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8《人之初》优质教案+导学案_第1页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8《人之初》优质教案+导学案_第2页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8《人之初》优质教案+导学案_第3页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8《人之初》优质教案+导学案_第4页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8《人之初》优质教案+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 人之初教学目标1.运用熟字加减等方法,结合语境认识“之、初”等13个生字,会写“远、近”等7个字。2.认读“初始、初夏、天性、性格”等8个词语,复习“不”的变调规律。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会认“之、初”等13个生字,联系生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明白要不断进取、珍惜时间的道理。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1)识字。字音方面:在生字教学时,可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可让学生利用生字卡片互相认读,互相正音。字形方面:以整体识记为主,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采用多种方式,灵活识记。本课生字,在文中都独立成词,与学生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

2、识记有一定难度,可引导学生与熟字组成常用词,帮助识记。(2)写字。本课7个生字中有4个独体字,其中“之”和“义”不容易写美观,要重点指导;“近”和“远”都有走之,可以一起指导。2.朗读指导课堂上可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朗读,如:师生对读、同桌对读、小组赛读等。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三字经的节奏与韵律,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3.理解运用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字词比较难理解,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生活,讲讲与之相关的常用词,与这些常用词结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致意思。有些难理解的单音节词,教师可以直接讲解它们的意思。课后练习“读一读,记一记”,可引导学生对本课的4个生字进行扩词,以巩固生字。

3、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之、相、近、习、远”5个字,认读“初始、初夏、天性、性格”等8个词语。2.培养主动识字的兴趣,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过程板块一 故事导入,揭示课题1.讲解故事,导入新课。(1)出示动画孟母三迁的故事。(课件播放动画孟母三迁)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吗?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出自哪里吗?(作简单讲解)(2)导入新课。这个故事出自我们的国学经典三字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字经中节选的两个小片段。2.揭示课题,随文识字。(1)板书课题,教师

4、范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2)认读生字“之”“初”,强调这两个字都是翘舌音。(3)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之”)指导书写要点:“之”字的主笔是平捺,要写得舒展。横撇的角度要小,平捺紧接着横撇写。学生书写,教师巡视评价。(4)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初”)引导学生口头扩词:初中、初一、当初(5)出示课后词语:课件出示:初始初夏教师带领学生齐读三遍。【设计意图】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容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揭示课题的同时相机识字写字,使识字写字任务分散进行,科学合理。板块二 诵读韵文,学习生字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朗读课文第1小节,圈出生字,读通读顺。课件出示:人之初

5、,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在听的过程中,注意不认识的字的读音。(2)教师带读,学生跟读。(3)诵读,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4)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流利。(5)指读,随时正音。(6)看哪组读得又快又准。(游戏:开火车)2.认读生字,练习朗读。(1)认读第1小节中的生字。(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带拼音的生字“之、初、性、善、相、近、习、远、教、迁、贵、专”)指名读。教师强调:“迁、专”是前鼻音,“性”是后鼻音。开火车读。小老师带读。出示课后词语:课件出示:天性性格专心专门善良友善学生齐读,继续扩

6、词。交流识字方法。换一换:性姓。偏旁归类:远、迁。猜字谜:羽字丢半边。(习)(2)诵读课文,读出节奏、韵律。读古文不仅要读通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请听录音。(播放三字经的朗读录音)学生试读。指名读,师生共评。(进一步引导学生读出课文的节奏、韵律)【设计意图】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在教师的范读下,学生容易读准字音。在读文的过程中随文识字,多种方法灵活识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板块三 背诵韵文,质疑问难1.交流质疑,理解课文。(1)师生配乐齐诵第1小节。(2)同学们,这两句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读的过程中,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3)在汇报、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课件出示:人生下来

7、的时候都是善良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教育孩子。2.反复诵读,比赛背诵。(1)同桌互读,男女生合作读,师生合作读,拍手朗读第1小节。(2)指导背诵,开展背诵比赛。【设计意图】在浅显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积累经典。板块四 认真观察,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指导练习。(1)认读生字:相、近、习、远。(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远、近、习、相”)(2)教师范写生字,指导要点:“远”“近”可以通过比较书写,这两个字都有走之,“近”先写里面的“斤”

8、,“远”先写里面的“元”,都写在田字格的中心偏右上,走之最后的平捺要写舒展,把里面的字托住。“习”的书写先外后内。主笔是横折钩,要写得舒展。横折钩的竖的部分略往左斜,点、提起笔与横折钩起笔直对。“相”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右边的“目”起笔在“木”的第一笔横偏上一些,四横要间距均匀。2.学生练写,展示评价。(1)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2)作品展示,全班评价。第2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幼、玉”等4个生字,会写“玉、义”2个字。复习“不”的变调规律。2.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过程板块一 歌曲导入,复习字词1.歌曲导入,复习生字。(1)(多媒体播放三字经

9、儿歌)学生跟唱。(2)复习生字,指名朗读。(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之、初、性、善、相、近、习、远、教、迁、贵、专”)2.拓展组词,巩固知识。(1)用“性、初、习、教、近、远”组词。(2)全班齐背第1小节。【设计意图】用活泼的歌曲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在轻松的氛围中巩固知识,开展新课。板块二 方法指导,小组学习1.总结方法,分组学习。(1)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学完了第1小节,让我们回忆一下自己运用到的学习方法。学生交流,教师总结:课件出示:l 自由读文,圈出生字,读通顺。l 朗读课文,读出节奏。l 自主识字,交流识字方法。l 理解课文,熟读成诵。(2)学生分四个小组按步骤进行学习。教师巡视

10、,重点指导。2.集体展示,理解课文。(1)每组派一个代表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当小评委。评价标准:字音准确,不加字,不漏字,流畅,有节奏感。(2)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带拼音的生字“幼、玉、器、义”)每组派一个代表认读生字并口头扩词。交流识字方法,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这些字?(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每组指名一位同学朗读展示,学生评价。(4)男女生对读,拍手读,全班同学齐读。(5)师:课文中哪些地方你没有读懂?老师重点解释。宜:应该。琢:雕刻。器:器物。课件出示: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没有知识,能有什么用呢?玉不打

11、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6)联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理解课文内容。(7)齐读第2小节,指导背诵。【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倡导自主合作学习。在第1小节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按照此前的方法分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体现了教师由扶到放的教学策略。板块三 回顾全文,指导写字1.背诵全文,梳理总结。(1)全班齐读全文。(2)尝试背诵全文。(3)小结: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不学习,就不知道做人的道理,就不能掌握知识,将来就不能成为有用的人。所以,我们要认真、自觉地学习,虚心聆听长辈的教导。2.出示生字,指导写字。(1)出

12、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玉、义”)(2)学生仔细观察字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讲解书写要点:玉:写“王”时注意三横的长短变化,注意间距均匀,最后一点写在长横上面,不要掉到外面。义:主笔是捺,要写得舒展。点并非在撇捺交叉点对上位置,而是偏左,高度居中,撇最高,捺最低,撇捺交叉点在笔画中部,呈对称式。(3)教师范写,学生练写,注意起笔的位置。(4)教师巡视指导并评价。【设计意图】此环节注重写字指导,启发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字的间架结构,引导学生把字写美观,扎扎实实地落实了写字教学的目标。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见“”系列或对应课时作业。教学反思本文是国学经典三字经的节选片段。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的珍贵

13、遗产,也是古代蒙学教材中较有代表性的读本。虽然它读起来朗朗上口,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我将识字与读文,朗诵与理解结合起来,将识字与读文作为教学重点,把朗诵与理解视为难点,并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巧妙地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处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主识字,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掌握教学重点;理解韵文的意思时,采用先学后教与先教后学相结合的教学策略,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与交流的平台,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将识字课堂变成培养学生发现兴趣的乐园。识字8人之初导学案课题人之初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运用熟字加减等方法,结合

14、语境认识认识“之、初”等13个生字,会写“之、相”等7个生字。2.认读“初始、初夏”等8个词语,复习“不”的变调规律。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字词,搜集三字经的相关故事。(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视频引入,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看视频欣赏三字经儿歌。2.教师引问:你会背儿歌 里的内容吗? 3.教师相机板书“人之初”。引言:三字经是古人的启蒙教材,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就节选自三字经。4.教师引导学

15、习“之”和“初”。出示“初”字字理演变图。1.学生跟随视频自觉吟唱。汇报对儿歌的了解。2.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尝试背诵三字经的内容。3.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书空“人之初”,了解三字经是传统文化,知晓本文的出处。 4.学生齐读课文题目,用“之”和“初”组词。儿歌记忆:裁衣一把刀,就念初,初始的初,初夏的初。1.我会为生字补充音节。 之_i初_u2.把生字读三遍。 之初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用时:20分钟)1.范读课文。 2.引导学生自由练读,相机指导:“性”与“姓”通过组词来区别记忆;“教”是多音字,本课读jiào;“善”与“专”是翘舌音。 3.课件出示第一小节,学习第一小节。 (1)引导

16、学生逐句学习,随文识字。 (2)简单讲解意思。依据“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要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3)引导学生熟读方式背诵第一小节。4.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小节。(1)课件出示第二小节,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2)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启发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然后全班汇报。 “性”,竖心旁加“生”。“贵”,“中”加“横”加“贝”。 (3)点拨每句的意思。依据“玉不琢,不成器”要引导学生感悟“只有学习才能知晓道理与仁义”。1.认真听教师范读,听准字音。2.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1)圈画生字,遇到读不好的字多读几遍。 (2)同桌互相读一遍,互相帮助。(3)全班展示读。 3.看课件

17、,试读、齐读第一小节。 (1)认读每一句中的生字,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2)听老师讲解意思,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3)分句读、男女生对读、齐读、试背。4.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根据要求学习汉字。(1)小组接读,分句赛读,师生对读第二小节。(2)小组内交流识记生字“幼、玉、器、义”的方法,然后全班汇报:幼: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忆。“幺”加“力”玉:与“王”区别记忆。猜字谜:王字长颗痣。 器:用字歌“四口中间一只犬”记忆。义:独体字。 (3)听老师讲解第二小节的意思。3.认读生字。 性善习教迁贵专 4.给生字补充音节。 性x_ 善_n 教ji_迁qi_ 贵_专_n 近j_远

18、yu_5.我会一字组三词。 性:_ _ _ 教:_ _ _ 近:_ _ _ 习:_ _ _ 三、观察示范,指导写字(用时:10分钟)1.课件演示本课生字的书写 动漫。 2.引导学生观察交流“之、 近、远”3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书写要点。重点指导“之”:3画独体字。主笔是平捺,要写得舒展。 横撇的角度要小,平捺紧接 着横撇写。 3.着重指导走之旁的字要先写里面,后写走之旁。“辶”的笔顺:点、横折折撇、捺。 4.边范写,边指导。1.真观察书写动漫。 2.仔细观察字形,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 3边观察教师范写边书空,交流明确: 近,7画,半包围结构。先写里面的“斤”,写在田字格的中心偏右上,走之

19、最后的平捺要舒 展,托住被包围的“斤”。远,7画,半包围结构。先被包围部分的“元”,写在田字格的中心偏右上,走之最后的平捺要 舒展,把里面的字托住。4.练写,纠错6. 我是写字小能手!先在写字表中书写汉字,然后在你写得好的汉字后面的括号里画“”。之()相()近()习()远()玉() 义()四、布置作业,完成练习(用时:5分钟)1.完成课后题“读一读,记一记”。 2.组织学生熟读课文。1.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作业完成课堂作业。2.搜集并背诵三字经里面的内容,试着讲故事。7.背诵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理解词语,了解课文(用时:10分钟)1.复习导入,出示生字,检测学生学习

20、情况。 2.出示不好理解的单音节词“苟、乃、迁、宜、琢、器、义”讲解意思。3.引导学生疏通文意。4.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故事讲讲自己对句子的理解。1.认读生字。 2.听老师讲解,理解词义。 3.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句子的意思。 4.组内汇报自己的理解。8.我会组词。 性()初()习()教()近()远()9.我会背课文。二、再读课文,巩固识字(用时:10分钟)1.采用多种形式再次读文。 2.出示生字小卡片。字谜点拨“相”字:“二木不成林”它还是多音字,在本课读xin。3.形近字辨认训练。性和姓,千和迁。1.再次读文。(1)和老师对读。(2)同桌对读。(3)小组赛读。 2.认读卡片上的生字,给生字组词。自主猜字谜,识记“相”字。明确“相”字的两个读音:xin互相xiàn相片。 3.读读老师给出的形近字,说说它们的区别。10.形近字组词。性()姓()千()迁()三、背诵课文, 质疑问难。(用 时:15分钟)1.播放歌曲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