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问题及其表现教案(高二地理)_第1页
资源问题及其表现教案(高二地理)_第2页
资源问题及其表现教案(高二地理)_第3页
资源问题及其表现教案(高二地理)_第4页
资源问题及其表现教案(高二地理)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单元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第一节资源问题及其表现律时教法分析明zH标力呆簿误暝"K法''教学助教区I第6页 共22页课标要求1 .举例说明主要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 .举例说明非可再生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 .结合实例说明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产生的问题。课标解读1 .通过教材图表,让学生掌握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2 .能够利用示意图分析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利用而引起的土地退化情况。3 .使学生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危机的表现。4 .通过世界水资源分布图,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问题。数挈方案设计控方略滥胜却解将“数箕E教案设计区I新课导入建议

2、 以我国当前资源问题数字来设问,导入新课一一资源问题及其表现o誉的自主导学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 .能说明当前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 .用实例说明矿产资源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 资源枯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 .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产生的问题。1 .当前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 及成因。(重难点)2 .环境问题对人类活动的影 响。(重点)理教材 自苴肯器固基础H主学 习区II知识:矿产资源问题一 * I1 .概念:自然界中经过一定地质成矿作用,在地表或地壳中富集起来的、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有用矿物或元素。2 .属性:属于不可再生资源。3 .现状:(1)利用的深度、广度不断扩大,由于不合理利用,矿产

3、资源面临 迅速耗竭的危险。(2)在开发过程中,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4 .煤炭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开采中:形成大片采空区; (2)运输与存放:污染空气、水、土壤,占用土地一(3)利用:污染大气,导致酸雨形成III思考交流II1.有人说:“采矿在地下,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谈谈你的看法。【提示】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采矿活动有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两种,无论 是哪一种开采方式,都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地下开采是把矿物从地下开采出 来,开采后形成的地下空间使矿区周围的应力分布发生变化,导致地下采空区以 上岩层变形、移动乃至破坏,引起断裂、塌陷,甚至地表整体下沉。露天开采是 将矿体的上覆地层

4、和表土剥离后直接采掘矿石, 因大规模地挖掘,使表土层疏松, 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土地退化;剥离后的土体或岩石堆放占用了大量土地。知识:土地资源危机I1 .概念:在地形、气候、植还土壤和水文等多种要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自 然资源。2 .属性:人口压力不大,同时在土地承载力范围内合理利用,是可再生资 源;否则,可能成为不可再生资源。特点:山地多,平地少,耕地面积有限、 且分布不均;人口多、人均耕地少3 .我国现状危机:耕地减少和退化、荒漠化与水土流失、1土地污染以及土壤次生盐渍化等III思考交流II2 .针对我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我国提出了什么国策?【提示】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

5、利用每一寸土地, 切实保护耕地”。I知识3|水资源问题,维系人类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水资源的 重要性I工农业生产和城汇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I逐渐成为国家安全与全球和平的一个不I可或缺的战略资源3 .全球水危机的表现(1)数量:水资源的消耗量急剧增加,而可支配量减少。(2)质量:工农业和城乡发展,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导致水质下降。(3)分配:水资源日益紧缺的同时,使用和分配的不平等性也日趋严峻,特 别是一些相邻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共享水源潜伏着严重危机。III思考交流II4 .近些年来,有些淡水资源丰富的国家也受到缺水的威胁,主要人为原因是什么?【提示】首先,世界人口增长过快,世界人口已突破了60

6、亿大关。工农if t fL动探究业生产和经济发展较快,需水量大大增加;加之环境污染严重,化肥、农药大量 使用,工业的污水、废渣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中,水体被污染。水质变坏, 使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断减少。因此,世界各国水资源紧张。探究由矿产资源问题1豉疑难后生互动邃"注优【问题导思】1 .矿产资源存在哪些问题?【提示】 数量有限、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导致矿产资源面临枯竭;在开发 利用的过程中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2 .矿产资源的分布具有规律性吗?【提示】 有。矿产资源的形成受地质成矿规律的制约,它的分布具有地质的规律性。3 .为应对矿产资源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提示】提高技术水平

7、、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对矿产资源进行综合利用;积极寻找替代品。1 .我国矿产资源总体供需形势(1)我国矿业生产取得了很大成就,已经成为世界矿产品生产大国。(2)经济高速发展导致需求剧增,现已成为矿产品第二消费大国。(3)供需矛盾日趋紧张,成为矿产品净进口大国。2 .煤炭、石油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方面危害对土地造成的直接破坏露天采矿,直接破坏地表土层和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地卜开采形成地下采空区,会导致岩层断裂、塌陷、下沉产生大品的废弁物和污染占用大面积的土地,造成土壤污染、水污染和大气污染运输过程对环境的影响(1)煤炭:在堆存和装卸过程中发生自燃或扬尘,从而污染大气 环境,同时会

8、由于水的浸泡流失而污染水源(2)石油:油船外排的洗舱水会污染海洋,油船原油外泄会造成 严重的海洋污染,破坏海洋生态、危害渔业生产、使整个海岸 环境退化加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1)煤炭加工洗选会排出大品洗煤水,在干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 的灰尘、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在液化和汽化过程中还会产生 大品的一氧化碳、烧类、氨气和废渣 石油加工会排出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利用过程对环境的影响(1)全球变暖:由于燃料消耗激增和森林面积减少,导致大气中 的一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温室效应增强,气温升高,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2)酸雨的形成:化石燃料燃烧时,排放出氮氧化物、二氧化硫 等空气污染物,导致酸雨的形成(3)水

9、体富营养化:电站的废热水排放形成热污染,使水体中的 无机氮含旱增加,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形成赤潮现象3.石油资源潜在的危机及应对措施(1)潜在危机石油作为一种非可再生资源,其储量是有限的。由于世界经济对石油资源的 依赖性,石油资源枯竭将使世界笼罩在石油危机的阴影之中。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世界石油供应将出现紧缺态势,石油价格必定上 扬。以目前我国石油消费和进口高速增加的态势,与石油相关的庞大工业群将受 到较大冲击,甚至阻碍经济增长。(2)应对措施适度开发、均衡生产。石油资源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对其开发要贯彻“在 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适度开发,均衡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使用,提

10、高效率。我国石油利用效率远低于发达国家,节约潜力很大。 要推广应用节油新技术、新工艺,充分运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油,以达到节约使用 石油,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加强勘探,挖掘潜力,到国外投资开发石油,替代石油进口,是发展国内 石油工业的重要补充。因此,要充分利用国内外石油资源和石油市场,保证国内 石油的正常供应。另外,为了预防石油供应中断,保障石油安全、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世界 许多国家建立了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我国的四大石油储备基地分别为浙江的宁波 镇海和舟山番山、青岛黄岛、大连新港。卜例口 矿产资源,属不可再生资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技术手段的提 高,矿产资源利用的深度、广度不断提高,使其

11、正面临迅速耗竭的危险,读“世 界14种重要矿产的耗竭年限预测图”,回答下列问题。第6页 共22页审京广茶事全和M需由弟舄代奉 *1 ir-a1-I11-:w iwci 3cm MR 必n :3jj f * I(1)矿产资源的分布主要受作用制约(2)矿产资源属资源,其数量是的。就发达国家与发展 中国家比较,消费量占绝大多数的是 。(3)矿产可开采寿命的减少与消费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是O(4)对非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是要资源 减少浪费,延长其资源。【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首先认真阅读图文资料、从中获取有用信息,还要知道非可再生资源分布是有规律的并且要了解非可再生资源的特点及如 何进行合理利用

12、。【解析】 第(1)题,矿产资源的形成受地质作用的制约,分布是有规律的。 第(2)题,目前占世界人口 1/5的发达国家消费了世界3/4的矿产资源。第(3)题, 主要是考查读图分析能力,从图中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消费水平提高,矿产开采 寿命衰减;消费增长率越大,矿产开采寿命衰减得越快。第 (4)题,对属于不可 再生资源的矿产资源要合理开采利用,延长耗竭时间。【答案】(1)地质(2)不可再生 有限 发达国家(3)消费增长率大的矿产,具开采寿命也衰减得较快(4)最优耗竭,提高利用率 耗竭时间I探究-土地资源问题IJ【问题导思】1 .我国土地资源存在有哪些问题?【提示】 耕地面积减少和退化,荒漠化,水土

13、流失以及人类不合理利用而 引起的土地污染和次生盐碱化等。2 .我国耕地供需矛盾的实质是什么?解决的关键是什么?【提示】耕地供需矛盾的实质是人地矛盾,解决的关键是控制人口增长。1.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1)人均耕地少,分布不均衡;(2)耕地质量差,退化严重;(3)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耕地利用率低;(4)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2 .我国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1)国民经济建设(道路、城市、工厂、乡村等)占用耕地;(2)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4)耕地退化(荒漠化、水土流失等);(5)自然灾害等导致耕地减少。3 .我国耕地退化的表现、原因及危害表现产生原因危害水土流失地形、土壤、

14、气候、植被等自然因素;不 合理的垦殖等破坏植被的人为因素土地生产力下降,农业减产土地荒漠化气候干旱、多大风,风沙侵蚀严重;滥垦 滥挖、过度放牧、乱砍滥伐造成植被破坏沙漠面积扩大、耕地减 少、风沙危害、沙尘暴 等土壤盐碱化干旱、半干旱地区大水漫灌,地下水位上耕地退化、农业减产升;沿海地区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海水倒 灌土地酸化酸雨、大量施用部分酸性化肥土壤酸度增大,土壤板结土壤污染大气、水污染;工业、生活固体污染物堆 放;农业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间接污染水源、食品, 危害人体健康知识拓展我国的水土流失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56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37%

15、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65万平方千米,风力侵蚀面 积191万平方千米。在风蚀和水蚀面积中,风蚀和水蚀交错区面积为26万平方千米。每年土壤流失最高达50亿吨。约占全球流失量的1/5。全国总耕地有1/3 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水土流失面积达 45万平方千米。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面积 35万平方千米。止匕外,南方亚热带和热 带山地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也比较普遍。水土流失造成土地资源质量下降,影响农牧业的发展,其危害主要有以下几 个方面:(1) 土壤肥力降低,农作物减产。土壤侵蚀使表土流失,有机质与养分损失。 土壤结构破坏,对水分的渗透力下降,以致土壤含水量减少。(2)地面被切

16、割得支离破碎,沟壑纵横,耕地生产力下降,农业产量低而不稳。 « 下表是我国某区域20082010年占用、增补耕地的平均坡度与平均 海拔状况,据此回答问题。平均坡度/平均海拔/m占用耕地0.94674.46增补耕地8.401 830.19(1)指出占用与增补耕地分布的差异,并推断增补耕地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2)简述该区域保护耕地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首先认真阅读和分析表文资料,从数据的变化中获取有效信息,还要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保护耕地等基础知识。【解析】 第(1)题,阅读表中的数据可知,占用耕地平均坡度小,平均海 拔低,增补耕地平均坡度大,平均海拔高,在地形上有明显

17、的差异。坡度大的地 区成为耕地,会造成地表植被的破坏,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也因此而 下降。第(2)题,针对表格数据反映出来的问题,采取的措施一是减少对良田的 占用,二是减少对坡度大的山地的开垦。为了生产出足够多的农产品,应走提高 单位面积产量的道路,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质量。【答案】(1)占用耕地分布在坡度小、海拔低的区域;增补耕地分布在坡 度大、海拔高的区域。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土壤肥力下降。(2)加强教育与宣传,依法保护耕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质量;1 .淡水资源短缺的实质是什么?【提示】 淡水资源短缺的实质是供与需的不平衡问题。2 .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原因是什

18、么?【提示】 地球表面水资源的地区分布是不平衡的,这是由降水量的空间分 布不均匀造成的。总的来说,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水资源丰富;降水 量小,水循环不活跃的地区,水资源贫乏。3 .简单地说如何解决水资源问题?【提示】 开源和节流。水资源短缺的原因自然原因数量有限;空间分布不均;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人为人口数量多,经济发展,用水旱增加;水资源利用不当,水原因浪费和水体污染严重水危机表现形式水资源的消费量:急剧增加,而可支配量减少;水体污染严重,导致 水质下降;水资源使用和分配的不平等性日趋严峻;相邻国家之间 的共享水资源潜伏着严重危机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措施开源建坝蓄水;跨流域调水;合理

19、开发利用地下水;废水处理循 环利用;海水淡化;植树种草,涵养水源节流发展节水农业;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加强 宣传,节约生活用水例 近几十年来,水资源不足已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甚至危及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生存。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世界上最缺水国家中,绝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其原因主 要是全世界有许多地区因水而引发冲突,其中最典型的是 地区。(2)上海所处的地理纬度虽然与许多最缺水国家相近,但以水资源数量而言,上海并不缺水,这主要是由于上海地区受 环流的影响。然而现在上海已成问题,目前可采取的措施有 。A.海水淡化B.大力开采地下水C.将取水口从黄浦江移至长江D.

20、防治水体污染,改善长江、太湖水的水质E.节约用水,减少浪费【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关键是认真读图注意图中最缺水国家所属的气候类型特点及成因和海水污染及防治等问题。【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最缺水国家大多位于干旱的热带沙漠气候区。本区由于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东北信风控制,降水较少。当前中东地 区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水资源问题。第 (2)题,上海地处季风区,降水丰富 且临长江,水资源数量较多,但因水污染严重,形成水质型缺水城市。【答案】(1)干旱绝大部分国家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或受下沉气流控制) 和东北信风带(东北信风来自内陆)中东(或西亚、北非)(2)季风水质 CDE年价从图中可以看出,从

21、1953年到2000年,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一直在减少。根据曲线的斜率可判断人均耕地面积减少速度的快慢:斜率大,递减速度快;斜 率小,递减速度慢。由此,可判断出1968年以前,人均耕地面积减少速度快,主要是建国后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人口快速增长所致;1968年以后,由于我国 实行控制人口的政策,人口增长速度减缓,所以,人均耕地面积减少速度减慢。1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提示】 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工业交通等基础建设占用耕地;土地退化等。2 .针对我国人均耕地变化,应采取哪些措施?【提示】 计划生育;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非农业建设节约用地;禁止闲置、 荒芜耕地。-点:援 T , *

22、W!LL_J教材P31活动【点拨】 要明确“采出率”的概念,然后就会计算出开采年限,提出延长 开采年限的建议要围绕提高“采出率”和减少对煤炭的依赖来进行。【答案】1.(1)0.10(万亿吨)X30春15(亿吨)=20(年)(2)建议:加强地质采矿研究,提高采出率;加强技术改造,提高煤炭利用率;大力开发新能源,减少对煤炭的依赖性;加强地质勘探,扩大探明储量。2. (1)在煤炭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用下图表示:开发利用中行在的同期破坏地表,加露天开采会引发滑坡.进烟;井下 平节会于致果师区地面塌馅度常”他会匕懈野,在那设山至瓦 睚柜蚣观电西正可慑会河染生气,水,土壤产牛c。粉卡及学种方经优合

23、物,污染空气件放硫气化物和氤酶化合物,造出陆质他宙(2)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措施在能源开发与使用中,环境保护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 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要防止各种有机、无机污染物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进入大 气、水体、土壤。在矿区生产中应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因开采煤炭而扰 动、破坏土层,造成地面塌陷时,由采矿者负责进行复垦,恢复到可利用状态。 对煤炭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包括发展煤炭洗选加工、实现脱硫、推广洁净煤技术、利用“煤变油”技术将煤变成油等。实行能源结构改革,尽可能使用天 然气专李双基达标艇堂珠生生互浙达“双标”弯离?读顺口溜“外面像个村,进村不是村;老屋没人住,荒地杂草生”

24、。据此完 成12题。1 .顺口溜描述的现象是()A. 土地大量闲置和浪费B.地表整体下沉C.耕地分散D.耕地面积扩大2.下列措施可以解决顺口溜描述现象的是()A.退耕还林B.退宅还耕C. 土地复垦D.修筑梯田【解析】 第1题,顺口溜描述的是“空心村”现象,它会导致农村土地大 量闲置和浪费。第2题,退耕还林是减少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的主要措施;土地 复垦是解决土地塌陷的主要措施; 修筑梯田是解决缓坡开垦导致的水土流失问题 的主要措施。【答案】 1.A 2.B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化石燃料产生相等能量情况下排放的污染物统计图。材料二 内蒙古东部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 为了提高能源工

25、业的经济效益, 内蒙古加强了能源的加工转换,变输煤为输出电力和输出焦炭。(1)材料一图中图例A、R C各代表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中的一种。据图分析A、B、C代表的能源名称:A B C(2)煤炭在开采、运输与存放过程中对环境产生了哪些不利影响?(3)内蒙古变输煤为输出电力,简述电力输出对当地环境产生的影响。【解析】 在论证和探讨问题时应紧密结合材料,做到层层递进,条理分明。 本题针对煤炭资源的开采、运输与存放、利用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论证与探 讨。第(1)题,根据三种能源燃烧时排放的物质成分来分析判断。第 (2)题,结合 煤炭的特点来分析。第(3)题,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粉尘、 二氧化硫

26、、 一氧化碳等多种有害物质,污染空气。【答案】(1)煤炭 石油 天然气(2)开采:破坏地表,如露天开采会引发滑坡、崩塌,井下采煤会导致采空 区地面塌陷;煤炭废渣可能会自燃;矿山排水造成水土环境污染等。运输与存放:可能会污染空气、水源与土壤;煤炭的存放要占用空间,可能 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3)造成当地大气污染严重。4 .结合江苏省地图,回答下列问题。I2(r E(1)据图和所学知识,总结出江苏省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2)江苏省的人均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试分析其主要原因。(3)为了保护耕地,促进江苏省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解析】第(1)题,江苏省地处季风气候区,因而降

27、水夏秋多,冬春少;由于自南向北夏季风势力减弱,因而降水逐渐减少。第 (2)题,人均耕地面积的 减少主要与人口数量的增加和耕地面积的减少有关。第 (3)题,要促进耕地资源 的可持续发展,既要保障数量,又要提高质量。【答案】(1)时间分配特征:夏秋多,冬春少;空间分布特征:自南向北 逐渐减少。(2)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占用大量耕地。(3)控制人口数量,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耕地 质量。(答案合理即可)1?后知能检测沃下:见 自我铲n- 母"当前n 测 济区1一、选择题读国际铁矿石基准价格涨幅图,回答 12题。1 .依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

28、确的是()A. 2005年铁矿石的价格最高B. 2008年铁矿石的价格最高C.从2000年2008年铁矿石的价格一直持续上涨D.从2000年2008年铁矿石的价格上涨幅度持续上升2 .近年来,中国钢铁产量持续高增长,使得铁矿石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从2006年起,我国铁矿石进口依存度超过50%从我国铁矿资源的供应角度分析 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A.铁矿资源储量少B.铁矿贫矿多,富矿少C.铁矿产量不断减少D.铁矿开采难度增大【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05年铁矿石的价格增长比重最高,从2000年2008年铁矿石价格只有在2002年有小幅下降,2002年以后都在上 涨,因而2008年铁矿石的

29、价格最高。第2题,我国铁矿贫矿多、富矿少,钢铁 的冶炼费用高,因而铁矿石的进口依存度高。【答案】1.B 2.B下图为近年来影响我国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图,回答 34题。灾害相飞6%3 .图中因素对农业用地造成实质性减少的有()A. B .C. D.4 .下列地区中退耕因素与图中对应不正确的是 ()A.内蒙古高原退耕还草B.三江平原退耕还湿C.云贵高原退耕还林D.河西走廊退耕还湖【解析】 第3题,生态退耕和农业结构调整只是使农业用地的方式发生改 变,并没有使农业用地实质减少,但建设用地和灾害损失却使土地不能再作为农 业用地使用。第4题,河西走廊地区气候干旱,生态退耕应当是退耕还草。【答案】3.C

30、4.D读下面的漫画,回答56题。5 .关于漫画中反映出的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有 ()少数热带国家缺水,其他地区不缺水人口增长速度快、淡水资源有限的中东和非洲缺水问题最突出人口增长的速度快,而淡水的消耗量逐渐减少 人口的持续增加,使世 界淡水消耗量高速增长,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不断下降 水资源危机是引发政 治冲突的重要因素水资源危机不仅包括淡水供应量的不足,还包括很多人不 能拥有干净的饮用水,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危机A.B.C.D.6 .关于漫画背景资源的利用,正确的说法是 ()A.虽然在不断循环更新,但其数量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是有限的B.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31、C.是可替代的资源D.人类生活和生产所需水源主要来自其主体【解析】 由漫画信息可知反映出的问题为全球性水危机。理解全球性水危 机,要从空间分布、人均占有量及人均消耗量、水量与水质、淡水冲突等多方面 加以全面、深入地理解。水循环可使水资源不断更新,但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 内数量是有限的,不合理利用会导致水资源短缺。【答案】5.C 6.A下图表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据此判断 78题。年钳7 .图中、代表的能源,依次是()A.煤、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8 .石油、天然气、煤、水电和核电C.天然气、石油、煤、水电和核电D.煤、水电和核电、石油、天然气9 .图中所示能源在本国能源消费构成中居首位的

32、国家是 ()A.瑞士B.法国C.中国D.英国【解析】 第7题,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50年代煤占一半以上;60 年代煤炭比重显著下降,石油、天然气上升。第 8题,加拿大、瑞士、瑞典以水 电为主,法国以核电为主,中国以煤炭为主,美国、日本、英国、埃及以石油为 主,俄罗斯以天然气为主,荷兰以风能为主。【答案】 7.B 8.D2016年3月22日是第24个世界水日,其宣传主题是“水与就业”。结合我 国的水资源状况,回答910题。10 我国工农业生产受缺水威胁最严重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南方地区D.华北地区11 .针对上题我国工农业生产受缺水威胁最严重的地区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 有()跨流域调水 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提高水价,强化节水意识 缩小工农业生产规模,减少耗水量 科学种田,实施节水灌溉技术 改造自 然,实施人工降雨A.B.C.D.【解析】 第9题,华北地区降水较少,径流量小,水资源缺乏,再加上人 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污染和浪费严重,因而严重缺水;西北地 区虽然降水更少,水资源不足,但工农业规模小,耗水量小,故不是受缺水威胁 最严重的地区。第10题,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等都是解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