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ⅲ人教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_第1页
历史必修ⅲ人教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_第2页
历史必修ⅲ人教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_第3页
历史必修ⅲ人教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_第4页
历史必修ⅲ人教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从“无为”到“有为”无为而治1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初,统治者吸取道家“_”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2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但社会也潜伏着危机。3为了加强_,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中央集权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董仲舒:汉代儒学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2思想主张春秋大一统(1) 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 提出“_”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2)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

2、“君权神授”,并提出了“天人合一”和“_”学说。天人感应(3)为了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董仲舒还提出了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_”。三纲五常三、儒学成为正统1措施(1)汉武帝起用很多_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儒学家(2)从汉武帝时起,_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儒家经典太学(3)汉武帝兴办_,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4)汉武帝下令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这样,儒学于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2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

3、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1董仲舒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需要而提出(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三纲五常”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克己复礼”【解析】AB、C 两项是为了加强君权,D 项是孔子的主张。2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解析】C董仲舒的思想,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引入阴阳五行理论,杂以法家、道家某些思想成分,形成的新的儒学体系。)3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B“民

4、贵君轻”的思想C“性善论”D“大一统”的思想汉武帝主要利用儒家的“大一统”的思想,【解析】D加强中央集权。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内容和特点1内容(1)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2)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3)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标准,即“三纲五常”,并大力提倡孝道。2特点:外儒内法,思想专制,又带有神学倾向。【针对练习】(2011 年广东广州一模文综)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A墨子“兼

5、爱”思想C老子“无为”思想B孟子“性善论”D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解析】D董仲舒的新儒学提倡“天人感应”,认为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灾异来谴责和威慑。如果人君面对灾异仍不思悔改,就会出现“伤败”,因此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汉朝统治者重视救灾,就是这一学说盛行的体现。史料材料一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

6、仲舒传材料一材料二主题思想董仲舒新儒学中“君权神授”的特点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联系教材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问题探究1.材料一中董仲舒对君权的论证体现出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论证对儒学命运的影响。2据材料二,汉武帝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答案提示1.特点:君权与神权(天命)相结合。影响:成为封建正统(统治)思想。2加强思想控制、维护封建统治。探究教材 P9 思考题。【参考答案】董仲舒的新儒学提倡“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迎合了当时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时代需要。汉武帝的最终目的是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于是其

7、他所有有助于实现这个目的的思想都是他吸取的对象,因此,他在统治过程中,采取儒家以外的思想主张就不足为奇了。汉武帝的这些做法对于儒学在其后来的发展过程中融合其他学派的思想也起了推动作用。1史载汉初曹参为相时,任官选用不善辞令的忠厚长者,而对追逐功名利禄之徒一概不用;省事节用,量刑从宽;对下属不苛察细过,虚怀自持。这种施政思想符合()A儒家学说C法家学说B墨家学说D道家学说解析:汉初经济衰退,为恢复生产和安定民心,统治者采用黄老思想治理国家。而材料就体现了黄老思想“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简化事情,不用权谋。答案:D2我国古代的儒家经典成为官办学校的教科书,开始于()A春秋C唐朝B西汉D明朝解析:汉

8、武帝开创的太学是官办学校,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学习内容。答案:B3最早为君主专制提出“君权神授”理论的是()A韩非子C秦始皇B李斯D董仲舒解析:韩非子提出建立君主专制的理论,但没有提出君权神化的主张,李斯和秦始皇是法家思想的实践运用者,而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提出“君权神授”理论。答案:D4(2010 年天津文综)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解析: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从此成为正统,地位空前提高。从材料看,D 项符合题意。B 项明显是西汉

9、初年的现象,A、C 两项都不能从材料中得出。答案:D5右图主要反映了()A董仲舒向皇帝建议提倡儒学B汉武帝决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儒家经典倍受汉代学校教育的重视D各个学派在讨论学术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此图描绘的是学校讲授五经的情景,反映了儒家经典在汉代学校教育中倍受重视。A、B、D 三项均不能反映图片史实。答案:C1儒学在中国古代被确立为正统思想,开始于()A周朝B秦朝C汉朝D宋朝【答案】C【答案】C键人物有()孔子董仲舒汉武帝孟子ABCD2儒学从先秦时期的民间学说转变成汉代的官方学说,关3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目的是()A推行法家思想C实行“无为而治”B加强中央集权D提倡“百家争鸣”【答案】B思想主张是()B“君权神授”D“三纲五常”思想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仁政”思想4“今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为此董仲舒提出的【答案】A5汉武帝采取的哪些措施,对促使儒家思想居于正统地位起了直接作用?()颁布“推恩令”重用儒者兴办太学,讲授儒家经典从中央到地方设立学校,广泛传播儒学ABCD【答案】C【答案】C时所必学的内容不包括()A诗经 B春秋 C韩非子D礼记6西汉中期,有一位书生来长安投考太学,他作考试准备)7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是(A孔子开创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