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用意图的多维度呈现与解释_第1页
认知语用意图的多维度呈现与解释_第2页
认知语用意图的多维度呈现与解释_第3页
认知语用意图的多维度呈现与解释_第4页
认知语用意图的多维度呈现与解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临沂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LINYI NORMAL UNIVERSITY2010年10月Oct. 2010第32卷第5期Vol. 32 No.5认知语用意图的多维度呈现与解释赵强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410081)摘要:言语行为都是语用者运用自认为合适的话语得体地表述语用意图的语用行为。从语用学意图理论来看,语用意图具有呈现和解释的复杂性。语用意图的呈现体现在语用力、话语力和符号力这三个维度上;语用者和解释者对语用意图的生成和解释,是语用意图多维度的动态互动的结果,语用者与解释者在对待语用意图上可能是等值的或偏离的。关键词:语用意图;话语力;符号力;语用力中图分类号:H0

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51 2010)05-0121-04收稿日期:2010-08-02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话语语用意图研究 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赵强1963),男,湖南长沙人,湖南师范大学讲师,博士,研究方向:语用学,认知语言学121临沂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LINYI NORMAL UNIVERSITY2010年10月Oct. 2010#临沂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LINYI NORMAL UNIVERSITY2010年10月Oct. 2010任何言语行为都是语用者运用自认为合适的话语得体地表述语用意图的语用行为。可以说,任何言语行为

3、实际上就是表述和解释语用意图的语 用行为。Sperber&Wilson(1986)的关联论把意图分 为:信息意图 informative intention)和交际意图Communicative intention )°Verschueren(1999)的语 用顺应性,很好地揭示了在动态语境中的语用行 为的三个世界的互动性 。本文在国内外已有的相 关理论和研究成果的坚实基础上,目的是探讨:任何话语行为既是语用行为,又是符号行为;任何语用意图的呈现必然体现在三个维度上:话语力、符号力和语用力 。语用者和解释者对语用意图的生 成和解释,是语用意图多维度的动态互动的结果,语用者与解

4、释者在对待语用意图上可能是等值的 或偏离的。一、语用意图的多维性维果茨基(1961)赞同歌德塑造的人物浮士德 的说法:改 始物于言"(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为 始台物于行 "(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deed)。 Ninio&Snow 1999:354)则从发展语用学的观点认 同话语前婴儿发岀的声音和体态姿势都是有意 图的"Grice(1975)专门提岀了会话的合作原则,研究话语的含义和说话人的目的性;Austin (1962)着重分析了以言行事行为和以言行事用意”扌旨岀话语的言外之力体现说话

5、人的意图;Thomas1998)则认为 话语的语式” force of utteranee)可 不同层次地体现说话者的意图:语用学的语式 force J.L.Austin引进的术语)指的是说话人的交际 意图。例如:Is this your car?虽然听话人毫不费力 地理解这句话的话语意义鋭话人意义的第一 层),但仍有可能无法理解此问句所含的语式,即说话人想表达的真正意图。这句话既可表达说话人对听话人的汽车占道的不满,也可表达说话人想搭便车的请求Je nn y Thomas,1998:18 )。语用意图依赖话语媒介传输话语的命题意 义,而话语本身客观地传递规约化了语用影响或 印象。这样,对语用

6、意图的呈现和解释就是交际双 方激活和利用各自的语用知识的认知过程。一)话语力话语有能让听话人直觉地感知命题是否与真实世界相符合的潜势。例如,(1) Golf plays John.例(1)的命题内容明显与人们的百科知识矛 盾,其话语力本身否定了命题的可能性。话语命题之间的逻辑思维也是如此:(2) He opened the door and entered.例(2)命题顺序或因果事件的不可逆性体现了 话语力的特征。话语力能折射出说话人对话语命题的预设,使得听话人能认知到话语的预设命题 。例如,看到 一位来自湖南的客人吃饭时辣得一副尴尬相,主#临沂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LINYI NO

7、RMAL UNIVERSITY2010年10月Oct. 2010#人说 :(3) 你湖南人还怕辣啊 ? 例(3)的话语力就是说话人已有的定式预设命 题 :湖南人不怕辣 。话语的规约功能亦具有激活人们认知直觉的 力度 。 一般而言 ,陈述语气的话语力就是说话人告 知听话人某一命题内容 , 而祈使语气的话语力显 示说话人要听话人处理某命题内容 ; 问答话轮就 是受话语力影响的交际双方之间互动培养起来的 话语习惯 。对问的问题保持沉默或答非所问 ,通常 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 。(二 )符号力任何符号行为都释放某种符号力 。 例如 ,打算 横过马路的行人看到疾驰而来 、 甚至加速的小轿 车 ,会自觉地

8、退回去 。 这就是小轿车的符号力对行 人所起的作用 。非言语行为是典型的符号行为 , 所散发出的 符号力是交际者不能不考虑的事。 例如 , 一天傍晚,在纽约街头行走的一位海地黑人青年看到两 位白人警察迎面走过来 , 他把手伸进上衣里面的 口袋 ,可没等他掏出东西 ,两位白人警察动作敏捷 地拔枪就射 。 黑人青年全身被子弹打得像蜂窝煤 一样 ,再也没有机会把手从口袋里拿出来。 警察上前检查才发现 :青年是想拿出护照 。 毫无疑问 ,在 那两位白人警察眼里 , 黑人青年动作的符号力就 是掏枪 。可以肯定地说 , 被符号观察者感受到的符号 力可能完全相异于行为者的意图 。话语本身能让听话人感受到说话

9、人的态度 、 情绪 。 话语的这种符号力在听话人眼里体现的程 度 , 与不同的语境和听话人的心理敏感度密切相 关 。 甚至 ,有时候听话人认为话语的符号力就是说 话人的意图 。 如果不是 ,那么交际双方之间就会产 生误解 。 所以 ,尽管话语的符号力相对语用意图而 言是较客观的 ,但由于披上了浓浓的文化色彩 ,使 得符号力比话语力更具交际者的主观偏向。 可以说 ,话语的符号力打上了文化烙印,随时随地可触发交际者的社会人文网络。 Gumperz(2001:173) 提供了一个经典例子 : 一位黑人研究生有次去采访 一黑人家庭主妇 ,事先已电话约好了 。 他按了门 铃 ,男主人来开门 ,微笑着面对

10、来访者说话 :(4)Husband:So y 're gonna check out ma ol la- dy,hah?(你是来查我老婆的 ,嗯? )Interviewer:Ah,no,I only came to get some in- formation.They called from the office. (啊 ,不 ,我 只 是来了解一些情况 。 有关部门已经给你们打过电 话了 。 )男主人的微笑顿时消失 ,一言不发地走开 ,去 叫他的妻子 。此例中的男主人热情地用黑人英语进行交 流 ,这种话语符号力明显体现出同一种族的亲近 , 然而这位黑人研究生的标准英语的符号力却给男

11、 主人的热情浇了一瓢凉水 。 他忽略了一个事实 :我 们在现实生活中所讲的每一个句子都有某种潜台 词 ,里面隐藏着一种思维 (维果茨基 ,1999:164 )。另一方面 , 交际者也可利用可预见的话语符 号力进行语用设计 ,从而最大程度上影响听话人 。例如 , 分段计费的某路公交车司机见乘客刷 一次卡或投一元币 ,总会不厌其烦地问 :(5) 到哪儿 ? 这句话表面上是询问乘客到哪一站下 , 其实 乘客能感受到司机话里的符号力 : 当心跨段的乘 客少交了车票钱 。 乘客会认为 ,司机不相信乘客 。 因此 ,有的乘客很不高兴司机的做法 。假如乘客的 确跨段乘车 , 司机肯定会要求乘客补刷一次卡或

12、再投一元 。(三 )语用力 话语的语用力是交际行为中能够体现讲话人 意图的语用因素°Searle(2001:31)认为:进行某一言外行为的同时 ,可以间接地施行另一言外行为 。区 分言外行为与言后行为的主要特征之一, 就是前者 (而非后者 )是受到规则管辖的行为 (Davis,1998: 1 07)。这说明 ,表达语用意图的言后行为具有被认 知的可能性 。例如 ,老板对秘书说 : (6)你能帮我订一张去伦敦的飞机票吗?表面上询问秘书是否有能力 , 实则是发出命 令 。 表面上 ,老板是请求 ,但只是老板放下自己的 老板权威 ,本质上仍然是命令 。如果秘书认为有拒 绝的可能 ,那就大错

13、特错了 :除非特殊情况 ,订机 票就是秘书的日常工作任务之一 。 这是交际双方 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 这属于语用认知的文化素养 。 交际双方老板和秘书很清楚相互之间的等级 关系和社会地位的距离 ,老板采取 “屈尊 ”的话语 方式提出请求 ,这是典型的Scollon (2000:45)称的“等级礼貌体系 ”。实质上 ,老板的话语所透出的话 语力与语用力一致 。这句话的符号力表明 :提供给听话人对说话人的请求更大的选择余地 。 但与语 用力冲突 : 语用力就是老板下命令 ,秘书除了照 办 ,没有选择的机会 。另一方面 ,明示的语用力可能与符号力不符 。 例如 ,不经意间 ,话语的话语力可能与语用意

14、图冲 突o A是一所学校的外教,B到该校拜访同学,在英语教研办公室与 A 交谈了起来 ,气氛十分友好 。这 时,出现了下面的对话 :(7)A:What do you teach?B:English,of course.A 听后 ,稍显尴尬 。 B 的语用意图原想表达 :很 荣幸 ,我跟你是同行 ,都教英语 。但 B 的话语力听 起来却似乎是 :我们现在都在英语教研室 ,当然是 教英语 ,这都想不到 。 王得杏 (1998:254 )分析 “Of course"除了通常表强调”还可表达 不言而喻” <此例的语境把"Of course"的话语力聚焦于这你都 不知

15、道 ",这让外教颇感尴尬 ,尽管说话人的语用 意图是善意拉近双方的距离 o(四 )语用意图的多维式互动 说话人的言语行为是试图实现其意图的系统语用行为。诸如话语力、符号力和语用力之类影响 话语的相关因素在语用行为的过程中互动合力 通过话语 ,说话人想激活听话人的意识 ,所以说话 人就要考虑到以适合这种意识所处位置的方式构 建自己的话语 o 南斯拉夫电影 桥 有一个很有趣 的片段 :德国士兵举起右手 军服的游击队员行纳粹礼时(8)把另一只手也举起来出乎德国士兵意料之外,向进碉堡的身着德军,游击队员对他说 : !,他没有得到回礼 ,而是要求举起另一只手,做岀投降的样子 。例(8)话语力出

16、乎预料中的话语习惯 , 符号力不再是简单的 打招呼的手势 ,而语用力就是 :命令对方投降 o话语语用意图的呈现和解释不是单一因素能做到的 , 而是体现在语用行为中相关的多维度之 间的语用互动 o二、语用意图策略话语行为是理智实现意图的语用行为o 一般情形下 ,为了实现自己的意图 ,说话人会对话语及 其相关因素进行语用设计 ,选用适当的语用策略 , 以期让听话人能有效地理解语用意图o 语用策略的选择基于说话人心里的动机 o 在某种程度上 ,话 语生成的意图可能不止一个 , 这一特征增加了听 话人的认知难度 , 听话人必定要付岀更大的认知努力 o英国语言学家Leech 1983)认为,语用模糊,即

17、谈话话语的这种不确定性 , 使话语的言外之力 不明确是带有动机的。例如,If I were you I' d leave town straight away"分别可以理解为一项 “建议 ",一个 “警告 "或“威胁 "(何兆熊 ,2002:338) 语用意图呈现和解释的维度 (语用力 、话语力 、符 号力 )之间的动态互动性 ,不仅体现在语用者主观 预设和解释者主观推理中 , 还有语用意图的载体 -话语和符号-客观的呈现。(一) 语用力的动态性语用力往往被认为是语用意图的化身, 但不应该忽略 :由于语用意图的呈现有真假之分 ,语用 力所呈现的语

18、用意图可能与真语用意图是等值 的 、也可能是偏离的 。 因此 ,不应忽视语用力在体 现语用意图方面的层次感 。 语用者利用语用意图 的纬度越多 ,语用意图越具有多向性 ;如果没有意 识到话语力和符号力的客观呈现 , 就会岀现语用 失误 。 而解释者对语用意图解释时所涉及的维度 愈多 ,可能敏锐地洞察到语用者的真语用意图,也可能推导岀来的语用意图偏离语用者的真语用意 图 ,从而产生误解 。 交际双方的各自向心力的语用 意图编码和解码 , 不可避免地导致语用者的语用 失误和解释者的理解偏离的现象 。例如 , 北京公交车一售票员对一个已经买了 车票的乘客说 :(9)这位同志 ,请买票 。当即遭到这位

19、乘客的不满 , 其他乘客也纷纷 指责售票员的错误 。 但事后 ,大家才明白 ,误解了 售票员的一番好意 。 原来,售票员看到有扒手在偷 那位乘客的东西 ,故意找碴 ,引起乘客的注意 。 例 (9)的话语力 ,当然是 “乘客没买票 "的话语意义 ;在 乘客们看来 , 符号力则是售票员想无故多赚点票 款 ;大家把这个符号力理解成了语用力,而真正的语用力确实 “善意提醒那位乘客免遭扒窃"。这说明,正如一个句子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一样,一种思想也可以用不同句子来表达 。(二) 明示语用意图通过话语 ,说话人想激活听话人的意识 ,所以 说话人就要考虑到以适合这种意识所处位置的方 式构建

20、自己的话语 。 说话人抱着某种强烈的语用 意图 , 调动交际行为中的尽可能多的因素全力衬 托 ,尤其是人为地通过语境增强语用力效应。例如 ,中国一乒乓球女运动员移民日本 ,后代 表日本在奥运会上出战中国运动员 。她边打球 ,便 喊日语 “哟西 ”,惹怒了观看比赛的中国人和电视 机前的国人 , 而且这种愤怒随着中国运动员的落 败而飙升 。这名运动员故意不用母语而用日语 ,就 是发泄不满 :她的话语力 、符号力和语用力高度一 致。说话人明示自己的语用意图, 实际上也是文化行为 : 可以表达与对方拉近距离或疏远对方的 意图 。 例如 ,一名黑人医生在受到白人警察的恶意 盘问之后 ,报出了自己的姓 ,

21、并一再强调自己的身 份 ,提醒白人警官对自己客气一点 ,但白人警察接 着问 :(10)What 's your first name,boy? (Wardhaugh, 2000)例(10)中的 BOY (小子 )'更加明示白人警官 顽固露骨地表达种族歧视的语用意图 :你是医生 , 有什么了不起 ,还不是一个黑鬼 。(三 )影响语用预设的手段 如果说话人考虑到自己的话语可能会引起预 料的某种言后效应 ,为了增强或减弱言后效应 ,就 可运用语用预防策略 。 这一交际过程中 ,某个语言 的刺激可触发对话语的自动解码Sperber&Wil- son,2001:177 )。听话人

22、凭着明示信息(例如 ,“据我所知”、也许我猜/看错了,但我还是认为 ”、我 不知道,这到底是不是重要,但”)就会调整自己的语用期望 。Grice(2002:106) 举了下面的例子 :(11)Mother:It 's no good denying it:you broke the window,didn 't you?Child:Yes,I did.例中的母亲通过使用语用预防信号hedge' “It 's no good denying it ”,明确告诉孩子自己的语 用意图 ,不给孩子撒谎或抵赖的机会。母亲话语的话语力表示 ,说话人强调自己认为“you br

23、oke thewindow ”。符号力显示 ,说话人对自己的看法信心 十足 。语用意图则是提醒或警告孩子别撒谎 。此例 中的母亲明显违反了Grice (2002:27 )合作原则中的质准则 :不要说缺少充足证据的话 。母亲的想法 是主观的 ,还没有得到证实 ,并不一定是事实 ,但 母亲通过语用预防信号明确地把自己的想法事实 化了。事实上, 即使母亲不使用 “It'snogood denying it” ,话语命题内容 “You broke the window ” 就足以明示说话人的语用预设 : 窗子损坏的行为 者就是孩子 。语用者和解释者各自对语境 、 共享知识和背 景的认知和识别

24、, 无时无刻不受到各自文化网络 和语用规约机制的影响 , 可能会对某一维度特别 敏感 :语用者可能会对客观的语用维度(话语力 、符号力 )加以主观地利用 ,以更顺利地实现自己的 语用意图 ;解释者则可能把客观的话语力或(和 )符号力理解成语用者的主观意图 。语用意图不仅体现在语用者主观预设和解释 者主观推理中 , 还有语用意图的载体 话语和符号客观的呈现 。语用者和解释者各自对语 境 、共享知识和背景的认知和识别 ,无时无刻不受 到文化网络和语用规约机制的影响 。 我们不应忽 视语用力在体现语用意图方面的层次感。 语用者利用语用意图的纬度越多 , 语用意图越具有多向 性 ;如果没有意识到话语力

25、和符号力的客观呈现,就会出现语用失误。 而解释者对语用意图解释时所涉及的维度愈多, 可能敏锐地洞察到语用者的真语用意图 , 也可能推导出来的语用意图偏离语 用者的真语用意图 ,从而产生误解 。 交际双方的各 自向心力的语用意图编码和解码 , 不可避免地导 致语用者的语用失误和解释者的理解偏离的现 象 。 语用意图呈现和解释反映了社会人文网络在 言语交际中的动态关联 。参考文献 :1 Davis,Steven.Speech Acts,Performance and Competence A.In Kasher,Asa.PRAGMATICS:Critical Concepts C. London:

26、Routledge,1998.2 Grice,Paul.Studies in the Way of WordsM. 北 京 :外 语 教 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3 Gumperz,John J.会话策略M.徐大明、高海洋(译).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173.4 Scollon,Ron&Scollon,Suzanne Wong.Intercultural Commu- nication:A DiscourseApproachM. 北京:外语教 学与 研 究出版社 ,2000.5 Searle,John R.Expression and Meaning:Studie

27、s in theTheo ry of SpeechActs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6 Sperber,Dan&Wilson,Deirdre.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7 Thomas,Jenny.Meaning in Interaction:an Introduction toPragmaticsM.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1998:18.8 Wardhaugh,Ronald.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

28、istics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下转第 83页 )125参考文献 :1 梁漱溟冲国文化要义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5.2 费孝通 .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2.72.3 周礼仪礼礼记M.长沙:岳麓书社,1989.4 杨联陞 .报 中国社会关系的一个基础.中国现代学术经典 ,洪业 、杨联陞卷 ,1996.861.5 翟学伟 . 人情 、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 M ,北京 :北京大学 出版社 ,2005.86.孙立平.现代化与社会转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220-221.7 郭于华.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的传统亲缘

29、关系J.社会学研究, 1994, (06).8 徐晓军.转型期中国乡村社会交换的变迁J.社会科学辑刊,2002, (01).83#The Sun Shines Every Household:A kind of Local Customs in Xinxu and Its Surrounding Villages of Tengzhou ,Shandong.QIN Huai(Center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 ShandongUniversity at Weihai, Weihai Shandong 264209, China)Abstr

30、act : With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Xinxu and its surrounding villages of Tengzhou in Shandong province have changed from the traditional customs society to modern society, and formed a kind of local customs Drinks the celebration drink, but doesnot acceptthe congratulatory gifts. This custom'

31、s formation has the local history culture origin. It is also the product that combines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idea and economical and society's development in the new age. To a certain extent, this custom haschanged the form of the traditional customs, displayed some new characteristics, and in

32、itiated us many thoughts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traditional culture idea and modern culture idea.Key words : local customs;value idea;human sentiment principle ;utility principle责任编辑 :张秀军(上接第 124 页 )Multi-dimensional Represent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Pragmatic IntentionZHAO Qiang(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Hunan Norma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