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5古诗词三首舟过安仁》公开课教学设计_3_第1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5古诗词三首舟过安仁》公开课教学设计_3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舟过安仁教案设计【教材分析】舟过安仁是五年级下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的其中一首。本诗描写了诗人 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有趣的一幕:诗人闲来一瞥,被“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的情景所吸引,为什么?因为他们虽无忧无虑的坐在船上, 却没有划船,竹篙也收了起来,船桨也停在那儿, 这不是很奇怪吗?怪不得没下 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 原来不是为了遮雨, 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作者 疑窦顿解,恍然大悟后,不禁为小童子的聪明,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啧啧称赞, 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这首诗浅白如话, 充满情趣, 全诗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 生动描写 了儿童的稚气行为。 既展现了两个

2、小渔童无忧无虑、 充满童稚和奇思妙想的形象; 又使得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 赞赏有加,从中也流露出诗人的童心不泯。【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间心灵对话的过程,古诗教学也是如此。要结合古诗凝练含蓄、 意在言外、言约而旨丰的特点,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古 诗的方法, 引领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 展开丰富的想象, 感受诗人丰富的内 心世界。 改变古诗逐诗逐词逐句的教学方法。 注重诗中句与句间的整合, 同体诗 与诗内涵的延伸拓展。 另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 尝试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深入感悟,在感悟的过程中领略古

3、诗的情感和意境, 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对这首诗歌的教学, 我觉得: 首先要注意对诗歌整体意思的把握; 要指导学生在一次次 “创境想象”、“涵咏诵读” 中,进入诗境,感受诗歌中的 “儿童” 形象孩童无忧无虑、充满童稚和奇思妙想的形象,感悟作者对儿童的赞赏、 喜爱之情及不泯童心,品味童年生活的情趣;最后通过“品味精妙诗句”、“整合品读” 其他优秀的描写童真童趣的诗歌, 加深对诗歌的喜欢, 提高自己的审美 情趣。【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七言律诗积累, 知道学习古诗的几个步骤和基本 方法。学生对于小组活动的展示充满兴趣。 在这首诗的学习之前, 已经学过一首 关于童趣的牧童,对于这种浅

4、白易懂,充满情趣的诗歌兴趣浓厚。【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3、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感受小童形象,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及 不泯童心,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感受小童形象,体会诗中情感,有感情地诵读。【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古诗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受到美的熏陶。课前一分钟活动】1、游戏“对诗”,激童趣:(1)师:众所周知中国乃诗的国度,今天我们就一起先来玩个“对诗”游戏吧!(2)(师):“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生对:“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师)

5、:“儿童疾走追黄蝶,”生对:“飞入菜花无处寻。”(师):“儿童散学归来早,”生对:“忙趁东风放纸鸢。” (3)师:真是对答如流呀!不知吟诵这些诗句时,你们心中有什么感受? 【预设】生:袁枚的所见让我感受到童年生活的美好,孩子生活的无忧无虑。师:能骑牛,唱歌、捕鸣蝉,哪一样不是充满童趣的呢?生:我就像杨万里笔下宿新市徐公店中的这个孩子,平常捉蜻蜓、逮蚂蚱,哪怕捉不到,摔个狗啃泥也是快乐的!师:蝴蝶是没抓到,可是快乐却已经装在我们心里了!生:我仿佛看到 村居中的那群小伙伴正趁着明媚的春光自在地放风筝, 我仿佛还听到他们银铃般的笑声呢!师:这么美的春光,放飞的岂只是纸鸢?放飞的还有无尽的童趣!【 教

6、学过程】、直接入题 理解诗题1、谈话引入:是啊,我们的童年时光也正像这一首首妙不可言的诗,只要我们 用心去读,就能读出其中的无限乐趣。 今天, 咱们就一起用心地读读诗人杨万里 笔下的“童年”吧!2、老师板书课题(板书课题:舟过安仁) ,齐读题目。(第一次:读准字音,第 二次:读出感情 ,第三次:读出韵味。3、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学习古诗五步骤吗? (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 入诗境,悟诗情诵诗句) ,今天我们继续用这种学习方法学习这首古诗。4、理解题目:舟过安仁这个题目, 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舟: 乘舟 过:路过 安 仁:地方名江西省安仁县。 (诗人乘舟路过安仁县)【预设】生:读了诗题,我知道诗人乘舟

7、路过安仁县。 生:从诗题中,我还知道这首诗描绘的可能是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的所 见。二、初读古诗 享童趣1、(课件出示)【自学指导】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要读准字音,读准字音, 读通诗句,读出古诗的节奏。2、结合课后注释或插图理解词语。小组交流已掌 握的词语注释和还没解决的注释。 )2、指名读诗,正字音,尤其注意生字“篙、棹、遮”的读音。3、通过小组交流,哪些你已掌握的词语注释和还没解决的注释。 【预设】生:通过注释理解,我知道收篙的意思是把撑船用的竹篙收起来。生:我也知道收篙的意思是把撑船用的竹篙收起来。生:怪生的意思是怪不得。生:我知道遮头指的是用东西把头遮住, 诗中的遮头, 指的是两小童用

8、雨伞不是用于遮头生:我还不懂使风是什么意思?师:谁来帮助他?生:使风的意思是借助风的力量。 诗中指的是两小童用伞借助风的力量,把船前行。4、指名几位学生读全首古诗(注意正音)【预设】学生读,师点评:你不但把字音读准,还读得很有节奏。你读得真好听,你读出孩子的天真、可爱。你的读书让人陶醉,仿佛身在其中。你真会品味诗句,你读出了诗人疑惑不解和恍然大悟了。6、师范读。(配乐)我被您们的诵读吸引住了,让老师伴着美妙的音乐,也来品 味品味这充满童趣的一幕吧!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小结】吟诗,不但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更要读出诗的韵味。7、师

9、生合作读(指导停顿、读出童趣) 、男女分读、全班齐读。 (均配乐)、图文结合 感童趣1、过渡:(出示图片)师:伴着明媚春光,诗人乘坐着小船轻轻驶到安仁的小河 上,这时另一叶小舟上的俩孩童吸引了他,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预设】学生一个接一个说:一叶渔船两个小孩,坐在船上,收起竹篙,停下 了船桨,张开伞。)2、 师:谁能完整地把这画面完整地说说?【预设】生:水面上,有两个小孩子驶着很小的渔船,不一会儿,他们俩把撑 船用的竹竿和划船的桨都收了起来。天上没有下雨,但是,他们还张着伞,原来 是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3、师:噢!诗人被渔船中孩童的稚气和可爱行为吸引了。于是欣然提笔,记录 下这充满童趣的

10、一幕。生:“一叶渔船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指读)(出示诗句)四、品古诗悟童趣1、晴空之下,碧波之上,河中之景,孩童的异常之举让诗人疑惑不解,此时此 刻,他心中在想些什么呢?生:为什么有竹篙不撑,有桨不划呢?(板书:收篙 停棹)生:晴空万里,没有下雨,小孩为什么要张伞呢?2、师:泛舟河上,有篙不撑,有桨不划,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来听听两小童说什么?(同位交流、可配上动作)想象两小童的对话:一小童说:“。”另一小童说:“_。(板书:张伞 使风)3、哦,原来是这样!诗人恍然大悟: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顺读4人:诗人恍然大悟: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11、。(读出诗人心中的惊讶,孩童的稚气、淘气、聪明。)(板书:张伞 使风)4、诗人杨万里善于写田园诗,并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效果,那么舟 过安仁这首诗哪些词起到点化诗境的作用。【预设】生:这个“使”字,把渔童玩耍中透出的天真烂漫、聪明顽皮的天性写活了。生:“怪生”除了有“怪不得”的意思,还包含着诗人了解原因后的恍然大悟,也包含着理解了两个童子撑伞行为而由此产生的好笑有趣的心理。师评价:同学们的品读能力真强!看似平常词,却把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尽显其中了,这就是诗的魅力所在呀!)5、看到这一幕,你有什么感受?生:这俩个小孩居然能想到“张伞使风”,真是聪明,我真想到他们的船上体验体验这其

12、中的乐趣!(学生上台板书:天真、聪明、童稚)【小结】眼前此景激起诗人心中那颗不泯童心,为小童子的聪明,童真和稚气,不禁让人啧啧称赞!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目光再次投向安仁的小河!让我们用心地读读,回味这充满童趣的一幕吧!五、情景再现 回顾诗意 背诵古诗【情景】师感情轻读(配乐):伴着明媚的春光,波光粼粼的河面上,一叶小舟 轻轻驶来。诗人正坐在船中享受着春天的美景: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时另一叶小舟上的两个小孩吸引了他: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一叶小 舟上,坐着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身旁放着撑船的竹篙、船桨,两人

13、还撑着一把 小伞: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六、古诗改编为小古诗同学们,舟过安仁这首诗离我们现在已将近千年,你能把它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吗?让诗中的人物更加生活化,离我们更近。【预设】学生边看图,边描写。【小结】舟过安仁,忽见孩童,玩舟河上,童趣无限。诗人杨万里笔下的童年浅 白如话,充满情趣的诗,此时老师对他啧啧称赞,他真不愧被称为南宋“中兴四 大诗人”,现在让我们走近诗人杨万里。六、微课介绍作者:杨万里(诚斋体)(课件出示)七、拓展活动:课前布置了,小组合作找关于杨万里写关于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 诗。现在请各小组上台汇报成果。【预设】组员汇报:朗读:稚子弄冰稚

14、子金盘脱晓冰 ,采丝穿取当银钲 。敲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组员汇报:【理解背景】描绘了一个孩子冬天嬉戏的一个画面。全诗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学生字】银钲、玉磬读节奏】稚子/金盘/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组员汇报:【注解】:【脱晓冰】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2【钲】古代一种像锣的乐器。3【玻璃】古时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不是现在的玻璃。组员汇报:【明诗意】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 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 用彩丝穿起来当铮来敲。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 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 玻璃一样的碎裂声。桑茶坑道中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背景】 南宋诗人杨万里吟咏桑茶坑道中的诗共有8篇,是到漳州赴任 途经安徽宁国县境所写。 这是其中一首, 描写初春田野刚下过一阵雨, 暖日和风, 溪水盈盈。河岸上,草绿花红,柳荫浓密。渲染出明媚,和暖的氛围和生机无限 的意境。【诗意】 雨后的晴天,风和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