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错误课堂教学的再生资源__第1页
美丽错误课堂教学的再生资源__第2页
美丽错误课堂教学的再生资源_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美丽错误,课堂教学的再生资源简便计算案例的感悟 “失败是成功之母就是说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犯错误的过程有时也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我们把学生学习中所犯的错误,可称为“美丽错误。它是学生最朴实的思想经历最真实的暴露。所以应该允许、包容、接纳学生的错误,并耐心地帮助他们纠正错误。然而就错误产生过程而言,不过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做的某种尝试,基于某种片面认识所做出的认定,其中包含着有价值的思维方法,因此错误是一种教学资源。简便计算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利用错误资源,启迪学生的智慧,拓展学生的思维,从中打破教学难点。案例一:432-98=432 -100-2【

2、错因分析】学生出现上面的错误,其实是生活理论中积累的真实想法与最自然化的理解。出现这样的错误,是老师常常会为432984321002的错误,对学生不停灌输“加一个数时,多加的数一定要减掉,少加的数一定要继续加,减一个数时少减的数一定要继续减,多减的数要加回。其实这样的一句话记忆起来本身就很拗口易混淆,很多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加减乘除法的算理,而且计算的纯熟程度也不够,往往会弄巧成拙错误连连。很显然这种计算的算理没有在学生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他们只凭借着自己对数的理解或模糊的记着老师强调的那几句话,只对数做了一定的修改就觉得已经运用了简便计算。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现象,老师因结合学生的生活理论帮助学生加

3、深对简便计算算理的理解。例如:在理解43298的简便算法时,赋予其生活中购物付费场景,能使学生深化体会到:付98元,在零钱不够的情况下,一般都是付100减100,再找零加回2,也就是4321002。屡次创设类似的生活场景进展训练,再遇到该类型的纯算式时,学生自然而然就会萌生联想,恰当处理。这种算用结合的教学远胜于纯算理的多减要加回教学,更不用说那种机械的“一拆1002二变括号前面是减号,括号里面都变号三计算形式了。这种付款经历合适于所有多加少加、多减少减的算理中,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不需要死记硬背即可准确解题。这样利用生活经历会更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而且容易记忆。案例二: 12584 =12

4、581254 =1000500 =5000002540+4 =2540+4 =1000+4 =1004【错因分析】从学生的错误中,我们发现由于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在表现形式上非常相近,往往会搅乱学生的正确感知。这说明学生对这两条运算的理解还不够透彻。乘法分配律是乘法对于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分配律,而乘法结合律是几个数连乘时,可以交换运算顺序。那怎样从美丽错误中打破难点呢? 面对这些学生,老师不能简单的从形式入手,告诉学生括号里是乘号时不能运用乘法分配律,只能当括号里是加法或减法时才能用乘法分配律。于是就设计了这样的练习:某品牌西服,一件上衣的批发价是500元,一条裤子的批发价是300元,明明妈妈

5、的商店要进这种西服8套,共需多少钱? 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讨论中,结合详细的情境让学生加以理解,再次明确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再通过比照练习,让学生更加明晰。 考虑:下面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12584 1258+4生1:第1题小括号里是乘,而第2题小括号里是加。 生2:第1题是运用乘法结合律进展计算,而第2题运用乘法分配律进展计算的。 师追问:那这两题各有几个125呢? 生3:第1题84=32,所以有32个125,而第2题8+4=12,所以有12个125,是不同的。 让学生对这两条运算定律进展比较,深化地理解乘法结合律及乘法分配律意义,自主建构起知识体系。 学生在老师教学过程中学到的不仅仅是正确

6、的结论,而是领略探究、尝试的过程。我们要耐心地面对错误,努力以错误为打破,化错误为精彩。在“出错、“纠错的探究过程中,学生得以开展。 案例三: 37815414 6378154146 3788 370【错因分析】 减法的性质是小学数学简便运算的一个重要理论根据。该生的本意是利用减法的性质使计算简便.由于对减法性质的理解不透彻,导致计算出错。 【解决策略】 理解运算定律、运算性质是学习简便运算的前提。学生假如没有真正的理解运算性质、运算定律,那他只会模拟着例题去解题。一旦没有例题可以参照或模拟,学生的解题思路就不明晰,极易出错。针对这种情况,老师讲明算理是关键。老师可以适当结合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减

7、法的性质。如:实验小学有学生378人,长征小学有女生104人,男生146人,实验小学比长征小学多多少人?通过列不同的算式解答。1378154146=78人 2 378146+154=78人那么,看着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样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与考虑的时机,学生观察发现指出:一个数连续减两个数与一个数减去两个减数加在一起的和,他们的结果相等。同理,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也等于连续减两个数。从而使学生使学生领略数学的思维方法,为今后的开展奠定良好的根底。小学阶段的运算定律,从形式上看是一组数据和符号的演绎,但从本质上分析,它是对生活、消费劳动中各种事物之间关系的概括,不能脱离实际活动。只有在生活中寻找支点,使“承受的过程变得更加主动和有效。 总之,学生的每一个错误并不是无中生有的,每一个错误都意味着学生在对知识或概念的认识上有了偏向或是受了限制。学生在简便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是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