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古诗教学研究_第1页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古诗教学研究_第2页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古诗教学研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牝传承理解”四个维度。古诗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教师应依据古诗文体的特点,让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一、依据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古诗教学特点(一)指向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基础。古诗语言高度凝练,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动听,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丰富的表现力,为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供了优秀的范例。教师的古诗教学应当指向古诗的语言培育功能,引导学生在把握诗意的基础上反复诵读,体会诗人遣词造句之精妙,挖掘古诗独特的语言魅力,

2、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二)指向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思维是人脑对外部现实的反映,语言不仅是思维的工具,还是思维的直接显示。古诗在表达上具有跳跃性,这增加学习难度的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教师的古诗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结合诗歌创作背景和自己的生活体验,捕捉并关联诗中跳跃的意象,展开合理的想象,补白诗歌中的艺术空白,以更具抽象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和全面的视角来解读作品,体悟诗境、诗情。(三)指向审美鉴赏与创造。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形成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古诗这一文体与美

3、如影随形,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感性灵动的画面之美,动听和谐的韵律之美,准确生动的语言之美,丰富动人的情怀之美,都给学生以美的体验。教师的古诗教学要融入美育,以把握情感为契机,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品味语言,在赏析诗歌中提其高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四)指向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化传承与理解是学生要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每一首古诗的表达形式、情感韵味、艺术审美、文化内涵,都展现着鲜明的民族属性和文化品格。教师古诗教学时应挖掘古诗中的传统文

4、化内涵,带领学生开启一场文化寻根的旅程,让其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优美的同时,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以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坚定民族文化自信。二、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古诗教学策略(一)咬文嚼字,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古诗语言凝练精确,艺术表现力强,堪称汉语言表达运用的典范。语文教材中精选的古诗都是名篇佳作,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参照课文注释、辨析多音字及通假字、结合诗人创作背景等方式来理解词句含义,还要引导学生发掘古诗遣词造句的精妙,关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学生在整体感知内容、体悟诗歌情境中感受古诗语言的妙用,提升其语言运用能力。学习寒食一诗时,教师可以先以范

5、读、自由诵读、指名朗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刺激学生的听觉,引导其做到正确朗读,再帮助其结合文中注释理解春城“御柳”汉宫”等词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春城无处不飞花”描绘了暮春时节长安城迷人的春光,双重否定的句式增强了语气,展现了整个长安城都沉浸在浓浓的春意中,句中的飞花”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动态感极强,表现了春城的勃勃生机。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飞”字进行赏析,让学生思考由飞”字能想到什么,再将飞"换成落”飘©等字进行比较,从而体会一个飞”字把春花飞舞的场面描写得生动壮观,又朦胧迷离。通过对飞”这个字运用的揣摩,学生掌握动词的妙用,提

6、升了其语言文字素养。(二)揣摩诗意,促进思维品质发展。意象是作者内在情感所投注的外在典型物象,是作者情志的外化和寄寓。教材中出现了许多关于月亮的诗句,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等。诗中的明月”意象就承载了相思之情。古诗中的很多物象和实景都积淀了独特的情感内涵,如芳草”杨柳豫征惜别,丁香“芭樵"象征愁思,鸿雁”象征思念,梧桐”代表寂寞孤独等。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创作背景,充分感知古诗中的经典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调动思维与情感,从而获得文化认知,发展其抽象思维能力。古诗常以有表现力的意象串联起内在的情感,所选取的意象之间具有一定的跳跃性。教师教学

7、时要把握古诗中的逻辑思路,理清词语之间、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体悟诗歌的真正意蕴,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诗人表面上写景,实际上寓情于景,诗中空山"新'雨”明月“松间“竹喧“浣女“莲动“渔舟”等景物和声音共同构成了一幅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图,寄寓了诗人寄情山水的怡然之情。这些意象之间虽然具有一定的跳跃性,但不是随意的堆砌,而是诗人按事物的因果关系安排了先后顺序。(三)感悟诗律,培养审美鉴赏能力。古诗的句式工整,平仄押韵,节奏鲜明,朗读时独具美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获得审美体验。诵读形式可以多样,如自由朗读、合作诵读、高声唱读

8、、低声吟诵等,学生每一遍的朗读都应带着相应的学习任务。学习枫桥夜泊时,教师可以先抓住愁”这个诗眼,补充诗人的生平资料,引导学生推测诗人可能愁怀才不遇,也可能愁国家动乱;然后,教师深情引读:伴着月落乌啼,对着江枫渔火,诗人思绪万千,愁绪荡漾,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学生读诗;接着,教师继续引读:月落乌啼,霜气满天,江枫瑟瑟,渔火点点,钟声悠悠,诗人辗转反侧,个人失意与家愁国忧一起涌上心头:学生再读诗;最后,教师再次引读:寒山寺那带着愁绪的夜半钟声,悠悠穿越千年,一声一声地敲在我们心头:学生再次诵读。教师三次创设情境与学生对读,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诗歌语言的平仄起伏,抑扬顿挫,体会诗歌的音律之美。当然,教师还可以从情感美、气象美、色彩美、形态美等方面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审美鉴赏,提高其审美鉴赏能力。(四)拓展阅读,丰厚传统文化底蕴。同样的景观,同样的际遇,不同的诗人往往会发出不同的感慨。如学习送元二使安西这一送别题材的诗时,教师可拓展高适的别董大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学习,这两首诗同为送别诗,都情景交融。学生比较阅读后,可以发现两首诗所呈现的景象截然不同:一为苍凉辽阔的边塞风光,一为清新明朗的初春景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