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化学强化训练7分析_第1页
2016届高三化学强化训练7分析_第2页
2016届高三化学强化训练7分析_第3页
2016届高三化学强化训练7分析_第4页
2016届高三化学强化训练7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6届高三化学强化训练(7)(内容:化学实验)1(2015全国1卷)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逸项实验现象结论A.将稀硝酸加入过盐铁粉M充分反电后清加KSCN溶液有气体生成,溶液呈血红色稀硝酸将陛氧化为F0*B.将镭粉加入阿(SOJ辖液中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金属铁比铜活选C.用用竭笆夹住一小块用卧城仔绢打磨过的铝馅在酒箱灯上加热熔化后的液态将满落下整金属铛的熔点较低D.将61md!/MgS。4溶液滴入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海加0.1hm>M7,CuSQj溶液.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浅苣色沉淀Cu(O电的溶度积比MgCOH).的小2(2

2、015全国2卷)13.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中溶液滴入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选项中物质中物质预测中的现象A.稀盐酸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立即产生气泡B.浓硝酸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产生红棕色气体C.氯化铝溶液浓氢氧化钠溶液产生大量白色沉淀D.草酸溶液高镒酸钾酸性溶液溶液逐渐褪色3(2015广东)9.下列叙述1和H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叙述I叙述IIA1-己醇的沸点比己烷的沸点高1-己静和己烷可通过蒸饵初步分离B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原电池需外接电源才能工作C乙二酸可与KMnO4溶液发生反应乙二酸具有酸性DNa在CL中燃烧的生成物含离子键NaCl固体可导电4(2015广东)

3、12.准确移取20.00mL某待测HC1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00moIL"NaOH溶液滴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滴定管用蒸储水洗涤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B.随着NaOH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PH由小变大C.用酚酸作指示剂,当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时停止滴定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测定结果偏小5(2014全国高考I卷)7.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选项实验结论A稀硫酸Na2sAgNOs与AgCl的浊液K:P(AgCl)>K:?(Ag:S),rT=W=iB浓硫酸蔗糖澳水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C稀盐酸Na2sOs

4、Ba(N03)::溶液SO。与可溶性钢盐均可以生成白色沉淀D浓硝酸Na:C03NazSiOs溶液酸性:硝酸碳酸硅酸J:6(2014全国高考I卷)6.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B.酸式滴定管装标准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C.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D.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定管吸出多余液体。就艮rbr蟠入口jFc表近产生北包,范,海面上方式为红林也Fo表再产生少*it标 隆,Cu每般后.工人7(2013全国高考I卷)7.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选项目的分离方法原理A.分

5、离溶于水中的碘乙醇萃取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B.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分液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C.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aCl重结晶X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D.除去丁醇中的乙醛蒸储T1弹与乙醛的沸点相差较大8(2014广东)22(双项).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向苏打和小苏打溶液中分别加入盐酸均冒气泡两者均能与盐酸反应B向AgNOs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溶液澄清Ag与NH3Ho能大量共存C将可调高度的铜丝伸入到稀HN03中溶液变蓝Cu与稀HNOs发生置换反应D将KI和FeCL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CCL,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红色氧化性:Fes+>I=9

6、(2013广东)23(双项)、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操作现象结论A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固体变黑膨胀浓硫酸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B常温下将A1片放入浓硝酸中无明显变化A1与浓硝酸不反应C将一小块Na放入无水乙醇中产生气泡Na能置换出醇羟基中的氢D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粉末变红铁与水在高温下发生反应10(2015安徽)8.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A.配制0.10molL”NaOH溶液B.除去CO中的CO2C.苯萃取碘水中12,分出水层后的操作D.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2.20mL率含匕的笨溶液K(产、Na_pH(s)CO(CO2NaOH溶液«*r一-r接土燥装置V11(2

7、015北京)12.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I种气体有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B. II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C.对比J、n中现象,说明稀HN0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D.针对in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化13(2015福建)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称取2.OgNaOH固体先在托盘上各放一张滤纸,然后在右盘上添加2g硅码,左盘上添加NaOH固体B配制FeCC溶液将FeCL固体溶解于适量蒸储水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NH;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

8、,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D验证铁的吸氧腐蚀将铁钉放入试管中,用盐酸浸没14(2015江苏)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装置甲装置乙A.用玻璃棒蘸取CH3coOH溶液点在水湿润的pH试纸上,测定该溶液的pHB.中和滴定时,滴定管用所盛装的反应液润洗23次C.用装置甲分液,放出水相后再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相D.用装置乙加热分解NaHCXh固体15(2015江苏)13.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制备A1(OH。悬浊液:向ImolLAlCb溶液中加过量的6moiLZaOH溶液B.提纯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向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中加入过量饱和碳

9、酸钠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并除去有机相的水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3:取少量待检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观察实验现象D.探究催化剂对Hq?分解速率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向一支试管中加入2m15%比。2和ImlHzO,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mL5%比02和ImLFeCb溶液,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16(2015山东)11、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操作及现象结论A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Nai溶液时出现黄色沉淀。K5P(AgCl)<K5P(Agl)B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溶液中一定含有FeC向aBr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荡、静

10、置,溶液Br还原性强于Cl上层呈橙红色。D加热盛有NHC1固体的试管,试管底部固体消失,试管口有晶体凝结°NHtCl固体可以升华17(2015四川)3.下列操作或装置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的N.CI溶版ANaHCO, 胞和溶液障去需包中 的KCI气体检给乙烘 的还原性的梅团口观*铁的吸氧腐愫C18(2015浙江)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测定新制氯水的pH,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B.做蒸储实验时,在蒸镯烧瓶中应加入沸石,以防暴沸。如果在沸腾前发现忘记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C.在未知溶液中滴加BaCL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该

11、未知液中存在SOM或SOfD.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应采用在较高温度下制得浓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干燥的方法N«.OH洛港-植物油F的溶液3 NaN03A.观察Fe(OH)2的生成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NOa溶液阻C闲CaOC.实验堂制取氮,鬲利米破产产R KMnO4双介液 备 ««««D.躺证乙烯的生成20.下列药品和装置合理且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so2-f售eCl2溶液A稀盐酸Na,CO3NSiOj溶液B/品红溶液、酸性高徒澄清去灰水酸仰溶液江道安然不C梅花氯化铉 消石灰19(2015重庆)4,下列实验中,所使用的装置(夹持装置

12、略)、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选项现象结论A中导管口冒气泡,手松开无现象气密性良好B中KMnO$溶液紫红色褪去SO?具有漂白性C中关闭K,气体颜色在热水中比冷水深NO?生成N2O4为吸热反应D中烧瓶中形成喷泉Cl2易溶于CCU气密性检查气体性质检验化学平衡的探究喷泉实验22、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A.制备氢氧化.亚铁B.验证非金属性CI>C>SiC.检验二氧化硫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21.下列实验现象对应的结论正确的是D.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氨气A.实验I:振荡后静止,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b.实验n:酸性kmm)4溶液中出现气泡,但颜色无变化C.实验IH:微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

13、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D.实验IV: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光束通过体系时产生丁达尔效应23(双项).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操作现象结论A用玻璃棒蘸取X溶液沾到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色X溶液一定是氯水B向稀HNO3和稀H2s中分别加入Fe粉均有气泡冒出两者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将SO2通入Ba(NO3)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是BaSO3D向AMSOM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溶液先浑浊后澄一AI(OH)3可溶于强碱溶液24(双项).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操作现象结论A向FeSCU溶液中滴入少量酸性KMnCU溶液KMnO溶液紫色褪去Fe?+有氧化

14、性B向NazSiCh溶液中通入适量的CO2产生白色胶状物质酸性:H2CO3>H2SiO3C将新制氯水和NaBr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CCL,振荡,静置下层溶液呈橙红色氧化性:Cl2>Br2D向Al2(SO4)3溶液中滴加过量颔水溶液先浑浊后澄清Al"与NH3-H2O不能大量共存25.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将干燥纯净的氯气通入装有湿润的红色纸条的试剂瓶中红色褪去氯气有漂白性B往乙醇中加入适量浓硫酸制备乙烯,并将产生的气体直接通r入酸性KMM)4溶液中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证明乙烯能被酸性高锌酸钾氧化C取少量BaSO4固体于试管中,加

15、入足量的盐酸沉淀不溶解BaSCh不溶于盐酸,且可以用盐酸和BaCb溶液检验SO42-D在分液漏斗中加入碘水后再加入CCU,充分振荡分层,且上层溶液呈紫色CCL可作为碘的萃取剂26.下列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A.用图装置制取并收集规气B.用图装置制取和收集乙烯C.用图装置将海带灼烧成灰D.用图装置制取乙酸乙酯27(2013全国高考I卷)26.醇脱水是合成烯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o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相对分子质疑宓度/(g-cm5)沸点溶解性环已髀1000.96IX369微溶于水环己烯820.8102S3礁溶丁水合成反应:在a中加入20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

16、搅动下慢慢加入1mL浓硫酸。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馀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分离提纯: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用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镯得到纯净环己烯10g。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b的名称是0(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时(填正确答案标号)。A.立即补加B.冷却后补加C.不需补加D.重新配料(3)本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4)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5)分离提纯

17、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o(6)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饰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填正确答案标号)。A.圆底烧瓶B.温度计C.吸滤瓶D,球形冷凝管E.接收器(7)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是(填正确答案标号)。A.41%B.50%C.61%D.70%28.(2014全国高考I卷)乙酸异戊酯是组成蜜蜂信息素质的成分之一,具有香蕉的香味,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下:相对分户质量密度/(g cm;)沸点/C水中溶解性异戊醉S80.8123131微溶乙酸601.Q492118溶乙酸异戊酯1300.8670142难溶实验步骤:在A中加入4.4g的异戊醇,6.0g的乙酸、数滴浓硫酸和

18、23片碎瓷片,开始缓慢加热A,回流50分钟,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固体,静置片刻,过浓除去硫酸镁固体,进行蒸馀纯化,收集140143c馀分,得乙酸异戊酯3.9go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B的名称是:(2)在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3)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填标号),A.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B.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下口放出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放出(4)本实验中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是:(5)实验中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的目的是:A.30%B.40%C.50%D.60%(8)在进行蒸溜操作时,若从130c开始收集懦分,产率偏(填高或者低)原因是>29(2015全国1卷)26.草酸(乙二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其K=5.4xlO-2,=5.4x10S。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