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赫尔巴特:传统教育的代表_第1页
第五讲 赫尔巴特:传统教育的代表_第2页
第五讲 赫尔巴特:传统教育的代表_第3页
第五讲 赫尔巴特:传统教育的代表_第4页
第五讲 赫尔巴特:传统教育的代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主讲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主讲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杨光富杨光富 副教授副教授联系电话联系电话午休时间勿扰)(午休时间勿扰)电子信箱电子信箱: (咨询)(咨询)个人博客:个人博客:http:/ (上课材料)(上课材料)西方著名教育家选讲西方著名教育家选讲 Selected Educationists i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Education 可围绕下面某一问题写成一篇学术小论文,题目自拟。可围绕下面某一问题写成一篇学术小论文,题目自拟。 (1)阐述某位教育家的经历或教育思想的某个方面,并谈)阐述某位教育家的经历或教育思想的某个方面,

2、并谈谈对你的启发。谈对你的启发。 (2)针对某一位教育家的教育著作,写一篇读后感。)针对某一位教育家的教育著作,写一篇读后感。 (3)谈谈你对这门课程看法及其收获。)谈谈你对这门课程看法及其收获。 (4)其他与本课程有关的内容,形成文章。)其他与本课程有关的内容,形成文章。作业要求作业要求: (1)文章字数:建议字数为)文章字数:建议字数为2500以上以上 (2)交作业时间:)交作业时间:4月月1日,手写或打印日,手写或打印 (3)作业要注明院系、年级、姓名、学号,联系方式(手机)作业要注明院系、年级、姓名、学号,联系方式(手机或电子邮箱)。或电子邮箱)。 本课程作业本课程作业课后作业 请登录

3、请登录http:/ 第六讲:赫尔巴特:第六讲:赫尔巴特:传统教育的代表传统教育的代表一、赫尔巴特生平和著作一、赫尔巴特生平和著作二、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二、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三、教育目的三、教育目的四、教育性教学原则四、教育性教学原则五、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五、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六、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七、六、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七、儿童管理儿童管理八、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导导 学学 学习本讲应在了解赫尔巴恃的生平活学习本讲应在了解赫尔巴恃的生平活动、心理学和伦理学思想的基础上,着动、心理学和伦理学思想的基础上,着重掌握其教育思想体系中的教育目的、重掌握其教育思想体系中的教育目的、儿童管

4、理、教育性教学、课程体系、教儿童管理、教育性教学、课程体系、教学的形式阶段和道德训练等问题,并给学的形式阶段和道德训练等问题,并给予实事求是的分析、评价,进而了解赫予实事求是的分析、评价,进而了解赫尔巴特在建立科学教育学进程中的贡献。尔巴特在建立科学教育学进程中的贡献。一、赫尔巴特生平和著作一、赫尔巴特生平和著作 约翰约翰 菲力德力赫菲力德力赫 赫尔巴特赫尔巴特(Johann Friederich Herbart,17761841)是是19世纪上半期德国著名的教育世纪上半期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家。 赫尔巴特出生于德国的奥登堡,父亲是赫尔巴特出生于德国的奥登堡,父亲是当地的律师兼议员,幼年受过母亲良

5、好的教当地的律师兼议员,幼年受过母亲良好的教育。育。12岁时进古典文科中学读书。岁时进古典文科中学读书。 18岁时入当时德国哲学革命的中心岁时入当时德国哲学革命的中心耶拿大学习法律和哲学,读了不少斐希特、耶拿大学习法律和哲学,读了不少斐希特、谢林、莱布尼兹和康德的著作。在他们思想谢林、莱布尼兹和康德的著作。在他们思想的影响下,赫尔巴特在哲学、伦理学、美学的影响下,赫尔巴特在哲学、伦理学、美学等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为其以后在心理学、等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为其以后在心理学、教育学方面取得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育学方面取得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797年,赫尔巴特大学毕业后,赴年,赫尔巴特大

6、学毕业后,赴瑞士担任贵族斯泰格三个儿子的家庭教瑞士担任贵族斯泰格三个儿子的家庭教师。他根据心理学原理对三个年龄不同,师。他根据心理学原理对三个年龄不同,性格各异的儿童进行教育,使教育更符性格各异的儿童进行教育,使教育更符合于他们的实际。合于他们的实际。 赫尔巴特认为,这个时期他虽然只赫尔巴特认为,这个时期他虽然只是三个儿童的家庭教师,但已创造了是三个儿童的家庭教师,但已创造了“自己的学校自己的学校”,取得了教育经验,从,取得了教育经验,从此,他开始研究教育学上的心理学问题。此,他开始研究教育学上的心理学问题。 18021808年,赫尔巴特任哥年,赫尔巴特任哥廷根大学教授,讲授哲学、伦理学、廷根

7、大学教授,讲授哲学、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种课程。教育学、心理学等多种课程。 1806年,他的最主要的教育代年,他的最主要的教育代表作表作普通教育学普通教育学出版。这个时出版。这个时期是赫尔巴特在教育理论创建上最期是赫尔巴特在教育理论创建上最富有成就的时期。富有成就的时期。 18091809年,法军入侵德国,哥廷根大年,法军入侵德国,哥廷根大学蒙受影响,赫尔巴特应哥尼斯堡大学学蒙受影响,赫尔巴特应哥尼斯堡大学之聘,接任康德继任者的席位,担任哲之聘,接任康德继任者的席位,担任哲学和教育学讲座。学和教育学讲座。 1810 1810年,他设立了一个实验学校,年,他设立了一个实验学校,并首创教育科

8、学研究所。在此期间,赫并首创教育科学研究所。在此期间,赫尔巴特又撰写了大量心理学著作。这个尔巴特又撰写了大量心理学著作。这个时期是赫尔巴特从事教育科学事业的鼎时期是赫尔巴特从事教育科学事业的鼎盛时期。盛时期。 1833 1833年,赫尔巴特辞去哥尼斯堡大年,赫尔巴特辞去哥尼斯堡大学教授的职务,又回到哥廷根大学讲授学教授的职务,又回到哥廷根大学讲授哲学和教育学。哲学和教育学。18351835年出版了年出版了教育学教育学讲义纲要讲义纲要,进一步发展了,进一步发展了普通教育普通教育学学中的思想,完善了他的教育学体系。中的思想,完善了他的教育学体系。 1840 1840年,他写成了年,他写成了心理学研

9、究心理学研究,18411841年编撰了年编撰了哲学辞典哲学辞典。同年。同年8 8月月1414日,突然逝世。日,突然逝世。赫尔巴特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在德国赫尔巴特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在德国大学中任哲学、教育学的教学工作,大学中任哲学、教育学的教学工作,并以哲学、心理学为基础致力于建立并以哲学、心理学为基础致力于建立科学教育学,他为教育科学事业的建科学教育学,他为教育科学事业的建设,整整奋斗了设,整整奋斗了4444年年,为教育学的发,为教育学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二、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二、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有双重理论基础,即伦理学和心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有双重理

10、论基础,即伦理学和心理学。理学。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学只有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学只有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才能成为一门科学。在他看来,实践哲学即伦理上才能成为一门科学。在他看来,实践哲学即伦理学和心理学应是教育学的基础,他说:学和心理学应是教育学的基础,他说:“教育作为教育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与心理学为基础的,前者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与心理学为基础的,前者指明目的,后者指明途径、手段以及对教育成就的指明目的,后者指明途径、手段以及对教育成就的阻碍阻碍”(张焕庭主编:(张焕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选,第,第288288页)。页)。(一)赫尔巴特的

11、伦理学(一)赫尔巴特的伦理学赫尔巴特把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赫尔巴特把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确定为五种道德观念,以此作为系,确定为五种道德观念,以此作为他的伦理学的基本原理。这五种道德他的伦理学的基本原理。这五种道德观念为:观念为:内心自由;完善;仁慈;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正义和公平。(1)“(1)“内心自由内心自由”。要求个人的意见。要求个人的意见和行为摆脱外在的干扰,服从内心理和行为摆脱外在的干扰,服从内心理性的判断,真正认识到个人行为的意性的判断,真正认识到个人行为的意义,使意见与行为协调一致,确定人义,使意见与行为协调一致,确定人的行为方向。的行为方向。 (2)“(2

12、)“完善完善”。当意见和行为之间发。当意见和行为之间发生矛盾且无法调和时,则依靠生矛盾且无法调和时,则依靠“完善完善”的观念加以解决,即用多方面理智能的观念加以解决,即用多方面理智能力加以协调,使行为完善起来。力加以协调,使行为完善起来。(3)“(3)“仁慈仁慈”。当。当“完善完善”的观念还的观念还不能解决意见与行为的矛盾,两者仍不能解决意见与行为的矛盾,两者仍然无法协调时,就要用然无法协调时,就要用“善意善意”的观的观念,即念,即“绝对的善绝对的善”的观念去解决。的观念去解决。这就是要求个人的意志与他人意志协这就是要求个人的意志与他人意志协调,能为别人谋利益,保持与人为善调,能为别人谋利益,

13、保持与人为善的态度,而不与任何人发生的态度,而不与任何人发生“恶意的恶意的冲突冲突”,从而维护安定的社会秩序。,从而维护安定的社会秩序。(4)“(4)“正义正义”的观念。在现实生的观念。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是经常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是经常发生的,这就要求用发生的,这就要求用“正义正义”的的观念予以调节,即要求安分守己,观念予以调节,即要求安分守己,互不侵犯,遵守法律,从而巩固互不侵犯,遵守法律,从而巩固社会秩序。社会秩序。 (5)“(5)“公平公平”的观念。假如上述各的观念。假如上述各种观念仍然不能约束一个人的行种观念仍然不能约束一个人的行为,他还发生破坏社会生活秩序为,他还发生破

14、坏社会生活秩序的错误行为时,则用的错误行为时,则用“报偿报偿”的的观念对损害社会生活的恶行,给观念对损害社会生活的恶行,给以应受的惩罚,对好的行为予以以应受的惩罚,对好的行为予以褒赏,做到赏罚分明。褒赏,做到赏罚分明。 (二)赫尔巴特的心理学(二)赫尔巴特的心理学他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位把心理学作为一他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位把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加以研究,并努力把它建成门独立学科加以研究,并努力把它建成一门科学的思想家。一门科学的思想家。赫尔巴特认为,心理学是教育学的最重赫尔巴特认为,心理学是教育学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建立科学教育学的首要的理论基础,是建立科学教育学的首要科学。要科学。 赫尔巴特毕

15、生从事心理学研究,并赫尔巴特毕生从事心理学研究,并努力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努力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寻求教育教学规律,在教育学和心寻求教育教学规律,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史上都有着不可磨灭的理学的发展史上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功绩。三、教育目的三、教育目的1 1、可能的目的(选择的目的)、可能的目的(选择的目的)是指与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是指与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目的,也就是目的,也就是“学生将来作为成年人学生将来作为成年人本身所要确立的目的。本身所要确立的目的。”教育的目的就是发展这中多方面的兴教育的目的就是发展这中多方面的兴趣。趣。 2 2、必要的目的(道德的目的

16、)、必要的目的(道德的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和作为基本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和作为基本的目的。是指儿童将来不管从事任何的目的。是指儿童将来不管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完善的道德品质。活动,都必须具备的完善的道德品质。所谓道德的目的,就是培养五种道德所谓道德的目的,就是培养五种道德观念,使之具备完美的道德品质。观念,使之具备完美的道德品质。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目的中,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目的中,教师最应关心的是后者而不是前教师最应关心的是后者而不是前者。者。为完成教育目的,赫尔巴特提出为完成教育目的,赫尔巴特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即儿童了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即儿童管理、教学和道德

17、训练。管理、教学和道德训练。 四、教育性教学原则四、教育性教学原则在西方教育史上,他第一个明确地提在西方教育史上,他第一个明确地提出出“教育性教学教育性教学”的思想,把教学作的思想,把教学作为道德教育最基本的途径和方法。为道德教育最基本的途径和方法。他所说的他所说的“教育性教学教育性教学”,就是说任,就是说任何教学都必须具有教育性,教育不能何教学都必须具有教育性,教育不能离开教学。离开教学。赫尔巴特强调道德教育要建立在知识教育基赫尔巴特强调道德教育要建立在知识教育基础之上,把教学作为道德教育的最主要的手础之上,把教学作为道德教育的最主要的手段。与此同时,又指出,教学必须有明确的段。与此同时,又

18、指出,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形成道德观念,培养完善的品格,则目的,形成道德观念,培养完善的品格,则是其最高目的。这样把教育与教学两者辩证是其最高目的。这样把教育与教学两者辩证地统一起来,表明赫尔巴特对寓教育于教学地统一起来,表明赫尔巴特对寓教育于教学之中这条规律已经有了认识,并且进行了明之中这条规律已经有了认识,并且进行了明确的论述,在教育发展史上作出了巨大贡献。确的论述,在教育发展史上作出了巨大贡献。教育性教学的基本思想,已为现代教育学所教育性教学的基本思想,已为现代教育学所承认,并得到进一步发展。承认,并得到进一步发展。 五、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五、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赫尔巴特分兴趣为六种,两

19、大类,并根据六种兴赫尔巴特分兴趣为六种,两大类,并根据六种兴趣设置了相适应的学科。趣设置了相适应的学科。 (1)(1)经验的兴趣: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观察,经验的兴趣: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观察,由感觉而得来的以经验为基础的兴趣,与之相适由感觉而得来的以经验为基础的兴趣,与之相适应设自然应设自然( (博物博物) )、物理、化学、地理等科目。、物理、化学、地理等科目。 (2)(2)思辩的兴趣:是通过思考探索事物间的关思辩的兴趣:是通过思考探索事物间的关系、规律的兴趣,与之相适应的学科为数学、逻系、规律的兴趣,与之相适应的学科为数学、逻辑学、文法等。辑学、文法等。 (3)(3)审美的兴趣:评价、判断自然

20、、艺术和行审美的兴趣:评价、判断自然、艺术和行为美丑的兴趣,与之相适应有文学、绘画、音乐为美丑的兴趣,与之相适应有文学、绘画、音乐等学科。等学科。(4)(4)同情的兴趣:在与一定范围的人接触中,同情的兴趣:在与一定范围的人接触中,愿与人共享苦乐的兴趣,通过本国语、外愿与人共享苦乐的兴趣,通过本国语、外国语国语( (古典语和现代语古典语和现代语) )等学科来培养。等学科来培养。 (5)(5)社会的兴趣:愿与较广泛的人接触,社会的兴趣:愿与较广泛的人接触,关心社会和国家幸福的兴趣,与之相适应关心社会和国家幸福的兴趣,与之相适应的学科为历史、政治、法律等。的学科为历史、政治、法律等。 (6)(6)宗

21、教的兴趣:重视和亲近神的兴趣,宗教的兴趣:重视和亲近神的兴趣,与之相适应的学科是神学。与之相适应的学科是神学。赫尔巴特把上述六种兴趣分赫尔巴特把上述六种兴趣分为两类,前三种归为一类,为两类,前三种归为一类,称自然的或认识的兴趣,后称自然的或认识的兴趣,后三种归为一类,称历史的或三种归为一类,称历史的或同情的兴趣。同情的兴趣。 六、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六、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学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兴趣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与生兴趣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与兴趣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相适应,兴趣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相适应,他提出了教学的四个阶段,即明他提出了教学的四

22、个阶段,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了、联想、系统、方法。 第一阶段:明了第一阶段:明了( (清楚清楚) )。这个阶段主。这个阶段主要是让学生清楚、明了地感知新教材,要是让学生清楚、明了地感知新教材,儿童的心理处于静态的专心活动中,儿童的心理处于静态的专心活动中,兴趣为注意阶段。方法则采用叙述教兴趣为注意阶段。方法则采用叙述教学学( (或称单纯提示的教学或称单纯提示的教学) ),教师通过,教师通过实物的观察、图片的演示、简练而清实物的观察、图片的演示、简练而清晰的讲述,提示新教材,让学生在保晰的讲述,提示新教材,让学生在保持集中注意力中观察、感知、分析每持集中注意力中观察、感知、分析每一个单一的

23、感知对象,获得明晰的观一个单一的感知对象,获得明晰的观念。念。第二阶段:联合第二阶段:联合( (联想联想) )。这个阶段主要。这个阶段主要是把新获得的观念与旧有的观念联系起是把新获得的观念与旧有的观念联系起来,形成新的观念。这时儿童的心理处来,形成新的观念。这时儿童的心理处于动态的专心活动中,兴趣为期待阶段。于动态的专心活动中,兴趣为期待阶段。方法则采用分析教学,教师在学生已有方法则采用分析教学,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与学生进行无拘束的谈话,知识基础上,与学生进行无拘束的谈话,唤起已有的观念,使之与新观念建立联唤起已有的观念,使之与新观念建立联系。系。第三阶段:系统。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第三阶

24、段:系统。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已获得的知识进行综合、归纳、概对已获得的知识进行综合、归纳、概括、作出结论,使之概念化、系统化,括、作出结论,使之概念化、系统化,并纳入原有的知识系列,以形成组织并纳入原有的知识系列,以形成组织严密的、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儿童严密的、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儿童的心理处于静态的审思活动,兴趣则的心理处于静态的审思活动,兴趣则处于探求阶段,教学上采用综合方法。处于探求阶段,教学上采用综合方法。第四阶段:方法。学生通过独立作业,第四阶段:方法。学生通过独立作业,或按教师的指示进行改正作业等练习,或按教师的指示进行改正作业等练习,把系统化了的知识应用到把系统化了的知识应用到“

25、个别情况个别情况”中去,运用到实际中去。这时在心理中去,运用到实际中去。这时在心理上已进入动态的审思活动,兴趣正处上已进入动态的审思活动,兴趣正处于行动阶段。于行动阶段。赫尔巴特的教学阶段,为他的追随者赫尔巴特的教学阶段,为他的追随者席勒席勒(Ziller,18171882)(Ziller,18171882)所发展,变所发展,变成了五段。席勒把原来的第一个阶段成了五段。席勒把原来的第一个阶段分成两步,成为:预备、提示、连结、分成两步,成为:预备、提示、连结、总括、应用五个阶段,在教育史上称总括、应用五个阶段,在教育史上称为为“五段教学法五段教学法”。五段教学法在。五段教学法在1919世纪下半叶

26、曾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中世纪下半叶曾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中小学,影响极为深远。小学,影响极为深远。七、儿童管理七、儿童管理(1)(1)威胁。赫尔巴特说:威胁。赫尔巴特说:“一切管理制度首一切管理制度首先采取的是惩罚的威胁先采取的是惩罚的威胁”。所谓所谓“惩罚的威胁惩罚的威胁”,就是事先警告儿童,就是事先警告儿童,不守纪律必受惩罚,强迫他们就范。但这不守纪律必受惩罚,强迫他们就范。但这种方法可能导致两种危险:首先是一些本种方法可能导致两种危险:首先是一些本性顽强的儿童蔑视一切威胁,仍然为所欲性顽强的儿童蔑视一切威胁,仍然为所欲为,使威胁不发生效用;其次是数目更多为,使威胁不发生效用;其次是数目更多的

27、本性软弱的儿童承受不起威胁,也会产的本性软弱的儿童承受不起威胁,也会产生不良后果。生不良后果。(2)(2)监督。监督是不可缺少的方法,可是必监督。监督是不可缺少的方法,可是必须运用得当,否则必然造成极大的危害。须运用得当,否则必然造成极大的危害。赫尔巴特说:赫尔巴特说:“拘于细节与经常的监督,拘于细节与经常的监督,对于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均同样是一种负担,对于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均同样是一种负担,因此双方面易于以欺骗相结合。同时,在因此双方面易于以欺骗相结合。同时,在经常监督的压力下成长的人们必然缺乏创经常监督的压力下成长的人们必然缺乏创造的能力,果断的精神,自信的行为和多造的能力,果断的精神,自信的

28、行为和多才多艺。才多艺。 (3)(3)命令和服从。这要与威命令和服从。这要与威胁、监督配合运用。无论命胁、监督配合运用。无论命令或者禁止都应明确、具体,令或者禁止都应明确、具体,发出之后即不再收回,要求发出之后即不再收回,要求儿童绝对服从。儿童绝对服从。 (4)(4)惩罚。在实践中违反禁惩罚。在实践中违反禁止和命令的事情是难以避免止和命令的事情是难以避免的,这时则采用惩罚。如剥的,这时则采用惩罚。如剥夺自由、禁止用餐、关禁闭、夺自由、禁止用餐、关禁闭、打手板、使用惩罚簿等。打手板、使用惩罚簿等。 他认为,对儿童管理最有效的方他认为,对儿童管理最有效的方法是课业。赫尔巴特说:法是课业。赫尔巴特说

29、:“无论无论如何儿童一定要有事做;懒散会如何儿童一定要有事做;懒散会导致做坏事与不受约束。导致做坏事与不受约束。他认为,功课是最好的管理方法。他认为,功课是最好的管理方法。此外,手工劳动、野外活动也可此外,手工劳动、野外活动也可使儿童不再去做无谓的事情。使儿童不再去做无谓的事情。爱可以减轻管理工作,有着爱可以减轻管理工作,有着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应当以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应当以慈爱对待儿童,使师生之间慈爱对待儿童,使师生之间的情感和谐起来。的情感和谐起来。八、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从从1919世纪世纪6060年代开始,由于斯托年代开始,由于斯托伊(伊(StoyStoy)、齐勒()、齐勒(Zille

30、rZiller)等)等人的大力宣传和研究,赫尔巴特人的大力宣传和研究,赫尔巴特教育学说很快传播到德国以外的教育学说很快传播到德国以外的许多国家和地区。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德国,在德国,18681868年首先在莱比锡成立了科年首先在莱比锡成立了科学教育学协会,致力于赫尔巴特教育理学教育学协会,致力于赫尔巴特教育理论的研究和传播。以后在德国的许多地论的研究和传播。以后在德国的许多地区都建立了类似的组织,一时间形成了区都建立了类似的组织,一时间形成了人数众多的赫尔巴特学派。与此同时,人数众多的赫尔巴特学派。与此同时,大量的研究成果先后问世。从大量的研究成果先后问世。从1919世纪世纪6060年代以来,

31、在德国和瑞士先后出版了年代以来,在德国和瑞士先后出版了22342234部有关赫尔巴特的著作。在此期间,部有关赫尔巴特的著作。在此期间,先后创办了先后创办了1010种刊物,专门进行赫尔巴种刊物,专门进行赫尔巴特学说的传播。特学说的传播。在美国,赫尔巴特学说同样引起了巨在美国,赫尔巴特学说同样引起了巨大的凡响。由于曾留学德国的德大的凡响。由于曾留学德国的德加加莫(莫(Charles De GarmoCharles De Garmo)、麦克默里)、麦克默里兄弟(兄弟(D.McMurryD.McMurry、F. McMurryF. McMurry)和哈)和哈里斯(里斯(W. HarrisW. Harr

32、is)等人大量宣传,)等人大量宣传,18921892年,美国成立了全国赫尔巴特协年,美国成立了全国赫尔巴特协会,其目的在于促进赫尔巴特思想的会,其目的在于促进赫尔巴特思想的传播和它在美国学校的运用。传播和它在美国学校的运用。课堂讨论结合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谈谈我国教育的现状。九、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如何传入中国的 “赫尔巴特学说传入中国,是在赫尔巴特学说传入中国,是在2020世纪初叶。世纪初叶。” ” 当近代中国的教育界睁眼看世当近代中国的教育界睁眼看世界时,界时,“在全球风行的是赫尔巴特在全球风行的是赫尔巴特的教育学说,而中国又是通过日本的教育学说,而中国又是通过日本来认识、接受它的。来认识、接

33、受它的。” 我国之所以通过日本来认识赫尔巴特的我国之所以通过日本来认识赫尔巴特的教育学说,这主要因为我国和日本一衣带水,教育学说,这主要因为我国和日本一衣带水,文化非常接近,这样更容易接受对方的思想;文化非常接近,这样更容易接受对方的思想;另外,日本经过明治维新,门户大开,学习另外,日本经过明治维新,门户大开,学习西方教育思想与制度,变革自身的教育,已西方教育思想与制度,变革自身的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这颇有他国借鉴的价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这颇有他国借鉴的价值。值。 张之洞在张之洞在劝学篇劝学篇中也列举出了几点中也列举出了几点我们为什么学习日本的理由:我们为什么学习日本的理由:“至游学之

34、国,至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一、路近费省,可多遣;二、西洋不如东洋:一、路近费省,可多遣;二、去近华,易考察;三、东文近于中文,易通去近华,易考察;三、东文近于中文,易通晓;四、西书甚繁,凡西学不切要者,东人晓;四、西书甚繁,凡西学不切要者,东人已删节而酌改之。中、东情势,风俗相近,已删节而酌改之。中、东情势,风俗相近,易仿行易仿行。” 从日本译介有关赫尔巴特的教育学说著作从日本译介有关赫尔巴特的教育学说著作 20世纪初,我国从日本翻译介绍了大量的赫世纪初,我国从日本翻译介绍了大量的赫尔巴特教育学说的有关著作,其主要原因是尔巴特教育学说的有关著作,其主要原因是“吾吾国教育尚在幼年时代,罕有窥

35、斯界之面目者,与国教育尚在幼年时代,罕有窥斯界之面目者,与其为武断之议论,不如直译外籍,供人采择,尚其为武断之议论,不如直译外籍,供人采择,尚不致贻误后来。不致贻误后来。 由于我国留学日本的学生多,学习日文由于我国留学日本的学生多,学习日文的多,翻译力量强大,因而翻译日本教育学的多,翻译力量强大,因而翻译日本教育学的甚多,随着这些译著在我国出版发行,赫的甚多,随着这些译著在我国出版发行,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也随之传到我国。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也随之传到我国。 王国维与王国维与教育世界教育世界在译介赫尔巴特教育理在译介赫尔巴特教育理论方面的贡献论方面的贡献 在翻译介绍赫尔巴特教育学说方面,首先必须在翻

36、译介绍赫尔巴特教育学说方面,首先必须提到王国维与提到王国维与教育世界教育世界所作的贡献。王国维所作的贡献。王国维(18871927)是)是教育世界教育世界的主编,他在教育的主编,他在教育方面的贡献是致力吸收和融会中西方的教育理论,方面的贡献是致力吸收和融会中西方的教育理论,大力翻译和介绍西方教育理论和教育制度,为中国大力翻译和介绍西方教育理论和教育制度,为中国教育现代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教育现代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教育世界教育世界于于1901年在上海创刊,是我国最早的教育专业刊物。年在上海创刊,是我国最早的教育专业刊物。该刊物虽然共出该刊物虽然共出166期,但它确是期,但它确是“在在1907年

37、以前年以前私人创办的教育杂志中,它是发行量最大、影响也私人创办的教育杂志中,它是发行量最大、影响也较大的一种。较大的一种。” 留日学生是翻译赫尔巴特教育理论的主力军留日学生是翻译赫尔巴特教育理论的主力军 甲午战争后,我国派大批的学生到日本甲午战争后,我国派大批的学生到日本留学,以学习普通学和速成教育为两大主流。留学,以学习普通学和速成教育为两大主流。由于这些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和教育方由于这些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和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有因此,赴日留学生称为翻面的专业知识,有因此,赴日留学生称为翻译赫尔巴特及其学派的理论主要力量。译赫尔巴特及其学派的理论主要力量。 赫尔巴特的教育学说对亚洲一

38、些国家赫尔巴特的教育学说对亚洲一些国家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中国,最早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中国,最早系统引进的西方教育学说就是赫尔巴系统引进的西方教育学说就是赫尔巴特及其信徒的理论。特及其信徒的理论。2020世纪初,赫尔世纪初,赫尔巴特及其学派教学理论在中国得到了巴特及其学派教学理论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对当时废科举、兴学堂广泛的传播,对当时废科举、兴学堂和发展近代师范教育,起到了积极的和发展近代师范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推动作用。留日师范生和应聘来华的日本教习的传授留日师范生和应聘来华的日本教习的传授 这些学师范的留日学生归国后基本上从这些学师范的留日学生归国后基本上从事各类学校的教学工作。事各类学校的教学工作。 教习,是清末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通称。教习,是清末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通称。应聘到中国的日本教师被称为应聘到中国的日本教师被称为“日本教习日本教习”。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影响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影响理论方面:推动了国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