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填 空 题1我国行业标准JTG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五个等级。2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铁路、公路、水运 航空及管道等。3高速公路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各种汽车折合成 小客车 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 。 4一级公路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各种汽车折合成 小客车 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 。 5二级公路能适应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是指各种车辆折合成 小客车 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 5000-15000 6. 高速公路和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远景设计年限为 20 ;具有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的远景设计年限为 15
2、。7三级公路的远景设计年限为 15 ;四级公路的远景设计年限一般为 10 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8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 分向 、 分车道 行驶并 全部控制 出入的干线公路。9公路平面线形是由_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_三要素组成10圆曲线上全加宽值的大小与_设计车型、平曲线半径、设计车速_等因素有关。11平面线形中,转向相同的两相邻曲线称为_同向_曲线,而转向相反的相邻曲线称为_反向_曲线。12在两相邻同向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长度一般不小于_ 6V或6倍设计车速_13在两相邻反向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长度一般不小于_2V或2倍设计车速_14技术标准规定,公路平曲线最小半径可分为_一般最小半径_,
3、_极限最小半径_和_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_三种15当圆曲线半径_小于或等于250m _时要进行加宽。四级公路和山岭、重丘区当设计速度小于30KM/h的三级公路采用第_1_类加宽值;其余各级公路采用第_3_类加宽值;对于不经常通行集装箱和运输半挂车的公路,可采用第_2_类加宽值。16平面线形组合共有基本型、_S形_、_卵形_、_凸形_、_复合形_和C型等六种形式。17汽车通过弯道时,由于横向力系数的存在,它不仅影响到乘客的舒适性,还增加了_燃料_消耗和_轮胎_磨损。18停车视距计算中的眼高和物高设计规范规定为:眼高_1.2M_,物高_0.1M_。19技术标准规定,缓和曲线采用_回旋线_,其方程表达
4、式为_ R·L=A2_。20行车视距分为_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_、三种。21设计规范按计算行车速度的_3s_行程规定了平曲线最小长度。22停车视距应包括_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安全距离_三部分距离。23根据测定,在转角小于_7度_时,司机容易产生错觉,既曲线长将被看成比实际的_短_,公路产生急转弯。24技术标准规定:当公路平曲线半径小于_不设超高最小半径_时,应设缓和曲线。但_四级_公路可不设缓和曲线,用直线径相连接。25平曲线上的视距检查有两种方法,一是_视距曲线法;另一是_横净距法_。26在公路路线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一条是地面线_;另一条是_设计线。27纵断面的设
5、计线是由_直坡段 和_曲线段组成的。28纵坡度表征匀坡路段纵坡度的大小,它是以路线纵坡高度_和_水平投影长_之比的百分数来量度的,即i=h/l()。29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要受到_滚动_阻力、_空气_阻力、_坡度_阻力_惯性_ 阻力等四种行车阻力的作用。30惯性阻力包括汽车整体质量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产生的_直线行驶_惯性阻力和由汽车各转动部件减、加速度所产生的_转动_惯性阻力。31汽车行驶的坡度阻力是指汽车行驶过程中所要克服的_重力_在路面纵坡方向上的分力,计算公式为_ Ri=G*sin a _。32动力因数标征某型汽车在海平面高程上,满载情况下,每单位车重克服道路阻力和
6、; 惯性阻力 的能力。33最小坡长通常以计算行车速度行驶_9s _的行程来作规定。34凸形竖曲线的最小长度和半径主要根据_行车视距_和_缓和冲击_来确定35凹形竖曲线的最小长度和半径主要根据_视距_和_径向离心力冲击_来确定36当路面为海平面处(f=002),解放牌汽车用档,以30kmh不减速行驶(D=0083)时,可爬升的最大纵坡为 。37在确定竖曲线半径大小时,规范规定当条件受限制时,方可采用 一般 最小值,特殊困难不得巳时,才允许采用 极限 最小值。38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应避免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或将这些顶点作为反向曲线的拐点。39标准
7、规定:各级公路当纵坡的设计坡长达到限制坡长时,应在不大于规定长度处设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度不大于 3% ,且坡长不得小于 最小坡长的规定值。 40.各级公路均应采用不小于 0.3% 的合成纵坡。41公路用地范围内,不得修建非路用建筑物 ,开挖 渠道 ,埋设管道、电缆、电杆等。42若平均运距 小于或等于 免费运距时,可不计运费。43土石方纵向调配时,从挖方 体积重心到 填方 体积重心的距离称为平均运距。44中间带由( 中央分隔带 )及两条左侧( 左缘带 )组成。45选线一般要经过的三个步骤是(全面布局)、(逐段安排)、(具体定线 ) 。46. 沿溪线布线时,一般应优先考虑(高低线位)47越岭
8、线展线方式主要有(自然展线)、( 回头展线)、(螺旋展线)。48.越岭线布线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垭口选择 ,确定 过岭高程选择 和拟定垭口两侧 路线展线 。49公路定线有 ( 纸上 )定线、( 实测 )定线和( 航测 )定线。二、选 择 题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容许的交通组成是(A )。 A专供汽车行驶; 2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A )。 A年平均日交通量; 3公路设计交通量是指( C )。 C设计年限末的交通量4二级公路所适应的折合成小型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B )。 B5000 15000辆以下;5、竖曲线线形采用的是B。A 回旋线
9、0; B 抛物线 C 圆曲线 D 螺旋线6、新建公路及以路肩边缘为设计高程的改建公路,设置超高的旋转方式应为 A 。A 绕路肩内边缘旋转
10、; 7、越岭线中,过岭标高越低A。A 路线越短 8、纸上定线是指在大比例尺(一般为 C )地形图上确定公路中线。C 1:5001:2000
11、; 9.横向力系数的定义为( B )。此处有疑问B横向力与竖向力的比值; 1横向力系数:即单位车重上受到的横向力。10.某断链桩(K2+100)旧=(K2+150)新,则路线( B )。B.短链50米11当计算行车速度为60kmh时,f值取006,超高横坡度采用004,则圆曲线的一般最小半径值应为( B )。A1417m; B280m; C380m12超高附加纵坡度(即超高渐变率),是指超高后的( A ) 与旋转轴间的相对纵坡度。 A外侧路肩边缘; 13
12、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若iy=7%,f= 015,b2h =08,则( B )。 A.倾覆先于滑移; B滑移先于倾覆; C滑移与倾覆同时发生14汽车停在不设超高的弯道外侧路面上,其横向力系数应为( A )。A.u=0; B.u>0; C.u<015.汽车行驶在不设超高的弯道外侧路面上,其横向力系数u为( B )。A.u=0; B.u>0; C.u<016.公路弯道加宽一般在( B )进行。A。外侧; B内侧; C两侧17.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满足( B )视距的要求。A超车; B停车; C二倍的停车 ,18.新建双车道公路的超高方式一般采用( A )。A内边轴旋转; B
13、中轴旋转; C.外边轴旋转19.一定等级的公路,其Rmin决定于(C )。A·max和V; Bimax和V; Cmax和imax20.公路直线部分的路拱横坡度为2,则公路圆曲线部分最小超高横坡度应是(BA3; B2; C5; D非定值21.反映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横向安全、稳定程度的指标是(DA离心力; B横向力; 巳垂向力; D横向力系数22.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与圆曲线与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AA1:1:1 23.某平曲线的半径R=200m,转角,缓和曲线, 则其回旋曲线参为( B )。A.10mB.100mC.250mD.300m24.汽车转弯行驶时的理论轨迹为( D )。D回
14、旋曲线25.技术标准规定各级公路最大容许合成坡度的目的是( A )。A控制急弯和陡坡的组合; 26.超高缓和段的横坡度由2(或15)过渡到0路段的超高渐变率不得小于(D )。A1100; B1150; C1200; D133027.某级公路平曲线半径60m,35m,采用第2类加宽,最大加宽W1.5m,加宽过渡方式按直线比例,缓和曲线上距ZH点10m处加宽值为( C )。A.0.15mB.0.23mC.0.43mD.0.86m28.某平曲线HZ桩号为K2+500,其中切线长与平曲线长分别为100m与195m,则JD桩号为 ( B )。A.K2+400B.K2+405C.K2+395D.K2+50
15、029.不使驾驶员操纵方向盘感到困难的平曲线最小长度为计算行车速度的( A )行程。A3s; B5s; C6s; D9s30.装载符合要求的汽车在小半径平曲线上超速行驶时,可能产生滑移或倾覆,一般情况下是( A )。 A滑移发生在倾覆之前; B倾覆发生在滑移之前; C滑移与倾覆同时发生31缓和曲线满足视觉上应有平顺感的要求是( C )。 AA3RA; BRA3R; C。R9<LhR; DLh/9RLh32各级公路超高横坡度的最小值为( D )。A15; B2; C3; D路拱横坡度33.各级公路的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 B )。B.0.5%34在积雪冰冻地区,最大超高横坡度不宜大于( B
16、 ) A。4; B6; C8; D1035二级公路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指(A A )。 A路基中线标高; B,路面边缘标高; C路肩边缘标高;D路基坡脚标高36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的确定,主要根据(A )来选取其中较大值。 A行程时间、离心加速度和视距; B行程时间和离心力; C行程时间和视距; D视距和离心加速度37竖曲线起终点对应的里程桩号之差为竖曲线的( C )。 A切线长; B切曲差; C曲线长38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的大小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D驶。A.加速; B等速; C.减速; D无法确定39.汽车匀速运动,则( A)A、动力因数等于道路阻力系数B、动力
17、因数大于道路阻力系数C、动力因数小于道路阻力系数40.道路阻力包括( A )。A.滚动阻力和坡度阻力B.惯性阻力和坡度阻力C.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D.惯性阻力和空气阻力41.在某一排档时:当道路阻力系数=Dmax时,说明该排档不能( C )。A.加速; B等速; C减速42.确定路线最小纵坡的依据是( D )。A汽车动力性能; B公路等级; C.自然因素; D.排水要求43.空气阻力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D )。A.汽车质量B.道路质量C.轮胎与路面的附着条件D.汽车车速44.根据设计规范的规定,不需设置缓和曲线时,其圆曲线半径应大于等于 ( C )。A.极限最小半径B.一般最小半径C.不设
18、超高的最小半径D.临界半径45汽车下坡减速行驶时,其行使阻力中( A )为正值。 A,空气阻力与滚动阻力; B滚动阻力与惯性阻力;C.空气阻力与坡度阻力46汽车下坡减速行驶时,其行使阻力中( C )为负值。 A.空气阻力与惯性阻力; B滚动阻力与惯性阻力; C. 惯性阻力与坡度阻力47汽车上坡减速行驶时,其行使阻力中( A )为负值。 A惯性阻力; B滚动阻力; C坡度阻力48汽车下坡加速行驶时,其行使阻力中( A )与( B )为正值。 A惯性阻力; B空气阻力; C坡度阻力49公路纵坡越大越长,则汽车上坡越需要(C )。 A较高排档; B较高车速; C较大D值50设计规范中规定,高速公路和
19、一级公路当纵坡大于4时,可沿上坡方向车道右侧设置( A )。A爬坡车道; B变速车道; C错车道; D辅道51设计规范规定:公路竖曲线采用( A )。 A二次抛物线; B三次抛物线; C回旋曲线; D双纽线52.动力因数是用来( A )。A评价汽车的动力性能; B克服离心力保证行车安全;C评价燃料消耗经济性; D,确定汽车爬坡采用哪一排档53.设相邻两桩号的横断面面积分别为A1和A2,该两桩号间距为L,则用于计算土石方体积V的平均断面法公式为 ( D )。A.V=(A1+A2)LB.V=2(A1+A2)LC.V=(A1-A2)LD.V=(A1+A2)L/254人工运输土石方时,免费运距为第一个
20、( A )。 A20m; B10m; C50m55人工运输超运运距单位为lOm,尾数不足l0m者(C )。 A不计; B按l0m计; C不足5m不计,满5m按l0m计56中央分隔带不应从头至尾是封闭的,而应每隔( B )设置一处开口。A1km; B2km; C3km; D,4km57.中间带的组成包括一条中央分隔带和( A )。A.2条左侧路缘带B.2条右侧路缘带C.1条左侧分车带D.1条右侧分车带58下面关于横断面上“经济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当地面横坡不大时,填挖方基本平衡的标高控制点; B当地面横坡较陡时,路基多挖少填的标高控制点; C当地面横坡很陡时,路基全挖或深挖的标高
21、控制点; D纵断面上沿线各种标高控制点的统称 59.选线的第一步工作是 ( C )。A.进行路线平、纵、横综合设计B.确定所有细部控制点C.解决路线的基本走向D.逐段解决局部路线方案60越岭线在选线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B )。 A平面与纵面; B纵坡; C地质土质61已知越岭垭口两侧的纵坡均为5,当垭口两侧的纵坡不变,过岭标高降低5m时,路线可缩短( C )。 · A50m; B100m; C200m62为在地形图上某两控制点间确定路线的导向线,此地形图等高距为2m,比例尺1:2000,拟定此段路线平均纵坡为4,分规所张开的宽度应为(C )。 A。5cm; B2cm; C25cm;
22、D4cm63按照平均纵坡在等高线上所截取的长度的各个连线为( B )。A自由型路线; B均坡线; C导向线64.展线是为了( A ),将路线延展,以减小坡度的处理方法。A.克服高差B.绕避地物障碍C.放坡D.跨河65某段路线起点桩号为K1+380,终点桩号为K27+39458,中间有两处断链,一处长链4336m,一处短链5794m,则该段路线总长为( A )。 A2602916m; B27.380m; C26000m三、问 答 题2.公路分哪几个等级?如何分级?城市道路如何分级?答;公路分6个等级,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城市道路按
23、照道路在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3.何谓交通量?设计交通量?设计小时交通量?答: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断面的交通流量(即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断面的车辆数)。设计交通量是指待建道路远景设计年限能达到的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设计小时交通量是指4何谓计算行车速度(设计速度)?标准对各级公路的设计速度是如何规定的? 答 : 设计速度是指气候正常,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线形,路面及附属设施)的影响时,一般驾驶员能保持安全而舒适的最大行驶速度。5.平面线形的基本几何要素有哪些?直线 缓和曲线 圆曲线6在平面线形设
24、计中,对直线段长度有何限制要求?答;1.同向曲线之间的最短直线长度以不小于6V(V以km/h计)为宜。 2.反向曲线之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不小于2V(V以km/h计)为宜。 3.相邻两个回头曲线之间应争取有较长的距离。由一个回头曲线的终点至下一个回头曲线起点的距离,在设计速度为40km/h,30km/h,20km/h时,分别不小于200m,150m,100m。7.汽车的行驶轨迹具有什么特点?答:三个特征1轨迹曲线是连续的;2轨迹曲线的曲率是连续的;3轨迹曲率的变化时连续的8.确定圆曲线半径时,应考虑哪些因素?圆曲线最小半径与汽车横向稳定性有关,而最大半径与驾驶员的视觉判断有关。9为什么要限制最大
25、超高横坡度? 10.应用圆曲线三个最小半径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极限最小半径的48倍或超高为24的圆曲线半径;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应采用大于或接近于一般最小半径的圆曲线半径;地形条件特别困难不得已时,方可采用极限最小半径;应同前后线形要素相协调,使之构成连续、均衡的曲线线形;应同纵面线形相配合,应避免小半径曲线与陡坡相重叠;每个弯道半径值的确定,应根据实地的地形、地物、地质、人工构造物及其它条件的要求,用外距、切线长、曲线长、曲线上任意点线位、合成纵坡等控制条件反算,并结合标准综合确定。11.何谓超高?简答设置超高的原因及条件。如果离心力过大,将对行车安全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在工程中
26、为抵消离心力的作用,保证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的稳定性,把路面做成内侧低外侧高的单向横坡形式,就是超高12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是什么? 缓和曲线是设置在直线和曲线之间的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同向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逐渐变化的曲线,增加了汽车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又美化了线性13.缓和曲线的线形特征有哪些?14.简述缓和曲线的性质及其数学表达式(极坐标方程和直角坐标方程)。答:缓和曲线应能很好地符合汽车行驶轨迹的特征。极坐标方程表达式: 直角坐标方程表达式:15.确定缓和曲线长度应考虑哪些因素?缓和曲线的参数如何取定? 因素:1控制离心加速度变化率as 2保证驾驶员操作反应时间3行车道外侧因超高产生的
27、附加坡度不过大 4满足视觉要求缓和曲线参数的确定:(取自幻灯片)ls太短,<3°时,则缓和曲线极不明显,在视觉上容易被忽略。ls过长,>29°时,圆曲线与缓和曲线不能很好协调。 而 将和代入上式得: (3-10)设计中,一般当R接近于100m时,取A等于R;当R小于100m时,取A等于或大于R。反之,当R较大或接近3000m时,取A等于R/3,若R大于3000m,则取A小于R/3。16.哪些情况可不设缓和曲线?缓和曲线的省略 1)直线与圆曲线间缓和曲线的省略 ls RRP 四级公路 Rp: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见表2-5 2)半径不同的圆曲线间缓和曲线的省略 lF
28、 R小RP R临<R<RP 且满足A、B、C条件之一 A:P大-P小0.10m。 B:V80km/h,R大/R小<1.5 C:V< 80km/h,R大/R小<2 P大、P小:分别为大圆和小圆内移值。 R临:小圆临界曲线半径,见表2-10 四级公路(用超高、加宽缓和段径向衔接)17什么是行车视距? 为了行车安全,驾驶员需要能及时看到前方相当一段距离,以便发现前方障碍物或来车时,能及时采取措施,保证交通安全,我们把这一行车距离称为行车视距。18.设计规范对各级公路的行车视距有何规定?答: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视距采用停车视距;二、三、四级公路视距均满足会车视距,其长度应
29、不小于停车视距的2倍。二、三、四级公路还应在适当间隔内设置满足超车视距“一般值”的超车路段。二级公路宜在3至4min的行驶时间内,提供一次满足超车视距要求的超车路段。19.平面线形的组合形式有哪些?答:基本形,S形,卵形,凸形,复合形,C形20.何谓坡长?何谓竖曲线?答:直坡段的水平投影长;在道路纵断面上,为便于行车安全舒适,对于两个不同坡度的坡段,在转折处需要设置一段曲线进行缓和,我们把这段曲线叫做竖曲线21.汽车的牵引力和速度的关系?答:Pt=0.37722.汽车的行驶阻力有哪些?分别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空气阻力,滚动阻力,坡度阻力,惯性阻力23汽车行驶的条件是什么? 答:牵引平衡;牵
30、引力不能大于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力24何为汽车的动力因数?请写出计算公式并说明式中各符号的含义答:在海平面上,满载的情况下,汽车行驶中克服道路阻力和惯性阻力的能力。表明了爬坡及加、头减速的能力,反映了汽车的重要行驶性能,称为动力因素以,以D表示。D=f+i+a; =3600Nk/V,Rw=3600Nw/V;D=360025.如何保证汽车行驶的纵向稳定性?26道路纵坡设计应考虑哪些技术指标的限定要求?27.最大纵坡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确定最大纵坡因素有:汽车的动力性能:考虑公路上行驶的车辆,按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来确定;公路等级:不同的公路等级要求的行车速度不同;公路等级越高、行车速度越
31、大,要求的纵坡越平缓;自然因素:公路所经过的地形、海拔高度、气温、雨量、湿度和其它自然因素,均影响汽车的行驶条件和上坡能力。28为什么要控制平均纵坡?1,若平均纵坡度较大,汽车上坡用低档时间较长,易引起汽车马达“开锅”。2,下坡时候,汽车较长时间加速,为保证安全必须频繁制动,这样会引起制动器发热甚至烧毁掉制动片从而造成车祸,3,为使行车便利安全,合理运用最大纵坡坡长以及缓和坡段的规定。29合成坡度过大对汽车行驶有什么不利?在弯道上行驶的汽车,如果合成坡度过大,将会向着合成坡度的方向倾斜或滑移,因此将合成坡度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30缓和坡段的作用是什么?缓和坡段的作用是:改善汽车在连续陡坡上行驶
32、的紧张状况,避免汽车长时间低速行驶或汽车下坡产生不安全因素31标准为什么要对最大坡长加以限制?答:道路纵坡的大小和坡长对汽车的正常行驶影响很大,特别是长距离的陡坡对汽车的安全行驶非常不利。主要表现在:爬坡行驶的速度明显下降,以至采用较低的档位克服坡度阻力而容易导致汽车爬坡无力,甚至熄火;下坡行驶制动次数频繁易导致制动器发热而失效。因此标准规定要对最坡长加以限制。32.竖曲线设计时,其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答:影响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的主要因素:汽车行驶的缓和冲击、行驶时间、视距要求。凸形曲线最不利影响因素:行车视距。即凸形曲线主要是以满足行车视距来进行控制,也就是凸形曲线的最小
33、长度应满足行车视距的要求。凹形曲线最不利影响因素:汽车行驶中径向离心力冲击的作用。33.平、纵线形组合设计中应避免哪些组合?小半径的平曲线起、讫点不得设在或接近凸形竖曲线的顶部和凹形竖曲线的底部。计算行车速度40km/h的道路,应避免在凸形竖曲线顶部或凹形竖曲线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长平曲线内不得设置短的竖曲线;长曲线内也不得设置短的平曲线;要避免使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应避免短的平曲线与短的凸型竖曲线;应避免驾驶者能在行驶视野内看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曲线或竖曲线;应避免平曲线与竖曲线错位的组合;小半径竖曲线不宜与缓和曲线相重叠;小半径竖曲线不宜与回旋曲线
34、相互重叠。34简答纵断面设计的方法和步骤。纵断面设计的方法与步骤是:(1)做好准备工作;按比例标注里程桩号和标高,点绘地面线;绘出平面直线与平曲线资料,以及土壤地质说明资料;将桥梁、涵洞、地质土质等与纵断面设计有关的资料在纵断面图纸上标明;熟悉和掌握全线有关勘测设计资料,领会设计意图和设计要求。(2)标注控制点;(3)试定纵坡;(4)调整纵坡;对照技术标准,检查纵坡是否合理,不符合要求时则应调整纵坡线。(5)核对;选择有控制意义的重点横断面“戴帽”检查。 (6)定坡;纵坡线经调整核对后,即可确定纵坡线。 (7)设置竖曲线;根据技术标准、平纵组合均衡等确定竖曲线半径,计算竖曲线要素。 (8)根据
35、已定的纵坡和变坡点的设计标高及竖曲线半径,即可计算出各桩号的设计标高。35. 简答圆曲线设置加宽的原因及条件。36.简述加宽缓和段长度的确定方法。对于设置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加宽缓和段应采用与缓和曲线相同的长度。对于不设缓和曲线,但设置有超高缓和段的平曲线,可采用与超高缓和段相同的长度。既不设缓和曲线,又不设超高的平曲线,加宽缓和段应按渐变率为1:15,且长度不小于10M的要求设置。对于复曲线的大小圆之间设有缓和曲线的加宽缓和段,均可按上述方法处理。37.加宽的过渡方式有哪些?简述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加宽的过渡方式有:(1)按比例过渡其特点是简单易作,但经过加宽后路面内侧与行车轨迹不符,缓和段的
36、起终点出现波折,路容不美观。一般适用于二、三、四级公路。(2)高次抛物线过渡其特点是用该方法处理后路面内侧边缘圆滑、美观,适用于各级公路。(3)缓和曲线过渡其特点为:不但中线上有缓和曲线,而且加宽后路面边缘线也是缓和曲线,于行车轨迹相符,保证了行车的顺适与线形的美观。可用于高级公路的:位于大城市近郊的路段。桥梁、高架桥、挡土墙、隧道等构造物处。设置各种安全防护设施的地段。(4)插入二次抛物线过渡插入抛物线后,缓和段长度有所增加,路容有所改进。(5)此外还有直线与圆弧相切法,修正系数法等38.按比例过渡和按高次抛物线过渡的加宽值如何计算?39超高横坡度如何确定?40.超高的过渡方式有哪些?掌握各
37、种方式的形成过程。 41.超高缓和段长度如何确定?双车道公路超高缓和段长度按下式计算:=式中: 超高缓和段长,m;B旋转轴至行车道(设置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的宽度,m;超高坡度和路拱坡度的代数差,%;P超高渐变率,即旋转轴与行车道(设置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之间的相对的相对坡度,其值见下表超高渐变率设计速度(km/h)超高旋转轴的位置计算速度(km/h)超高旋转轴的位置中轴边轴中轴边轴1201/2501/200401/1501/1001001/2251/175301/1251/75801/2001/150201/1001/50601/1751/12542简答技术标准对公路用地范围的基
38、本规定。公路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护坡道坡脚)以外,或路堑坡顶截水沟外边缘(无截水沟为坡顶)以外不少于1M范围内的土地,在有条件的地带,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不小于3M,二级公路不小于2M范围内的土地为公路路基用地范围。43.何谓道路红线?城市道路红线是指划分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生产用地及其它备用地的分解控制线。红线之间的宽度即道路用地的范围,也可称道路的总宽度或称规划路幅。44什么是免费运距、平均运距和超运运距?为了行车安全,驾驶员需要能及时看到前方相当一段距离,以便发现前方障碍物或来车时,能及时采取措施,保证交通安全,我们把这一行车距离称为行车视距。45远距离调运土
39、石方时,为什么要计算经济运距?答:(1)填方用土的来源,一般从路堑挖方来填筑较近的路堤比较经济,但是如果调运的距离过长,以至运费(超运运距的另加运费)超过了在路堤附近借土所需费用时,这种以挖作填就不如在附近借土经济。因此,采用“调”或“借”有个距离限度问题,这个限度距离称为经济运距,用公式表示即为:L经=BT+L免。(2)当调运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经济运距时,采用纵向调配将路堑挖方调来填筑路堤是经济的。(3)若调运距离超过经济运距时,则应考虑就近取土,以降低工程造价。46.土石方体积的计算方法。答:平均断面法,棱台体积法47. 简述选线的步骤。答:全面布局 逐段安排 具体定线48.在平原区选线的路
40、线布设中,应注意处理好哪些方面的问题?答:(1)正确处理好公路和农业的关系;(2)合理考虑公路和城镇的关系;(3)处理好路线与桥位的关系;(4)注意土壤、水文、地质条件;(5)注意利用乡间公路;(6)注意路基取土和就地取材。49.山岭区布线有哪几种形式?沿溪线和越岭线的路线布局应注意哪些要点?50.何谓展线?展线的方式有哪几种?简述自然展线有何特点?答:展线【route deveopment】指的是在山岭地带,由于地面自然纵坡常大于道路设计容许最大纵坡,加上工程地质条件限制,就需要顺应地形,适当延伸线路长度沿山坡逐渐盘绕而上,以致达路线终点。这种减缓纵坡,延长起、终点间路线长度的设计定线,成为
41、展线。简述自然展线有何特点? (1)是松坡展线的形式,平面线形好、里程短、纵坡和缓均匀,对行车、施工、养护均有利;展线方式: 展线时,应根据需要的展线长度,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因地制宜地灵活采用各种展线方式。展线方式如下图所示。展线长度不大时,可采用简单展线方法,一般结合山嘴、河湾、地貌、地物展线。当展线长度较大时,常需迂回展线,称复杂展线,有套线、灯泡线、螺旋线等多种方式。河谷线的主河谷自然纵坡大于采用的最大坡度,但侧谷开阔时,可在侧谷内采用套线方式展线,见图(a)虚线,必要时可采用双套线。若侧谷谷口狭窄,谷内开阔时,可适应地形采用平面形似灯泡的灯泡线展线,见图(a)实线。地形特别困难时,可
42、采用迂回交叉的环状螺旋线方式展线,因交叉处采用桥梁或隧道立体交叉而分别称为桥梁或隧道螺旋线,见图(b),(c)51简述纸上定线的步骤。答: 1.拟定路线走向2.试坡3.定导向线4.横断面控制5.定线6.纵断面设计52.实地放线有哪几种方法?答:穿线交点法,拨角法,直接定交点法,坐标法等四、计算题第二章2-5解:设纵坡度角为,则: Gsin 0.7G··cos G Gcos保证不发生纵向失稳的条件是不发生纵向倒溜,即:2-6解:2-7解:即不发生横向失稳的最小圆曲线半径为180m。2-8解:2-9解:查表可求海拔高程修正系数为=0.74,则: 或近似计算如下:第三章3-6解:
43、(1)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为: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为:(2)离心加速度变化率取为p=0.6,则:3-7解:如图,JD7到JD8的间距为230.58m,第一段平曲线的切线长为: 1 2因为反向曲线之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为2V=120m,而230.58-T1=101.78m,因此只能设成S型曲线。解得R2=268.92m,圆曲线长度3s的行程L=V/1.2=50m,平曲线最小长度为100m,故能满足3s行程及平曲线最小长度的要求。第四章4-7解:4-8解:合成坡度为第五章5-7解:(1)绕车道内侧边缘旋转:(2)绕道路中线旋转,则:5-8解:山岭积雪地区的二级公路,取其设计速度为60km/h,双车道,车
44、道宽3.5m,超高横坡度为6%,超高渐变率为1/125,则超高缓和段长度为:取与缓和曲线等长,即Lc=Ls=60m,则超高缓和段起点为ZH,终点为HZ点。道路全加宽值取为1.0m。超高横坡度为0%,2%,3%处距ZH点的距离:,所以,所以,所以特征点桩号的计算:加宽值的计算:设加宽缓和段与超高缓和段合并设置,即Lj=Lc=60m,全加宽为b=1.0m,按高次抛物线加宽,则:,其中,则各点的加宽值为:超高缓和段终点:b=1.0m。5-9解:表5-20路基土方计算表桩号挖方面积/m2 填方面积/m2挖方平均面积/m2填方平均面积/m2距离/m挖方体积/m3填方体积/m3本桩利用/m3填缺/m3挖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现代厨房无烟化趋势-洞察及研究
- 冰川沉积物地球化学演化-洞察及研究
- 2025年肿瘤科综合治疗方案设计与执行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实验教学课程教学设计案例汇编
- 三年级科学海洋生物教学方案
- 电力系统设备检修组织设计方案
- 重点中考诗词强化训练指导方案
- 情境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 2025年老年保健护理常见问题解决方案考核模拟试卷答案及解析
- 施工劳务合同条款详解
- 精神病人福利院建设项目建议书
- 2025-2030中国N-甲基苯胺市场深度调查与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洗护用品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 aeo认证管理制度
- 无人机操控与维护专业教学标准(中等职业教育)2025修订
- 食品新产品开发设计案例
- 干洗店用人合同协议书
- 2025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国源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应届生校招:管理培训生笔试试题及答案
- AI+汽车智能化系列之十一:以地平线为例探究第三方智驾供应商核心竞争力
-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课后答案全部超级详细的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