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公司泰来2井汇报材料(事故)_第1页
南方公司泰来2井汇报材料(事故)_第2页
南方公司泰来2井汇报材料(事故)_第3页
南方公司泰来2井汇报材料(事故)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泰来 2 井级井喷事故情况汇报勘探南方分公司泰来 2 井是勘探南方分公司部署在重庆市忠县拔山镇朝阳村六组的一口预探井,由中原西南钻井公司70735 钻井队承钻,胜利录井202 队提供录井服务。2012 年 2 月 22 日钻至三开中完井深5430m ,在短起下钻测后效的过程中发生溢流,关井套压最高达到43.12MPa ,造成了较大的井控风险。在总部领导、分公司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指导下,经过甲乙双方共同努力,事故得到成功处置。现将情况简要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1. 施工简况泰来 2 井设计井深 5720m ,主探上二叠统长兴组,兼探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和下二叠统茅口组。2011 年 9 月 23 日

2、15:00 开钻,井眼 406.4mm , 2011 年 9 月 27 日一开完钻,完钻井深 706m ,339.7mm 套管下深 705m 。2011 年 10 月 7 日 21:00 二开,井眼 311.2mm ,二开空气钻钻至井深2841.16m后转换为钻井液钻进,2011 年 10月 31 日二开完钻,完钻井深2959m 。套管下深2957.11m ,井口段 0 802m 外加厚套管抗内压强度为81.3MPa ,其余套管抗内压强度为67.66 MPa 。12011 年 11 月 14 日 23:00 三开,先采用空气钻进,钻至井深 3560.84m (进入雷口坡组) 转浆。 2012

3、年 2 月 22 日钻至井深 5430m 上二叠统吴家坪组三开中完。2. 主要油气显示凉高山组 4m/2 层;大安寨 -马鞍山段 1m/1 层;东岳庙段 14.43m/4 层;须家河组 10m/3 层;飞三段 15.5m/7 层;飞一段 1m/1 层;长兴组 7.47m/5 层。3. 三开后钻井液密度调整情况泰来2井自流井组珍珠冲段-长兴组压力预测为1.10-1.30 ,设计钻井液密度为1.17-1.45 g/cm3。三开后共进行了2 次重大的钻井液密度调整,第一次:2012 年 1 月 31 日钻至井深5235.58m ,钻遇良好油气显示,钻井液密度1.50g/cm 3 提至 1.65g/c

4、m 3 ;第二次: 2012 年 2月 4 日长兴组取心钻进至井深 5238.47m ,发现良好油气显示,现场立即割心,进行节流循环加重,将钻井液密度由1.65g/cm 3 提至 1.96g/cm 3,经短起下后确认压稳了气层,油气上窜速度12.5m/h 。二、事故发生经过及处理过程1. 钻开产层情况2012 年 2 月 20 日 13:35 ,用密度 1.96 g/cm 3 的泥浆钻至井深 5409.00m ,显示井段: 5407.00-5409.00m ,厚度: 2.00m ,岩性:灰色硅质灰岩 (薄片见两条裂缝和缝合线 ),层2位:长兴组,录井现场解释:气层。此气层循环一个迟到时间,全烃

5、值恢复基值,钻井液密度恢复至1.96g/cm 3 继续钻井。2. 溢流发生经过2012 年 2 月 22 日 21:00 钻进至井深 5430.00m ,进入吴家坪 14m 准备中完。循环至 23 日 2:00 ,其中 2 月 22 日 14:30-24:00 进行钻井液性能调整,进口钻井液密度 1.94g/cm 3 ,出口密度由 1.96 g/cm 3 降至 1.92g/cm 3,全烃值维持在 0.4-0.5% 。 2:00 至 4:30 短起下 10 柱(短起下井段5110.00-5430.00m),耗时2.5h 。 4:35-6:11循环,钻头位置 5429.00m ,排量 1.4 m

6、3/min ,泵压 16.5MPa 。其中 5:30钻井坐岗记录显示液面上涨1.1 m 3, 5:40 出现后效显示,6:11 气测全烃值70.78 ,槽面无色米粒气泡占40,缓冲罐槽面上涨30.0cm , 钻井液出口密度由1.93g/cm 3 下降至1.60 g/cm 3,粘度由 98s 上升至 103s ,池体积增加1.52 m 3 。6:16停泵关防喷器,准备通过节流管汇、液气分离器循环排污。6:25 单凡尔开泵,排量8L/s ,节流阀全开循环排污,进口泥浆密度1.96g/cm 3,出口泥浆密度1.82g/cm 3,点火成功,橘黄色火焰高6-8m ,立压 0MPa ,套压由 3.09MP

7、a不断上升。7:30 套压升至 9.69MPa,7:48 套压升至 19.29MPa ,7:55 停泵关井,关井套压 34MPa 。7:55-9:45 关井观察,立压 0 MPa3(钻具内有止回阀) ,套压 41.2MPa 。3. 应急汇报及响应情况2 月 23 日 6:52-7:58 ,钻井队和现场监督分别向中原西南钻井公司、勘探南方分公司川东南工作部进行了汇报,勘探南方分公司川东南工作部、中原西南钻井公司主管领导带领相关人员迅速赶往现场指挥压井,并启动应急预案。2 月 23 日 9:00 勘探南方分公司李真祥总工程师接到泰来2 井情况汇报后,立即带领井筒技术处副处长孙坤忠赶往井场,同时通知

8、副总工程师雷鸣和井控办副主任范文星到现场,在途中布置开泵节流控制井筒液柱压力大于井底地层压力压井,并向勘探南方分公司郭旭升总经理汇报了泰来2 井情况,分公司启动应急预案,立即进行应急安排,郭旭升总经理立即带领相关人员赶往现场。此后天然气项目部副主任杨玉坤、副总工程师苗锡庆、安环处处长曹登泉接到汇报后陆续赶赴现场,中原石油勘探局首席钻井专家胡群爱接到报告后也从川西赶往现场。勘探南方分公司启动应急预案后,分别与西南石油局生产管理处、西南应急中心、中原普光应急中心、勘探南方分公司元坝工作部、环境保护管理中心、物资供应中心等电话联系。要求川东南工作部紧急疏散井场周边300m范围内居民;通知西南元坝应急

9、救援中心提供救护车1 台、气防车1台、消防车 1 台到泰来 2 井实施防护, 派 10 台罐车转运泥浆4到泰来2 井;通知环境保护管理中心派人携带无线遥控监测系统到泰来2 井,安排物资供应中心送100 套防毒面具、 8只硫化氢检测仪、8 只可燃气体检测仪到现场;通知中原普光应急中心向泰来2 井倒运压井重浆。并给西南油气分公司发关于支援应急救援设备的函(勘探南方函 2012 函 1 号),请求应急支援。给中原井下特种作业处发关于尽快组织四台压裂车到泰来2 井进行压井作业的函(川东南工程201209号),请求应急支援。西南元坝应急中心苍溪站领导立即带领8 人携带救护车1 台、气防车1 台、消防车1

10、 台赶到泰来2 井井场,对井场周边300m范围疏散情况进行清查,对压井施工实施气防、消防保护,直至险情解除后回撤。勘探南方分公司环境保护管理中心环保科立即派人携带2 套无线遥控检测系统(RDK、 24 个探头)赶到泰来2 井,对井场周边500m 范围进行布点24 个,实时检测压井过程中井场周边有毒有害气体情况,直至井控险情得到控制。西南元坝应急中心、 中原普光应急中心先后共派20 台罐车从元坝、普光、川东南(兴隆101 井)应急倒运加重泥浆88 车次,共计倒运泥浆1446 m 3 。组织车辆从达州、苍溪、梁平向泰来2 井倒运加重剂2034t 、堵漏材料和钻井液处理剂114t 。2 月 25 日

11、至 26 日,中原西南钻井公司组织机关后勤人员 51 人到井场参加配制加重泥浆,确保压井顺利进行。54. 溢流处理过程勘探南方分公司、中原石油勘探局主管领导和专家接到汇报后,立即带领相关人员迅速赶到现场指挥压井,讨论制定压井方案,快速组织压井。(1 )置换法压井2 月 23 日 9:45 10:51 ,关闭环空单凡尔泵入密度2.0g/cm 3 钻井液压井,立压为 0 MPa ,套压 41.2MPa ,泵入泥浆 51.97 m 3。 10:51 悬重由 172t 下降至 10.17t (判断是钻具断),立压突然上升至 21.25MPa ,套压 43.12MPa ,立即停泵。10:51-18:52

12、 ,间断正泵入密度2.0g/cm 3 钻井液 88.91 m 3置换压井, 立压下降至 18.01MPa,套压下降至29.01MPa ,悬重上升至 17t 。期间节流放喷点火,火焰高度6-8m ,火焰呈橘红色 (部分火焰发蓝 )。19:09-23:29连续正泵入2.0g/cm 3 钻井液 43.16 m3 置换压井,立压下降至9.96MPa, 套压下降至11.2MPa ,悬重上升至 26.66t ,焰高 2-3m 。23:25 井口开始返出钻井液, 23:29 23 : 36 停泵,立压 9.96 MPa 下降至 9.37MPa, 套压 11.2 MPa 下降至 9.77MPa 。( 2 )节

13、流循环法压井2 月 24 日 0:00-16:50 节流循环排气。控制立压10.00-11.00MPa,进 口 密 度2.02g/cm 3 , 出 口 密 度61.93-1.95g/cm3,火焰高0-3m ,火焰呈橘红色( 部分火焰发蓝 ),套压维持在 8.75-10.13MPa 。( 3 )采用平推法压井第一次平推法压井:2 月 24 日 17:05-20:50共计注入2.10 2.20g/cm 3 的钻井液 280m3 ,立压由14.37MPa 降至 11.29MPa,套压由10.59MPa降至 9.24MPa 。其中采用压裂车反推钻井液50m 3 ,排量 1.10-1.30 m 3/mi

14、n,压力 13.75 MPa 下降至 11.51MPa ;使用钻井泵正注钻井液230m 3(含 6% 堵漏泥浆30 m 3)。至25 日 15:52关井观察,立压6.15 MPa-6.65MPa, 套压 8.51MPa-8.97MPa。2 月 25 日 15:52-17:11 节流循环,进口密度2.30g/cm 3 ,出 口 密 度 1.94-1.97g/cm3 。-17:29 关井观察,立压由7.02MPa上 升 至 8.95MPa, 套 压 由 9.43MPa上 升 至10.96MPa 。 -26 日 6:59间断正注或反推挤入密度2.30g/cm 3泥浆 30.13 m 3 。 -16:

15、45关井观察 , 立压由 5.17MPa下降至4.74MPa, 套压由 7.66MPa下降至 7.1MPa 。第二次平推法压井:2 月 26 日 17:00-19:32正注、反推 2.30-2.40g/cm3 泥浆200 m (3其中 2.30g/cm 3 的堵漏浆 80m 3 ),停泵后,立压 0MPa,套压 1.84MPa 逐渐下降 0.56MPa 。后开井观察,无溢流,决定起钻。在起钻第 4 柱时,发现异常,灌浆多返出 1.63 m 3。7关井求压 ,立压 2.51MPa ,套压 1.65MPa 。至 28 日 8:21 进行2 次节流循环、1 次反推,节流循环时进口密度2.29 2.3

16、9g/cm 3 ,出口密度2.04-2.31g/cm 3 ,立压 5.86 3.44MPa,套压 2.03 0.3MPa, 点火火焰高度1-2m 。节流循环期间共计漏失钻井液29.83 m 3,反推密度 2.25g/cm 3 的泥浆 10.27 m 3 。第三次平推法堵漏压井:2月 28 日 9:03 10:06 共计泵入 2.20-2.50g/c m3 泥浆110 m3 。其中正注密度 2.20g/c m 3 浓度为 21% 堵漏钻井液 60m 3、正注 2.50g/cm 3 钻井液 40 m 3、间歇性挤堵泵入2.50g/cm 3钻井液 10 m 3。10:06-10:57节流循环观察,排

17、量1 m 3/min ,进口密度2.50g/cm 3 , 出 口 密 度1.90-2.23g/cm3 , 立 压 4.07 MPa-3.86MPa, 套压2.65-0.03MPa,循环共计漏失20.43m3 。-11:03 开井循环观察,排量1 m 3/min ,立压 3.49MPa ,井口失返,共计漏失泥浆5.8 m3 。现场判断油气层基本压稳,决定吊灌泥浆起钻。5.落井钻具及打捞情况2月 28 日 14:00 起钻完,起出钻具总长 1546.82m,落鱼长度3879.49m 。此后经过 52 趟打捞,共捞获落鱼 7段,总长 4027.30m 。由于鱼头埋藏在嘉陵江组大肚子井段中且紧贴井壁,

18、打捞十分困难,经施工单位申请、上级部门批准填井侧钻。从2 月 23 日起,至 6 月 10 日开始填井侧钻,处理8时间长达107 天 (事故处理未完 ),报废进尺1580m ,埋井钻具 1399.01m 。目前现场仍在进行侧钻施工。三、事故性质及原因分析事故的性质:经过深入调查、分析,我们认为:这是一起不顾井控风险调整钻井液性能,降低密度导致井筒压力失去平衡、短起下过程中不灌泥浆形成严重气侵,违反井控基本原则进行作业,排除气侵过程中初期判断失误、后期错误处置而造成的井控责任事故。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1. 直接原因( 1 )初期对井下情况判断失误,处置过程中严重违反井控基本原则,后期处置错误,是

19、井控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短起后下钻到底循环测后效,按照排量计算迟到时间应为 150min, 而实际 4:35 开始开泵,5:40 见气显示,只有 65 min就见气侵。油气上窜速度高达716m/h ,说明井下油气侵已非常严重,但未引起应有的警惕。发现气侵后,钻井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关井求压,而是继续循环。此时液柱压力已经不能平衡地层压力,地层流体继续涌入井筒,直到6:11 气测全烃值高达70.28% ,槽面见无色米粒气泡,总池体积大量增加,作业指挥者仍未意识到严重的气侵将导致井筒钻井液当量密度大幅度下降可能诱发井喷。 6:16井口气侵已严重至不能正常循环排污,现场9决定停泵关防喷器,通过节

20、流管汇、液气分离器继续循环排污。没有关井求压,更没有节流控压循环,而是完全打开节流阀循环排污。此时气柱已经到达井口,失去了避免井喷事故发生的宝贵机会。6:25 7:55开泵通过节流管汇循环,没有节流控压,立压为 0MPa ,点火火焰高度6-8m 。 此时井筒泥浆大量喷出,期间三次停泵时间达48 min ,致使环空亏空严重,套压由3.09MPa 不断上升,在井口停泵未关井的情况下,7:48 套压上升至 19.29MPa 。7:55 停泵关井,套压直线上升至34MPa 。 7:55-9:45关井后未采取任何措施,关井观察长达110 min ,立压为 0 MPa(钻具内有止回阀) ,套压升至41.2

21、MPa 。( 2 )未重视地质录井气侵提示, 思想麻痹, 存侥幸心理,是气侵发展成溢流,最终引发井喷事故的重要原因。5:30 钻井坐岗记录显示液面上涨1.1m 3 , 5:40 出现后效显示, 6:05 录井队监测到钻井液总体积增加1.52 m 3 ,立即通知了司钻和地质监督,并以泰来2 井异常预报通知单 (气侵)报钻井队技术员谢公艮。没有引起重视,钻井队思想麻痹,心存侥幸,未及时关井求压,也未能正确处置溢流,仍按常规排后效思路进行操作,使溢流进一步加剧,发生井喷。(3 )钻具管理不规范, 除硫剂加量不足, 溢流处置不当,H 2S 腐蚀是钻具发生断裂的直接原因。10泰来 2 井钻井工程设计要求

22、在进入海相地层后要做好防H 2S 工作,要求全井使用G105 钻杆,在钻井液中加足除硫剂,PH 值大于 11 。本井在2 月 4 日取心钻井过程中,录井检测发现 H 2S 浓度 9PPm ,通报钻井队后循环加重,H2 S 浓度降为 0。 2 月 5 日后,钻井队分三次共加入除硫剂18 吨,未达到甲方设计在三开后进入海相地层后加足除硫剂的要求。5 月23 日在出现井控风险后,钻井队仍未按甲方要求在压井液中补充足除硫剂。除硫剂含量不足、溢流处置不当造成上部井段钻井液喷空,在上部井段形成高含硫化氢的集中气柱。长时间的关井观察导致高含硫化氢气柱长时间接触钻具,最终导致了钻具受 H2S 腐蚀,从 154

23、6.82m 处发生断裂,井控风险和压井难度增大。在后续的处理中又发现下部钻具存在多处断裂且变形严重,打捞和处理难度大。( 4 )钻井队忽视井控风险,调整性能过程中井内钻井液密度降低、短起下钻不灌浆是井筒失去压力平衡和严重油气侵的主要原因。2 月3 日取芯钻进至5238.47m时,全烃值上升至99.84% , 2 月 4 日密度由1.60 g/cm 3 提高至 1.96g/cm 3 压稳气层,油气上窜速度12.5m/h 。 2 月 20 日钻至长兴组井深5407.00m ,再次钻遇新气层,钻时加快,气测全烃上升,钻井液密度由1.96 g/cm 3 下降至 1.86 g/cm 3,粘度由90s 上

24、升11至 115s ,槽面见无色米粒气泡占30 ,缓冲罐槽面上涨20cm,点火可燃,总池体积增加0.86 m 3,循环一个迟到时间后,全烃值恢复基值。2 月 22 日,因加重后钻井液流变性能较差,考虑到已经中完并要进行测井作业,钻井队决定调整钻井液性能,因钻井液使用时间较长,碳酸根污染严重,钻井队采用了大剂量加入石灰乳及稀释剂的调整处理方案。在处理过程中,钻井液密度由1.96g/cm 3 降至 1.88 g/cm 3 ,然后用 55t 重晶石将钻井液密度恢复至1.92 g/cm 3。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钻遇气层时,将钻井液密度调整为 1.96g/cm 3 后,证明地层基本压稳,该钻井液密度是合

25、适的。但钻井液性能调整后,出口密度仅为1.92 g/cm 3,未恢复到压稳值1.96g/cm 3,可能造成井底欠压。同时,查询地质录井坐岗记录和综合录井仪液面监测记录,钻井队在短起下 10 柱钻具过程中没有灌浆, 进一步导致钻井液液柱压力下降,加上起钻的抽吸作用,最后导致了在短起下过程中发生严重的气侵。下钻到底后开泵,后效严重,油气上窜速度高达 716 m/h 。( 5)没有确认是否具有短起下钻条件就进行短起下作业,短起下是初期溢流的重要原因。下钻到底后开泵, 后效严重,油气上窜速度高达716 m/h 。正常情况下如此高的上窜速度,井口应有溢流现象,而在整12个短起下钻的过程中,井口未发现溢流

26、。短起下起钻前,在钻井液密度降低的情况下,没有认真观察井口是否有溢流,在不能判断气层是否压稳的情况下,盲目进行短起下作业。短起下前和短起下过程中地面倒泥浆,坐岗观察不能有效监测溢流。2. 管理原因( 1)现场未按照设计及工作部要求及时调整储备浆密度,使溢流发生后压井作业工作非常被动,是事故恶化、处理难度加大的重要原因。2 月 2 日,本井在取心过程中发现良好油气显示,随即将泥浆密度从1.68g/cm 3 提至 1.96g/cm 3 , 2 月 4 日压稳油气层。 2 月 5 日,川东南工作部杜文胜上井时,将川东南工作部关于泰来2 井调整储备泥浆密度的通知(川东南工程 2012 03 号)送达

27、70735ZY 钻井队平台经理陈兆祥,要求将储备重浆密度调整至 2.18 g/cm 3。陈兆祥向平台支部书记张海芳交待后即到南充开会,会后直接回中原休假,至溢流事件发生,该通知一直存放在陈兆祥本人的办公室内。造成钻井队在后期 18 天的施工过程中, 未执行川东南工作部的指令,未对储备浆密度进行调整。由于储备钻井液密度只有 1.85 g/cm 3 ,使井控事故发生后不能快速组织有效压井,压井工作非常被动。( 2 )发现溢流后汇报不及时,现场人员对井下井控风险13估计不足,判断失误,初期处置失当是致使事故不断恶化的重要原因。2 月 23 日 5:30 钻井坐岗记录显示液面上涨1.1m 3 ,5:4

28、0出现后效显示,6:05录井队监测到钻井液总体积增加1.52m 3,钻井队没有及时向现场监督汇报。6:11 全烃值达到高达70.78% ,池体积大量增加,出口密度下降、粘度上升,已明显发生溢流。钻井队6:30 向项目部副经理李时友进行了电话汇报,只是讲在短起下时,油气侵比较严重,现场正在循环排污,因而未引起李时友的重视。7:30 现场套压不断上升,井口已难以控制时,再次向李时友进行电话汇报,随即李时友向主管井控的公司副经理陶现林和白俊成汇报,汇报时仍对井下井控风险估计不足。7:44 李时友才电话向公司副经理、项目部经理付天明汇报,延误了初期处置的宝贵时机。现场监督发现发生气侵、溢流情况后汇报不

29、及时。2 月23 日 6:30 现场发现气侵、溢流等异常情况,7:58 才向勘探南方分公司川东南工作部汇报。( 3 )住井技术干部和钻井队技术素质差,处置失当致使事件不断恶化,是井喷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在钻开油气层前甲乙双方均组织了钻开油气层验收,对井控装备、井控管理、井控技术措施、应急预案进行了检查,也进行了技术交底,储备浆、储备料均达到了设计和标准要求。钻开长兴组气层后出现了与设计地层压力系数相差较大14的情况,钻开长兴组气层出现异常高压,钻井液密度已经提高到1.96 g/cm 3。甲乙双方对其后的钻进及中完作业重视不够,准备不足,人员、技术措施保障不到位。2012 年 1 月 6 日在钻

30、开油气层验收时,考虑到本井比较偏远,勘探南方分公司李真祥总工程师要求施工单位在钻开气层时派技术干部驻井。2012 年1月31日至 2月20日,中原西南钻井公司普光项目部副经理李时友(主管工程技术,正科级)驻井指导。 2 月 21 日至 23 日,中原西南钻井公司普光项目部副经理柳杰正(主管钻井液技术,副科级)驻井。2 月 3 日至 4 日,中原西南钻井公司副经理陶现林驻井。2 月21 日,中原西南钻井公司副经理付天明到井巡井。从钻至井深 5235.58m 发现良好油气显示, 到 2 月 20 日钻开最后 5407.00-5409.00m 油气显示层,现场一直有主管钻井的技术干部驻井。 本井马上

31、中完, 且经过钻井液密度从 1.50 g/cm 3 提至 1.96g/cm 3 压稳油气层, 现场认为已经没有太大风险, 2 月 20 日主管钻井的技术干部离井,改派了一名负责钻井液技术的技术干部继续住井。在23 日短起发生溢流后,缺少有丰富经验的钻井技术干部现场指导,不能正确判断井下情况、及时正确压井,导致溢流进一步恶化,发生了井控事故。( 4 )工作部、现场监督对重大安全隐患监管不力、管理不到位是事故恶化、处理难度加大的重要原因。15工程设计对储备浆密度有明确要求,2 月 4 日钻井液密度已经提高到1.96g/cm 3 ,工作部相关人员发现了储备浆密度不符合设计要求, 2 月 5 日下发了

32、关于泰来2 井调整储备泥浆密度的通知(川东南工程2012 03 号)并专人送到井场。指令发出后工作部没有及时跟踪督促整改情况,后期多人上井,也未检查落实储备浆密度是否调整到位,现场监督未能及时督促井队将储备浆按要求调整到位,也没有向工作部报告,事发时储备重浆密度低给压井作业造成很大被动。工程设计对H2 S 防护要求明确,在整个海相地层钻进中均须加足除硫剂,消耗后及时补充。对除硫剂加量未达到甲方设计要求、出现险情后未及时补加,勘探南方分公司川东南工作部和现场监督都没有进行有效监管。( 5 )对施工设计重视不够、审查不严,预案对现场井控工作缺乏指导性,是事故恶化、处理难度加大的原因之一。泰来 2

33、井钻井施工设计虽然是按2011 年的模板的格式进行编写,但对本井重要目的层段的井控风险识别不足,施工设计中的井控应急预案针对性不强,钻遇海相含硫气层的井控措施和要求不具体,可操作性差,处理溢流和井控压井的预案不够完善,操作步骤和处置要求不明确。井控演练流于形式,钻井队技术和操作岗位对井控预案不熟悉,发生溢流后不会正确处置。四、下步防范措施161. 高度重视外围探井气层钻进工作, 加强技术准备、 物资准备和应急预案准备,加强现场技术力量川东南地区海相井埋藏深,目的层多,地层压力系统复杂。由于勘探程度低,邻井少,无资料可以参考,难以预测,钻遇高压、裂缝性气层的可能性大,且含 H2 S,有重大井控风

34、险。如果出现又漏又喷、氢脆断钻具的情况,处理难度更大。甲乙双方均应高度重视,加强对气层钻进的监控和管理,作好技术、装备、物资准备,制定和落实针对主要气层的井控措施和应急预案,加强现场技术力量,保证有实战经验的技术干部住井指导气层钻井工作。2. 不断强化井控监管力度,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执行力,杜绝三违现象在泰来 2 井的溢流事件中,施工井队在钻井液密度降低没有检验是否压稳的情况下进行短起钻作业、起钻不灌浆、发现溢流不按井控操作规程进行处理、钻遇含硫气层前不足量加入除硫剂、组织加重钻井液效率低等现象能够发生,说明监督者监管不严,其根源还是安全意识淡薄,抱有侥幸心理。因此必须加强现场井控监管,加大对不认真执行设计、井控规定的处罚力度,杜绝三违现象。3. 加强基层队井控技能培训, 提高井控意识和现场操作水平泰来 2 井井喷事故反映出施工作业队主要骨干井控技能17差,甚至连“井控”的基本概念都没有建立,对“三高”油气藏钻井井控危害性认识不够,经验不足,没有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