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温度计校准规范_第1页
数字温度计校准规范_第2页
数字温度计校准规范_第3页
数字温度计校准规范_第4页
数字温度计校准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数字温度计校准规范1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测量范围在(-60300),采用热电阻、热电偶、测温热敏电阻或其它半导体类测温传感器的数字温度计的首次校准、后续校准和使用中校准。2术语2.1测温热敏电阻电阻值随温度呈指数变化的多晶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用于温度测量的感温元件。2.2分度值对应两相邻标尺标记的两个值之差。3概述数字温度计一般有测温指示和控温两部分共同组成或单独组成。测温系统是根据传感器随温度而变化的特性,经相应的电路处理后,在指示仪表显示出相应的温度,而达到测温的目的。4计量性能要求最大允许误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精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量程的%)0.10.30.51.01.5±0.1&#

2、177;0.3±0.5±1.0±1.5凡表中未列出的数字温度计的示值允许误差以生产厂说明书给出的指标为准。5通用技术要求5.1数字温度计应标有产品的名称、型号、测量范围、制造厂名、出厂编号、出厂日期及表示温度的符号“”标志及分度值。5.2传感器应完好,引线、接插件必须接触良好,焊接牢固。传感器所用保护管材料应能承受相应的使用温度。5.3显示值应清晰,数码显示应无叠字、亮度应均匀,不应有不亮、缺笔画等现象;小数点和表示正、负温度状态的符号及过载状态的显示应正确。6计量器具控制计量器具控制包括首次校准、后续校准和使用中校准。6.1校准条件6.1.1校准设备校准标准器与

3、配套设备见表2表2校准标准器与配套设备序号设备名称技术性能用途1标准水银温度计测量范围:(-60300)标准器2恒温槽温度范围/温度均匀性/温度波动性/·(10min)-1热源工作区域水平温差工作区域最大温差-100-300.050.100.10-301000.020.040.043油槽温度范围/温度均匀性/温度波动性/·(10min)-1测量零位工作区域水平温差工作区域最大温差1003000.040.080.103006000.100.200.204冰点器见附录A热源6.1.2环境条件校准环境温度:(1535);湿度80%RH。6.2校准项目校准项目见表2表3校准项目校准

4、项目首次校准后续校准使用中校准外观示值误差6.3校准方法6.3.1外观用目力观察,应符合5.1条的要求。6.3.2示值误差的校准6.3.2.1校准点:对于首次校准的数字温度计,校准点应均匀分布在整十或整百温度点上(包括测量上、下限),不得少于5点(也可根据用户要求增加校准点,但校准点应选择在主分度线上或整十整百温度点上)。6.3.2.2数字温度计在后续校准或使用中校准时,校准点应均匀分布在整十或整百温度点上(包括测量上、下限),不得少于3点(也可根据用户要求增加校准点,但校准点应选择在主分度线上或整十整百温度点上)。6.3.2.3校准顺序:先校准零点,再分别向上限值或下限值逐点进行校准。6.3

5、.2.4读数方法:直接读取,读数次数不得少于2次(对于最后一位数字显示不稳定的可将读数增加到4次,取平均值)。6.3.2.4零点校准:将数字温度计的传感器插入酒精低温槽或盛有冰水混合物的冰点器中,使用冰点器时其工作端距冰点器底部、器壁不得少于20mm,待示值稳定后进行读数。6.3.2.5其余温度点的校准:校准时采用比较法进行。将数字温度计的测温传感器插入恒温槽中与标准温度计示值进行比较。待示值稳定后读数,读数过程中,恒温槽温度偏离校准点温度不得超过±0.20。(以标准温度计为准)槽温变化应符合表2的控温波动度要求。读数从标准开始,读至被校,然后再从被校读至标准。6.3.2.6实际温度和示值误差分别按下式(1)和(2)计算:T=A+X式中:T恒温槽实际温度,;A标准温度计示值,;X标准温度计示值修正值,;Y=t- T式中:y被校数字温度计示值误差,;t被校温度计示值,;6.4校准结果的处理出具校准证书。6.5校准周期应根据使用条件和使用时间来确定,一般不超过1年。附录A 冰点(0)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将蒸馏水冰破碎成雪花状,放入冰点槽内(一般可选择具有足够深度的广口保温容器),注入适量的蒸馏水,用干净的金属棒或玻璃棒搅拌,再加入雪花状的碎冰,注入适量的蒸馏水,并进行搅拌,如此反复操作,直至冰面与水面接近,将冰面压紧,稳定10min后即可使用。 温度计插入冰点槽时应不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