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防疫员考试试题1套_第1页
村级防疫员考试试题1套_第2页
村级防疫员考试试题1套_第3页
村级防疫员考试试题1套_第4页
村级防疫员考试试题1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村级防疫员考试试题1套一、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10分)1、 能繁母畜:指已经达到生殖年龄有生殖能力的母畜,不论是否配种受胎,均应算作能繁殖的母畜。母畜生殖年龄的标准一般是:1岁半以上的牛,2岁以上的驴,2岁以上的马,8个月以上的猪,1岁以上的羊。2、 猪、牛、羊出栏数:指育肥出售和自食的头数。包括淘汰的和因伤死亡的耕牛、肉牛、奶牛和羊。猪出售数不包括个别地区习惯吃的“烤小猪”或出口的“乳猪”。3、 禽、兔出栏数:指统计期内出栏供屠宰的家禽和家兔。不包括出卖的雏禽和幼兔。4、 畜禽存栏数:指调查日期(通常指年末、季末)实际存在的各类畜禽头(只)数,不分大小、公母、品种、用途一律包括在内。二

2、、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生产中畜禽注射用疫苗一般包括活(菌)疫苗、( D )。A、寄生虫疫苗 B、合成肽疫苗 C、基因工程活疫苗 D、灭活疫苗2.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 A )血清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A: H5N1; B: H1N1; C: H9N1; D: H7N13. 猪瘟在临床上有哪些表现类型?( A ) A、 急性、慢性和迟发性3种类型; B、狂暴型和麻痹型; C、消瘦型和流产型; D、以上都有4、新生畜禽在出生后( B )内佩戴畜禽标识;30天内离开饲养地的,在离开饲养地之前佩戴畜禽标识;从国外引进畜禽,在畜禽到达目的地10日之内佩戴畜禽标识。A、20天 B、30天 C、4

3、0天 D、50天5、按照国家有关重大动物疫情的处置规定,口蹄疫、禽流感疫区范围为( B )公里。A、1 B、3 C、2 D、56、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主要病理特征是( D )。A、脾脏肿大; B、肾脏出血; C、气管出血; D、肺出血、淤血、或灶性暗红色实变7、边境地区受到境外禽流感疫情威胁时,要对距边境线30公里的所有易感家禽进行一次强化免疫。最近( A )内已免疫的家禽可以不强化免疫。A、1个月 B、35天 C、45天 D、2个月8、活疫苗保存的温度为零下1518摄氏度,灭活疫苗保存的温度为( C )。A、04摄氏度 B、26摄氏度 C、48摄氏度 D、610摄氏度9、口蹄疫病畜的诊断过程中

4、,需提供含毒量高的病料,这些病料是( B )。A、 肺 B、水疱液、水疱皮 C、肝 D、口腔拭子 10、 2006年以来,我国大部分省区爆发的猪“高热病”的主要病原是( C )。A、猪瘟病毒 B、猪2型圆环病毒 C、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 D、细菌三、填空题(每题6分,共24分)1、传染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流行规律,个体发病动物通常具有潜伏期、 、 及恢复期4个阶段。2、传染病是由 引起的,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 。 3、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最基本的条件,即 、传播途径和 。4、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历的途径。按病原体更换宿主的方法可将传播途径归纳为 和

5、两种方式,前者是指病原体在动物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横向平行的传播方式;后者则是病原体从亲代到其子代的传播方式。答案 1、前驱期、临床明显期 2、病原微生物、流行性3、传染源、易感动物4、水平传播、垂直传播四、判断对错(每题1分,共6分)1、动物疾病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最常用的是根据疾病性质分为三大类,传染病、寄生虫病及普通病 ( ) 2、经活媒介传播疾病是疾病垂直传播的一种方式 ( )3、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是动物传染病防治原则( )4、检疫就是应用各种诊断方法,对畜禽及畜禽产品进行疫病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5、消毒是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措施杀灭病原微生物,主要是指

6、将传播媒介中的病原微生物杀灭或清除。 ( )6、牛、羊奶产量:指社会产量。凡出售和农民自食自用的各种牛(荷斯坦牛、改良后产奶的黄牛、牦牛、水牛)、羊生产的奶产量。牛犊、羊羔直接吮食的部分,不统计产量。答案1、正确2、错误3、正确4、正确5、正确6、正确五、问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高致病性禽流感临床诊断的主要指标有哪些?答 :它临床诊断的主要指标有急性发病死亡;鸡冠出血或发绀、头部水肿;其它组织器官广泛性严重出血;水禽有明显的神经症状。2、动物疫情报告的管理制度是什么?答: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动物疫情报告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疫情报告工作。

7、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辖区内动物疫情报告工作。乡镇、村级动物防疫员具体负责包片区内动物疫情报告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报、谎报、迟报、漏报动物疫情,不得授意他人瞒报、谎报、迟报动物疫情,不得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3、村级动物防疫员的主要职责有哪些?答:村级动物防疫员的主要职责为:(1)负责责任片区内常年性的动物免疫注射、佩带畜禽标识,填写并建立免疫档案和免疫台账,保证畜禽强制免疫密度达100%、牲畜标识佩挂率100%,并确保免疫质量。(2)负责如实统计责任片区内动物存(出)栏数、免疫数以及动物发病、死亡等情况,并按规定的格式及时上报。(3)负责责任片区内动物疫情报告、疫情普查,建立疫情

8、巡查、动物发病情况档案,配合各级动物防疫机构做好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工作。(4)根据工作需要,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批准,协助开展动物产地检疫申报工作。(5)协助动物防疫机构宣传动物防疫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防控知识。(6)完成上级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委托的其他工作。4、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的概念是什么? 答:疫点:指患病动物所在的地点。一般情况下,规模化养殖的,患病动物所在的养殖场所、养殖小区为疫点;散养的,根据病种有所不同,通常以患病动物所在相对独立的饲养场所为疫点,也可以患病动物所在的养殖者最小聚居单位为疫点;放牧动物以患病动物放牧地为疫点。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疫情,以运载动物的车、船、飞机等

9、为疫点;在市场中发生疫情的,以所在市场为疫点;在屠宰加工过程中发生疫情,以屠宰加工厂(场)为疫点。疫区:由疫点边缘向外延伸一定范围的区域。受威胁区:由疫区边缘向外延伸一定范围的区域,也就是需要建立紧急免疫带或免疫屏障以防止动物疫病传播的区域。村级防疫员考试试题2套一、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10分)1、禽、兔出栏数:指统计期内出栏供屠宰的家禽和家兔。不包括出卖的雏禽和幼兔。2、畜禽存栏数:指调查日期(通常指年末、季末)实际存在的各类畜禽头(只)数,不分大小、公母、品种、用途一律包括在内。3、肉产量:猪、牛、羊、驴、骡、马、骆驼肉产量按去掉头蹄下水后带骨肉的胴体重量计算,用平均每头胴体重数据乘

10、以出栏头数推算而得。4、胴体重:指屠宰后除去头蹄下水(大牲畜及羊还去皮)后带骨肉的重量。用平均每头胴体重数据乘以出栏头数推算而得。兔禽朣体肉产量按屠宰后去毛和内脏后的重量计算。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2008年强制免疫的病种包括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 B )、猪瘟。A、鸡新城疫 B、高致病性猪蓝耳病C、仔猪副伤寒 D、猪链球菌病2.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 A )血清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A: H5N1; B: H1N1; C: H9N1; D: H7N13. 猪瘟在临床上有哪些表现类型?( A ) A、 急性、慢性和迟发性3种类型; B、狂暴型和麻痹型; C、消瘦型和流产型; D

11、、以上都有4、生产中常见的活疫苗有仔猪副伤寒活疫苗、( A )、动物狂犬病弱毒冻干疫苗、猪丹毒肺疫二联活疫苗、鸭瘟活疫苗等;A、政府招标专用猪瘟疫苗 B、H5N1亚型禽流感疫苗 C、口蹄疫O型疫苗 D、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5、按照国家有关重大动物疫情的处置规定,口蹄疫、禽流感疫区范围为( B )公里。A、1 B、3 C、2 D、56、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主要病理特征是( D )。A、脾脏肿大; B、肾脏出血; C、气管出血; D、肺出血、淤血、或灶性暗红色实变7、生产中灭活疫苗有H5-H9二价灭活疫苗、( C )、猪链球菌灭活苗、 牛巴氏杆菌病灭活苗(牛出败)、牛气肿疽灭活苗等。A、政府招标专用

12、猪瘟疫苗 B、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苗 C、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 D、鸡新城疫I系苗8、活疫苗保存的温度为零下1518摄氏度,灭活疫苗保存的温度为( C )。A、04摄氏度 B、26摄氏度 C、48摄氏度 D、610摄氏度9、口蹄疫病畜的诊断过程中,需提供含毒量高的病料,这些病料是( B )。A、 肺 B、水疱液、水疱皮 C、肝 D、口腔拭子 10、注射器、针头消毒时先清洗干净,然后放入垫有纱棉的不锈钢饭盒中,经高压或煮沸( D )后方可使用。A、5分钟 B、8分钟 C、10分钟 D、15分钟三、填空题(每题6分,共24分)1、传染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流行规律,个体发病动物通常具有潜伏期、

13、、 及恢复期4个阶段。2、传染病是由 引起的,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 。 3、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最基本的条件,即 、传播途径和 。4、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历的途径。按病原体更换宿主的方法可将传播途径归纳为 和 两种方式,前者是指病原体在动物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横向平行的传播方式;后者则是病原体从亲代到其子代的传播方式。答案 1、前驱期、临床明显期 2、病原微生物、流行性3、传染源、易感动物4、水平传播、垂直传播四、判断对错(每题1分,共6分)1、动物疾病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最常用的是根据疾病性质分为三大类,传染病、寄生虫病及普通病 ( ) 2、经活媒介传播疾病

14、是疾病垂直传播的一种方式 ( )3、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是动物传染病防治原则( )4、检疫就是应用各种诊断方法,对畜禽及畜禽产品进行疫病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5、消毒是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措施杀灭病原微生物,主要是指将传播媒介中的病原微生物杀灭或清除。 ( )6、奶牛是指以产奶为主要用途的牛,包括黄牛经过改良后主要用作产奶的牛。不包括经过改良后用于产奶的牦牛、水牛。答案1、正确2、错误3、正确4、正确5、正确6、正确五、问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狂犬病通过哪几种方式感染人?答:主要通过咬伤的伤口,也可通过皮肤损伤(抓伤、擦伤、冻裂等)和正常粘膜(口、鼻粘

15、膜和眼结膜)而使人受染,病人和病兽的各组织和内脏中也含有病毒,故有可能通过屠宰动物或尸体解剖而感染本病。2、动物疫情的处置原则有哪些?答:动物疫情的处置原则为“早、快、严、小”。“早”就是要尽早发现疫情、尽早报告疫情、尽早诊断疫情、尽早确认疫情;“快”就是采取措施要快、要及时,不能错过时机,造成疫情扩散;“严”就是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技术规范处置疫情,做到坚决果断,全面彻底;“小”就是指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将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3、疫苗在运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疫苗必须使用专用冷藏包(箱)进行运输,高温季节冷藏包(箱)内要装足冰块。实施免疫接种前,应测算好疫苗使用量,冻干活疫苗使用冷藏包(

16、箱)或保温桶加冰块运输;灭活疫苗使用保温箱运输,冬季防冻,夏季防阳光照射,减小对疫苗的不利影响。4、村级动物防疫员的主要职责有哪些?答:村级动物防疫员的主要职责为:(1)负责责任片区内常年性的动物免疫注射、佩带畜禽标识,填写并建立免疫档案和免疫台账,保证畜禽强制免疫密度达100%、牲畜标识佩挂率100%,并确保免疫质量。(2)负责如实统计责任片区内动物存(出)栏数、免疫数以及动物发病、死亡等情况,并按规定的格式及时上报。(3)负责责任片区内动物疫情报告、疫情普查,建立疫情巡查、动物发病情况档案,配合各级动物防疫机构做好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工作。(4)根据工作需要,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批准,

17、协助开展动物产地检疫申报工作。(5)协助动物防疫机构宣传动物防疫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防控知识。(6)完成上级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委托的其他工作。村级防疫员考试试题3套一、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10分)1、 畜禽存栏数:指调查日期(通常指年末、季末)实际存在的各类畜禽头(只)数,不分大小、公母、品种、用途一律包括在内。2、 肉产量:猪、牛、羊、驴、骡、马、骆驼肉产量按去掉头蹄下水后带骨肉的胴体重量计算,用平均每头胴体重数据乘以出栏头数推算而得。3、 胴体重:指屠宰后除去头蹄下水(大牲畜及羊还去皮)后带骨肉的重量。用平均每头胴体重数据乘以出栏头数推算而得。兔禽朣体肉产量按屠宰后去毛和内脏后的重量计

18、算。4、 肥猪调出量:指各县出境检疫的大猪合计数。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在免疫注射操作过程中,应先接种( C ),再接种假定健康畜禽。A、发病畜禽 B、体弱畜禽 C、健康畜禽 D、幼年畜禽2、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 A )血清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A: H5N1; B: H1N1; C: H9N1; D: H7N13、 猪瘟在临床上有哪些表现类型?( A ) A、 急性、慢性和迟发性3种类型; B、狂暴型和麻痹型; C、消瘦型和流产型; D、以上都有4、生产中常见的活疫苗有仔猪副伤寒活疫苗、( A )、动物狂犬病弱毒冻干疫苗、猪丹毒肺疫二联活疫苗、鸭瘟活疫苗等;A、政府招标专用猪瘟疫

19、苗 B、H5N1亚型禽流感疫苗 C、口蹄疫O型疫苗 D、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5、按照国家有关重大动物疫情的处置规定,口蹄疫、禽流感疫区范围为( B )公里。A、1 B、3 C、2 D、56、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主要病理特征是( D )。A、脾脏肿大; B、肾脏出血; C、气管出血; D、肺出血、淤血、或灶性暗红色实变7、常见的免疫方法有滴鼻、点眼、饮水、气雾、刺种免疫、肌肉注射、皮下注射、胸腔内注射等,其中尤以( C )最为常见。A、滴鼻、点眼 B、饮水 C、肌肉注射 D、皮下注射8、活疫苗保存的温度为零下1518摄氏度,灭活疫苗保存的温度为( C )。A、04摄氏度 B、26摄氏度 C、48摄

20、氏度 D、610摄氏度9、口蹄疫病畜的诊断过程中,需提供含毒量高的病料,这些病料是( B )。A、 肺 B、水疱液、水疱皮 C、肝 D、口腔拭子 10、 2006年以来,我国大部分省区爆发的猪“高热病”的主要病原是( C )。A、猪瘟病毒 B、猪2型圆环病毒 C、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 D、细菌三、填空题(每题6分,共24分)1、传染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流行规律,个体发病动物通常具有潜伏期、 、 及恢复期4个阶段。2、传染病是由 引起的,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 。 3、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最基本的条件,即 、传播途径和 。4、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历的途径

21、。按病原体更换宿主的方法可将传播途径归纳为 和 两种方式,前者是指病原体在动物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横向平行的传播方式;后者则是病原体从亲代到其子代的传播方式。答案 1、前驱期、临床明显期 2、病原微生物、流行性3、传染源、易感动物4、水平传播、垂直传播四、判断对错(每题1分,共6分)1、动物疾病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最常用的是根据疾病性质分为三大类,传染病、寄生虫病及普通病 ( ) 2、经活媒介传播疾病是疾病垂直传播的一种方式 ( )3、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是动物传染病防治原则( )4、检疫就是应用各种诊断方法,对畜禽及畜禽产品进行疫病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5、消毒是采

22、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措施杀灭病原微生物,主要是指将传播媒介中的病原微生物杀灭或清除。 ( )6、牛、羊奶产量:指社会产量。凡出售和农民自食自用的各种牛(荷斯坦牛、改良后产奶的黄牛、牦牛、水牛)、羊生产的奶产量。牛犊、羊羔直接吮食的部分,不统计产量。答案1、正确2、错误3、正确4、正确5、正确6、正确五、问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畜禽皮下、肌肉注射部位如何选择?答:皮下注射一般选在颈部背侧,针头方向应向后向下,与颈部纵轴基本平行,雏鸡在颈背侧后2/3处;肌肉注射一般选在胸肌(家禽)或耳后颈部(牛、羊选择颈部上缘下1/3处,猪选耳后颈部)、臀部,肌肉注射时,进针方向要垂直皮肤。2、免疫废弃

23、物如何处理?答:免疫废弃物如使用过的酒精棉球、针头、塑料等应集中烧掉或深埋。未用完的活疫苗、疫苗空瓶应煮沸消毒后再处理。切忌在栏舍内乱扔乱放,防止散毒或动物误食。3、动物疫情的处置原则有哪些?答:动物疫情的处置原则为“早、快、严、小”。“早”就是要尽早发现疫情、尽早报告疫情、尽早诊断疫情、尽早确认疫情;“快”就是采取措施要快、要及时,不能错过时机,造成疫情扩散;“严”就是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技术规范处置疫情,做到坚决果断,全面彻底;“小”就是指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将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4、村级动物防疫员的主要职责有哪些?答:村级动物防疫员的主要职责为:村级防疫员考试试题4套一、名词解释(

24、每题2.5分,共10分)1、 肉产量:猪、牛、羊、驴、骡、马、骆驼肉产量按去掉头蹄下水后带骨肉的胴体重量计算,用平均每头胴体重数据乘以出栏头数推算而得。2、 胴体重:指屠宰后除去头蹄下水(大牲畜及羊还去皮)后带骨肉的重量。用平均每头胴体重数据乘以出栏头数推算而得。兔禽朣体肉产量按屠宰后去毛和内脏后的重量计算。3、 肥猪调出量:指各县出境检疫的大猪合计数。4、 能繁母猪:是指达到生殖年龄而专门留作繁殖用的母猪。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生产中畜禽注射用疫苗一般包括活(菌)疫苗、( D )。A、寄生虫疫苗 B、合成肽疫苗 C、基因工程活疫苗 D、灭活疫苗2. 皮下或肌肉注射免疫接种广泛用

25、于多种畜禽,其优点是( A )、效果确实。(但耗费劳力较多,应激较大)A、剂量准确 B、减少应激 C、减少劳力 D、操作简单3. 猪瘟在临床上有哪些表现类型?( A ) A、急性、慢性和迟发性3种类型; B、狂暴型和麻痹型; C、消瘦型和流产型; D、以上都有4、生产中常见的活疫苗有仔猪副伤寒活疫苗、( A )、动物狂犬病弱毒冻干疫苗、猪丹毒肺疫二联活疫苗、鸭瘟活疫苗等;A、政府招标专用猪瘟疫苗 B、H5N1亚型禽流感疫苗 C、口蹄疫O型疫苗 D、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5、按照国家有关重大动物疫情的处置规定,口蹄疫、禽流感疫区范围为( B )公里。A、1 B、3 C、2 D、56、高致病性猪蓝耳

26、病的主要病理特征是( D )。A、脾脏肿大; B、肾脏出血; C、气管出血; D、肺出血、淤血、或灶性暗红色实变7、生产中灭活疫苗有H5-H9二价灭活疫苗、( C )、猪链球菌灭活苗、 牛巴氏杆菌病灭活苗(牛出败)、牛气肿疽灭活苗等。A、政府招标专用猪瘟疫苗 B、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苗 C、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 D、鸡新城疫I系苗8、口蹄疫病畜的诊断过程中,需提供含毒量高的病料,这些病料是( B )。A、 肺 B、水疱液、水疱皮 C、肝 D、口腔拭子 9、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 A )血清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A、 H5N1 B、 H1N1 C、H9N1 D、H7N110、 2006年以来,我国大部

27、分省区爆发的猪“高热病”的主要病原是( C )。A、猪瘟病毒 B、猪2型圆环病毒 C、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 D、细菌三、填空题(每题6分,共24分)1、传染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流行规律,个体发病动物通常具有潜伏期、 、 及恢复期4个阶段。2、传染病是由 引起的,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 。 3、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最基本的条件,即 、传播途径和 。4、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历的途径。按病原体更换宿主的方法可将传播途径归纳为 和 两种方式,前者是指病原体在动物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横向平行的传播方式;后者则是病原体从亲代到其子代的传播方式。答案 1、前驱期、临床

28、明显期 2、病原微生物、流行性3、传染源、易感动物4、水平传播、垂直传播四、判断对错(每题1分,共6分)1、动物疾病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最常用的是根据疾病性质分为三大类,传染病、寄生虫病及普通病 ( ) 2、经活媒介传播疾病是疾病垂直传播的一种方式 ( )3、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是动物传染病防治原则( )4、检疫就是应用各种诊断方法,对畜禽及畜禽产品进行疫病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5、消毒是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措施杀灭病原微生物,主要是指将传播媒介中的病原微生物杀灭或清除。 ( )6、肥猪调出量:指各县出境检疫的大猪合计数。答案1、正确2、错误3、正确4、正确5、正

29、确6、正确五、问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疫苗使用前的注意事项?答:疫苗使用前应检查疫苗的名称、厂家、批号、有效期、物理性状、贮存条件等是否与说明书相符。仔细查阅使用说明书与瓶签标示的内容是否相符。要明确每头剂量、使用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并严格遵守。对过期、无批号、油乳剂破乳、失真空及颜色异常、有沉淀、发霉、有异物、发臭或瓶塞松动、瓶身破裂等现象或不明来源的疫苗应坚决不用。2、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临床症状有哪些?答:病猪主要表现为体温明显升高,可达41以上;厌食或不食;耳部、口鼻部、后躯及股内侧皮肤发红、淤血、出血斑、丘疹;眼结膜炎、眼睑水肿;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部分猪后躯无力、不能

30、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部分猪呈顽固性腹泻。3、如何区别免疫副反应与正常反应?正常反应:个别动物会出现轻微的局部或全身反应,如注射部位轻微肿胀、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沉郁和产乳量降低等。这些均属于正常现象,不经任何处理,23天后,上述症状会自行消失,不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免疫副反应:动物表现为在注射进行中或注射后几秒钟、数分钟内,突然发生晕厥,或过敏性休克,动物倒地,口吐白沫,极度呼吸困难、丧失知觉,大小便失禁等,数分钟内自然康复或死亡。或者表现为接种某种疫苗后诱发潜伏期内的其它疫病,从而导致动物死亡。4、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后,应如何处置?答:疫情确诊后,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

31、门应当立即派出技术人员到达现场,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并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封锁建议,人民政府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做出决定,启动应急预案,并发布封锁令,封锁疫区。扑杀疫区和疫点内所有禽类,对病死禽、被扑杀禽及禽类产品、禽类排泄物、被污染的饲料、垫料、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禽舍、场地等进行严格清洗消毒。关闭疫点周围13公里范围的所有禽类及其产品交易市场。对受威胁区内所有易感家禽进行紧急强制免疫,对禽类实行疫情监测。村级防疫员考试试题5套一、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10分)1、 禽、兔出栏数:指统计期内出栏供屠宰的家禽和家兔。不包括出卖的雏禽和幼兔。2、 畜禽存栏

32、数:指调查日期(通常指年末、季末)实际存在的各类畜禽头(只)数,不分大小、公母、品种、用途一律包括在内。3、 肉产量:猪、牛、羊、驴、骡、马、骆驼肉产量按去掉头蹄下水后带骨肉的胴体重量计算,用平均每头胴体重数据乘以出栏头数推算而得。4、 胴体重:指屠宰后除去头蹄下水(大牲畜及羊还去皮)后带骨肉的重量。用平均每头胴体重数据乘以出栏头数推算而得。兔禽朣体肉产量按屠宰后去毛和内脏后的重量计算。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生产中畜禽注射用疫苗一般包括活(菌)疫苗、( D )。A、寄生虫疫苗 B、合成肽疫苗 C、基因工程活疫苗 D、灭活疫苗2.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 A )血清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

33、。A: H5N1; B: H1N1; C: H9N1; D: H7N13. 猪瘟在临床上有哪些表现类型?( A ) A、 急性、慢性和迟发性3种类型; B、狂暴型和麻痹型; C、消瘦型和流产型; D、以上都有4、注射器、针头消毒时先清洗干净,然后放入垫有纱棉的不锈钢饭盒中,经高压或煮沸( D )后方可使用。A、5分钟 B、8分钟 C、10分钟 D、15分钟5、按照国家有关重大动物疫情的处置规定,口蹄疫、禽流感疫区范围为( B )公里。A、1 B、3 C、2 D、56、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主要病理特征是( D )。A、脾脏肿大; B、肾脏出血; C、气管出血; D、肺出血、淤血、或灶性暗红色实变7

34、、2008年强制免疫的病种包括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 B )、猪瘟。A、鸡新城疫 B、高致病性猪蓝耳病C、仔猪副伤寒 D、猪链球菌病8、活疫苗保存的温度为零下1518摄氏度,灭活疫苗保存的温度为( C )。A、04摄氏度 B、26摄氏度 C、48摄氏度 D、610摄氏度9、口蹄疫病畜的诊断过程中,需提供含毒量高的病料,这些病料是( B )。A、 肺 B、水疱液、水疱皮 C、肝 D、口腔拭子 10、 2006年以来,我国大部分省区爆发的猪“高热病”的主要病原是( C )。A、猪瘟病毒 B、猪2型圆环病毒 C、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 D、细菌三、填空题(每题6分,共24分)1、传染病的发生具有明

35、显的阶段性和流行规律,个体发病动物通常具有潜伏期、 、 及恢复期4个阶段。2、传染病是由 引起的,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 。 3、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最基本的条件,即 、传播途径和 。4、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历的途径。按病原体更换宿主的方法可将传播途径归纳为 和 两种方式,前者是指病原体在动物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横向平行的传播方式;后者则是病原体从亲代到其子代的传播方式。答案 1、前驱期、临床明显期 2、病原微生物、流行性3、传染源、易感动物4、水平传播、垂直传播四、判断对错(每题1分,共6分)1、动物疾病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最常用的是根据疾病性质分为三大类,传

36、染病、寄生虫病及普通病 ( ) 2、经活媒介传播疾病是疾病垂直传播的一种方式 ( )3、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是动物传染病防治原则( )4、检疫就是应用各种诊断方法,对畜禽及畜禽产品进行疫病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5、消毒是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措施杀灭病原微生物,主要是指将传播媒介中的病原微生物杀灭或清除。 ( )6、产蛋鸡:指达到开产日龄的蛋鸡,一般为21周龄,产蛋率为5%。答案1、正确2、错误3、正确4、正确5、正确6、正确五、问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疫苗使用前的注意事项?答:疫苗使用前应检查疫苗的名称、厂家、批号、有效期、物理性状、贮存条件等是否与说

37、明书相符。仔细查阅使用说明书与瓶签标示的内容是否相符。要明确每头剂量、使用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并严格遵守。对过期、无批号、油乳剂破乳、失真空及颜色异常、有沉淀、发霉、有异物、发臭或瓶塞松动、瓶身破裂等现象或不明来源的疫苗应坚决不用。2、高致病性禽流感临床诊断的主要指标有哪些?答 :它临床诊断的主要指标有急性发病死亡;鸡冠出血或发绀、头部水肿;其它组织器官广泛性严重出血;水禽有明显的神经症状。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临床症状有哪些?答:病猪主要表现为体温明显升高,可达41以上;厌食或不食;耳部、口鼻部、后躯及股内侧皮肤发红、淤血、出血斑、丘疹;眼结膜炎、眼睑水肿;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部分猪后躯

38、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部分猪呈顽固性腹泻。4、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的概念是什么? 答:疫点:指患病动物所在的地点。一般情况下,规模化养殖的,患病动物所在的养殖场所、养殖小区为疫点;散养的,根据病种有所不同,通常以患病动物所在相对独立的饲养场所为疫点,也可以患病动物所在的养殖者最小聚居单位为疫点;放牧动物以患病动物放牧地为疫点。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疫情,以运载动物的车、船、飞机等为疫点;在市场中发生疫情的,以所在市场为疫点;在屠宰加工过程中发生疫情,以屠宰加工厂(场)为疫点。疫区:由疫点边缘向外延伸一定范围的区域。受威胁区:由疫区边缘向外延伸一定范围的区域,也就是需要建立紧急免疫带或

39、免疫屏障以防止动物疫病传播的区域。村级防疫员考试试题6套一、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10分)1、 能繁母畜:指已经达到生殖年龄有生殖能力的母畜,不论是否配种受胎,均应算作能繁殖的母畜。母畜生殖年龄的标准一般是:1岁半以上的牛,2岁以上的驴,2岁以上的马,8个月以上的猪,1岁以上的羊。2、 猪、牛、羊出栏数:指育肥出售和自食的头数。包括淘汰的和因伤死亡的耕牛、肉牛、奶牛和羊。猪出售数不包括个别地区习惯吃的“烤小猪”或出口的“乳猪”。3、 胴体重:指屠宰后除去头蹄下水(大牲畜及羊还去皮)后带骨肉的重量。用平均每头胴体重数据乘以出栏头数推算而得。兔禽朣体肉产量按屠宰后去毛和内脏后的重量计算。4、

40、肥猪调出量:指各县出境检疫的大猪合计数。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生产中畜禽注射用疫苗一般包括活(菌)疫苗、( D )。A、寄生虫疫苗 B、合成肽疫苗 C、基因工程活疫苗 D、灭活疫苗2.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 A )血清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A: H5N1; B: H1N1; C: H9N1; D: H7N13. 猪瘟在临床上有哪些表现类型?( A ) A、 急性、慢性和迟发性3种类型; B、狂暴型和麻痹型; C、消瘦型和流产型; D、以上都有4、生产中常见的活疫苗有仔猪副伤寒活疫苗、( A )、动物狂犬病弱毒冻干疫苗、猪丹毒肺疫二联活疫苗、鸭瘟活疫苗等;A、政府招标专用猪瘟疫苗 B

41、、H5N1亚型禽流感疫苗 C、口蹄疫O型疫苗 D、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5、按照国家有关重大动物疫情的处置规定,口蹄疫、禽流感疫区范围为( B )公里。A、1 B、3 C、2 D、56、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主要病理特征是( D )。A、脾脏肿大; B、肾脏出血; C、气管出血; D、肺出血、淤血、或灶性暗红色实变7、生产中灭活疫苗有H5-H9二价灭活疫苗、( C )、猪链球菌灭活苗、 牛巴氏杆菌病灭活苗(牛出败)、牛气肿疽灭活苗等。A、政府招标专用猪瘟疫苗 B、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苗 C、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 D、鸡新城疫I系苗8、边境地区受到境外禽流感疫情威胁时,要对距边境线30公里的所有易感家禽

42、进行一次强化免疫。最近( A )内已免疫的家禽可以不强化免疫。A、1个月 B、35天 C、45天 D、2个月9、口蹄疫病畜的诊断过程中,需提供含毒量高的病料,这些病料是( B )。A、 肺 B、水疱液、水疱皮 C、肝 D、口腔拭子 10、政府招标专用猪瘟活疫苗在使用过程中,按瓶签注明的头份,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毫升含有1头份疫苗,大小猪均肌肉或皮下注射( B )。A、0.5毫升 B、1毫升 C、2毫升 D、4毫升三、填空题(每题6分,共24分)1、传染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流行规律,个体发病动物通常具有潜伏期、 、 及恢复期4个阶段。2、传染病是由 引起的,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 。 3、传染病

43、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最基本的条件,即 、传播途径和 。4、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历的途径。按病原体更换宿主的方法可将传播途径归纳为 和 两种方式,前者是指病原体在动物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横向平行的传播方式;后者则是病原体从亲代到其子代的传播方式。答案 1、前驱期、临床明显期 2、病原微生物、流行性3、传染源、易感动物4、水平传播、垂直传播四、判断对错(每题1分,共6分)1、动物疾病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最常用的是根据疾病性质分为三大类,传染病、寄生虫病及普通病 ( ) 2、经活媒介传播疾病是疾病垂直传播的一种方式 ( )3、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是动物传染病防治原则(

44、 )4、检疫就是应用各种诊断方法,对畜禽及畜禽产品进行疫病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5、消毒是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措施杀灭病原微生物,主要是指将传播媒介中的病原微生物杀灭或清除。 ( )6、20-60公斤中猪:一般指60日龄至120日龄肥猪答案1、正确2、错误3、正确4、正确5、正确6、正确五、问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免疫废弃物如何处理?答:免疫废弃物如使用过的酒精棉球、针头、塑料等应集中烧掉或深埋。未用完的活疫苗、疫苗空瓶应煮沸消毒后再处理。切忌在栏舍内乱扔乱放,防止散毒或动物误食。2、免疫前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答:(1)做好畜禽汇总工作。免疫前调查统计本

45、村饲养户、饲养动物品种、饲养数量,汇总后上报乡镇动物防疫站,乡镇动物防疫站根据上报畜禽数量发放疫苗。(2)准备充足免疫物品。从乡镇动物防疫站领取疫苗、注射器具、消毒好的针头、消毒药品、免疫台帐、耳标、耳标钳和耳标阅读器等物品。3、动物疫情报告的管理制度是什么?答: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动物疫情报告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疫情报告工作。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辖区内动物疫情报告工作。乡镇、村级动物防疫员具体负责包片区内动物疫情报告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报、谎报、迟报、漏报动物疫情,不得授意他人瞒报、谎报、迟报动物疫情,不得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4、

46、动物疫情报告包括哪些内容?答:动物疫病报告包括疫情报告的单位和个人、联系方式,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行政村)、发病畜禽的种类、存栏数、发病和死亡数量、临床病变、流行病学调查、传播途径、养殖场(户)免疫接种情况;实验室诊断方法和结果、已采取的控制措施等。村级防疫员考试试题7套一、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10分)1、 禽、兔出栏数:指统计期内出栏供屠宰的家禽和家兔。不包括出卖的雏禽和幼兔。2、 畜禽存栏数:指调查日期(通常指年末、季末)实际存在的各类畜禽头(只)数,不分大小、公母、品种、用途一律包括在内。3、 胴体重:指屠宰后除去头蹄下水(大牲畜及羊还去皮)后带骨肉的重量。用平均每头胴体重数据乘

47、以出栏头数推算而得。兔禽朣体肉产量按屠宰后去毛和内脏后的重量计算。4、 肥猪调出量:指各县出境检疫的大猪合计数。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生产中畜禽注射用疫苗一般包括活(菌)疫苗、( D )。A、寄生虫疫苗 B、合成肽疫苗 C、基因工程活疫苗 D、灭活疫苗2.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 A )血清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A: H5N1; B: H1N1; C: H9N1; D: H7N13. 猪瘟在临床上有哪些表现类型?( A ) A、 急性、慢性和迟发性3种类型; B、狂暴型和麻痹型; C、消瘦型和流产型; D、以上都有4、生产中常见的活疫苗有仔猪副伤寒活疫苗、( A )、动物狂犬病弱毒冻干疫苗、猪丹毒肺疫二联活疫苗、鸭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