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把握固定句式 翻译准确快捷所谓“固定句式”,就是某些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理解时不能分开、而需要按照某种固定模式来解释的词语。 (一)表疑问的固定句式 1. 安所,疑问代词“安”只能和“所”组合,表处所。可译作“什么地方”。例如:若徐州不定,将军当安所归乎?( 三国志· 荀或传 )2何所,即“所何”,疑问代词前置。是“所 者何为”的移位和压缩。可译作“ 的(人、物、事)干什么用”。例如:卖炭得钱何所营? (卖炭翁) 3何以,即“以何”的倒装。表示疑问。可译作“用什么办法”“有什么”“为什么”“凭借什么”。例如:何以言之?( 赤壁之战
2、)4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例如: 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 (失街亭) 奈何取之尽锚株,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5如何,译为“对怎么办”。例如: 如太行、王屋何?( 愚会移山 )6奈 何,译成“把怎么办”。例如: 巫姻、三老不来还,奈之何了(西门豹治邺) 7何如,常用来问行为方式或事物状况,可译为“怎么样”。“何如”还经常用于对人或事物进行比较,相当于“孰与”的用法,译为“比 怎么样”。例如: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 )王孝伯问谢公:“林公何如右军?' 谢曰:“右军胜林公。”( 世说新
3、语 ) 8何遵,表示问原因,译为“怎么”。例如: 此何速不为福乎?(塞翁失马 )(二)表反问的固定句式1不亦 乎,译为“不是 吗”。例如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 学而) 2何 为,译为“还要 干什么”。例如: 如今人方为刀姐,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 ) 3何以 为,由疑问代词“何”、介词“以”和动词“为”组成。“何以”即“以何”的倒置。“何以 为”等于介词结构加动宾词组“为何”。可译作“用(要) 做什么”例如:敌未灭,何以家为?(宋史· 击飞列传)) 4何 之有,疑问代词“何”同它所修饰的
4、中心词共同作“有”的宾语。为了强调宾语,把“何”提前。 “何有”之间嵌人结构助词“之”作“何”提前的标志,表示反洁。可译作“有什么 呢”。 例如:宋何罪之有?(公输 ) 5何有于.,表反话,可译作“对于 来说,又有什么呢”。有时可理解为“何 之有”,但它中间的词语被省略,译时应补出。例如:默而识之,学而不厌,海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6庸 乎,译为“难道 吗”。例如: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7其 乎,表示洁问或揣度,译为“难道 吗”或“大概 吧”。例如: 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少年中国说 )8 . 如之何,奈何,译为“怎么
5、 呢”。例如: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诗经· 君子于役 ) (三)表推测、揣度或商榷的固定句式 1得无 乎,得无 耶,译为“恐怕 吧”或“莫非 吧”。例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岳阳楼记)2无乃 乎,译为“恐怕 吧”。例如: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般之战 ) 3 之谓也,其 之谓也,其 之谓乎,译为“说的就是 啊”“大概说的就是 吧”。例如: 诗曰:“孝子不匾,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郑伯克段于部) ( 四)表感叹的固定句式 1何其,它一般有两种用法:一种是表示原因和程度,译为“为什
6、么”“多么”;一种是表示感叹语气,译为“多么”。例如: 南郭惠子问于子贡曰:“夫子之门何其杂也?" ( 荀子 )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沽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2一何,有的写作“壹何”,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增强感叹语气,可译为“多么”。例如: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石壕吏 ) (五)比较的固定句式 1孰与,与 孰,译为“跟 比较,哪一个 ”。例如: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 2孰若,译为“哪里比得上”。例如;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六)表选择或并列的固定句式1非 则,表示选择。可译作“不是
7、 就是 ”。例如: 非死则徙尔。( 捕蛇者说) 2其 其 ,表示选择。可译作“是 还是。例如: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真邪? 其然乎?其不然乎?( 祭十二郎文 ) 有时候前一个“其”字可省略。例如:诚爱赵乎?其实僧齐乎? (史记· 赵世家) (七)表示特殊语气1、顾:(一)反而,难道。 例: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陛下不以罪其孥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二)表示轻微的转折:例: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不知计所出耳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2、独:在疑问句中,表反问,译为:难道、怎么。如:“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3、曾:
8、用来加强语气,常与“不”“无”连用,可以译为:连···都··· 。例如: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曾不若孀妻弱子4、诚:(一)表示假设,译为:如果,果真。例:诚能得樊将军首。(荆轲刺秦王(二)表示肯定的语气,译为:确实,的确。例:臣诚恐见欺与王而负赵。5、其(一)表示商量的语气:吾其还也。(二)表示反问的语气:译为:难道。例: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左传)(三)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例: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则齐国其庶几乎?
9、160;(四)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例: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其若是,孰能御之? (五)表示选择,译为:是···还是···。例: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真邪? 其然乎?其不然乎?( 祭十二郎文 )(六)表示加强的语气,译为:多么。例: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第一个“其”表反问语气,第二个“其”表推测。“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不识得千里马啊!)固定句式实例、“有者”此式用于所要介绍、陈述的对象,是一种特殊的定语后置形式。译为“有
10、个的人”。例如口技:“京城有善口技者。” 、“以······为······” 此式用“以”组成介词结构作状语,来表示动词“为”所凭借的和依据的对象等。可译为“用做”或“把当作”。例如六国论:“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有时也可紧缩成“以为”。例如黔之驴:“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有(无)所” 此式中“所”与后边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的“所”字词组,作动词“有(无)”的宾语。可译为
11、“有(没有)的(人、事、物)”。如鸿门宴:“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木兰诗:“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有(无)以” 此式是动词“有”和介词“以”连用于谓语动词前,对某种事情赖以实现的条件、办法等加以肯定(或否定)。译为“有(没有)什么办法用来”。例如中山狼传:“吾终当有以活汝。”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是以” 此式用于因果句中表示结果或推断。译为“所以(因此)”。如石钟山记:“余是以记之。” 、“何所” 此式系“所,(是)何”的主谓倒装式。译为“所的(人、东西、事
12、物),是(谁)什么”。如木兰诗:“问女何所思?” 、“所以” 此式由于介词“以”,含有“用”、“因”等不同的意义,据此,可译为:“用来的工具(方法、方式)”;“凭他(它)来的”。例如:公输:“吾知所以距子矣。”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导致的原因”;“的缘故”。例如察今:“此其所以败也。” 、“然则” 此式表示承上的连接关系。译为“既然这样,那么”或“那么”。例如岳阳楼记:“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表示比较的习惯说法:···孰与·
13、··;···何如···;···孰若···; ···何若···,这些习惯说法都是表示比较,用来表示人或事物互相比较的结果。都可译为“跟···比较,哪个更···”。例如: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救赵孰与勿救? “孰与” 表示比较和选择,译为“与比,哪
14、一个”。邹忌讽齐王纳谏“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10、“何······之有” 是“有何······”的倒装,表示反问, “何”是动词“有”的前置宾语,“之”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何···之有”可译为“有什么···呢”或 “有什么···的呢”。如:公输:“宋何罪之有?” 11、“无乃···
15、83;··乎” 此式表示用委婉的语气对某一情况(事情)加以推测(商榷)。译为“恐怕(只怕)吧”。例如崤之战:“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12、“不亦···乎” ,是古代一种比较委婉的反问(含有探问)句式。句式中的“亦”字是副词,可译为“也”;“乎”字是疑问语气词,可译作“吗”。“乎”字与前面的“不亦”呼应,构成反问句式“不亦乎”,可以用现代汉语“不也···吗”或“岂不是···吗”如卖油翁:“吾射不亦精乎?”
16、160;13、“得无···乎(耶)” 此式表示对某种情况的推测或诘问。译为“恐怕吧”或“莫非吧”。如岳阳楼记:“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促织:“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14、“得非···与”“岂非···与”,表反反问,相当于“难道不是···吗”?例如: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与?(柳宗元封建论) 15、“如(若、奈)······何” 此式表示
17、对某事(人、物)怎样对待或处置。译为“把怎么样”或“对怎么办”。如愚公移山:“如太行王屋何?”西门豹治邺:“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 16、“何为” 此式多用于询问,有时也用于反问。译为“为什么”。如史记·淮阴侯列传:“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擒?”17、“何以······为” 此式用于反问,其中“何以”的意思是“怎么用得着”,“为”是语气助词。“何以为”用现代汉语可译为“要(拿、用)·····做(干)什么呢”或译
18、为“怎么(为什么)用得着·····呢”。如: 汉书·霍去病传:“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有时“以”可以省略,变成“何为”形式。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项羽本纪)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本纪) “何以···为”中的“何”字,有时换作“奚”、“恶”;“以”字有时换为“用”字,这样便形成“奚以···为”、“何用···为”等形式,意义不变。如: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哪里用得着飞到九万里的高
19、处再向南飞呢?18、“与其······孰若” 此式表示语意的选择。可译为“与其不如”。如冯婉贞:“与其坐而等亡,孰若起而拯之?” 19、“之谓也” 此式既可用于句末,又可用于句中。用于句末,表示总结性判断。译为“说的就是啊”。如果用于句中,省去“也”,变为“之谓”,当是另一种译法。译为“这就叫做”。 如齐桓晋文之事中的两例:“夫子之谓也。”和“此之谓失其本心。”( 其···之谓也:大概说的就是···吧
20、 )20、“何有于” 此式中动词“有”,带上了一个前置宾语“何”,又用介词“于”和它后面的名词、代词所组成的介词结构加以修饰。译为“对于···来说,又有什么呢”。如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1、“既···且(又、亦)” 此式表示二者兼有及语意的递进。译为“既又”。如诗经·小雅:“丧乱既平,既安且宁。” (四)表示感叹的习惯说法 22、何其··· :可译为“怎么那么···”或“为什么这么···”。例如:观庆父及叔牙、闵公之际,何其乱也? 赐,汝来何其晚也? 23、何···之···:可译为“怎···这么···”或“怎么这么····”,也可译为“怎么那么···”或“为什么这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质量员之装饰质量基础知识题库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
- 2025年伤口进修护士出科考试试卷及答案
- 城市更新项目质量保障方案
- 新2025年公需科目完整题库(含答案)
- 2025年安全生产知识及6S现场管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湖北省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换热站设备自动化控制方案
- 淮安教师面试题目及答案
- 火锅店员试题及答案
- 化验室实践试题及答案
- 伊犁旅游策划方案
- 厂房更换彩钢瓦施工方案
- 钢筋混凝土暗盖板涵技术交底
- 实操题目讲解
- 助听器效果评估
- 2023年宝钢股份用户满意度调查分析报告
- 沪教版小学英语语法及练习新版
- GB/T 6145-2010锰铜、康铜精密电阻合金线、片及带
- GB/T 3478.1-2008圆柱直齿渐开线花键(米制模数齿侧配合)第1部分:总论
- 服饰编码规则表参考范本
- 临床医学研究设计及统计学问题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