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朝晖 支气管哮喘患者控制情况和用药依从性_第1页
吴朝晖 支气管哮喘患者控制情况和用药依从性_第2页
吴朝晖 支气管哮喘患者控制情况和用药依从性_第3页
吴朝晖 支气管哮喘患者控制情况和用药依从性_第4页
吴朝晖 支气管哮喘患者控制情况和用药依从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支气管哮喘患者控制情况和用药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吴朝晖 1 黄春芳2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福建医科大学药学院【摘 要】目的:了解福州地区哮喘患者疾病控制的情况和哮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选择2010年3月15日2010年5月15日期间在某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已确诊支气管哮喘患者,通过问卷方式,采用与患者面对面的调查方法。 结果:本次问卷调查收集符合条件病例38例,平均年龄(48.9±17.9岁)。其中具有家族有支气管哮喘病史16例(42.1%);具有过敏史32例(84.2%);每次发作时有接触过过敏原32例(84.2%);诱发支气管哮喘发作的主要

2、因素:感冒、运动时、过敏原、天气改变(变冷)、咳嗽等;患有过敏性鼻炎12例/34例(35.3%)。根据哮喘控制测试(ACT)标准,其中完全控制7例(18.4%),部分控制14例(36.9%),未控制17例(44.7%)。用药依从性调查显示:用药依从性良好14例/33例(42.4%),用药依从性差19例/33例(57.6%)。分析患者控制水平与其用药依从性的关系表明X2=32.810,P<0.005。影响用药依从性因素调查情况:不会使用吸入装置8例/29例(24.1%);因忘记服药或服用有困难3例/29例(10.3%),病情缓解而自行减量或停药24例/29例(82.8%),未及时复诊配药1

3、2例/29例(41.4%),对病情不够重视4例/29例(13.8%);对病情认识不够8例/29例(24.1%)。 结论:该科室门诊哮喘患者的控制水平和用药依从性均低;哮喘患者的控制水平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密切有关。【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控制水平 用药依从性 影响因素 调查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全球约有1.6亿患者,发达国家患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我国哮喘患病率为1%4%1。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倍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全球进行的多中心临床研究GOAL2发现,按照支气管哮喘诊治指南进行分级和维持治疗,在1年的研究期间,近50%的哮喘患者可以达到完全控制,近80%的患

4、者可以达到良好控制。而全球关于支气管哮喘控制现状的AIR(Asthma Insights and Reality)系列调查显示,在西欧的哮喘患者达到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所定义的哮喘控制比例仅占5%3-4,理论与现实的控制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反差。2006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 GINA)5中强调哮喘治疗的目标是达到及维持临床控制。近年来,不断有文献报道支气管哮喘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差,不但导致哮喘反复发作与恶化而控制不佳,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用药依从性越好的患者生命质量总评分及各领域评分越高,其生命质量也越好6。故研究用药依从性现状和其影响因素对提高哮喘的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有不少文献

5、报道过关于支气管哮喘控制情况和用药依从性方面的报道,但在福建省未曾过有关于关支气管哮喘控制情况与用药依从性方面的报道。为了解目前在某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控制情况和用药依从性现状与其影响因素,兹对2010年3月15日2010年5月15日期间在某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例哮喘患者进行问卷调查。1 调查对象2010年3月15日2010年5月15日期间在某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已确诊支气管哮喘的患者,病程不小于1个月,年龄不小于14周岁的,性别不限,职业不限。2 调查方法2.1 内容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水平、职业、家族史、过敏史、诱发因素、是否患有过敏性鼻炎、治疗药物等;患者的哮喘的控制水平

6、根据哮喘控制测试(ACT)7 标准;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情况按医嘱每天服药次数、按医嘱每次服药量、按医嘱服药时间及自诊断后按医嘱一直坚持给药;影响依从性的因素(半开放性)。问卷采用通俗的语言描述,便于被调查者理解。2.2 方法:采用与患者面对面的调查方法2.3 统计学处理采用EXCEL软件设计数据库录入界面。采用2次录入的方法,由2人分别录入同一份调查问卷,然后用SAS软件进行核对,并将核实修正后的数据建立最终的数据库。统计分析采用SAS 8.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量资料主要描述均数、标准差、最大值和最小值;计数资料主要描述频数分布、构成比及百分率等。同时组向比较采用X2检验,求其值和P值,分析

7、相关性。3 调查结果3.1 基本情况调查收集符合要求有38例,38例患者中男性25人(65.8%),女性13人(34.2%),男女比例=1.9:1。患者的年龄1484岁,平均48.9±17.9岁。表1: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布年龄/(岁)例数14-19420-29530-39640-49850-597> 608 具有家族有支气管哮喘病史16例(42.1%);具有过敏史32例(84.2%),主要的过敏原:(1)冷空气最主要的过敏原(2)刺激性等(5)尘螨,粉尘(6)食物:虾、蟹、鱼、牛奶等(6)药物:青霉素类等;每次发作时有接触过过敏原32例(84.2%),诱发支气管哮喘发作的主要因素

8、:感冒、运动时、过敏原、天气改变(变冷)、咳嗽等;患有过敏性鼻炎12例/34例(35.3%)。3.2 哮喘控制情况 根据哮喘控制测试(ACT)7 对调查对象的控制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如:表2表2: 38例哮喘患者哮喘控制测试(ACT)结果控制水平例数百分率/%完全控制(=25)718.4部分控制(2024)1436.9未控制(<20)1744.73.3 哮喘患者用药依从性情况经治疗后已停药5例(13.2%);平时没有规律用药(发作时才就诊)8例(21.1%);有规律用药25例(65.8%):其中完全做到8例(21.1%)、大多数做到6例(15.8%)、有时候做到7例(18.4%)、很少做到

9、2例(5.3%)、根本未做到2例(5.3%)。表3: 哮喘患者用药依从性调查结果依从性例数百分率/%依从性良好1442.4依从性差1957.6(注:用药依从性包括按医嘱每天服药次数、按医嘱每次服药量、按医嘱服药时间及自诊断后按医嘱一直坚持给药四方面;分为5中程度:完全做到、大多数做到、有时候做到、很少做到和根本未做到。以这四方面中依从性最差为此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完全做到和大多数做到为依从性良好,有时候做到、很少做到、根本未做到和平时没有用药(发作时才就诊)为依从性较差。)表4:用药依从性与控制水平关系依从性 完全控制部分控制未控制例数/例百分率/%例数/例百分率/%例数/例百分率/%依从性良好

10、428.6 642.9428.6依从性差00.0 325.0975.0(注:X2=32.810,P<0.005;说明具有密切的关系。)3.4 影响哮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因素表5:影响哮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因素影响因素调查例数例数百分率/%不会使用吸入装置或使用不正确29724.1忘记服药或服用有困难29310.3病情缓解而自行减量或停药292482.8未及时复诊配药291241.4对病情不够重视29413.8对病情认识不够 29827.64 讨论4.1哮喘控制现状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性细胞和结构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

11、分(cellular elements)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8。尽管哮喘尚不能根治,但通过有效的哮喘管理,通常可以实现哮喘控制8;从而达到不影响正常的生活,维持正常活动(包括运动能力)。国际对哮喘患者的控制水平的评价通常采用哮喘控制测试(ACT)7;许多文献19-20中对哮喘患者控制水平评定均采用此法,此法比控制水平分级表8更为实用;故本次调查也采用了ACT评分表。全球进行的多中心临床研究GOAL2发现,按照支气管哮喘诊治指南进行分级和维持治疗,在1年的研究期间,近50%的哮喘患者可以达到完全控制,近80%的患者可以达到良好控制。该调查发现在某院呼吸内科就诊的哮喘患者的达到完全控制仅18.

12、4%、控制良好以上仅55.3%;明显比理论上的控制水平的状况差。说明该门诊的哮喘患者的控制水平的现状较差。4.2 用药依从性现状病人的行为与医嘱相符合的程度称之为病人的依从性9。通常医嘱的依从性指的是用药依从性。其主要包括:医嘱每天服药次数、按医嘱每次服药量、按医嘱服药时间及自诊断后按医嘱一直坚持给药四方面;与文献10中调查哮喘患者用药依从性所考虑方面的相同。本次调查也从这四方面来考虑,此四方面非独立的决定依从性的好坏,故采用综合评定,最差的等级为此人的用药依从性。本资料显示本科室门诊哮喘患者的依从性良好仅28.6%,表明整体上该门诊哮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差。4.3 控制水平与用药依从性关系通过

13、规范治疗,哮喘可以控制,但取决于病人对健康行为的持续依从11。对医嘱的依从性差在慢性疾病病人中普遍存在且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12。而目前防治哮喘发作,大多数采用药物吸入方式为主的抗炎治疗原则,对其进行药物缓解或控制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良好的用药依从性13。有关资料报道用药依从性与控制率密切相关14。表5(用药依从性与控制水平关系)显示用药依从性良好的患者控制水平明显比用药依从性差的患者好。控制水平与用药依从性关系的分析采用2*3的X2检验,求得X2=32.810,P<0.005;说明具有密切的关系。故发现控制水平与用药依从性的有密切关,依从性良好的患者控制水平相对比依从性差的

14、高。4.4 影响用药依从性的因素影响依从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15。国内外众多文献报道关于影响用药依从性因素13、16;如:不会使用吸入装置或不正确、药物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忘记服药或服用有困难、经济原因病情缓解而自行减量或停药、治疗效果不满意、未及时复诊配药 、对医务人员不满意、低估了严重程度;对病情认识不够、周围的人或环境的影响、文化程度、宗教陈述。本次调查发现影响本门诊哮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最主要原因是病情缓解而自行减量或停药。用药依从性和病情轻重、用药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17。调查发现由于部分哮喘较轻的患者由于此病平时不影响其生活,未经医嘱而自主停药;同时某些患者对疾病认识不深,认为只需发作时用

15、药;也有部分由于经济问题,只有发作才治疗平时没有坚持用药。其次影响用药依从性的另一个原因为未及时复诊配药。用药依从性是提高哮喘控制水平的重要因素,提高哮喘控制水平必然要改善用药依从性。故要通过影响用药依从性的因素来提高和改善用药依从性。参考文献1尤黎明,孙国珍. 内科护理学M . 第3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8.2Bateman ED,Boushey HA,Bousquet J,et a1Can guideline-defined asthma control be achieved? The Gaining Optimal Asthma Control StudyAm J

16、Respir Crit Care Med,2004,170:836-8443Rabe KF,Vermeire PA,Soriano JB,et a1Clinical management of asthma in 1999:the As thma Imights and Reality in Europe (AIRE)studyEur Respir J,2000,16:8028074Rabe KF,Adaehi M, CK,et a1W0rldwide severity andcontrol of asthma in children and adults:the global asthma

17、inights and reality surveysJ Allergy CAin Immunol,2004,114:410475Nathan RA,Sorkness CA,Kosinski M ,et a1De velopment of the asthma control test:a survey for assessing asthma contro1JAllergy Clin Immunol,2004,1 13:59656李冬艳,王 磊.支气管哮喘患者用药依从性及其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山西医科大学学报(J Shanxi MedUniv),2008年2月,39(2).157-159

18、7Nathan RA,Sorkness CA,Kosinski M ,et a1De velopment of the asthma control test:a survey for assessing asthma contro1JAllergy Clin Immunol,2004,1 13:59658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中华内科杂志,2003,42:8178229赖世隆. 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方法学 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3 :100.10何晓俐,刘建萍,沈嘉瑶.门诊支气管哮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调查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1年第22卷第5期:56111周超,陈良安. 提高哮喘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J .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 ,26 (7) :541-544.12董正惠,李萍,王惠妩.哮喘病人依从性和控制率研究进展.护理研究200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