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版印刷常见故障及解决办法_第1页
柔版印刷常见故障及解决办法_第2页
柔版印刷常见故障及解决办法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柔版印刷印版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案全一、印版空白部分粗化表面磨损后易出现故障 印版经过长时间的印刷,空白部分的粗化表面可能会逐渐被 磨平,导致:( 1)印版的涧湿性能降低, 必须增加润版液的供应量, 才能 维持水墨平衡。( 2)印版表面储存的水分减少, 吸附在印版表面的胶体变少, 如果印刷中途短暂停机,不及时擦胶就很容易起脏,给生产带来 极大的不便。粗化表面磨损比较严重的话就必须更换印版。二、水墨印刷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1 、承印物粘结、蹭脏故障原因: 1水墨不干; 2复卷张力太大; 3存放印刷品 的室温太高排除办法: 1提高干燥温度; 3降低复卷张力; 4印刷成 品放在凉爽处2 、糊版、堵版故障原

2、因: 1印版太浅; 2印刷压力太大; 3供墨量太多; 4水墨粘度太高; 5水墨干燥速度过快;排除办法: 1加深印版; 2调整印刷压力; 3降低供墨量; 4降低水墨的粘度; 5降低干燥温度3 、叠色不良故障原因:1多色套印中印后面的颜色时, 前一色未干; 2后印的颜色使前一色发生剥离现象; 3后印的色叠印不上去排除办法: 1提高第一色干燥速度; 2降低后印色墨的粘 度或降低印刷压力; 3降低后一色的粘度或提高其附着力4 、印刷针孔故障原因: 1水墨在墨辊上干得太快,传墨不匀;排除办法: 1减慢水墨的干燥速度;5 、颜色太浅故障原因: 1水墨的粘度太低; 2网纹辊网线太细; 3 网 纹辊磨损或未清

3、洗干净; 4上墨量太小排除办法:1提高水墨的粘度; 2调换粗网线的网纹辊; 3换 用新的网纹辊或对网纹辊进行彻底清洗; 4降低传墨辊或刮墨刀 的压力或适当增加版滚筒压力(凹版) ,加快印刷速度(柔版) 。6 、颜色太深故障原因: 1水墨的粘度太高; 2网纹辊太粗; 3水墨色 饱和度太高; 4上墨量太大排除办法: 1加稀释剂降低粘度; 2换细网纹辊; 3加撤 淡剂降低颜色深度 4提高传墨辊或刮墨刀的压力或适当降低版 滚筒压力(凹版)7 、印刷品有斑点故障原因: 1塑料薄膜厚薄不均匀; 2水墨太稀薄; 3水 墨的粘性大; 4印版涂墨不匀排除办法: 1调换厚薄均匀的薄膜;2加新配的水墨; 3增加水墨

4、的粘性; 4从水墨和供墨检查传 墨不匀的原因8 、墨色不匀故障原因: 1印版不平整; 2承印物厚度不均匀; 3传墨 不匀,如网纹辊磨损; 4网纹辊网线数太低排除办法: 1印版背后研磨,或贴胶纸校正; 2调换厚薄 均匀的的承印物; 3更换网纹辊9 、线条边缘发毛故障原因: 1水墨干燥速度太快; 2压力不匀,压力调节 不当; 3环境灰尘的影响排除办法: 1降低水墨的干燥速度; 2调整印版与网纹辊 之间的压力; 3减少环境灰尘10、套印不准故障原因: 1收、放料张力不均匀; 2薄膜有荷叶边; 3薄 膜接头不平; 4前一色压力太大,使图象变形排除办法: 1调节收、放料张力; 2调整张力、更换薄膜; 3

5、重新接头; 4调节印刷压力11 、印刷牢度差故障原因: 1塑料薄膜电晕处理不足; 2塑料薄膜印刷适 性极差; 3墨的粘附力不够排除办法: 1塑料薄膜重新处理,要求表面张力处理到40达因以上; 2更换塑料薄膜; 3向本公司提出改进要求12 、颜色不稳定故障原因:1.粘度或PH值有变化;2.操作过程有误;3.配 墨过程有误排除办法:1.检查粘度和PH值与上次印刷时有所变化;2.检 查操作程序 3.向本公司反应质量事故13 、起泡故障原因: 1.印刷速度太快; 2.加入过多稀释剂或硬度高 的自来水排除办法: 1. 2.加入消泡剂14 、干燥速度太快故障原因: 1.印刷速度太慢; 2.敞开放置时间过久

6、; 3.墨 干燥速度过快; 4.干燥温度太高排除办法: 1.提高印刷速度; 2.添加稀释剂; 3.加入慢干 剂调节; 4.降低干燥温度,甚至不需要干燥系统15 、干燥速度太慢故障原因: 1.印刷速度太快; 2.墨干燥速度太慢; 3.干燥 温度低排除办法: 1.降低印刷速度; 2.添加慢干剂; 3 .提高 干燥温度三、印版耐印力低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原因:1 .水辊对印版的作用力太大;2 印刷时印版与橡皮布间的作用力太大;3 堆版后没及时擦洗橡皮布;4 印刷纸张中纸粉太多;5 .纸张PH值过高或过低;6 .润版液PH值不当;7 .版基金属成分不合乎印版要求;8 .印刷纸张中有沙土或砂粒;9 .印版

7、本经阳极氧化, 表面没有形成坚固、 致密的三氧化二 铝腊层;10 .橡皮装倒;11 .印版保存不当受到了强光照射,有微量曝光现象;12 .制版时显影过度;13 .橡皮布老化;14 油墨粘度太高;15 .晒版时所用软片密度不够;16 .印版存放时间太长,其感光树脂膜发生了质变;17 .修版后擦拭余存的修版膏(剂)时用水量太小且没有向 非图文处擦试,致使印版树脂膜有减薄现象;18 .水辊套过于老化;19 .靠版墨辊对印版的作用力量太大且印刷速度快,致使印 版咬口部位易损坏;20 印版感光树脂膜厚薄不一;21印版砂目太粗;22 在印版没上墨情况下,水辊作用在印版上,机器空转太 久;23 用润湿粉剂擦

8、版时间太长且用力过大;24 靠版水辊挂墨太多并且油墨在水辊上硬化所致;25 上版时印版背面料有脏物,致使上版后印版部分部位凸 起过高的;26 纸张易掉粉且印刷时用液量太小,易时常堆版所致;27 橡皮布两侧和脱尾积存的墨垢太多;28 印刷机滚筒轴套磨损严重,印刷时对印版的碰击力量增 大所致;29 橡皮布衬垫硬度太高,容易磨损印版;30 烤版过度;31 印版树脂膜质量太差,且版面砂目过于尖锐;32 靠版墨辊老化,印刷时碰撞印版严重所致;33 橡皮布固定太松;34 所使用的油墨老化太严重;35 橡皮布应该清洗时未清洗并连续使用;36 橡皮布衬垫或衬纸不平;37 印刷时用墨量太小,且印刷速度快;38

9、印版与橡皮间作用力量太大或者橡皮与压印间的作用力太大,致使橡皮布易于伸缩,从而易磨损印版;39 纸张轻微打皱处易积存纸粉;40 印版与橡皮间两端压力差距大或橡皮与压印间的两端压 力差距大;41 印版衬垫上粘有脏物,印版部分部位凸起过高所致;42 橡皮衬垫上粘有脏物,橡皮安装后部分部位凸起过高导 致;43 橡皮布两端紧度不一,一端太紧,一端太松;44 擦版纱布过于老化,擦版时损伤了印版树脂膜所致;45 印刷机滚筒轴向窜动严重;46 印版衬垫不厚或橡皮衬垫太厚。处理方法:1 用塞尺作相应调节、 调节时可把印版反过来, 以免损伤印 版砂目,同时印版总衬垫应符合要求,调节后水辊对印版作用力 一般在0.

10、 2 0. 5mm范围内,但也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如“新 水辊套在调节时应与印版作用力稍小些,随着使用程度不同再逐 渐调节; 旧水辊对印版的作用力应适中。 因旧水辊套变化性较小, 作用力较大也较易于摩擦印版;2 .用千分尺进行具体调节, 一般情况下压力在 010 0. 15mm 范围内,还应注意印版厚度的不同对印刷压力的影响;3 .应根据纸张情况、 油墨流动度大小、 图文情况和印量大小来及时擦洗橡皮布;4 尽量少使用纸粉较多的纸张, 即使使用也宜常擦洗橡皮布 和不断添加新油墨等;5 最好避免使用, 即使使用也应在低印量的印品上, 印刷时 水斗液PH值宜保持在5-6之间;6 水斗液应呈弱酸性,

11、 并且水斗宜常作清洗, 以免水斗液腐 化变质;7 更换印版, 即使使用也应在质量要求不高且印数较少的印 品中,印刷过程中应注意印版使用程度,以免影响产品质量;8 不应作印刷用;9 选用在低印量且印品质量要求不高的活件中;10 改换橡皮布使用方向。为了避免安装时有误,最好的办 法是用手抓住橡皮市两端拉一拉,伸长不明显的为使用方向,也 可以用鉴别橡皮布背面标示的办法来判定其使用方向;11 更换印版或在低印量的印品中使用;12 制版时应根据显影液情况和印版感光度大小来正确显影, 因显影不当致使树脂膜减薄的应更换印版;13 更换橡皮布;14 用调墨油、撤粘剂、改良剂等作适当调整,并且要根据 印品情况和

12、油墨类别来确定用量;15 因晒版软片密度不够致使的印版质量问题, 应杜绝使用;16 最好避免使用,即使使用也应在低印量且印品质量要求不高的活件中;17 修版后擦试修版膏(剂)时,应一边用大水量冲洗一边 向非图文处擦试;18 更换水辊套;19 用塞尺调节好墨辊,同时应注意印版衬垫总厚度是否符 合要求;20 更换印版;21 宜在质量要求不高且印数较少的印品中使用;22 在印版不上墨的情况下,水辊作用在印版上机器不宜空 转太久;23 用润湿粉剂擦试印版上的脏污时,对图文部分不得用力 太大,以免损伤印版树脂膜;24 应用清洗剂或汽油洗刷水辊,洗刷后水辊套上不得余存 清洗剂或汽油残存液,应反复刮除净;2

13、5 上版时应注意检查背面,因不注意检查致使上版后印版 部分部位有凸起现象的, 应拆卸下印版并放在平整的物体表面上, 从印版正面凸起处的上方压快厚些的片基用较平滑的木板或竹板 挫平,操作时应注意不要使片基滑动,也不宜用力过猛,以免损 伤砂目;26 纸张易掉粉的、 印品质量要求不高的且不作套印的印品, 可稍加大些润版液用量,以使油墨有良好的转移性,同时也应注 意选用抗水性较强些且不易乳化的油墨;27 橡皮两侧和尾部易带脏,宜常擦洗橡皮和压印滚筒相对 应的部位;28 更换相应配件或进行妥善修复,不更换配件的应注意减 速印刷;29 较正常硬性衬垫硬度太大的不应使用,以免机器产生较 大的振动或容易使印版

14、受到严重的磨损;30 烤版后如果版面呈现黑棕色或更为严重的灰黑色,一般 不同;31 更换印版或在低印量的活件中使用;32 靠版墨辊老化严重的应更换,不太严重的可用橡皮清洗 还原剂清洗,印刷时车速也不宜太快;33 橡皮布固定太松的应给予紧固,尤其新更换的橡皮和衬 垫使用一段时间后易出现松弛现象,应注意及时紧固;34 因油墨使用时间长或因混入较多纸粉的应更换油墨;35 换版后应注意擦洗橡皮布,不得连续使用;36 展平或更换橡皮衬布或衬纸, 因衬垫不平引起的橡皮布损伤 应及时修复或更换;37 在印刷时,油墨本身对印版树脂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用墨量太小较容易磨损印版;38 选定好滚筒中心距,并用千分

15、尺测量好压力,一般情况 下,压力在0. 10-0. 15mn范围内;39 宜常擦洗橡皮布, 当纸张轻微打皱处积存较多的纸粉时,应进行局部清理,以免较容易磨损该处印版;40 用千分尺调整使其压力平衡;41 拆卸下印版。衬垫清除所粘附的杂物,印版某些部位凸 起的应从正面压张片基用平滑的木板挫平;42 拆卸下橡皮布衬垫清除障碍物,橡皮布或衬垫有损坏现 象的应更换或进行妥善修复;43 拆下橡皮布,剪去或切去原孔眼,用尺子量好平行尺寸 重新打孔;44 更换擦版纱布;45 紧固滚筒轴套或更换相应配件;46 用千分尺测量出所需的厚度。 四、油墨因素引起的脏版、花版、糊版1 、油墨粘度过大而产生花版油墨粘度过

16、大,除了使印迹转印困难外,还会破坏墨层中间 断裂的条件,使版面剩余墨层不足,因图文部分裸露受磨损造成 花版。处理方法:适量加一些去粘剂降低油墨粘度,而并不使油墨 流动性增加太多。对于印制精细产品,降低油墨粘度,以采用防 粘剂为好,因为它在降低粘度的同时,并不增加油墨的流动性, 并且对油墨干燥有好处。可是加用量要适当,用量过多会影响印 迹光泽,一般黄墨加用量 1%1 5%,其他色油墨在 2%左右。2 、油墨粘度太小易糊版粘度小的油墨易乳化,造成浮脏,使油墨不能正常地转移,使墨辊,印版和橡皮布上逐渐堆积颜料颗粒。当颜料颗粒在印版 上堆积到一定厚度时,就会引起糊版。有时因版面剩余墨层不足 造成花版。

17、处理方法:适当加进一些浓调墨油,但不能加入太多,避免 影响其他性能。3 、油墨流动性过大会使网点扩大变形, 油墨流动性不足产生 花版油墨流动性过大会使墨层铺展,使印迹几何尺寸扩大,印迹 不能正确复制。油墨流动性不足往往油墨分布不匀,造成印版受 墨不足而花版。处理方法:油墨流动性对所有印刷机并不完全适应,高速机 比低速机要有较大的流动性。调节油墨流动性的材料一般用6 号调墨油和高沸点煤油。但要注意不要把机油或其他不干性矿物油 加入油墨中。4 、油墨颗粒粗而产生花版 油墨颗粒粗,在印刷表面起到磨料作用,在千百次滚压中, 使图文基础受到破坏而造成花版。处理方法:印刷时尽可能选用比重小的颜料制成的油墨

18、。对 于冲淡色墨一般应采用透明冲淡墨或亮光浆作为冲淡剂,而不要 用白墨。5 、油墨中燥油太多而糊版在印刷中有些操作者为使印件快速干燥,就往已具备干燥性 能的油墨中加入干燥剂, 促使了墨辊的老化程度, 并使油墨变粗, 乳化,使印版上的墨层不能从中间断裂,多数留在印版上,造成 堆版。在印刷压力作用下,使网点上墨层逐渐扩大造成糊版。处理方法:对于因燥油太多而引起的糊版,不能用增大版面 水分的方法来解决,应当将墨辊上的旧油墨清洗掉换上新墨。在 印件需要加入适量燥油的油墨,当停机时间短时,可在墨辊上涂 些防干剂,当停机时间长时,就应把墨辊上油墨清洗干净。五、油墨引起的印刷故障成因及处理方法油墨是印刷用的

19、着色剂,是印刷的主要原料。油墨对印刷质 量的优劣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当油墨性能不适合印刷的时候, 会引起工艺上的一系列故障,严重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和产品的 质量,印刷者必须改变油墨的某些性能以适应印刷的需要,但有 些工艺故障不单是由油墨造成的,还与其他因素相关,所以印刷 操作者必须认真分析,正确处理。 本文先就油墨在印刷过程中所引起的故障及处理方法进行论述, 希望能有所帮助。1 油墨堆墨现象及原因:在印刷的过程中,从墨斗下来的油墨不能平衡 经过墨辊、印版和橡皮布转移到纸上,而是堆积起来,失去了良 好的传递。发生这样的情况,除了机器的压力不合适以及橡皮布 过硬等因素外,常见的还有如下原因:( 1

20、)连结料粘度不合适, 没有足够的粘合度把颜料传递, 而 使得部分颜料的颗粒堆积在墨辊、印版及橡皮布上。( 2)颜料颗粒愈粗或比重愈大, 连结料对其的传递能力就愈 差,愈没有足够的能力将其传递,从而使油墨沉积在墨辊、印版 及橡皮布上。这种情况常见于印刷黄墨时。因油墨中黄颜料的比 重较大,可占 75%,颜料愈重,连结料的连接力就显得愈重要。黄墨印刷时极易出现堆墨现象(3)油墨中含油量太少, 颜料颗粒没有足够的连结料来堆积。( 4)油墨粘度太高或太硬, 其流动性就小, 印刷墨斗里的油 墨不易下到墨辊上,如果油墨间的吸附粘力大于印版、橡皮布及 纸张对油墨的吸附力, 则油墨仍会堆积在墨辊、 印版及橡皮布

21、上。( 5)油墨中燥油加放太多, 会使油墨在墨辊上干燥或使油墨 变粘,尤其在夏天或停机时间过长时,一旦油墨在墨辊上干燥, 它就失去传递性能,墨斗下来的油墨就堆积在墨辊上。( 6)纸张质地疏松或 “脱粉”,致使纸毛及粉质混入油墨中, 也会产生堆版及堆橡皮布。处理方法:(1)由于连结料粘性差或颜料颗粒粗、 比重大,可加 0 号调 墨油或树脂油来增加粘度提高传递性能。( 2)由于油墨粘度太大、太硬,纸张质地疏松、脱粉、或含 油量不足,可加 6 号调墨油、康邦、凡士林、维利油等来改变油 墨粘度,增加润湿性能。( 3)减少燥油量 (加新墨 )或适当地加些不干性的辅料。4)油墨颜料颗粒粗, 比重大, 增加

22、粘度仍不能解决可将油墨在轧墨机内碾轧后再使用。( 5)如改变某些性质后, 还不能彻底解堆墨现象, 可与多洗 胶辊、印版、橡皮布等方法相结合进行处理。2 花板 现象及原因:花版是网点逐渐变小而脱落,印版失去良好的 感脂能力,使印刷品的层次减少,墨色减淡。造成花版的原因很 多,例如滚筒、水辊、墨辊的压力太大,水斗药水太大或水分太 大,纸张沙粒太多或橡皮布太硬等,常见的由油墨造成花版有如 下原因:( 1)油墨颜料颗粒太粗太硬, 对版面的摩擦就大, 特别对细 小网点处,磨擦破坏了图纹吸墨基础造成了花版。有些颜料,对 版面有轻度的腐蚀,破坏版面图纹的吸墨基础,同样也会造成花 版。( 2)油墨的油性不足,

23、 对酸性药水的抗拒能力弱, 版面图纹 基础上的墨层被酸性药水侵入而造成花版。( 3 )油墨的粘度不合适, 粘度过大油墨内聚力也大, 在传递过程 中,在墨层不易断裂,造成版面图纹基础上的剩余墨层不足而花 版;粘度过小,油墨对版面的附着力不强,版面的图纹基础得不 到应有的剩余墨层来保护,图纹基础直接受到酸性药水的侵入和 磨擦而造成花版。处理方法:(1)油墨油性小,粘度低、附着力小,常见于黑墨和 冲淡墨,可适当添加些 05 90或 05 93亮光浆,以改善性 能(黑墨不要超过 10)。( 2 )油墨粘度过大, 造成版面剩余墨层不足而花版, 可加放6 号调墨油或康邦等撤粘剂来改善。( 3)油墨颜料颗粒

24、太粗,腐蚀性太强(例铬黄墨) ,调换油 墨或将油墨碾细后再用。3 糊版 现象及原因:糊版时版面图纹不清,网点线条扩大,相邻网 点相互并合,使印刷品墨色很深并发粗,层次减少。糊版的原因 除药水太谈、辊筒压力过大以及橡皮布绷得过松等因素外,常见 由油墨造成的有如下原因:(1)油墨调得太稀薄, 质地太松, 其内聚力较小, 极易向外 铺展,造成网点及线条的扩大。(2)下墨量大, 超过版面图纹所能容纳的墨量时, 向外铺展 而造成糊版。精细网印刷要严格控制油墨质量,否则极易糊板(3)油墨颜料太粗或粉质太重,连结料对其传递性能降低, 造成沉积在版面上阻塞网点。另一方面因颗粒太粗,细网容纳不 下而向外扩展,同

25、时对版面磨擦加大,破坏了空白部位的亲水性 能使其感脂,致使相邻网点互相并合而糊版。( 4)油墨油重, 使版面的空白部分感脂而产生糊版。 如果油墨中加入的辅助料太多,能降低油墨的粘度、墨质变松而且使油 墨的油性加大,也会造成糊版。( 5)油墨堆积在印版上, 阻塞网点的空隙, 扩大线条, 引起 糊版。处理方法:( 1)油墨发生的糊版常见于金、 红墨,可在水斗中适当加些 阿拉伯树胶。 也可用 915维利油和 0593 亮光浆各一半冲淡, 使 用效果较好。多数因油墨调得太稀,造成油墨过于稀薄而产生的 糊版,可调换新墨或适当加些浓调墨油。(2)下墨大时可把油墨颜色调色后,减少下墨量。( 3)减少康邦等辅

26、料用量以控制糊版。(4)堆版造成的糊版要从堆版的根本原因解决。4 脱墨 脱墨的原因:脱墨指油墨在墨斗内不随墨斗转动,而与墨斗 轴分离,使得串墨辊、匀墨辊不上墨。说墨后,将影响墨辊正常 传墨,使印版得不到所需要的油墨而变淡,造成印件墨色深浅不 一。常见的脱墨有如下原因:( 1 )油墨油性不足, 粘度小, 不能带动油墨随着墨斗轴的转 动而运动,引起脱墨。(2)油墨流动性差,不易流入墨刀轴与刀片之间,影响下墨引 起说墨。3)油墨胶化成冻胶状态, 使粘度和流动性降低, 失去印刷性能,而静止在墨斗上引起脱墨( 4)油墨含油量太少, 粉质太多, 不能很好的传递颜料颗粒 而停留在墨斗内形成脱墨。( 5)油墨

27、干燥太快, 使墨斗轴干结固化, 失去传墨性能, 并 阻塞墨斗辊与刀片之间的间隙,形成脱墨。( 6 )油墨内墨皮、 残渣等杂质过多, 阻塞墨斗与刀片之间的 间隙,影响下墨形成脱墨。(7)水斗药水酸性太强或阿拉伯树胶液用墨过多。( 8 )版面水分太大。处理方法:( 1)油墨问题造成的墨辊脱墨, 黑墨较为多见。 以油烟里灰 制造的油墨油性大,不会产生脱墨。而以炭粉为原料的黑墨油性 差,脱墨现象时有产生,可用稀调墨油调稀一些,如果产品图像 反差大,不能将墨调稀时,可在墨中滴些油酸解决。(2)油墨粘度小且墨丝短,常见于用撤淡剂调配的浅色墨, 这种油墨极容易乳化,水斗中酸液侵入油墨中,腐蚀墨辊表面, 使墨

28、辊表面产生亲水层,从而排油脱墨,这时可适当在油墨中加 入浓调墨油,以增加粘度。( 3)发生墨辊脱墨现象后, 应尽量减小版面水分并降低水斗 药水酸度,去掉阿拉伯树胶液。(4)油墨太厚太硬,适当加入 6 号调墨油来增加其流动性。( 5)勤搅动墨斗并去除墨斗内里皮及杂质, 防止油墨干燥或胶化,防止脱墨现象。5 油墨乳化现象及原因:水分成细小的液滴分散在油墨中称之为乳化, 在印刷过程中油和水并不是绝对不相调和,由于油墨和水分的经 常接触,且在机械力的作用以及其他因素的参与会存在着不同程 度的乳化。在印刷黄墨和淡蓝墨时,这种现象常会出现,而且大 都在墨辊两头产生。油墨的乳化对印刷有很大的危害性,冲淡墨 色,影响印迹干燥,产生浮脏,油墨发“懈” 、墨辊脱墨,印迹变 色失去光泽,纸张变黄或变蓝,影响产品质量等不良后果。造成 油墨乳化的原因主要是油和水之间的表面张力降低了,除了版面 水份过大、水斗药水酸太强、树脂含量太多,纸张表面的活性物 质的脱落等因素外,常见油墨乳化的原因有:( 1)油墨的酸值过高, 油墨和水的分界面上的表面张力取决 于它们的极性差,油墨的极性常以酸值衡量,油墨中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