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植保第二章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植物病害: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良环境条件,或者遭受其 他生物的侵染,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干扰和破坏,在生理和组织结构 上发生一系列的反常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2. 病理程序:植物染病后,先引起生理功能的改变,然后造成组织结构的变化, 最后发病植物外观变现出病态。这些病变均有一个逐渐加深、持续发展的过程,称为病理程序。3. 症状:植物发病后,其外表的不正常变化称为症状。4. 病状:植物本身表现的不正常状态称为病状。5. 病症:病部表现出病原物的特征称为病症。6. 病原:引起植物发病的主要原因称为病原。7. 病原物:指能引起植物发病的病原生物
2、。8. 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不能传染的一类病害。9. 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物引起的病害能互相传染,有侵染过程,所以称为侵染 性病害。10. 真菌的生活史:指真菌从一种抱子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 产生同一种抱子的整个生活过程。11. 多型现象:有的真菌在整个生活史中可以产生两种以上类型的抱子,称为多型现象12. 单主寄生:多数植物病原真菌在一种寄主植物上就可以完成全部生活史, 称为单主寄生。13. 转主寄生:有的真菌必须在两种不同的寄主上生活才能完成生活史,称为 转主寄生。14. 病原物的寄生性:指病原物从活的细胞和组织中获得养分而生存的能力。15. 专性寄生:这类寄生物的
3、寄生能力强,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中获得养分才 能生存。当寄主细胞和组织死亡之后,寄生物也停止生长和发育。16. 非专性寄生:这类寄生物既能寄生,又能腐生,因此都能在人工培养基上 培养。这类寄生物包括大多数病原真菌和病原细菌。17. 寄生专化性:寄生物对寄主种和品种的寄生选择性,称为寄生专化性。18. 生理小种:指病原物的种内形态相同、对寄主植物的品种致病力不同的专 化类群。19. 病原物的致病性:指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破坏和毒害的能力。20. 植物的抗病性:植物抵抗病原物侵染的一种遗传特性。21. 免疫:寄主植物完全不发病。22. 抗病:寄主表现轻微发病,病原物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不能扩展,对
4、寄主为害不大。23. 耐病:寄主植物能够发病,症状也明显,但由于寄主自身的补偿作用,对 寄主的产量的质量影响不大。24. 感病:寄主发病严重,表现典型症状,对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25. 垂直抗性:寄主的品种对病原物某一个或几个特定的小种是高抗的或者免 疫的,而对其他小种是感病的。具有这种抗性的品种与病原物的小种之间有 特异性的相互关系,所以又称为小种专化抗病性。26. 水平抗性:指寄主品种对病原物的绝大多数小种都具有同等水平的抗性,寄主品种与病原物小种之间没有明显的特异性互相作用,所以又称为非小种专化抗病性。27.避病:不是植物本身的抗病性,而是寄主植物由于某一因素避开了病原物的侵染而减轻发病
5、或不发病。(如作物的感病阶段错开了病原物的盛发期, 或株形或形态结构减少了病原物的接触机会 )。28. 抗侵入:由于植物的形态特性,表皮组织结构及体表分泌物等,阻止病原 物的侵入或者减少病原物的侵入机会,称为抗侵入。29. 抗扩展:由于植物内在的因素,病原物侵入后,不能在寄主体内生存或被 限制不能扩展的特性,称抗扩展。30. 病程:指病原物进入寄主植物,到寄主植物表现发病的全过程,称为病程31. 接触期:指病原物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到达寄主,并与寄主建立接触关系的时期。32. 侵入期: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开始,到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为止的时期,称 为侵入期。33. 潜育期: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建立寄生关系
6、开始,到寄主表现明显症状为止的时期,称为潜育期34. 活体营养寄生型:这类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并不立即杀死细胞,通常是菌 丝在细胞间扩展,以吸器伸入寄主活细胞内吸收养分,属于这一类的病原物 有锈菌、白粉菌、霜霉菌等专性寄生物。35. 死体营养寄生型:病原物产生酶和毒素先杀死寄主细胞,再从死亡细胞中 吸收养分,属于这一类病原物都是非专性寄生物。36. 局部侵染:病原物在寄主体内扩展,有的局限在侵染点附近,形成局部的或 点发性的侵染,称为局部侵染。37. 系统侵染:有的病原物则从侵染点向多个部位蔓延,甚至扩展到全株,称 为系统侵染。38. 发病期:从寄主出现明显症状开始,到病害进一步发展而加重的时期
7、,称 为发病期。39. 潜伏侵染:在潜育期,有的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后,由于寄主的抗病性或 对寄主体内环境不适应等,病原物在寄主体内潜伏而不表现症状,这种现象 称为潜伏侵染。40. 侵入循环:指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 的过程。41. 主动传播:是病原物自身的活动引起的传播。(传播距离和范围很有限, 仅对病原物的传播为害起一定的辅助作用。)42. 被动传播:绝大多数的病原物需借助外力进行传播。(作用远远大于病原 物的主动传播。)43. 初侵染:越冬越夏的病原物,在寄主生长期进行的第一次侵染称为初侵染。44. 再侵染:在初侵染感病后新产生的病原物通过各种传播方式引起的侵
8、染, 称为再侵染。45. 病害的流行:植物病害在一个地区短期内大面积严重发生,并对作物造成 重大损失的现象。46. 单循环病害:指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或虽有在侵染, 但作用很小的一类病害。47. 多循环病害:指在一个生长季节中,不仅有初侵染而且有多次侵染的一类 病害。二.填空题1. 植物受到的虫伤、机械伤、风雹等,由于没有病理程序,不称病害。而茭白 黑粉菌 侵染刺激形成白嫩肥厚的茎,在弱光下栽培的韭黄 和 葱丄,一般不作病害。2. 植物病害都有病状,而病征只有 真菌、细菌 所引起的病害上表现明显。 病毒、空病在植物细胞内寄生,外部没有病征的表现,非传染性病害, 也没有病征。3
9、. 植物病害的症状,包括 病状 和 病征 两方面。4. 病状的类型可以分为五类:变色、斑点、腐烂、萎蔫、畸形。5. 卫宜是鉴别病原物和诊断病害的重要依据。常见的病征多属真菌的菌丝体和繁殖体,而细菌性病害的病征多为(胶状菌脓)。6. 病症的类型主要有 霉状物、粉状物、颗粒状物、线状物、脓状物, 其中 脓状物 是细菌性病害特有的病征。素。8. 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原因有植物养分失调、水分过多过少、温度过高过低、土壤与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毒害等。9. 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取决于植物 与 环境条件 的关系。而侵染性病害的发生除了寄主植物和病原物的相互作用外,还应该包括环境条件的影响。10. 植物病原生物主
10、要包括 真菌、细菌、植原体、病毒、类病毒、 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等。11. 真菌具有维持其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体 和繁衍后代的 繁殖体。12.典型的真菌营养体为纤细分支的丝状体,散生的丝状体称为 菌丝,很多菌丝交织成团,称为菌丝体。13.真菌的菌丝根据有无隔膜可分为无隔菌丝和有隔菌丝两类。14.菌丝的功能是 摄取养分 并不断生长发育。15.生长在寄主细胞内的真菌,由菌丝直接从寄主细胞内吸收养分 ;生长在寄主细胞间的真菌,则以菌丝体上产生的特殊结构一一吸器伸入细胞 内吸取养分 。16. 吸器形状根据病原菌不同而异:白粉菌 为掌状,霜霉菌 为分支状,锈菌为棒状,白锈菌为小球状。17. 菌丝体常见的变
11、态结构体有 菌核、菌索、子座18. 真菌繁殖的基本单位是真菌抱子,真菌产生抱子的结构体统称为子实19. 真菌繁殖的基本单位是抱子。20. 无性抱子类型有芽抱子、厚壁抱子、粉抱子、游动抱子、抱囊 抱子、(分生抱子。21. 常见的无性抱子是 分生抱子。22. 真菌最有性抱子类型有卵抱子、接合抱子、子囊抱子、担抱子。23. 典型的真菌(生活史)包括无性繁殖 和 有性生殖 两个阶段。24. 许多真菌的生活史中可以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抱子,称为多型现象。25. 植物病原真菌的主要有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 、 半知菌亚门 。26. 鞭毛菌亚门引起农作物病害有关的病菌有疫霉菌、霜霉菌
12、。27. 接合菌亚门引起病害的病菌有根霉菌、毛霉菌。28. 子囊菌亚门与作物病害关系密切的有白粉菌类、囊壳菌类、盘菌类。29. 在(子囊菌和半知菌)中,除白粉菌外一般形成病斑,且有明显的色较深的边缘,病斑上产生各种颜色的霉状物或小黑点。30. 半知菌的主要特征是只有无性阶段,没有有性阶段的真菌。31. 真菌性病害的症状有 霉状物、粉状物、黑点状物。32. 病原细菌大多数是杆状,革兰氏染色反应大多是阴性。33. 植物病原细菌是以裂殖的方式繁殖。34. 植物病原 细菌 以 裂殖 的方式繁殖,均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且都好 氧,以微碱性培养基为宜,一般生长适温为 26-30 C。35. 细菌性病害的
13、症状类型主要有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四类。病症为脓状物。36. 病毒的主要特征是超微的、结构简单的细胞内寄生物37. 植物病毒颗粒的基本形态为杆状或线状、球状、弹状或杆菌状三种类型。38. 植物病毒与其他生物的根本区别有两点:一是没有细胞结构,二是颗粒内只含有一种核酸或。39. 病毒的繁殖方式是 增殖。40. 植物病毒的传播途径有汁液摩擦传播、昆虫传播、土壤中线虫和低等真菌传播;种子和花粉传播;无性繁殖材料及嫁接传播等。41. 植物病毒的症状特点是 没有明显的病征。常见的症状有花叶、黄化、斑 驳、皱缩、矮化丛枝及畸形。42. 同时病毒具 有隐症现象。观察 寄主细胞内的内涵体 可作为鉴定病毒的
14、依据之一。43. 线虫的传播途径主要借寄主植物的种子及 无性繁殖材料 等作远距离传播。田间主要通过 土壤、流水、人畜活动和农具等传播。植物病 原线虫的寄生方式有两种外寄生和内寄生。44. 寄生性种子植物根据其对寄主营养的依赖程度可分为两类半寄生和全寄生。45. 传染性病害的诊断一般经田间观察、症状鉴别,可以作初步诊断。46. 世界上公认的确定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必须完成的操作规程是柯赫氏法虬。47. 根据寄生能力的强弱,寄生物可分为专性寄生物和非专性寄生两大线虫。49. 细菌性中的生理小种一般称菌系,病毒中的生理小种称 毒株或株系。50. 病原物的寄生性并不等于致病性,通常 寄生性强 的病原物对
15、寄主组织的直接破坏性反而小;寄生性弱的病原物对寄主组织的直接破坏性反而大。51. 寄主植物对病原物侵入的反应,依据其抗性的强弱,分别有 免疫、抗基、耐病、感病四种表现。52. 按照寄主植物与病原物之间有特异性的相互关系,可把植物的抗性分为 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两类。垂直抗性是由 主效基因 控制的,抗性 效能高,表现明显。缺点是易因 病原物小种的 改变而丧失抗性。53. 水平抗性是由 微效基因 控制的,不会 因病原小种的 变化 而 丧失抗病性。在田间表现为病害发展缓慢,不会流行成灾。54. 植物的抗病机制有避病、抗侵入、抗扩展。55.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一般可分为接触期、侵入期潜
16、育期、发病期四个时期。56. 病原物侵入的途径主要有三种类型:直接侵入、自然孔口侵入、伤口侵入。57. 真菌侵入寄主的途径有直接侵入 、自然孔口侵入 和 伤口侵入 ,大多数真菌是 直接侵入 。58. 植物细菌只能从自然孔口侵入 和 伤口 侵入。59. 病毒、植原体、类病毒只能从微伤口 或经昆虫口器 传入寄主体内。60. 在影响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的各种环境条件中,以 温度 和 湿度 尤为重要。61. 影响侵入的环境因素:_湿亘对侵入影响最大,真菌抱子的萌发、细菌的繁殖须在有水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所以湿度是病原物侵入的必要条件;温度影响病菌抱子萌发和侵入的速度 。62. 潜育期 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吸
17、收营养和不断扩展蔓延的时期,也是寄主与病原物 相互斗争 的时期。影响潜育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是温度。63. 病原物从寄主植物获得营养的方式可分为活体营养寄生型和死体营养寄生型。64. 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形式是局部侵染和系统侵染。65. 适温高湿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繁殖体产生,有利于病害流行。66. 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主要包括三个环节: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 、病害的初侵染和再侵染、病原物的传播方式 。67. 病原物的越冬、越夏的场所:田间病株、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 、土壤、病株残体、肥料、传病介体。68. 病原物的传播可分为 主动传播 和 被动传播 两类情况。69. 被动传播的传播方式有 气流传播
18、、雨水传播、昆虫及其他生物传播 、人为传播70.植物病害的流行的基本因素有三方面大量的感病寄主植物强致病性的病原物和适宜的环境条件 。71.单循环病害的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越冬越夏的初侵染菌量于 病原物的繁殖速度和再侵染的次数三.选择题1.F列现象中,不属于病害的是B。A.缺氮引起的植物叶片发黄 B.冰雹砸损植物C.棉花黄萎病2.3.4.5.D.低温引起的冻害F列现象中,属于植物病害的是A.感染病毒的郁金香呈现鲜艳杂色花瓣织肥大C.豆科植物由于根瘤菌的侵入而出现根瘤侵染而出现根结F列现象不属于病害的是B。A.缺氮症D.低温冻害F列现象不属于植物病害的是A.由于日光过强而引起的伤害C.由于风力过大
19、而造成的伤害的涝害B.D.B.机械损伤B.D.感染黑粉菌的茭白茎基组蔬菜根部由于根结线虫的C.黄萎病由于温度过低而造成的冻由于田间长期积水而造成绿色叶片全叶变为淡绿色或黄绿色称为;叶片显现浓绿或浅绿相间的称为A ;叶片均匀发黄的称为C;花青素形成过盛,叶片变紫或红色,称为 D 。D.红叶6. 青枯病是属于植物病状中的C 。A.变色B.斑点D.畸形7. 下列属于病征的是_D_。A.变色B.斑点D.脓状物8. 植物细菌性病害特有的病征是产生_D。A.花叶B.腐烂D.脓状物9. 引起植物发病的原因称A 。A.病原B.病原物D.非侵染性病害10. 引起植物发生侵染性病害的主要原因是_A。A.病原生物B
20、.害虫为害C.D.药害11. 绝大多数植物的病害是由_A引起的。A.真菌B.细菌D.线虫C.萎焉C.畸形C.锈状物C.侵染性病害 螨类害虫C.病毒;锈菌的吸器类12. 白粉菌的吸器类型是C ;霜霉菌的吸器类型是_AD.小球状13. 确切的说,子座是真菌的_D_。A.营养体B.繁殖体D.菌丝体的变态14. 真菌产生抱子的结构体是_A。A.子实体B.营养体D.菌索15. 酵母菌以芽生的方式产生的无性抱子称_D。A.粉抱子B.分生抱子D.芽抱子16. 下列无性抱子的类型中,属于休眠抱子的是CA.分生抱子B.游动抱子D.抱囊抱子17. 下列抱子类型属于有性抱子的是A。A.卵抱子B.接合抱子D.子囊抱子
21、18. 真菌最常见的无性抱子是_C。A.芽抱子B. 游动抱子D.分生抱子C.抱子C.菌丝体C.游动抱子C.厚壁抱子C.游动抱子C.厚壁抱子19.下列抱子中属于真菌有性抱子的是D.厚壁抱子20. 真菌的二倍体抱子是 AA.卵抱子B.担抱子C.子囊抱子C; 锈菌、黑粉菌属C.接合菌亚门C.接合菌亚门C.病毒病害子囊合菌亚门D_。子囊合菌亚门B.细菌病害D.分生抱子21. 子囊内产生子囊抱子,一般一个子囊内形成的子囊抱子数是D 。A. 5 个B.6 个C.7 个D.8个22. 在真菌生活史中,产生抱子数量最多的是_B_。A.有性抱子B.无性抱子无法比较23. 霜霉菌、疫霉菌属于 A ;根霉菌和毛霉菌
22、属于 于D;白粉菌囊壳菌类和盘菌类属于B 。A.鞭毛菌亚门B.D.担子菌亚门24. 引起水稻稻瘟病的真菌属于A.鞭毛菌亚门B.D.半知菌亚门25. 白粉病属于_A。A.真菌病害D.生理病害26. 霜霉病的病征是_B。A.锈状物D.脓状物B.霉状物C.颗粒状物27. 植物细菌的繁殖方式是_C丄 病毒的繁殖方式是 _D_。A.有性繁殖B.无性繁殖C.裂殖D.增殖28. 下列属于细菌性病害的是_D_。A.棉花枯黄萎病B.棉花立枯病C.棉花红腐病D.棉花角斑病29. 细菌性病害的典型症状是_B_。A.坏死B.腐烂C.萎蔫D.畸形30. 植物感染细菌后,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坏死、萎蔫、畸形和_A。A.腐烂B
23、.叶片皱缩C.植株矮小D.寄主长出粉状物31. 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的病原物是_C。A.真菌B.细菌C.病毒D.寄生性种子32. 鉴定病毒的依据是_C。A.植物的症状B.植物的病征C.寄主细胞内的内涵体D.传染性33. 下列属于病毒诊断的依据是_D。A.小黑点 B.胞内可看到内涵体病部的粘液 C. 有明显的病征 D.镜下观察细34. 下列病原物有隐症现象的是CA.真菌B.细菌C.病毒D.线虫35. 菟丝子属于D 。A.真菌B.细菌C.寄生性种子植物36. 下列说明正确的是B 。病毒D.A.植物病害都有病状和病征B.在真菌整个生活史中,无性繁殖出现次数较多C.通常寄生强的病原物对寄主组织的直
24、接破坏较大D.一种病原真菌只产生一种抱子类型37. 目前,还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的病菌是_DA.白粉菌D.霜霉菌B.赤霉菌38.寄主物对寄主种和品种的寄生选择性表现最强的是A.专性寄生物D.生理小种39.寄主植物完全不发病称为A.免疫B.B.非专性寄生物A 。抗病C.C.盘菌类D_。C.寄生专化性耐病D.感病40. 寄主表现轻微发病,病原物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不能扩展,对寄主为害不大的是B 。A.免疫B.抗病C.耐病D.感病41. 寄主植物能够发病症状也明显,但由于寄主自身的补偿作用,对寄主的产量的质量影响不大的是 C_。A.免疫B.抗病C.耐病D.感病42. 寄主发病严重,表现典型症状,
25、对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的是_D。A.免疫B.抗病C.耐病D.感病43. 有些作物的感病阶段错开了病原物的盛发期,因而避开了病原物的侵染。这是植物抗病机制的_A_。A.避病B.抗侵入C.抗扩展44. 金桔的气孔分布稀,数量少,中隙小,很少生溃疡病,这是由于金桔具有_B。A.避病B.抗侵入C.抗扩展45. 过敏性坏死反应是典型的_C。A.避病B.抗侵入C.抗扩展46.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侵染过程中,病原物处于比较脆弱阶段,这一阶段是防止病原物侵染的有利时期,此阶段是A 。A.接触期B.侵入期C.潜育期D.发病期C.病毒C.湿度A_。水分D.风雨D.A.建立寄生关系 B .病原物向寄主体内侵入C .病原
26、物与寄主接触D .寄47. 主要依靠直接侵入的病原物是AA.真菌B.细菌D.植原体48. 对病原物侵入影响最大的环境条件是C 。A.植物的抗病性B.温度D.温、湿度49. 在侵入期主要影响抱子萌发和侵入速度的因素是A.温度B.湿度C.光照50. 同一病害影响潜育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是AA.温度B.湿度C.光照51. 寄主植物被病原物侵染后发病的标志是D主出现症状52. 有利于繁殖体产生,有利于病害流行的环境条件是_BA.高温高湿 B.适温高湿C.适温低湿 D.低温低湿5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D。A.过敏性坏死反应是典型的抗侵入反应B.在输导组织中扩展的病害潜育期短,发病快C.病毒只能通过自然孔
27、口和伤口侵入植D.侵染性病害外部有病征表现,而非侵染性病害无病征A.田间病株 B. 土壤 C.病株残体 D.肥料55.属于被动传播的是D 。A.真菌菌丝的生长B.线虫在土壤中的移动C.动抱子在水中的游动D.细菌用过雨水传播56.真菌的主要传播方式是植物病原细菌的主要传播主要靠A.主动传播B. 雨水传播C. 气流传播D. 昆虫传播57传播病毒、类病毒和植原体等病原物的主要传播介体是CA. 土壤B.田间病株C.昆虫D.肥料58.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原物可以发生多次再侵染的病害的是A.棉花枯 B. 小麦黑穗病C.稻瘟病D.萎病59.下列属于单循环病害的是A 。A.小麦黑穗病B.稻瘟病C.小麦锈病D.
28、粉病四. 多项选择题1. 真菌性病害常见的病征多属于真菌的A.菌丝体B.繁殖体C.分泌物D.抱子A.徒长和从枝B.锈粉和黑粉C. 霜霉和赤霉 D.条绊和穿孔E.花叶和腐烂3.能引起传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是 。A. 土壤中的有毒物质B.寄生性种子植物C. 真菌 D. 细菌E. 病毒4.真菌营养体常发生变态,形成各种特殊的组织结构,常见的有A.菌核B.菌根C.5.以下抱子中属于有性抱子的是 。A.卵抱子 B.抱囊抱子C .担抱子菌索D.D .分生抱子子座6.下列抱子中,属于休眠抱子的是_。A.卵抱子 B .接合抱子 C .子囊抱子D.担抱子E. 厚壁抱7.在真菌的五个亚门中,营养体为无隔菌丝的是A.鞭
29、毛菌亚门 B. 接合菌亚门 C.子囊菌亚门D. 担子菌亚门E.半知菌亚门8. 真菌所致病害,常在寄主部位表面长出A.霉状物 B.脓状物状物9. 病原细菌引起的症状主要有 。A.坏死B.粉状物C.粉状物D.黑占 八、八、C.腐烂D.脓状B.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病毒A.是结构简单的细胞内寄生物颗粒C.具有增值性和传染性能D.通过微细伤口侵入病毒颗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E.11.引起的病害在植物外部没有病征表现的A.真菌B.细菌D.类病毒12. 病毒和其他生物的根本区别是 。A.细胞的大小B.细胞的形状D.细胞内核酸的种类13. 植物病毒病的症状特点是。C.病毒C.细胞结构的有无A.花叶B .黄化
30、C14. 下列植物中不属于全寄生的是 。A.桑寄生B.菟丝子列当15. 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特点是 。田间分布较均匀B .没有病征病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16. 植物病害诊断的一般步骤为。A.田间观察 B.病症诊断C.班驳皱缩 D .矮化C.槲寄生D.C .有明显的发病中心 D .发室内病原鉴定D. 分离培养和接种(致病性)试验病毒 E.。D.感病D.C.潜育期D.系统侵染D.病株残体D.人为传播流水传播A.锈菌 B.霜霉菌 C.细菌 D.线虫 F. 植原体18. 寄主植物对病原物侵入的反应,依据其抗性的强弱,分别有A.免疫B.抗病 C.耐病E.生病19. 植物的抗病机制是 。A.避病B.水平抗性C
31、.抗侵入抗扩展20.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侵染过程包括的时期有_。A.接触期B.侵入期D. 发病期21. 茄科青枯病是由引起的。A.真菌B.细菌C.局部侵染E. 病毒22. 大多数病原物越冬或越夏的主要场所是_。A.活体寄生B. 肥料C.土壤E.田间病株23. 病原物的传播方式包括_。A.气流传播B .雨水传播 C.昆虫传播24. 下列传播方式中,属于病原物的被动传播的是 。A.有鞭毛的细菌在水中游动B.气流传播C.E.菟丝子通过茎蔓生长而扩散D.真菌菌丝在寄主上生长蔓延25. 昆虫是等病原物的主要传播介体。A.真菌B.细菌C.病毒D.类病毒E. 植原体26. 下列属于多循环病害的是。A.水稻稻瘟
32、病B. 小麦黑穗病C.小麦锈病 D. 白粉病 E. 线虫病 F.棉花枯 G. 黄萎病五. 判断题10分1. 茭白受黑粉菌的侵染刺激形成白嫩肥厚的茎,这一现象一般当作病害(不称为病害)(x )2. 常见的病征多属于真菌的菌丝体和繁殖体(V )3. 真菌都是有害的,它能引起植物的传染性病害。(x )4. 在真菌整个生活史中,有性生殖(无性繁殖)出现次数较多。(X )5. 多数盘菌类真菌在被害植物上产生分生抱子,以分生抱子(菌核)越冬。(x )6. 细菌性病害的病征多为胶状菌脓。(V )7. 真菌性瓜果腐烂和细菌引起的软腐病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恶臭味。(V )8. 细菌性病害的畸形大多发生在植物的根冠、
33、茎基部及枝条上。(V )9. 切片镜检,观察有无喷雾现象,是细菌性病害区别其他病害的最方便易行而又可靠的方法。(V )10. 专性寄生物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内获得养分才能生存,当寄主细胞或组织死亡后,寄生物也死亡。(V )11. 非专性寄生生物(专性寄牛牛物)必须在活的寄主细胞中获得养分。(X )12. 寄生性强的病原物对寄主组织的直接破坏性大(小),寄生性弱的病原物对寄 主组织的直接破坏性小(大)。(x )13. 植物的的抗病性具有相对稳定性,且不可以发生变异(但也可以发生变异)。(x )14. 垂直抗性是由主效基因控制的,抗性效能高,表现明显,担抗性持久空因病 原物小种的改变而丧失抗性)。(
34、x )15. 病原物侵入后导致寄主植物细胞壁木质化、木栓化等亚细胞或细胞形态结构的改变和产生植保素,都是寄主植物抵抗病原物侵(扩展)的重要表现。(x )16. 湿度(温度)是主要影响病菌抱子萌发和侵入的速度。(x )17. 潜育期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吸收营养和不断扩展蔓延的时期,也是寄主与病原物相互斗争的时期。( V)18. 许多病原真菌和细菌引起的斑点,为局部浸染,这类病害的潜育期长(短(x )19. 系统侵染的病害一般潜育期较短牡)。(x )20. 在维管组织、输导组织中扩展的病害潜育期较短(长),发病较快(慢)丄(x )21. 多循环病害的特点是寄主感病时期长,病害的潜育期短,受环境条件的
35、影响很大,田间病害数量增长很快。(V)22. 同一病害影响潜育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是湿度(温度)。(x )23. 适度高基(适温高湿)有利于病菌产生繁殖体,有利于病害流行。(x )24. 一般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就是下一生长季节中病害发生的初侵染来源。(V )六. 作图题10分1、真菌无性抱子类型A、芽胞子 B 、厚壁抱子C、粉抱子D、游动抱子囊及游动抱子E、抱子囊及抱囊抱子F、分生抱子2、真菌有性抱子类型A、卵抱子 B、接合抱子 C、子囊抱子 D、担抱子七、简答题1.什么植物病害?判断植物是否发生病害有哪两个是标准?植物病害: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良环境条件,或者遭受其他生物 的侵染
36、,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干扰和破坏,在生理和组织结构上发生一系列 的反常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判断病害的的两个衡量标准:(1)病害必须有病理程序;(2)病害必须造成损失。2. 简述植物病害的病状类型植物病害的类型有变色、斑点、腐烂、萎蔫和畸形。3. 植物病害的病征主要有哪些类型?(1)霉状物;(2)粉状物;(3)颗粒状物);(4)线状物;(5)脓状物。4. 简述病害的病原及类型引起植物发病的主要原因称为病原。按其不同性质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 因素两大类。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直接取决于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侵染性病害的发生除了寄主植物与病原物的相互作用外,还应该包括环境条件的影响。5. 简述
37、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区别和联系1)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是不能传染的,所以称为非侵染性 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直接取决于植物与环境的关系。2)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物引起的病害能互相传染,有侵染过程,所以侵染性病 害;侵染性病害的发生除了寄主植物与病原物的相互作用外,还应该包括环境条件的影响。3)非传染性病害和传染性病害虽是两类性质不同的病害,但它们之间关系密切 又相互影响。非传染性病害可以导致植物生长发育不良, 降低对病原物的抵抗力, 容易诱发或加重传染性病害。 有些侵染性病害发生后往往又促使非侵染性病害的 发生。6. 真菌产生的无性抱子有哪些类型?产生的有性抱子有哪些?真
38、菌的无性抱子:(1)芽抱子;(2)厚壁抱子;(3)粉抱子;(4)游动抱子;(5) 抱囊抱子;(6)分生抱子。真菌的有性抱子:(1)卵抱子;(2)结合抱子;(3)子囊抱子;(4)担抱子。7. 真菌典型生活史的概念真菌的生活史是指真菌从一种抱子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 一种抱子的整个生活过程。典型的真菌生活史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8. 简述植物真菌五个亚门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简述植物真菌性病害的症状特点)真菌所致的病害,常在寄主发病部位的表面长出霉状物、粉状物和黑点状物。1)鞭毛菌亚门经常引致根本和基部腐烂,在湿度大时,常在病部长出棉毛状物。 比较高等的多为害植物的地上部,引致叶
39、斑或花穗变形,在病部产生霜霉状物。2)接合菌亚门主要引起瓜果贮藏的腐烂。3)子囊菌和半知菌除少数白粉菌外,一般形成病斑,且有(明显)的色较深的边缘,病斑上产生各种颜色的(霉状物)或(小黑点)。4)担子菌亚门中的黑粉菌和锈菌形成黑色或锈色的粉状物。9. 简述植物真菌性病害的症状特点真菌所致的病害,常在寄主发病部位的表面长出霉状物、粉状物和黑点状物等真菌性病害的重要标志。10. 简述植物细菌性病害的症状特点细菌性病害的症状类型主要有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等四类,病征为脓状物。11. 植物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植物病毒的传播途径很多,可经过汁液摩擦传播、昆虫传播、土壤中线虫和低等真菌传播;种子和花粉
40、传播;无性繁殖材料及嫁接传播等。12. 简述植物病毒病的症状特点植物病毒病没有明显的病征。常见的症状有花叶、黄化、斑驳、皱缩、矮化丛枝 及畸形等。另外,病毒侵入寄主后,常常在寄主的细胞内产生各种形状的内涵体, 观察寄主细胞内的内涵体可作为鉴定病毒病的依据之一。有些病毒病的症状会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变化,有的甚至会暂时消失,即“隐症现象”。13. 简述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特点。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具有以下特点:大面积同时发生,田间分布比较均匀,但 受地形阻隔的田块间不被传染;没有病征;田间没有明显的发病中心,没有 从点到面的扩散过程,没有传染性;病害发生与环境条件、栽培管理措施关系密切,采取适当措施,
41、可使病状恢复 正常。14. 简述侵染性病害的诊断特点 在田间发病时,一般显分散状分布;一般具有明显的病征,有些还能分离出 病原物并进行培养;都有传染性,具有明显的由点到面,即有一个发病中心逐 渐向四周扩散的发展过程;有的病害在田间扩展还与某些昆虫有联系。15. 什么是柯赫氏法则(简述柯赫氏法则操作规程)柯赫氏法是世界上公认的确定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必须完成的操作规程。它分四步: 病原物必须在发病部位,并与症状密切相关。 必须离体或在人工培养基上分离获得该病原物,并进行纯化培养。 将纯化培养的病原物接种到同种植物的健株上,产生与原来相同的症状。 从接种发病的植株上再分离,获得与原接种完全一致的病原物。16. 简述专性寄生物和非专性寄生物的致病作用。专性寄生物和寄生性强的病原物:从活的细胞中吸收养分,入侵寄主后,并不马 上杀死细胞,其致病作用较缓慢。非专性寄生物:寄生性较弱,但入侵寄主后,由于酶或毒素的作用,很快杀死寄 主细胞,使组织腐烂,然后从细胞中吸取养分。17. 病原物对寄主的致病作用主要有哪些方面?主要有四个方面:掠夺寄主的营养和水分,使寄主植物生长不良;分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结合案例土木工程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电动汽车的跨国经营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 幼儿园数学考试动态调整试题及答案发布
- 猴子灵性测试题及答案
- 所有知识点2025年物理试题及答案
- 电除颤试题急及答案
-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试题及答案
- 电商助力农产品销售考题及答案
- 家居空间美学的设计思维与实践探讨及试题及答案
- 地理奥赛初赛试题及答案
- 国际企业的财务管理完整版
- 农村土地承包法知识讲座
- 2023年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科技的新秀人文的毒酒
- 擒拿格斗课件
- 药品召回函和通知单
- 智能建造施工技术应用实施方案
- 2023年全国《旅行社计调》知识考试题与答案
- NY/T 405-2000脱毒大款种蒜(苗)病毒检测技术规程
- GB/T 20468-2006临床实验室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指南
- 2023年衡阳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八年级体育足球传接球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