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小区FTTH宽带接入工程设计论文_第1页
xxx小区FTTH宽带接入工程设计论文_第2页
xxx小区FTTH宽带接入工程设计论文_第3页
xxx小区FTTH宽带接入工程设计论文_第4页
xxx小区FTTH宽带接入工程设计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重庆邮电大学高等函授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设计(论文)题目:xxx小区FTTH宽带接入工程设计 入学年月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所属科站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6 年 2 月 21 日重庆邮电大学高等函授毕业设计(本科)任务书第1页/共2页姓名学号专业所属站工作单位电话通信地址E-mail地址设计(或论文)题目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组组长及成员姓名职 称工作单位及所从事专业专业方向、基本理论、技术要求及设计(论文)内容纲要专业方向:接入技术基本理论:接入技术、通信网络知识。主要包括接入技术分类、FTTH接入技术的应用及实现;通信网络知识。设计要求及设计内容纲要:该设计题目的实质是在熟悉FTTX

2、接入技术的基础上,重点探讨FTTH接入技术在目前通信网中实际应用。主要设计内容包括:一、 接入技术概述1. 宽带接入技术简介2. FTTX接入技术的概念及基本知识1) FTTX的概念2) FTTX接入技术分类二、 FTTH接入技术概述1. 当前主要的几种宽带接入技术比较2. FTTH接入技术的适用环境3. FTTH接入技术的组网方式小区FTTH接入工程设计4. 当前接入技术现状5. 小区FTTH接入技术工程设计1) 网络组网结构2) 设备选型3) 核心设备概预算三、 宽带接入技术展望(二、三部分为设计重点)本人在该设计中具体完成的工作1. 收集资料2. 查阅并学习相关书籍、资料,加深及提高理论

3、知识3. 熟悉相关接入技术4. 深入实际,调查某地宽带用户接入现状5. 结合调查结果,分析问题,提出采用FTTH接入技术的实施方案主要参考文献、资料:1. 陶智勇等编著,综合宽带接入技术 专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52. 韩玲等编著,XDSL宽带接入技术 专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33. 李征等编著,接入网与接入技术 专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4. 郭士秋等编著,光纤通信技术 专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要求完成报告书的时间:2016年3月审批意见 函授站 (盖章)年 月 日审批意见重邮成教院(盖章) 年 月 日注:第2页/共2页;本表由指导教师填写一式三份。重庆邮电

4、大学高等函授毕业设计(本科)评定表姓 名学号专业所属站设计(或论文)题目毕业设计(或论文)的评语: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备 注 【摘要】在过去电信网的发展建设中,骨干网的数字化、光纤化一直是电信网建设的主要任务,各地电信网的发展建设也主要集中在解决交换、传输方面的矛盾。在用户接入网技术方面,基本上一直延续采用铜缆建设方案,包括解决各种新业务的用户接入问题。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环境的变化,对电信网的适应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业务的多媒体化、宽带化发展都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现有网络综合能力,而以传统模拟铜缆为主要技术手段的用户接入网难以适应这种高速发展的通信需求。 本文结合

5、小区网络现状,在分析FTTH接入网基本构成、分类基础上,重点提出了小区FTTH接入网设计方案,论文主要阐述了FTTH接入网设计依据、业务需求、设计目标以及FTTH接入网具体的设计方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关键词】 FTTH 概念 技术 设计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接入技术概述21.1 宽带接入技术简介21.2 FTTX接入技术的概念及基本知识31.2.1 FTTX的概念31.2.2 FTTX接入技术分类3第二章 FTTH接入技术概述6 2.1 当前主要的几种宽带接入技术比较62.2 FTTH接入技术的适用环境132.3 FTTH接入技术的组网方式13第三章 小区FTTH接入工程设计153.1

6、当前接入技术现状153.2 小区FTTH接入技术工程设计163.2.1 网络组网结构163.2.2 设备选型173.2.3 核心设备概预算28第四章 宽带接入技术展望34结论 35结束语 36参考文献 37前 言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电信事业不断持续高速的发展,整体通信服务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为推动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巨大的市场潜力驱动下,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接入网技术。FTTH宽带具有通信容量大、质量高、性能稳定、防电磁干扰、保密性强等优点。在干线通信中,FTTH宽带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接入网中,FTTH宽带接入也将成为发展的重点。FTTH宽带接入是发展宽带接入的

7、长远解决方案。1第一章 接入技术概述1.1 宽带接入技术简介 随着社会经济得法展,人类交往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人们迫切需要交往中的各种信息,而移动通信则是达到通信最终目的的有效手段,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从18世纪末以来,移动通信技术取得了极大的进展。电信网的线路分为两类,即局间(交换机之间)的中继线与用户间的用户线。用户线是最后一个没有数字化的线路部分,是电信业务传输的重要限制因素,它己经严重影响了多媒体业务在电信网络中的应用。为促使用户环路进一步向数字化和宽带化发展,国际电信联盟ITU-T根据近年来的发展演变,提出了接入网(AN)的概念。根据国际电信

8、联盟标准部(ITU-T)的建议,接入网是由业务节点接口(SNI: Service Node Interface)和用户网络接口(UNI: User Network Interface)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如线路设备和传输设施)组成,是为电信业务提供所需传送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接入网可通过管理接口(Q3)实现配置和管理,原则上对接入网可以实现的用户网络接口(UNI)和业务节点接口(SNI)的类型和数量没有限制。接入网不解释信令。接入网是由UNI、SNI和Q3接口界定的,接入网(AN)通过这些接口连接到其它网络实体。显然,用户终端通过用户网络接口(UNI)连接到接入网;接入网通过业务节点接口(S

9、NI)连接到业务节点(SN);接入网(AN)和业务节点(SN)通过Q3接口连接到电信管理网(TMN)。2 原则上,接入网可支持的UNI和SNI的类型和数目没有限制。不同的UNI支持不同业务,如模拟电话,ISDN,数字或模拟租用线业务等的接入。SNI有模拟接口(Z接口)和数字接口(V接口)两类。接入网位于交换局和用户终端之间,可以支持各种交换性和非交换性业务,并将这些业务组合后沿着公共传输通道送往业务节点,其中包括将UNI信令转换为SNI信令,但接入网本身并不解释和处理信令的内容。其中,馈线段对应于综合布线系统中的端局到设备间主配线架,配线段对应于布线系统中主配线架到楼层配线架,而引线段对应于水

10、平布线系统,即楼层配线架到用户工作区的信息插座上。1.2 FTTX接入技术的概念及基本知识1.2.1 FTTX的概念FTTx是新一代的光纤用户接入网,用于连接电信运营商和终端用户。FTTx的网络可以是有源光纤网络,也可以是无源光网络。用于有源光纤网络的成本相对较高,实际上在用户接入网中应用很少,所以目前通常所指的FFTx网络应用的都是无源光纤网络。Fiber-to-the-x (FTTx)光纤接入(FTTx,x = H for home,P for premises,C for curb and N for node or neighborhood,O for office,SA for se

11、rvice area, B for Building) 其中FTTH光纤到户,FTTP光纤到驻地,FTTC光纤到路边/小区,FTTN光纤到结点,FTTO 光纤到办公室,FTTSA 光纤到服务区。光纤到家庭(FTTH)是20年来人们不断追求的梦想和探索的技术方向,但由于成本、技术、需求等方面的障碍,至今还没有得到大规模推广与发展。正因为如此,很多有识之士把FTTx(特别是光纤到家、光纤到驻地)视为光通信市场复苏的重要转折点。并且预计今后几年,FTTH网将会有更大的发展。根据光纤到用户的距离来分类,如图1所示,可分成光纤到交换箱(Fiber To The Cabinet; FTTCab)、光纤到路

12、边(Fiber To The Curb; FTTC)、光纤到大楼(Fiber To The Building; FTTB)及光纤到户(Fiber To The Home; FTTH)等4种服务形态。美国运营商Verizon将FTTB及FTTH合称光纤到驻地(Fiber To The Premise; FTTP)。上述服务可统称FTTx。1.2.2 FTTX接入技术分类3光纤连接ONU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点对点形式拓扑(Point to Point; P2P),从中心局到每个用户都用一根光纤;另外一种是使用点对多点形式拓扑方式(Point to Multi-Point; P2MP)的无源光网络

13、(Passive Optical Network; PON),其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对于具有N个终端用户的距离为M km的无保护FTTx系统,如果采用点到点的方案,需要2N个光收发器和NM km的光纤。但如果采用点到多点的方案,则需要N十1个光收发器、一个或多个(视N的大小)光分路器、和大约M km的光纤,在这一点上,采用点到多点的方案,大大地降低了光收发器的数量和光纤用量,并降低了中心局所需的机架空间,有着明显的成本优势。图1.1 PON的拓扑结构1、点到点的FTTx解决方案点对点直接光纤连接具有容易管理、没有复杂的上行同步技术和终端自动识别等优点。另外上行的全部带宽可被一个终端所用,这非常

14、有利于带宽的扩展。但是这些优点并不能抵消它在器件和光纤成本方面的劣势。Ethernet + Media Converter就是一种过渡性的点对点FTTH方案,此种方案使用媒体转换器(Media Converter;MC)方式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进行长距离的传输。其中MC是一个单纯的光电/电光转换器,它并不对信号包做加工,因此成本低廉。这种方案的好处是对于已有的电的Ethernet设备只需要加上MC即可。MC方式的拓扑结构如图3所示。不必更换支持光纤传输的网卡,只需要加上MC,这样用户可以减少升级的成本,是点对点FTTH方案过渡期间网络的解决方案。由于其技术架构相当简单、便宜并直接结合以太网络而

15、一度成为日本FTTH的主流。图1.2 使用Media Converter42、点到多点的FTTx解决方案在光接入网中,如果光配线网(ODN)全部由无源器件组成,不包括任何有源节点,则这种光接人网就是PON。PON的架构主要是将从光纤线路终端设备OLT下行的光信号,通过一根光纤经由无源器件Splitter(光分路器),将光信号分路广播给各用户终端设备ONU/T,这样就大幅减少网络机房及设备维护的成本,更节省了大量光缆资源等建置成本,PON因而成为FTTH最新热门技术。3、PON接入网技术PON作为一种接入网技术,定位在常说的“最后一公里”,也就是在服务提供商、电信局端和商业用户或家庭用户之间的解

16、决方案。随着宽带应用越来越多,尤其是视频和端到端应用的兴起,人们对带宽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在北美,每个用户的带宽需求在5年内将达到2050Mb/s,而在10年内将达到70Mb/s。在如此高的带宽需求下,传统的技术将无法胜任,而PON技术却可以大显身手。1987年英国电信公司的研究人员最早提出了PON的概念。下面对几种分别进行介绍。APON是在1995年提出的,当时,ATM被期望为在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主干网占据主要地位。各大电信设备制造商也研发出了APON产品,由于APON只能为用户端提供ATM服务,2001年底FSAN更新网页把APON改名为BPON,即“宽带PON”, APO

17、N标准衍变成为能够提供其他宽带服务(如Ethernet接入、视频广播和高速专线等)的BPON标准。在局域网领域,Ethernet技术高速发展。Ethernet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广为接受的标准,全球有超过400万个以太端口,95%的LAN都是使用Ethernet技术。Ethernet技术发展很快,传输速率从 10 Mbit/s、100Mbit/s到1000Mbit/s、10 Gbit/s甚至40 Gbit/s,呈数量级提高;应用环境也从LAN向MAN、核心网发展。5EPON就是是由IEEE 8023工作组在2000年11月成立的EFM(Ethernet in the First Mile)研究小

18、组提出的。EPON是几个最佳的技术和网络结构的结合。EPON以Ethernet为载体,采用点到多点结构、无源光纤传输方式。EPON也提供一定的运行维护和管理(OAM)功能。EPON技术和现有的设备具有很好的兼容性。而且EPON还可以轻松实现带宽到10 Gbit/s的平滑升级。新发展的服务质量(QoS)技术使以太网对语音、数据和图像业务的支持成为可能。这些技术包括全双工支持、优先级(p802.1p)和虚拟局域网(VLAN)。另外,和GPON相比它的传输效率较低。2001年,FSAN组启动了另外一项标准工作,旨在规范工作速率高于1Gbit/s的PON网络这项工作被称为Gigabit PON(GPO

19、N)。GPON除了支持更高的速率之外,还要以很高的效率支持多种业务,提供丰富的OAM&P功能和良好的扩展性。大多数先进国家运营商的代表,提出一整套“吉比特业务需求”(GSR)文档,作为提交ITU-T的标准之一;反过来又成为提议和开发GPON解决方案的基础。这说明GPON是一种按照消费者的准确需求设计、由运营商驱动的解决方案,是值得产品用户信赖的。第二章 FTTH接入技术概述2.1当前主要的几种宽带接入技术比较宽带接入是相对于窄带接入而言的,一般把速率超过1Mbps的接入称为宽带接入。宽带接入技术主要包括:铜线宽带接入技术、HFC技术、光接入技术和无线接入技术。1、铜线接入技术 6铜线宽带接入技

20、术也就是DSL技术,主要包括高比特率的用户数字环路(HDSL)、非对称用户数字环路(ADSL)和甚高比特率的用户数字环路(VDSL)。传统的铜线接入技术,即通过调制解调器拨号实现用户的接入,速率为56kbit/s(通信一方为数字线路接入),但是这种速率远远不能满足用户对宽带业务的需求。虽然铜线的传输带宽非常有限,但是由于现在电话网非常普及,电话线占据着全世界用户线的90%以上。充分利用这些宝贵资源,需要先进的调制技术和编码技术。全铜线接入网在双绞线上采用时间压缩复接(TCM)和回波消除技术来提高传输速率。但是,当传输速率增加到T1(1554kbit/s)和E1(2048kbit/s)时,串扰和

21、符号间干扰迅速增加。为了改善通信质量,采用非对称用户线(ADSL)和超高速数字用户线(VDSL)。(1)ADSL用户线1989年,美国Bellcore首先提出ADSL技术。在实现FTTH比较困难的情况下,ADSL考虑了用户线上传输视频信号和多媒体信号时上、下行带宽的不对称性。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的TIE研究组制订了第一个ADSL标准(即T1.413),其单工下行最高传输速率为6.144Mbit/s。中国将8.192Mbit/s速率作为ADSL最高传送等级速率。双绞线上ADSL的用户频谱的分配如下:04kHz频段传送语音基带信号,实现电话业务;20120kHz频段用来传送上下行低速数据或

22、控制信息,控制信息速率在1664kbit/s;高频段(1241000kHz)的带宽用于传送下行高速数据;最新的ADSL2+将频段扩展到2.208MHz。(2)超高速数字用户线(VDSL)另一种数字用户线技术是VDSL,这是一种在双绞线上能够提供最高传输速率达55Mbit/s,传输距离为0.31.5km的技术。VDSL的信道划分如下:04kHz为用户传输电话业务;48kHz为上行通道,用于传输中低速数据,速率可达1.6Mbit/s;7000kHz以上为下行通道,传输高速数据业务,最大下行速率分为3档:1.5km时为12.9613.8Mbit/s,1.0km时为25.9227.6Mbit/s,0.

23、3km时为51.8455.2Mbit/s。由于技术等因素,最初的VDSL产品采用较低的上行速率。VDSL中,上下行信道均使用FDM(频分复用)技术,并与POTS和ISDN信号分开。上行也可采用TDMA(时分多址)技术,此时上行信道相应采用QPSK(正交相移键控)调制技术或SLC(简单线路编码)技术。7VDSL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要在更短的距离上传输更多的信息,因此VDSL采用先进的编码技术,如CAP、DMT、DWMT(离散小波多音频调制)和SLC等。为使传输误码率与压缩的视频信号相适应,VDSL必须采用前向误码纠错方案,并采用交织技术,以纠正由于脉冲噪声产生的误码。(3)ADSL2/ADSL2+I

24、TU于2002年完成ADSL2(G.992.3,G.992.4),它延长了传输距离,引入了无缝数据适配技术,实现线路实时改变和两端平滑同步,支持多线对端口绑定,支持智能管理及实时测试等功能。另外,ITU在2003年完成ADSL2+(G.992.5),频谱宽度从1.1Mbit/s提高到2.2Mbit/s,下行速率在0.9km之内可达24Mbit/s,1.2km之内可达20Mbit/s,1.5km之内可达16Mbit/s。总的说来,xDSL技术允许多种格式的数据、语音和视频信号通过铜线从局端传给远端用户,可以支持丰富的业务类型。其主要优点是能在现有90%铜线资源上传输高速业务,解决光纤不能完全取代

25、铜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但DSL技术也有其不足之处:它们的覆盖范围有限(只能在短距离内提供高速数据传输),且一般是非对称的(通常下行带宽较高)。因此,这些技术只适用于一部分应用场景,可作为宽带接入的过渡技术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基于铜质双绞线和同轴电缆的各种宽带接入技术都只是一种过渡性措施,可以暂时满足一部分比较有需求的新业务,但如果要真正解决宽带多媒体业务的接入,就必须将光纤引入接入网。(4)VDSL2VDSL2是第二代VDSL,与VDSL不同,ITU 制定了VDSL2+互联互通标准,使VDSL2+实现了不同厂家的兼容。8与VDSL相比,VDSL2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在300m的短距离内,可以实

26、现双向的100Mbit/s数据传送速率;在3001500m中等距离内,通过采用栅格编码技术和交织技术,传输速率也高于第一代VDSL。VDSL2有更远的传输距离,通过增强发射功率(20.5dBm),并配合U0频段和回波抑制的使用,传输距离最远可达4.5km左右。VDSL2摒弃了QAM调制方式,采用与ADSL2+同样的DMT作为唯一的调制方式,能够兼容ADSL2+技术。VDSL2由于融合了ADSL2+和第一代VDSL技术的优点,因此在短距离内,可以达到100Mbit/s传输速率,超过一定距离后,直接切换到ADSL2+模式,继续提供中远距离的数据传输。这为ADSL2+向VDSL2过渡提供了良好的解决

27、方案,运营商可以根据需要逐步更新设备,既保护了原有的投资,又减少了技术选择风险。VDSL2具有完善的PSD控制能力,采用频谱开槽、上行功率削减(UPBO)、MIB控制PSD等技术来完成功率谱的管理,消除或减小干扰对传输性能的影响,提高对接入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也具有良好的视频业务支持能力。充分考虑了视频业务对分组丢失或误码敏感的特点,在脉冲噪声保护、动态改变交织深度以及双延迟通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以降低脉冲噪声造成的误码、分组丢失的概率。除此之外,VDSL2还具有多种模板(Profile)配置、环路诊断以及在线重配置(OLR)等技术优点。2、HFC技术 HFC(Hybrid Fiber C

28、oaxial,混合光纤同轴网)是指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采用光纤到服务区,“最后一公里”采用同轴电缆。有线电视就是最典型的HFC网,它比较合理地利用了当前的先进成熟技术,提供较高质量和较多频道的传统模拟广播电视节目。但由于是针对模拟电视节目的广播传输,传统的HFC网络并不具备上行回传通道,为了开展数字电视点播和高频宽带接入等业务,必须对原有网络进行双向化改造。HFC主要由模拟前端、数字前端、光纤传输网络、同轴电缆传输网络、光节点、网络接入单元和用户终端设备等组成。Cable Modem的通信和普通Modem一样,是数据信号在模拟信道上交互传输的过程,但也存在差异:普通Modem的传输介质在用户与

29、访问服务器之间是独立的,即用户独享传输介质,而Cable Modem的传输介质是HFC,将数据信号调制到某个传输带宽与有线电视信号共享介质;另外,Cable Modem的结构较普通Modem复杂,它由调制解调器、调谐器、加/解密模块、桥接器、网络接口卡、以太网集线器等组成,它无需拨号上网,不占用电话线,可提供全天候随时在线连接的服务。9Cable Modem的技术实现一般是从87860MHz电视频道中分离出一条6MHz的信道,用于下行数据采用64QAM或256QAM调制方式。上行数据一般通过565MHz之间的一段频谱进行传送,为了有效抑制上行噪声积累,一般选用QPSK调制。前端设备CMTS采用

30、10 Base-T,100 Base-T等接口通过交换型HUB与外界设备相连,通过路由器与Internet连接,或者可以直接连接到本地服务器,享受本地业务。Cable Modem是用户端设备,放在用户家中,通过10 Base-T,100 Base-T接口与用户计算机相连。HFC的主要优点是基于现有的有线电视网络,提供窄带、宽带及数字视频业务,成本较低,将来可方便地升级到光纤到户(FTTH)。但缺点是必须对现有有线电视网进行双向改造,以提供双向业务传送。3、光接入技术 (1)宽带点到点有源光纤数字环路宽带点到点有源光纤数字环路支持DSL等宽带接入业务,集成IP语音媒体网关功能,是推动接入网在灵活

31、点(交接箱处)宽带化演进的理想平台,适合网络从传统电话端局向软交换统一控制的宽带网过渡,适用于过渡和改建的用户地区使用,光传输技术目前采用以太网光纤直连或者MSTP。采用内置MSTP技术,在接入网设备中提供综合承载与组网能力,同时具有统一管理能力,也是一个经济的选择。(2)宽带点到点有源光纤系统宽带点到点有源光纤系统包括宽带点到点以太网技术和新一代MSTP技术。宽带点到点有源以太网技术,对用户采用专线接入,每用户带宽可达100Mbit/s,局端设备简单,传输距离长,成本随用户数的实际增长线性增加,适合于用户分散的低密度区域。缺点是光纤设施专用,当需求快速增长且用户很密集时,空间需求和成本随之迅

32、速增加,因此不太适合高密集用户区域。新一代MSTP技术集成了VC级联、通用成帧协议(GFP)和链路容量调整(LCAS)等新功能,可以提供较好的网络性能和业务可靠性,适于企事业用户的光接入。100点对点直接光纤连接具有容易管理、没有复杂的上行同步技术和终端自动识别等优点。但其专线式的网络结构对于降低网络成本没有好处。另外,上行的全部带宽可被一个终端所用,这非常有利于带宽的扩展。但需要综合考虑局端设备的容量、出线密度、配线机房占用等不利因素。(3)宽带点到多点无源光纤系统在点对多点系统中,由于光发送机和光纤由用户共享,线路成本和核心设备成本得到有效分担,而且避免了有源设备的电磁干扰和雷电影响,减少

33、了线路和外部设备的故障率,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同时节省了维护成本。此外,PON的树形分支拓扑结构,使其适合用做居民用户的接入技术,在这样的场合下,如果部署保护功能,尤其是全保护功能,则会导致用户接入成本升高,所以,一般采用无保护或者干线光纤保护。4、无线接入技术 无线接入技术是指接入网的某一部分或全部采用无线传输媒质,向用户提供固定和移动接入服务的技术。特点是:覆盖范围广、扩容方便、可加密等。无线接入技术分为移动接入技术和固定无线接入技术。移动接入技术主要是为移动用户和固定用户以及在用户之间提供通信服务。具体实现方式有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无线寻呼、集群调度。固定无线接入(FWA)技

34、术主要是为位置固定的用户或仅在小范围移动的用户提供通信业务。连接的骨干网是PSTN,可以说FWA是PSTN的无线延伸,目的是为用户提供透明的PSTN业务。(1)LMDS(Local Multipoint Distribute System,本地多点分配系统)技术LMDS是一种点对多点的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主要使用无线ATM协议,并具有标准化的设备接口和网管协议,工作频段一般为2040GHz,利用大容量点对多点微波传输,提供双向语音、数据和视频图像业务。但由于工作于毫米波,其受气候影响较大,抗雨衰性能差,工作区域受到一定限制。110LMDS系统通常由基础骨干网、基站、用户终端设备和网管组成,骨

35、干网可由ATM或IP的核心交换平台及因特网、PSTN互连模块等组成。基站实现骨干网与无线信号的转换,可支持多个扇区,以扩充系统容量。一般来说,用户终端都有室外单元和室内单元。LMDS系统可采用的调制方式主要为相移键控(PSK)和正交幅度调制(QAM)。无线双工方式一般为频分双工(FDD)、多址方式为频分多址(FDMA)或时分多址(TDMA)。(2)MMDS(Multichannel Multipoint Distribute System,多点多信道分配系统)技术MMDS是服务商向用户提供宽带数据和语音业务的一种固定无线接入方案。MMDS工作频段集中在25GHz,可用带宽231.5MHz(上、

36、下行)。3.5GHz MMDS频段具有良好的传播特性,传输距离可达10km。MMDS频谱不受雨衰的影响,但可被建筑物衰减。MMDS可提供点对点面向连接的数据业务、点对多点业务、点对点无连接型网络业务。与LMDS相比,MMDS不受雨衰影响,适用于用户分散、容量较小的场合。MMDS基站与网络侧接入包括T1/E1、100 Base-T和OC-3,用户侧接口包括T1/E1、10 Base-T。因此,MMDS提供的带宽比较有限,MMDS的建设成本相对于LMDS要低些。(3)无线局域网一般来说,凡是采用无线传输媒质的计算机局域网都可称为无线局域网。这里的无线媒体可以是无线电波、红外线或激光。无线局域网的基

37、础还是传统的有线局域网,是有线局域网的无线扩展和替换。它是在有线局域网的基础上通过无线HUB、无线访问节点(AP)、无线网桥、无线网卡等设备使无线通信得以实现。无线局域网的组网方式包括有中心和无中心两种模式。当采用有中心模式时,由接入点AP对无线信道进行集中式管理,当采用无中心的方式时,各移动终端分布式地随机访问信道。无线局域网为移动终端提供一种访问广域网的方式,也可由多个移动终端自由组网,共享资源。它主要支持数据业务的传送,也可提供语音和图像业务的传送。无线局域网的主要优点是投资少,移动终端可以动态、临时组网,支持移动终端的漫游。缺点是覆盖范围有限,带宽相对较小,且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120

38、2.2 FTTH接入技术的适用环境作为交换局与用户终端的连接纽带 , 接入网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接入网的数字化和宽带化是使通信网具有综合业务接入能力的基础。从全国范围看 , 接入网的数字化、光纤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受大势所趋 , 某小区所处地区目前电信业务正处于大发展时期 , 各种电话业务双管齐下 ,预计用户数量和业务量在近几年内都将有较大提高。面对日益增长的电话业务和非话业务 , 有必要对线路网进行优化和先进性改造。目前 , 某小区地区管道资源相当紧张 , 一些繁华地段和重要用户区域管道已占满。随着区域改造 ,涌现出大量商业住宅小区 , 而相应的配套设施却未能跟上 , 给以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39、在这种情况下 , 就必须对线路网进行光纤化改造。首先 , 通过采用大芯数的光缆代替大对数电缆 , 以缓解目前管道紧张的局面。同时 , 由于交换局的不断扩容 , 使得出局电缆的管道资源也日趋紧张。通过光纤接入网来替换大对数的出局电缆 , 对合理分配使用电缆、改善出局管道拥塞的局面具有重要意义。其次 , 光纤接入网能满足电话业务的需求 , 而且它的传输带宽远大于铜缆 , 可承担从低速到高速甚至超高速的数据流 , 是实现大量多媒体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 , 也是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础设施和重要组成部分 , 是走向数据网过渡的有效途径 , 能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所以 , 在某小区地区线路紧张的商业、金融、

40、政府机构、医院、住宅等处实施光纤接入网 ,进一步扩大交换机的服务范围 , 可以满足需求。因此 , 有计划地进行规划建设某小区地区光纤接入网 , 形成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光纤接入网 , 是用户市场需求的必然结果。综上所述 , 在某小区地区建设和实施光纤接入网是必然、可行的。2.3 FTTH接入技术的组网方式130光纤到户的网络拓扑结构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结构:光纤分布式结构HOME RUN FIBER和星形结构STAR Architectures,而星形结构有可以根据其分光节点是否为有源设备可分为有源星形和无源星形;单从成本和技术实现难易程度来考虑,目前为运营商所关注和采用的主要为无源星形结构,即P

41、ON结构。尽管普通的PON结构定义为星形结构(如在ITU-T rec. G.983 and G.984 series or the IEEE 802.3ah标准中所定义),但PON结构允许执行不同网络接入方案。如下图所示,无源光网络(PON)普通的拓扑结构主要包含一下四个关键场所和三部分光缆图2.1中心转换点:通常为中心局、由数据转发器或远程终端,它位于城域网环上或通过其它方式链接到“中心“的链路上,它可以服务数千用户为其提供接入服务。干线光缆:起源于中心转换点,连接到本地接入点,链路通常使用带状光缆。 本地集中点:位于住宅区或商业区入口处,服务很多用户,通常为一个包含无源设备的机柜,本地集中

42、点可以被设计最少服务192个客户,在高密度住宅区,最多可以服务576位客户,其主要决定因素有:可利用空间,用户密度和网络结构合理性140分配光缆:起源于本地集中点,连接到多个网络接入点网络接入点:位置最接近用户,通常为一个终端或底座式机柜连接分配和接入光缆,典型的应用为服务48个客户,尽管它最多可以到24位用户,似乎看起来由一个点服务更多的用户,通过减少终端可以节省费用,但事实上却收效甚微,因为要使用更长的接入光缆需要引上引下,在接入用户之前需要架空或管道铺设,要耗费很多的硬件花费,并使网络结构更复杂接入光缆:源于网络接入点,分别独立的光缆连接到每个用户的光网络接口,接入光缆可以从1芯到12芯

43、,但是典型的应用是住宅用户使用为1到2芯,商业用户为612芯用户端:通常是一个光网络接口器件,可能还会包含电子设备,并同室内布线相连,或者在此仅作为一个无源网络的划分点,直接连接到室内缆。第三章 xxx小区FTTH接入工程设计3.1当前接入技术现状150观音小区网络主要包括GSM网络、CDMA网络、数据网络,以下对整个网络情况做以下介绍:1、GSM网络现状 观音小区共设置了2个BSC,4个GSM900宏蜂窝基站,2个GSM1800宏蜂窝基站,5个微蜂窝,可容纳移动用户2万户。规划中8期扩容预计新增加1.5万门。2、CDMA网络现状 观音小区CDMA网络一期交换机容量为1.2万门,二期规划容量为

44、1万门。3、数据网络现状 数据网络包括ATM主干网、联通165上网、IP电话、193长途网、城域网等多项业务。4、本地传输网分层(1)核心层(骨干层)(2)汇接层(汇聚层)(3)接入层(基站)(4)引入层(数据业务)由于业务发展的不均匀性、随机性、急迫性,移动业务和数据业务各自为政,本地传输网建设不同程度的存在无序、重复等现象,给本地传输网的合理利用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对本地传输网进行统一规划、优化原有网络、分层进行建设、维护和管理,将有利于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必须按照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基本原则进行网络的优化与建设。3.2 xxx小区FTTH接入技术工程设计3.2.1网络组

45、网结构观音小区的网络结构为中心机房设置OLT并引出25根光缆,一根与网络侧相连,其他24根通过PON口与各楼宇的一级无源分光器相连。由于本小区使用的网络保护方式为主干冗余保护,所以OLT到每一个POS都有两条布线不同的光缆以保证网络的安全,所以OLT到POS的总光缆数为24。由于观音小区分别由6座一字型和6座U字型居民楼组成。不同的楼宇结构,接入方式也不同。160观音小区接入网网络如下:图3.1 观音小区接入网网络平面图对于一字型楼型,我们以一楼住户为例,OLT引2根3芯光缆到一号楼的一层楼道,与楼道中的梯位配线箱内的3个2:32分光器连接。3个2:32分光器再引出4根18芯光缆与每栋楼每层的

46、楼层配线箱内的ONU连接。对于U字型楼型,我们以十二楼住户为例,OLT引2根7芯光缆到十二号楼的一层楼道,与楼道中的梯位配线箱内的7个2:32分光器连接。七个2:32分光器再引出12根18芯光缆与每栋每层的楼层配线箱内的ONU连接。需要提到的是,不论是一字型还是U字型楼宇,每户的ONU都放在楼层的楼层配线箱内,ONU与用户室内信息点的距离不得超过100米。3.2.2设备选型AN5116-02设备OLT选用武汉烽火科技集团AN5116-02:1、14U(1U为4.445cm,16为62.23cm)子框。2、中板结构,双面插卡,支持主控盘主备保护。3、480 mm621.5 mm406.5 mm(

47、宽高深)的子框,满配重量为40kg。4、设备正面提供16个PON业务板卡,背面提供7个GE数据业务上联口、V5语音上联口,另可提供CATV、STM-1等业务接入。1705、单板具有2个PON接口,按1:32分路比可接入64个ONU;单框可接入1024个ONU。 图3.2 烽火OLT AN5116-02AN5116-02前视图子框正面共有20个槽位。从左至右依次编号为1-20,其中1-8、11-18号槽位是EC2卡或TDM卡槽位,9、10号槽位是GSWC卡槽位,19和20号槽位为AC16卡或VoIP卡槽位。子框顶部为风扇单元,底部为导流单元。风扇单元的面板有两个指示灯,绿灯为风扇工作指示灯,红灯

48、为风扇告警指示灯。图3.3 AN5116-02前视图AN5116-02后视图图中29号槽位为GUP7卡或GUPE7卡槽位,对应着设备正面的9号GSWC卡槽位。39号槽位为16E1卡槽位,对应着正面的19和20号AC16卡或VoIP卡槽位。其余槽位为空余,可装上假面板。顶部还装有两个 -48V电源连接器和一个告警连接器。180图3.4 AN5116-02后视图AN5116-02机架结构AN5116-02设备采用-48V直流供电,机架需要内置一个PDP电源分配单元。2.0米高的机架可安装2个子框,2.2和2.6米高的机架可安装3个子框。图3.5 AN5116-02机架结构AN5116-02支持及上联1、AN5116-02单子框可插16块EC2卡,实现语音、数据和图像的三重业务播放(triple play)。2、AC16卡是语音业务控制部件,实现话音类业务的接入;可分为V5和VoIP语音处理卡两种:V5卡支持基于V5协议的PSTN语音传输,而VoIP卡支持软交换情况下的NGN语音传输。1903、GUP7卡(3个10 /100 /1000 Base-T端口、4个1000 Base-SX端口)、GUPE7卡(7个10 /100 /1000 Base-T端口)以及16E1卡上的多种上联口能实现多种业务的上联,极大地方便用户组网。4、TDM卡上的STM-1(155M速率)光接口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