以及便于判断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我们应该取大小相同的两支蜡烛,一支作为成像物体,一支用来靠近像与像重合:为了能够判断像与物之间的关系,我们选用透明的玻璃板做实验.玻璃板的两个而都会成像,为了使像不会出现重影,我们选择比拟薄的玻璃板,所以选用2mm厚的玻璃板:光屏能够承接的是实像,承接不到的是虚像,李红用光屏代替蜡烛B
28、,她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24探究小孔成像实验时,当孔足够靠近光屏时,光屏上成的是与孔形状一样的光斑,而孔离光屏足够远时,成的是成像物体的像,所以假设要在地而上能出现圆形光斑,应将卡片远离地面:前者跟方形孔形状一样的方形光斑是由于孔离地面足够近,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的方形光斑:后者是方形孔离地而足够远时,太阳光沿直线传播经孔形成的像:在卡片到地而孔到光屏的距离一定时,当孔较大时,在地面上形成的是孔的像,形状与孔的形状相同,当孔小到一定程度时,地面上的光斑是太阳经孔成的像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太阳的形状相同,是圆形的,随孔的减小,光斑而积减小,圆形光斑减小,由图可知
29、,不可能会出现的真实情况是乙.10.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梦准备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1实验时,小梦应选填字母作为平面镜,这样选择的目的是便于.2为了比拟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梦应选填字母两支蜡烛.3实验时镜而与桌面必须o4为了判断平面镜成像的性质,小梦同学移开未点燃的蜡烛,在原位置放一张白纸做屏幕,白纸上选填“有"或"没有点燃的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选填"实"或"虚"像.5如图乙所示是小梦同学留下的实验记录,由实验记录小梦得出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的实验结论,该结论选填“可靠"或"不可靠",说
30、出理由.【答案】F确定像的位置BC垂直没有虚不可靠没有屡次测量【解析】【详解】(1)“2用透明玻璃板F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3为了比照像的大小关系,选择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3)4保证像与蜡烛能够完全重合,镜而与桌面必须垂直;(4)5移去镜面后面的蜡烛,将白纸置于蜡烛位置,白纸上没有点燃燃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到;一次实验就得结论具有偶然性,应该屡次实验测量,寻找普遍规律.三、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1 .图甲是小强在标准大气压下用50g冰做“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匕
31、水=4.2x103(kg.oc)(1)实验中,冰熔化的时间为mina(2)由图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冰在熔化过程吸收的热量为J-(3)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假设持续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液体选填"会或“不会)沸甲【答案】4增大3.15x103不会【解析】【分析】【详解】由图象可知,实验中冰从2min开始熔化,6min熔化完毕,故冰熔化的时间是4min.(2乂2由图象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因继续吸热,所以内能增大.50g冰熔化成水,由于质量是不变的,所以水的质量也是50g,在6lOmin内,水的温度升
32、高了15C,那么在6lOmin内水吸收的热量为0水吸=cW=4.2x103J/(kg)x0.05kgxl5=3.15xlO?J由题知物质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而冰的熔化过程用时也是4min,所以冰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2烟=0水吸=3.15x10)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到达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到达了沸点,但不能继续吸收热量,所以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12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8802949290温度7810时间/min甲乙丙如图甲、乙所
33、示,是小明同学在实验中,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两张照片,其中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是为了:由实验数据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根据记录的数据,水的沸点是;可得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0【答案】甲缩短实验加热时间98不变【解析】【分析】【详解】水沸腾时,烧杯中水的温度是均匀的,气泡上升时,受到水的压强越来越小,那么气泡体积会变大,从甲、乙两图可以看到,甲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由于冷水加热,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到达想要的温度,用热水会缩短实验加热时间.(3)3从图丙可以看到,第4min开始,
34、水的温度保持在98不变,可以推测水的沸点是98.14可得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不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13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如下图,是小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假设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2在“探究水沸腾的实验中,观察到图d、e所示的两种情景,你认为图是水沸腾时的情景;3当水温接近90c时,每隔Imin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表格里记录的数据,请你在下而的小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沸腾图象.4从水的沸腾图象可以看出,此时水的沸点是C,说明当地气压大于或者小于一
35、个标准大气压,水在沸腌的过程中温度O【答案】温度计的玻璃泡触及烧杯底部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48d见解析97小于不变【解析】1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温度计的液泡碰到烧杯的底部了,这样测量结果不准确.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面在零刻度以上,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40+8=48.2d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所以是沸腾时的情景:3根据表中数据描点,然后用直线连接起来,如以下图所示:4从水的沸腾图象可以看出,5分钟后水温度保持不变,说明此时水的沸点是97,根据沸点与气压的关系,说明当地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水
36、在沸腾的过程中温度不变.14.1甲组同学发现所测水的沸点略高于1.0,他们选择的是A或B套装置.2乙、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观察到水沸腾时将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如右图填或"b"所示.同时他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C所示,得到a、b两种不同图像的原因是水的不同.3.假设要适当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举措有写两条::,4,通过分析图像C,归纳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答案】Ba质量3适.当提升水的初温:适当减少水的质量合理都对o4继续吸热;温度不变【解析】:1观察图A和B可以看出,B中烧杯上加了盖子,这样在加热时,杯内的气
37、压会增大,水的沸点会升高,有可能超过100,因此,甲组同学选择的是B套装置;应选B.2读图可以看出,水沸腾时将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并且中小气泡越往上越大,如a图,在同样加热的情况下,b的升温较慢,其原因应该是水的质量多于a的缘故:故答案为:a;质量.3要缩短实验时间,我们可以用热水,或适量减少水量或盖上硬纸片来减少热量的损失.故答案为:适当提升水的初温:适当减少水的质量合理都对.4读图C可以看出,水沸腾的特点有:到达沸点、吸热、温度不变等;故答案为: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小明观察到某同学测水温的操作如图甲所示,小明指出他在使用温度计时存在的问题:实验中同学们观察到图中乙、丙两种情景,其中图是水在沸
38、腾时气泡变化的情景;小明在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每隔I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时间/min01234567温度/9092949698999999从记录数据中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水在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端午节煮粽子时,水烧开后小李认为要继续旺火加热,能够先将粽子煮熟.小明那么认为要改用小火加热,两种方法能同时将粽子煮熟.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o【答案】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部乙99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小明【解析】【分析】【详解】国温度计在使用时,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容器底和壁,图中在使用温度计时存在的问题: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部.水沸腾时,由于此时整个容器内
39、的水温相同,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跑到气泡内,气泡逐渐变大,故图乙是水在沸腾时气泡变化的情景.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不变的温度即为沸点,从记录数据中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99b44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所以煮粽子时当水沸腾后改用小火加热即可,小明的想法更合理.四、初二物理光的折射透镜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那么凸透镜的焦距f=cm.如图乙,光屏上呈现清楚的像素,此像的性质是的实像.假设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楚的像.如图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那么人
40、眼在图中一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如图丁,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楚变模糊了,将光屏远离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楚的像,那么该眼镜是眼镜近视/远视.【答案】10.0倒立放大40B近视【解析】【分析】【详解】1由图甲结合凸透镜焦点的定义可知,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0cm-10.0cm=10.0cm,即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2由图乙知,当蜡烛在刻度尺的10cm处,“15cm,2f>u>f,由成像规律知,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v=55cm-25cm=30cm,根据折射中光路可逆可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当u=30cm时,即凸透镜移动至
41、40cm刻度线处,在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楚的像: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此时u=16cm-10cm=6cm,u<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接不到,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与成像物体同侧,所以应从B处观察;4将一副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楚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远离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楚的像,说明延后成像了,即像距增大了,说明此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放置的是凹透镜,这种眼镜是用来矫正近视眼的.1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和小红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按如图甲所示操作,测出本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cm
42、.2调行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发现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楚实像,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保持图乙中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当蜡烛向左移动到10cm时,应该向左移动光屏cm等于10,小于10,大于10,才能再次得到清楚的像.步骤3中如果不移动光屏也可以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加上一个适当凸透镜,凹透镜,也能再次得到清楚的像.【答案】10.0放大投影仪大于10凹透镜【解析】【分析】【详解】出焦距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由图甲得,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刻度尺的读数要注意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由乙图得此时物距在意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
43、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利用这样的原理成像.保持图乙中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当蜡烛向左移动到10cm时,成缩小的实像,像位于60cm70cm间,所以应该向左移动光屏大于10cm,才能再次得到清楚的像.步骤3中如果不移动光屏也可以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加上一个适当的凹透镜也能再次得到清楚的像.由于凹透镜具有发散作用,能使像重新呈现在光屏上.18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光具座、凸透镜、光屏和蜡烛等:次数1234567物距u/cm14161820222426像距v/cm35272220181716(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凸透
44、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央大致在同一高度上的目的是一;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请在方格纸上画出像距与物距的关系图像:根据表格数据或图像可知当蜡烛在2倍焦距处向焦点处移动时,像的移动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蜡烛移动速度.【答案】使每次实验物体的像都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增大而减小得越来【解析】【分析】【详解】使它们的中央大致在同一高度上的目的是使每次实验物体的像都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心.2根据表中的数据,物距是横轴,像距是纵轴,在表格纸上描点,如以下图所示.(3乂3从图像可以看到,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增大而减小,这个减小速度是越来越慢.从图像可以看到
45、,相同时间内,蜡烛在2倍焦距处向焦点处移动时,像距的大小大于物距的大小,那么根据"再知,像的移动速度大于蜡烛移动速度.19 .小莉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ocm10204060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楚的像,假设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cm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楚的像:实验中将凸透镜从图甲处逐渐远离蜡烛,物距u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那么如图丙所示的图像中,像距V随时间t的大致变化图像正确的选项是;如图丁所示,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处,人眼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图戊中的选填“
46、A“B“C或"Do11)cm10203040506d【答案】40CD【解析】【分析】【详解】口1如图甲所示时,物距小于像距,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2/,应用是照相机:而且此时=15cm,像距u=30cm:假设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楚的实像,根据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需要移动透镜至40cm刻线处.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的是实像;将蜡烛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远高凸透镜,当物体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移动时,像距变化大于物距变化:当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移动时,像距变化小于物距变化.即像距先减小得快,后减小得慢.故图象为c图.3乂3凸透镜焦距为10cm,使蜡烛位置不
47、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6cm,小于焦距,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像是图戊中的?20.如图a所示小王用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凸透镑的焦距为20cm:N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要使光屏承接一个倒立清楚的实像,可将蜡烛向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小王又将蜡烛移至光具座30cm刻度线处,发现无论怎样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都无法呈现清楚的像,原因是:为进一步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小李又将蜡烛移至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仍接不到像,如图b所示,MN为透镜L的主光轴,试通过光路作图确定蜡烛A8通过透镜L所成的像0【答案】右物体处
48、于一倍焦距处不成像【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时,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时,不成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详解】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即像距为50cm,大于二倍焦距,要使光屏承接一个倒立清楚的实像,物距应为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所以应将蜡烛向右移动一段距离.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小王又将蜡烛移至光具座3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等于焦距,即蜡烛位于焦点上,此时是不能成像的,所以发现无论怎样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都无法呈现清楚的像,即原因是:物体处于一倍焦距处不成像.为进一步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小
49、李又将蜡烛移至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物距小于焦距,此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在凸透镜的同侧:依据凸透镜的特殊光线,作出蜡烛的顶点的光路图,即与光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然后反射延长两条折射光线,交于一点,此点为蜡烛顶点的像,过此点向光轴作出垂线,垂线段为蜡烛的像,如下图:【点睛】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常测试的内容,应牢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有些同学总是记不住,要下点功夫,可以结合成像光路图进行练习、记忆.五、初二物理质量与密度实验易错压轴题难21.小明和小华想探究一角硬币是由什么金属制成的,决定利用实验室器材测量一角硬币材料的密度.小明选取了5枚相同的硬币,采
50、用如下图的方法测得硬币的直径为cm,再将5枚相同的一角硬币紧叠在一起用刻度尺测出总厚度,计算出硬币的总体积.然后,用天平测出这5枚硬币的总质量m,最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硬币材料的密度,小明测得硬币的密度比.真实值选填“大或“小,简述理由小华的测量步骤是:a.在圆柱形玻璃筒内参加适量的水,塑料碗漂浮在水而上,测出筒内水面的高度九;b,将5枚相同的硬币放入塑料碗中,碗漂浮在水而上,测出筒内水而的高度力2;c.将5枚相同的硬币放入玻璃筒内的水中,碗漂浮在水而上,测出筒内水面的高度力3;硬币密度的表达式为夕=水的密度为P水,用所测量的符号表示:假设将测量步骤b和C对调即将沾有水的硬币放
51、入塑料碗中,测得硬币的密度为",那么P'P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答案】1.95小所测体积偏大广TQjK等于【解析】【分析】【详解】田从图中可以看到,.到7.80cm这段距离有4个直径,所以硬币的直径是7.80cm4=1.95cm由于硬币的表而凹凸不平,它们重登时有空隙,那么所测的体积会偏大,根据密度公式H0=彳可知,密度将会偏小.4由题意可知,只把塑料碗放进去时,碗受到的重力和浮力平衡,即G碗=P水g%ii当在塑料碗中加硬币后,可得到G腕和硬币=七2=夕水月匕|2两式相减可得G碗和硬币-品=%2-%=.水g%-%=.水gS他-止5G硬币那么一个硬币的质量是_G帔市_/
52、A生-儿加硬币z8,从题中条件还可以知道,1个硬币的体积是V_仇叫»硬币5-硬币密度是_m飕币_儿-九外币一4一五夕水先进行步骤c,这时水面是加,硬币取出后,硬币上带有一局部水,玻璃筒内的水面会下降一点,小于心,带有水的硬币放在碗中时,这局部水的重力会让玻璃筒内的水而重新恢复为机,那么通过公式计算出的硬币质量是正确的:先进行步骤a,再进行步骤c,那么通过公式计算出的硬币体积也是正确的;根据?=£可知,测得硬币的密度夕=夕.22.学习了密度知识以后,小明和小华用如下实验测盐水的密度:问mlM甲乙丙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零刻线处,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要使横梁在水平
53、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移动:他们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24.4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盐水的体枳如图丙所示,那么烧杯中盐水的质量为g,盐水的密度为kg/m3,他们用这种方法测出的盐水密度会选填“偏大或“偏小;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盐水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将一个烧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用另一个烧杯装满盐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m2;那么盐水的密度表达式2=水的密度
54、为pQ.小一片【答案】右45.21.13X103偏大装满水-夕水a【解析】【分析】【详解】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应向右调'苗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由图甲可知,烧杯与盐水的总质量a=50g+10g+5g+4.6g=69.6g量筒中盐水的质量,=7-7择=69.6g-24.4g=45.2g网由图乙所示量筒可知,量筒中盐水的体枳VNOmlNOcnT盐水的密度p=Jlr=iJ3g/cn?=1.13xlO3kg/m3V40cm当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会有液体沾在烧杯壁上,而倒不干净,因此所测的体积会偏小,根据公式夕=台得,测得的密度比真实值偏大.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用天平也能测量出盐水的密度: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考会计试题及答案大全
- 后期剪辑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大学物理考试圆周运动专题试题及答案
- 农产品电商生态圈构建试题及答案
- 分子化学知识题目及答案
- 创业者如何看待扶持政策试题及答案
- 中国起毛麂皮绒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2025年扶持政策的区域影响试题及答案
- 中国皮革养护精油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2025年电动汽车的技术认证体系试题及答案
-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5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化学+答案
- EHS安全培训教育周知卡(机械伤害)
- 西安电务段电子信息设备维护管理办法
- 人美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第20课 车一族》课件
- 贵州生态停车场建设工程监理规划
- 大班音乐欣赏粤曲《荔枝颂》微课件
- 医院建筑能耗监管系统建设技术导则(试行)(共44页)
- 城市建筑垃圾分类及处理培训PPT课件
- 《肌内注射说课》ppt课件
- 沈萍微生物学第七章
- 钢箱梁运输及安装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