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义论、功利论与德性论_第1页
道义论、功利论与德性论_第2页
道义论、功利论与德性论_第3页
道义论、功利论与德性论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传统规范伦理学有三种形态,即道义论、 功利论与德性论。道义论和功利论,都可以转化为 德性论。故此,先从道义论与功利论讲起。一、日常生活中的功利论与道义论 何为功利论、何为道义论何谓功利论?功利论作为一种道德理论, 它主张人的行为道德与否, 看行为的结果。 凡 行为结果给行为者及其相关的人带来好处, 或带来利大于弊的行为, 则是道德的, 否则就是 不道德。当代美国道德哲学家弗兰克纳给功利论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他说: “功利原则十分严 格地指出,我们做一件事情所寻求的,总的说来,就是善(或利)超过恶(或害)的可能最 大余额(或者恶超过善的最小差额) ”(引文加重点为原作者所加)。 “这里的 善与

2、恶,是 指非道德意义上的善与恶。 ”(注:美弗兰克纳: 善的求索 ,辽宁出版社 1987 年版, 第 73 页。)功利论又分行为功利论与规则功利论。所谓行为功利论,是说不依据规则,而 是根据当下的情况, 决定行为, 只要它能够带来好的效果便是道德的。 规则功利主义是依据 规则能够带来好的结果的行为即为道德行为。道义论。道义论与功利论相反。 它主张人与行为道德与否,不是行为的结果, 而是行为 本身或行为依据的原则, 即行为动机正确与否。 凡行为本身是正确的, 或行为依据的原则是 正确的,不论结果如何都是道德的。恰如,弗兰克纳所说: “道义论主张,除了行为或规则 的效果的善恶之外, 还有其它可以使

3、一个行为或规则成为正当的或应该遵循的理由 这就是行为本身的某种特征,而不是它所实现的价值。 ”(注:美弗兰克纳:善的求索, 辽宁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31 页。)道义论亦可分为行为道义论与规则道义论。所谓行为道义论,是说不一定有什么规则, 只要行为本身是合乎道德的, 那么行为就是正当的。 规则道义论是说行为遵循的规则必须是 合乎道德的,否则便不是道德行为。功利论和道义论是支配人们行为的两种不同的道德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 支配其思想与行为的道德原则, 有功利论,也有道义论。 只要仔细 观察、研究人的生活就不难发现这个道德真理。例如,人们经常思考:做某件事值得不值得?做某件事合算不合算?人们

4、也常说: “两 利相衡取其大,两害相较取其轻 ”。或者告诫朋友,不要占便宜, “占小便宜、吃大亏 ”。凡 此种种说明人们在当下的思想与行为是在功利论道德意识支配下采取的。 简言之, 利益、 功 名支配人们的行为。人的行为、 思想,包括对未来的预测、 企划,受功利论道德观念支配, 这是毫无疑问的, 并且是大量存在的现象。但人的思想、行为是否完全如此呢?不是。人的思想、行为也常常受道义论的支配。例如,人们称道: “见义勇为 ”是好样的!某人对他的朋友说, “您做这种事太缺德了 ” (如与朋友的妻子同奸) 。诸如此类,说明人的思想行为是在道义论的支配下活动的。 简言 之,理想、信念支配人的行为。以上

5、是从指导人们的思想、 行为上说的。 我们再从评价人的思想、 行为上看功利论、道 义论,也是同时并存、交替使用的理论与方法。例如,当人们议论某人做某事是 “落井下石 ”或 “火上浇油 ”时,显然是功利论的道德评价。 又如,当人们说: “某人居心不良,用意不善 ”,或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时毫无疑问, 这是一种道义论的评价。不论人们意识到与否、 自觉与否, 两种规范伦理观同时并存, 每时每刻都在支配人的思 想与行为, 并评价人的思想与行为, 不过时而是功利论, 时而是道义论而已, 有时同时并用。 功利论与人们的物质需要、物质生活相关。道义论则与人们的心理需要、精神生活相关。从 人们的道德生活看

6、, 两种规范伦理学具有同等的价值, 同等的意义。 有一付楹联可作为佐证: “百善孝为先, 原心不原迹, 原迹贫家无孝子。 万恶淫为首, 论迹不论心, 论心世上无完人 ”。人们在生活中不能脱离功利论, 也不能脱离道义论, 那么它们为什么会如此这般的伴随 着人们的生活呢?我们先讨论一下, 功利论与道义论的特点, 然后接着再讨论人为什么会有这两种道德行 为准则。功利论与道义的特点功利论有三个特征:一是注重思想、行为的绩效、效果或结果,不计较行为的动机,或 不大注意思想端正与否、动机纯洁与否,只要有好的效果,就可以了。二是在行为前权衡, 比较,计算利弊得失,不合算的事,吃亏的事不干。三是立足于个人,推

7、衍到他人与社会。 追求个人的功名利禄或幸福是根本的,为此,不得不顾及他人、社会大众的益利或幸福。道义论同样也有三个特征。 一是注意行为本身、 或注意思想、 动机(即行为依据的原则) , 不关心思想、行为的后果。二是不计算, 不考虑思想与行为的后果对自己会怎么样。三是道 义论不是立足于个人的利益, 而是立足于全社会的人民大众的长远的或根本的利益。 以上各 有三个特点,这就是它们的区别。总之,功利论带有自发的、本能的倾向,甚至不经学习,就可以掌握的;道义论则是自 为的、理智的产物,要学习、锻炼才能掌握;前者是情感、欲望的道德,后者是理智、信念 的道德。或者说,功利论是常人的道德,而道义论则是贤人的

8、道德。功利论与道义论, 有区别, 但也有一定的联系。 功利论与道义论都根源于社会物质利益 关系, 前者从个人利益出发,旁及他人与社会的利益,后者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 包含有个 人的利益。两者都服务于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提升人性。人为什么会受这两种道德观的支配这要从人性说起。人是自然存在者,又是社会存在者。人作为自然存在者,人要生存,要成长,要发展,要享乐,因此人就要通过生产,解决 吃、穿、住、行、娱乐、 休闲等问题。 这就必然要关心私人的物质利益、 福利、健康、舒适、 安全、幸福诸问题。因此,讲个人功利,并把功利作为一种道德观,天经地义,理所当然。但是人又是社会存在者,他要生存,要成长,要发展

9、,要快乐,要享福,所需要的物质 产品、设备和相关条件,都不是单个人所能解决的,必须依赖群体、依靠社会。他必须与他 人有分工,有合作的生产劳动,交换其产品,交换其经验,互通其有无。这种社会性,简言 之文化性, 规定了人有理想, 有友情, 有精神追求与寄托。 因此,就需要有某种道义论存在。 这也就是汉儒董仲舒所指出: “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心 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注:董仲舒:春秋繁露 身之养重于义。)二、马克思主义道德论和传统规范伦理学的关系据我所知, 迄今为止,学者们所撰写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著作,不论是教科书,还是学 术专著,几乎都没有正面回答, 马克

10、思主义伦理学是道义论, 抑或功利论, 还是两者兼而有 之。我主编的新伦理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年版)。其深层寓意,是说它是一种超越功利论与道义论之上的一种新的规范伦理学, 是传统规范伦理学的综合创新。 新规范 伦理学,这个说法,书中是有的,但没有阐明,没有论证。今日把它补上。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承认前此功利论、 道义论规范伦理学存在的价值, 它是古已有之的人 类不可或缺的两种道德论。从古至今绵延不绝,尽管它的理论形态,表现形式不断地改变, 但它的存在是客观事实。 它在继承功利论、 道义论规范伦理学的优秀成果基础上, 创造了自 己的新规范伦理学。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哲学基础规定了它内在地包含

11、有功利论与道义论两种理论形式。 我们知道, 马克思主义的规范伦理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部分,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分支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价值观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是唯物的辩证法, 又是辩证的唯物论。 它认为物质、 存在是第一性的 东西,精神、意识是第二性的东西。精神、意识是存在、物质的派生物。但它对存在、物质 都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在马克思主义看来, 精神的东西离不开物质。 一旦离开物质、 精神现象将无法解释,变 成虚无缥缈、 神秘莫测的东西了。 从这样的世界观、 价值观出发、 观察分析伦理、 道德现象, 马克思主义认为,伦理、 道德现象是一种思想的社会关系,一种精

12、神现象。 它依附于物质的 社会关系,即依附于物质利益关系。恰如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一书中所说: “思想 一旦离 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 ”(这里的粗体字为原作者所知)。 (注: 马克思恩格斯全 集第 2卷,人民出版社 1957年版,第 103页。)道德、伦理是物质利益关系在人们思想、 观念中的反映。 一切伦理、道德观念都是从物质利益关系中引申出来的。因此,马克思主义 的道德论, 必然是功利论的,必然重视人们行为的物质效果, 重视人民大众的利益。正因为 如此,马克思说: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注: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82 页。)

13、毛泽东也说过,马克思主义教导人们正 确地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他们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人民大众的利益、工人阶 级的利益同全人类利益相一致。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恰恰就是为工人阶级利益辩护的。人们还记得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说: “世界上没有什么超功利主义, 在阶级社会里, 不是这一阶级的功利主义, 就是那一阶级的功利主义。 我们是无产阶级的革 命的功利主义者。 我们是以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 统一为出发点的, 所以我们是以最广和最远为目标的革命功利主义者, 而不是只看到局部和 目前的狭隘的功利主义者。 ”(注:毛泽东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