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植物组织培养在农业中的应用摘要:植物组织培养是以细胞全能性为理论基础建立的一种离体培养技术,它作为一种基本的试验技术和基础的研究手段。综述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及发展状。通过有关植物组织培养方面的文献综述植物组织培养在农业上离体无性系的快速繁殖、培养无病毒种苗、新品种的选育和人工种子和种质的保存方面的应用,并对应用的前景作简单的展望。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无病毒种苗;应用;快速繁殖Abstract:Planttissuecultureisacelltotipotencyasthetheoreticalbasistoestablishakindofinvitroculturetechnique
2、,itasabasictesttechnologyandbasicresearchmeans.Planttissueculturetechnologywerereviewedtheprincipleanddevelopmentshape.Throughtherelevantplanttissuecultureonliteraturereviewofplanttissuecultureinagricultureinvitroclonalrapidpropagation,trainingnovirusseedlings,thebreedingofnewvarietiesandartificials
3、eedsandgermplasmpreservationapplications,andtheprospectoftheapplicationprospectofasimple.Keywords:Planttissueculture;Novirusseedlings;Application;Rapidpropagation植物组织培养(tissueculture)是二十世纪初兴起的一项高新生物技术,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如今已成为了生物领域里面十分活跃的技术。植物组织培养开始走上工厂化和商业化始于20世纪六十年代,得利于花粉小抱子培养和原生质体培养的成功1。和植物组织培养的历史相比,中国的
4、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算是比较早的,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这方面就有所研究,但是大范围的发展起来还是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花药培养。农业对农作物和经济植物的最终要求是提高产量和改进质量。常规方法是以有性杂交为作为指导进行育种,这种方法局限性很大,而且周期长,效果还不理想。植物组织培养为农业的优化提供了新的途径,如今,植物组织培养已广泛应用于植物育种,在单倍体育种、胚培养、体细胞杂交、细胞突变体筛选、遗传转化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就。1植物组织培养概述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植物体的任何一部分,或器官、或组织,或细胞,进行离体培养,使之发育形成完整的植物体。所谓人工控制的条件,即营养条件
5、和环境条件;植物体的任伺一部分是指根、茎、叶、花、果以及它们的组织切片l2和细胞1。它的优越性在于:可以在不受其他部分干扰的情况下研究被培养部分的生长和分化规律。特点是:取材少,培养材料经济;人为控制培养条件,不受自然条件影响;生长周期短,繁殖率高;管理方便,利于自动化控制2。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totipotency)。一个生活的植物细胞,只要有完整的膜系统和细胞核,它就会有一整套发育成一个完整植株的遗传基础,在一个适当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分裂、分化再生成完整植株,这就是所谓的细胞全能性4:O5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方法是材料选择、培养基配置、接种与培养和最后的小苗移栽。2植物
6、组织培养在农业上的应用植物组织培养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和植物密切相关一些领域。农业主要是以植物的栽培种植为主,因此植物组织培养在农业上的应用是其应用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目前植物组织培养在农业上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离体无性系的快速繁殖、培养无病毒种苗、新品种的选育和人工种子和种质的保存。植物离体快速繁殖植物离体快速繁殖是植物组织培养在生产上应用最广泛,产生较大经济效益的一项技术。其商业性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兰花工业,80年代已被认为是能够带来全球经济利益的产业。组培快繁技术不受季节等条件的限制,可周年生产,具有生长周期短、繁殖速度快、苗木整齐一致等优点。通过离体快繁可在较短时期内
7、迅速扩大植物的数量,在合适的条件下每年可繁殖出几万倍,乃至百万倍的幼苗。如1个草莓芽1年可繁殖1亿个芽,1个兰花原球茎1年可繁殖400万个原球茎,1株葡萄1年可繁殖3万株。快繁技术加快了植物新品种的推广,以前靠常规方法推广一个新品种要几年甚至十多年,而现在快的只要12年就可在世界范围内达到普及和应用。特别是对繁殖系数低的名、优、新、奇、特”植物品种的推广更为重要。全世界组培苗白年产量从1985年的1.3亿株猛增到1991年的5.13亿株,现在已超过10亿株。如美国的Wyford国际公司设有4个组培室,研究和培育出的新品种达1000余个,年产观赏花卉、蔬菜、果树及林木等组培苗3000万株;以色列
8、的Benzur年产观赏植物组培苗800万株;印度HarrisonsMalayalam有限公司年产观赏植物组培苗400万株。植物组培快繁技术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到目前为止已报道有上千种植物的快速繁殖获得成功,包括观赏植物、蔬菜、果树、大田作物及其它经济作物。其中兰花、安祖花、马蹄莲、甘薯、草莓、香蕉、甘蔗、枝树、非洲菊等经济植物已开始工厂化生产。离体无性系的快速繁殖离体无性系的快速繁殖是组织培养在生产上应用最广泛、最成功的一个方面。无性系繁殖植物的主要特点是繁殖速度快,通常一年内可以繁殖数以万计的种苗,特别对于名贵品种、稀优种质、优良单株或新育成的品种的繁殖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离体繁殖良种
9、种苗最早在兰花工业上获得成功。兰花成熟的种子中大多数的胚不能成活,种子不能发芽,通过球茎组织培养,使兰花的繁殖系数大为提高,从而形成了20世纪60年代风靡全球的"兰花工业"。甘蔗繁殖用种量大,1hm2地需要7.5-15t的种蔗。采用茎尖、嫩叶组织培养繁殖种苗,节省了大量的种蔗,加速了优良品种的推广。其他如牡丹、香石竹、唐菖蒲和菊花等难以托插的名贵品种以及无籽西瓜、草莓、冻猴桃、葡萄、菠萝、樱桃、枝树、杉木等的无性快速繁殖都取得了进展,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生产万hm2(1000万亩);已审定的品种如水稻中花10号、中花11号累计推广面积约250万亩、南抗2号名15万亩,还有花培5
10、28、赣早釉11号;小麦京花3号推广约100万亩等。在生产上已应用的新品种如花培28、花535、花86-5,前两个品种已推广约100万亩以上。新品系有水稻花8504;植物脱毒苗木培育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几乎都要遭受到病毒不同程度的危害,尤其是靠无性繁殖的植物,如蒙受病毒病后,代代相传,越染越重,严重地影响了产量和品质,给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如草莓、马铃薯、甘薯、葡萄、香蕉等植物感染病毒后会造成产量下降、品质变劣;兰花、菊花、百合、康乃馨等观赏植物受病毒为害后,造成产花少、花小、花色暗淡,大大影响其观赏价值。自20世纪50年代发现采用茎尖培养方法可除去植物体内的病毒以来,脱毒培养就成为解决病毒病危害
11、的主要方法。由于植物生长点附近的病毒浓度很低甚至是无病毒,切取一定大小的茎尖分生组织进行培养,再生植株就可能脱除病毒,从而获得脱毒苗。脱毒苗恢复了原有优良种性,生长势明显增强,整齐一致。如脱毒后的马铃薯、甘薯、甘蔗、香蕉等植物可大幅度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最高可增产300%,平均增产也在30%以上;兰花、水仙、大丽花等观赏植物脱毒后植株生长势强,花朵变大,产花量上升,色泽鲜艳。目前利用组织培养脱除植物病毒的方法已广泛应用花卉、果树、蔬菜等植物上,并建立了脱毒苗的繁殖系数。植物新品种培育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为育种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方法,使育种工作在新的条件下更有效的开展。育种研究基因工程育种是将一种生
12、物中决定某一性状的基闻转移到另一生物中,并使其表达的技术8。通过组织培养手段增加遗传变异性来改良作物品种,开发新的种质资源,选育新品种已成为一条育种新途径。在农业上.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已创造出一些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品种,如抗虫棉、抗除草剂大豆、玉米等忙I。通过秋水仙素处理,使单倍体植株染色体加倍。成为纯合二倍体植株的技术称为单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可以缩短育种年限。节约人力物力.较快地获得优良品种。目前已有40多种植物获得了单倍体植株。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木本植物育种上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如通过原生质体融合获得的多抗的速生杨树品系。已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也可为克服远缘杂
13、交时有性生殖上的障碍并产生新类型杂种提供一种新的技术。美国科学家采用细胞融合技术将番茄和马铃薯的细胞融合在一起,培育出称之为“番茄薯”或“薯番茄”的新型植物。(1)花药和花粉培养通过花药或花粉培养可获得单倍体植株,不仅可以迅速获得纯的品系,更便于对隐性突变的分离,较常规育种大大地缩短了育种年限。到目前已有几百种植物的花药培养成功,一些作物已利用花粉单倍体育出了新品种并应用于大面积生产。如1974年我国科学家用单倍体育成世界上第一个作物新品种一一烟草单育1号,之后有育成水稻中花8号”、小麦京花1号”及大量花培新品系。(2)胚培养胚培养是组织培养中最早获得成功的技术。在远缘杂交中,杂交后形成的胚珠
14、往往在未成熟状态下就停止生长,不能形成有生活力的种子,导致杂交不孕,这使得植物的种间和远缘杂交常难以成功。采用胚的早期培养可以使杂交胚正常发育,产生远缘杂交后代,从而育成新品种。如苹果和梨杂交种、大白菜与甘蓝杂交种、栽培棉与野生棉的杂交种等,胚培养已在50多个科、属中获得成功。利用胚乳培养可获得三倍体植株,再经过染色体加倍获得六倍体,进而育成植株生长旺盛、果实大的多倍体植株。(3)细胞融合通过原生质体的融合,可部分克服有性杂交不亲合性,从而获得体细胞杂种,创造新物种或优良品种。目前已获得40多个种间、属间甚至科间的体细胞杂种植株或愈伤组织。(4)选择细胞突变体离体培养的细胞处于不断的分裂状态,
15、容易受到培养条件和外界物理、化学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异,从中可以筛选出对人们有用的突变体,进而育成新品种。现已获得一批抗病虫、抗盐、高赖氨酸的突变体,有些已用于生产。(5)植物基因工程植物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有针对性的定向重组遗传物质,改良植物性状,培育优质高产作物新品种,大大地缩短了育种年限,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人类开辟了一条诱人的植物育种新途径。迄今为止,已获得转基因植物百余种。植物基因转化的受体除植物原生质体外,愈伤组织、悬浮细胞也都可以作为受体。几乎所有的基因工程的研究最终都离不开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和方法,它是植物基因工程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生产利用植物组织或细胞的大
16、规模培养,可以生产一些天然有机化合物,如蛋白质、糖类、脂肪、药物、香料、生物碱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等。这些次生代谢产物往往具有一些特定的功能,对人类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目前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制药工业中一些价格高、产量低、需求量大的化合物上(如紫杉醇、长春碱、紫草宁等),其次是油料(如小豆蔻油、春黄菊油)、食品添加剂(如生姜、洋姜等)、色素、调味剂、饮料、树胶等。植物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种质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常规的植物种质资源保存方法耗资巨大,使得种质资源流失的情况时有发生。通过抑制生长或超低温储存的方法离体保存植物种质,可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土地,还可挽救那些濒危物种。如一个0.2
17、8m3的普通冰箱可存放2000支试管苗,可容纳相同数量白苹果植株则需要近6hm2土地。离体保存还可避免病虫害侵染和外界不利气候及其栽培因素的影响,可长期保存,有利于种质资源材料的远距离之间的交换。人工种子人工种子是模拟天然种子的基本构造,利用人工种子包皮被植物组织培养中得到的体细胞胚。人工种子在自然条件下能够象天然种子一样正常生长,它可为某些珍稀物种的繁殖以及转基因植物、自交不亲和植物、远缘杂种的繁殖提供有效的手段9。低温储存及种质库的建立近些年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材料保存及其种质库的建立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超低温种质保存就是将植物材料保存在液氮(一1960C)条件下.降低其代谢水平,但
18、仍保持生长和形态建成的潜力。具有节省人力物力.保持较高的增殖率。保存空间小.有利于国际间的种质交流及濒危物种的抢救和快繁.因此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种质保存方基金项目:宁夏自然科学基金“不同光质对植物组织培养的影响研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作为生物科学的一项重要技术,已经渗透到生物科学的各个领域,它为研究植物细胞、组织分化以及器官形态建成规律提供了实验条件,促进了植物遗传、生理生化、病理学的深入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范围将日趋广泛,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药物及其它生物制剂的工业化生产目前植物细胞的大量培养主要用来生产药物和次生代谢物质,如抗癌药物、生物碱、调味品、香料、色素等阿。近年
19、来.这一领域的发展极为迅速,已经研究了400多种植物,从培养细胞中分离到600多种次级代谢产物。另外.还可以借助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获得转基因药用植物。药用植物的细胞培养,克服了药用植物生长缓慢、有效成分积累有限的缺陷,其发展前景十分诱人。3植物组织培养新技术的应用1开放组培技术植物开放式组织培养,简称开放组培,是在使用抗菌剂的条件下,使植物组织培养脱离严格无菌的操作环境,不需高压灭菌和超净工作台,利用塑料杯代替组培瓶。在自然开放的有菌环境中进行的植物组织培养。崔刚等P噪用中医理论,从多种植物中提取具有杀菌、抗菌活性物质,成功研制出了具有广谱性杀菌能力的抗菌剂。已有研究报道,通
20、过开放组培方法成功建立了葡萄外植体的开放式培养。赵青华等18J采用开放式组培技术.在培养基中添加抑菌剂,克服了非灭菌条件下魔芋组织培养污染问题,有效地简化了实验步骤.降低了生产成本。开放组培技术突破了人工光源培养的限制.实现了大规模利用自然光进行植物培养的目标。2无糖组培技术(光独立培养法)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小植株生长方式是以植物体靠培养基中的糖以人工光照进行异养和自养生长。由于传统的组培技术中使用的是含糖培养基,杂菌很容易侵入培养容器中繁殖,造成培养基的污染。为了防止杂菌侵入,通常将培养容器密闭,这样既造成植物生长缓慢,又容易出现形态和生理异常,同时增加了费用。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千叶
21、大学古在丰树教授发明了一种全新的植物组培技术一一无糖组培技术冏,又叫光自养微繁技术。其特点在于将大田温搴环境控制的原理引入到常规组织培养中。通过改变碳源的供给途径,用CO:气体代替培养基中的糖作为组培苗生长的碳源。采用人工环境控制的手段,提供适宜不同种类组培苗生长的光、温、水、气、营养等条件,促进植株的光合作用.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使之由异养型转变为自养型.从而达到快速繁殖优质种苗的目的I删。由于该培养基主要采用多孔无机物质.如蛭石、珍珠岩和砂等作为培养基.因此不易引起微生物的污染IIII。无糖培养技术的优点在于可大量生产遗传一致、生理一致、发育正常、无病毒的组培苗,并且缩短驯化时问.降低
22、生产成本旧。目前,无糖组培技术已经成功的应用于半夏呻1、草莓1141、花椰菜1151的培养中。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但是,无糖培养法对环境要求较高.若无糖组培环境不能被控制并达不到一定的精度.就会严重影响组培苗质量和经济效益。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及相关配套技术的不断完善,无糖组培技术必将成为今后组培生产的一种重要手段。4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前景植物组织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全能性这个理论,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无性繁殖的生物技术12,13,我们组培室这几年的应用主要是:中药材良种苗的组织培养扩繁及快繁已成功应用在桔梗、半夏等品种,马铃薯脱毒组培苗的生产及微型薯扩繁,花卉组织培养,
23、组织培养是分离和诱导产生突变体的有效途径,在作物改良上的作用已突显。其作用改良的优点是:(1)加速改良后代的遗传特性稳定,使杂种从杂合子迅速转变为纯合子从而缩短育种周期,提高选择效率。(2)诱变群体大诱变率高,筛选方便时间短,可在人力条件下筛选出特定种群,便于进行细胞遗传分析。为了加快组培苗的生长速度.提高其质量.改善其品质。并降低生产成本,国内外的学者将环境控制技术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做了大量研究,发明了一些植物组织培养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开放组培技术使组织培养突破了传统组培必须无菌的概念,使带菌组培成为现实,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无糖培养改革了传统组培以糖作为碳源的培养模式.通过增加CO:浓度,创造更接近于自然状态的植物生长环境,从而提高了组培苗的成活率和生长发育速度。不仅降低了组培苗的生产成本。更有利于实施组培微生态环境的自动化监控和自动化生产管理,用此项技术构建的组培快繁技术新体系,将使植物组培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格局。新型光源LED的应用为组培苗的生长提供了更加适宜的光照条件.有利于提高组培苗的成活率和促进其生长发育,还能延长光源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新型光源还具有高效、节能、节省空间等优点。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设备采购供应与安装调试协议书
- 生活服务信息平台合作协议
- 农村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合作协议书
- 软件行业软件开发流程优化与项目管理策略方案
- 工作特别声明及用途证明(7篇)
- 建筑行业职业规划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公务写作新技能试题及答案
- 2025关于办公设备订购合同
- 2025计算机设备租赁合同样本
- 行政管理与市政学考点试题及答案
-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初中数学竞赛(假日杯)试卷
- 江苏译林版小学英语单词汇总表-带音标可打印
- 加油站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台账21种台账样本(完全版)
- 赫哲族介绍(完美版)课件
- 重复性安全隐患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三篇)
- 2017绿城江南里楼书
- 财务会计基础知识考试题库
- 开展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专项行动工作方案
- 《永遇乐(落日熔金)》PPT课件(部级优课)语文课件
- 07-12暨南大学华侨大学两校联考化学真题
-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测试题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