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黏膜病练习题_第1页
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黏膜病练习题_第2页
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黏膜病练习题_第3页
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黏膜病练习题_第4页
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黏膜病练习题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黏膜病练习题一、A11、艾滋病英文为 AIDS,其中文全称是A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B、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C获得性病毒免疫综合征D获得性病毒免疫综合征E、先天性获得免疫综合征2、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是A HPVB HIVC EBD HBVE、HCV3、以下哪项是最重要的与HIV感染密切相关的口腔病变A卡波西肉瘤B、卡氏肺抱子囊虫C坏死性龈炎D 口腔毛状白斑E、非霍奇金淋巴瘤4、由于HIV引起的口腔毛状白斑通常发生于口腔哪个部位A舌的外侧缘B、颊黏膜C软腭黏膜D 口底黏膜E、鼻腔黏膜5、关于下列口腔毛状白斑镜下表现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皮钉突肥厚并伸长B、棘层明显增生C靠近表层1

2、/3的棘细胞层可见气球样细胞D电镜观察细胞质内,有大量病毒颗粒E、上皮下结缔组织内的炎症明显6、下列哪项不属于艾滋病的口腔黏膜表征A念珠菌病B、口腔毛状白斑C Kaposi 肉瘤D颌骨骨折E、非霍奇金淋巴瘤7、口腔念珠菌病的主要病理特征是A上皮变性坏死B、上皮内念珠菌的菌丝C上皮内微小脓肿D上皮内念珠菌的白色斑膜E、上皮角化层水肿8、临床上可以分为急性假膜性、慢性增生性、慢性萎缩性、肉芽肿性等四种类型的疾病为哪项A念珠菌病B、结节病C疱疹性口炎D多形性红斑E、白塞综合征9、上皮表层水肿,角化层内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常形成微小脓肿,且在上皮表面能够检查出菌丝的是A、结节病B、念珠菌病C疱疹性口炎D

3、多形性红斑E、白塞综合征10、镜下可见上皮变性坏死,并有大量念珠菌的菌丝及抱子,且病变可见白色斑膜,为以下哪一类型的念 珠菌病A肉芽肿型B、颗粒型C慢性萎缩型D急性假膜型E、慢性增生型11、上皮细胞没有细胞间桥,细胞肿胀呈圆形,核染色深,常有胞质晕环绕着核周围,这种游离为单个或 数个成团的细胞,称为A Civatte 小体B、肖曼小体C天疱疮细胞D狼疮带E、基层下疱12、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上皮细胞间的桥粒蛋白为抗原物质的是以下哪种疾病A天疱疮B、良性黏膜类天疱疮C扁平苔葬D白斑E、红斑13、以下哪种疾病为机体产生抗上皮基底膜抗体,致使上皮的基底层下疱形成A天疱疮B、白斑C扁平苔葬D良性黏膜类天

4、疱疮E、红斑14、上皮基底层下疱,基底细胞变性,病损部位的上皮全层脱落,结缔组织表面光滑,胶原纤维水肿为以 下哪种疾病的病理表现A天疱疮B、白斑C扁平苔葬D红斑E、良性黏膜类天疱疮15、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的病理变化不包括A、上皮表面角化,可见角质栓塞B、上皮基底细胞液化C上皮下血管扩张,可见玻璃样血栓D上皮下血管周有中性粒细胞浸润E、上皮下血管周围有类纤维蛋白沉积16、慢性盘状红斑狼疮主要的好发部位是A阴道黏膜B、食道黏膜C 口颊部黏膜与皮肤D肛门部E、舌部17、发生于面部鼻梁两侧的皮肤的鲜红色蝴蝶斑,为哪种疾病的特征A、慢性盘状红斑狼疮B、带状疱疹C麻疹D风疹E、白塞综合征18、慢性盘状红斑狼

5、疮使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可检测出现荧光的是上皮的哪个具体部位A角化层B、颗粒层C棘层D基底膜E、肌层19、下列哪项不是扁平苔群的病理变化A上皮增生或萎缩B、上皮棘层松解C上皮基底细胞液化D上皮钉突增生呈锯齿状E、上皮下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20、上皮的棘层、基底层或固有层镜下可见Civatte 小体的是A白斑B、红斑C天疱疮D盘状红斑狼疮E、扁平苔葬21、口腔扁平苔葬临床上主要表现为A网纹状B、丘疹状C斑状型D溃疡型E、疱型22、胶样小体直径及特性为A、5m为均质嗜碱性B、5 dmi为均质嗜酸性C 10 m,为均质嗜碱性D 10 m,为均质嗜酸性E、15 m,为均质嗜酸性23、红斑的病理变化不包括A

6、原位癌B、早期浸润癌C上皮萎缩D上皮不典型增生E、上皮单纯性增生24、下列哪项不是单纯性白斑的病理变化A上皮表面过度角化B、上皮棘层增生C上皮钉突增生延长D上皮不典型增生E、上皮基底膜清晰25、不属于白斑的病理改变的是A棘层增生B、粒层明显C主要表现为上皮增生D有非典型性细胞E、临床和病理上都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26、下列哪一项属于口腔白斑的病理表现A有非典型细胞B、基底细胞空泡样变性C粒层不明显D棘层松解E、上皮增生27、组织学上,恶性者所占比例最高的是A白斑B、红斑C溃疡D糜烂E、扁平苔葬28、口腔黏膜上皮由不全角化层所覆盖,钉突之间的上皮萎缩变薄,结缔组织中的血管增生且扩张充血, 临床表现

7、为A白斑B、红斑C扁平苔葬D黏膜下纤维化E、天疱疮29、上皮棘层松解的定义是A、棘层细胞排列疏松,形成棘层内疱B、棘层细胞数目减少,液体聚集C棘层细胞间桥溶解,形成棘层裂隙D棘层细胞水肿,形成松散结构E、棘层细胞间桥增粗,细胞减少30、天疱疮病理改变的主要部位是A上皮基底膜B、上皮基底细胞C上皮棘层细胞D上皮粒层细胞E、上皮角化层31、以下哪种病理改变多见于天疱疮A黏膜下纤维化B、基底细胞液化C基底细胞空泡性变D上皮异常增生E、棘层松解32、下列对棘层松解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上皮棘层细胞间桥溶解,棘层形成裂隙或疱B、上皮棘层细胞减少,上皮层变薄C棘层增厚,不规则D黏膜或皮肤的角化层过度增厚E

8、、上皮浅层破坏,未侵犯上皮全层33、溃疡的定义为A上皮表层坏死或脱落B、上皮浅层坏死或脱落C上皮及上皮下坏死或脱落D上皮下坏死或脱落E、以上都不是34、关于糜烂和溃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糜烂是上皮浅层破坏,侵犯到上皮全层B、深层溃疡痊愈后遗留瘢痕C溃疡是黏膜或皮肤表层坏死而脱落形成凹陷D糜烂愈后不遗留瘢痕E、浅层溃疡只破坏上皮层35、黏膜或皮肤表层坏死而脱落形成凹陷为A溃疡B、糜烂C皱裂D假膜E、棘层松解36、上皮浅层破坏,未侵犯上皮全层为A溃疡B、糜烂C皱裂D假膜E、棘层松解37、为早期发现溃疡恶性病变,检查时应注意的事项中,除外的是A边缘是否整齐B、有无假膜形成C是否向四周浸润D基底部有

9、无硬结E、愈合后是否留下瘢痕38、上皮基层下疱常见于A红斑B、红斑狼疮C天疱疮D类天疱疮E、白斑39、以下关于基层下疱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可见于多形渗出性红斑B、疱在基底层之下C可见于天疱疮D基底细胞变性E、上皮全层与固有层分离40、临床上出现周缘扩展现象和尼氏征阳性的病变是A、脓疱B、血疱C水疱D基层下疱E、棘层内疱41、棘层内疱常见于A肉芽肿性唇炎B、扁平苔葬C天疱疮D红斑E、白斑42、以下关于棘层内疱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可见于良性类天疱疮B、有棘层松解C可见于病毒性水疱D疱在上皮的棘层内或在基底层上E、上皮细胞失去黏附力而彼此分离43、疱在上皮的棘层内或在基底层之上,有棘层松解,为以

10、下哪种病理表现A基层下疱B、棘层松解C角化不良D异常增生E、棘层内疱44、疱在基底层之下,基底细胞变性,使上皮全层与固有层分离为以下哪项病变的表述A、棘层内疱B、棘层松解C角化不良D异常增生E、基层下疱45、多形性渗出性红斑的基本病理表现是A棘层内疱B、基层下疱C角化不良D异常增生E、棘层松解二、B1、A.多形性红斑B.扁平苔葬C.慢性盘状红斑狼疮D.念珠菌病E.疱疹性口炎 、病变处做涂片检查,可见PAS染色强阳性,呈玫瑰红色的抱子,可以诊断为ABCDE 、疱在基底层之下,基底细胞变性,使上皮全层与固有层分离,见于ABCDE2、A.天疱疮B.白斑C.扁平苔葬D.红斑E.良性黏膜类天疱疮 、直接

11、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可见黏膜病变部位及相邻部位的上皮棘层细胞层呈翠绿色的网状荧光带图 形,为以上哪种疾病A B C D E 、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可见黏膜病变部位的上皮基底膜区域有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沉淀,呈翠绿色 的网状荧光带,为以上哪种疾病A B C D E3、A.慢性盘状红斑狼疮B.良性黏膜类天疱疮C.扁平苔葬D.白斑E.红斑 、上皮有过度角化,粒层明显,角化层剥脱,可见角质栓塞,棘层变薄,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基底膜 不清晰,是以上哪种疾病的病理表现ABCDE 、上皮不全角化,棘层增生,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形成上皮下疱的是以上哪种疾病的病理表现ABCDE4、A.扁平苔葬B.红斑C.白斑D.天疱疮

12、E.黏膜下纤维化 、以上哪种疾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为上皮增生,有过度正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或者混合角化ABCDE 、以上哪种疾病的上皮的棘层、基底层或黏膜固有层可见椭圆形或卵圆形的胶样小体ABCDE5、A.棘层内疱B.溃疡C.角化不良D.异常增生E.糜烂 、黏膜或皮肤表层坏死而脱落形成凹陷为ABCDE 、上皮浅层破坏,未侵犯上皮全层为ABCDE6、A.基底细胞空泡变性B.棘层松解C.角化不良D.异常增生E.疱 、基底细胞内水肿,胞质呈空泡状,属于以上哪项的病理表现ABCDE 、上皮棘层细胞间出现病变导致的棘细胞解离,为以上哪项的病理表现ABCDE7、A.棘层内疱B.棘层松解C.角化不良D.异常增生E

13、.基层下疱 、天疱疮疱的形成机制是ABCDE 、见于天疱疮,也见于病毒性水疱的病理表现为ABCDE8、A.棘层内疱B.基层下疱C.角化不良D.异常增生E.糜烂 、上皮浅层破坏,未侵犯上皮全层,称为ABCDE 、黏膜良性类天疱疮可见,其基底细胞变性,使上皮全层与固有层分离,称为ABCD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AIDS。【该题针对“艾滋病的口腔表征”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368689,点击提问】2、【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 AIDS,由人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感染所致。【该题针对“艾滋病

14、的口腔表征”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368688,点击提问】3、【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口腔毛状白斑是最重要的与HIV感染密切相关的口腔病变。为发生于口腔黏膜的白色毛绒状病变。【该题针对“艾滋病的口腔表征”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368687,点击提问】4、【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口腔毛状白斑是最重要的与HIV感染密切相关的口腔病变,通常发生于舌的外侧缘,一般多为双侧(80吐右),其次见于颊、口底、软腭及鼻腔黏膜,牙龈及扁桃体也可发生。【该题针对“艾滋病的口腔表征”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368686,点击提问】5、【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口腔毛状白斑镜下所见:口

15、腔黏膜的上皮钉突肥厚并伸长,棘层明显增生,表面为厚薄不均的不全角化,呈粗糙的皱褶或毛绒状,多为过度不全角化形成的刺状突起,有时可有脱屑。靠近表层1/3的棘细胞层常可见肿大的气球样细胞,可为单个或成簇状排列,胞质浅染,一部分细胞空泡变性或在胞核周围呈现环状透明区。电镜观察在上皮靠近表层部位的细胞之间以及细胞的胞质内,可见大量病毒颗粒,上皮下结缔组织内的炎症不明显,有时由于真菌感染,在菌丝周围可见单核细胞常呈灶状浸润。【该题针对“艾滋病的口腔表征”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368685,点击提问】6、【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口腔毛状白斑是最重要的与 HIV感染密切相关的口腔病变。艾滋病在口

16、腔还有以下表现:念珠菌病、HIV龈炎及HIV坏死性龈炎、HIV牙周炎、Kaposi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该题针对“艾滋病的口腔表征”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368684,点击提问】7、【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 病理变化:黏膜病变一般为亚急性或慢性炎症。念珠菌侵入组织,引起上皮表层水肿,角化层内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常形成微小脓肿。上皮棘层增生,上皮钉突呈圆形,基底膜部分被炎症破坏。在角化层或上皮的外 1/3处可见菌丝,菌丝与上皮表面多呈垂直型或呈一定角度,HE染色不甚清晰,PAS染色为强阳性。结缔组织中有充血的毛细血管及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急性假膜性念珠菌病的白色假膜

17、在镜下为上皮变性坏死,并有大量念珠菌的菌丝和抱子。病变处可作涂片检查,方法为轻轻刮白色斑膜的表层,放置于清洁的载玻片上,滴加10% 15%(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溶液,再加盖玻片,放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菌丝及抱子。【该题针对“口腔念珠菌病与肉芽肿性唇炎”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368683,点击提问】8、【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 念珠菌病临床可分为:急性假膜性念珠菌病(雪口);慢性增生性念珠菌病(白斑型念珠菌 病);慢性萎缩性念珠菌病(又称托牙性口炎);肉芽肿性念珠菌病。【该题针对“口腔念珠菌病与肉芽肿性唇炎”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368682,点击提问】9、【正确答案】B【答

18、案解析】 念珠菌侵入组织,引起上皮表层水肿,角化层内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常形成微小脓肿。上皮棘层增生,在角化层或上皮的外1/3处可见菌丝。【该题针对“口腔念珠菌病与肉芽肿性唇炎”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368681,点击提问】10、【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 急性假膜型念珠菌病白色斑膜;镜下见上皮变性坏死,并有大量菌丝及抱子。【该题针对“口腔念珠菌病与肉芽肿性唇炎”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368680,点击提问】1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 天疱疮的病理特征为棘层松解和上皮内疱形成。由于疱壁薄且脆弱易破,以及有周缘扩展现象,很难切取到完整的疱,但镜下仍然见到松解的棘细胞,这种

19、上皮细胞没有细胞间桥,细胞肿胀呈圆形,核染色深,常有胞质晕环绕着核周围,这种游离为单个或数个成团的细胞,称为天疱疮细胞(又称Tzanck细胞)。 【该题针对“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与天疱疮,类天疱疮”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368676,点击提问】12、【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 天疱疮为自身上皮棘层细胞间的桥粒蛋白(属于细胞之间的粘连蛋白)为本病的抗原。【该题针对“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与天疱疮,类天疱疮”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368675,点击提问】13、【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 良性黏膜类天疱疮为预后较好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机体产生抗上皮基底膜抗体,致使上 皮的基底层下疱形成。

20、【该题针对“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与天疱疮,类天疱疮”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368674,点击提问】14、【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 良性黏膜类天疱疮的病理表现为形成上皮基底层下疱,基底细胞变性,病损部位的上皮全层 剥脱,结缔组织表面光滑,胶原纤维水肿,其中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该题针对“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与天疱疮,类天疱疮”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368673,点击提问】15、【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 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白病理变化包括:上皮表面有过度角化,多为过度正角化。粒层明显,角化层可有剥脱,有时可见角质栓塞;棘层萎缩变薄,有时可见上皮钉突增生、伸长;基底细胞发生液化变 性,上

21、皮与固有层之间可形成裂隙和小水疱,基底膜不清晰;上皮下结缔组织内有淋巴细胞浸润,毛细血 管扩张,管壁不整,血管内可见玻璃样血栓,血管周围有PAS阳性类纤维蛋白沉积,管周有淋巴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发生类纤维蛋白变性,纤维水肿、断裂;基底膜可增厚。上述病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存在。【该题针对“口腔扁平苔群与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368669,点击提问】16、【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 慢性盘状红斑狼疮主要发生于口颊部的皮肤与黏膜,多无全身性的损害。【该题针对“口腔扁平苔群与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368668,点击提问】17、【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

22、 慢性盘状红斑狼疮发生于面部的鼻梁两侧皮肤呈鲜红色斑,其上覆盖白色鳞屑,称之为蝴蝶斑。【该题针对“口腔扁平苔群与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368667,点击提问】18、【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 慢性盘状红斑狼疮使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可检测病损部位上皮基底膜区域有免疫球蛋白、补 体沉积,形成一条翠绿色的荧光带,又称为“狼疮带”。【该题针对“口腔扁平苔群与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368666,点击提问】19、【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 扁平苔群是一种皮肤黏膜病,大约有44%勺扁平苔群患者伴有口腔黏膜病变,但口腔黏膜单独发病者也不少见。口腔扁平苔葬临

23、床上主要表现为黏膜的白色或灰白色网状或线状条纹;舌黏膜主要表 现为浅白色斑块。镜下所见:在黏膜的白色条纹处,上皮有不全角化层;在黏膜发红区则无上皮角化。棘层增生者较多,也 可见棘层萎缩。上皮钉突不规则延长,少数钉突尖端变成锯齿状。基底细胞层液化变性,因此基底细胞排 列紊乱,基底膜界限不清,液化明显者可出现上皮下疱。固有层见淋巴细胞浸润带,浸润范围一般不达到 黏膜下层。在上皮的棘层、基底层或固有层可见胶样小体或称Civatte小体,呈圆形或卵圆形,平均直径为10 m,为均质口f酸性,PAS染色阳性。其来源可能是变性的上皮细胞。天疱疮最主要的病理变化是棘层 松解。【该题针对“口腔扁平苔群与慢性盘状

24、红斑狼疮”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368662,点击提问】20、【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 扁平苔群镜下见在上皮的棘层、基底层或固有层可见胶样小体或称Civatte小体,呈圆形或卵圆形。【该题针对“口腔扁平苔群与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368661,点击提问】2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口腔扁平苔葬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黏膜的白色或灰白色网状或线状条纹;舌黏膜主要表现为浅 白色斑块。【该题针对“口腔扁平苔群与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368660,点击提问】22、【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 扁平苔群镜下见在上皮的棘层、基底层或固有层可见胶

25、样小体或称Civatte小体,呈圆形或卵圆形,平均直径为 10科成 为均质口I酸性,PAS染色阳性呈玫瑰红色,胶样小体可能是细胞凋亡的产物。【该题针对“口腔扁平苔群与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368659,点击提问】23、【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 病理变化:口腔粘膜的红斑虽然不如白斑多见,但在组织学上其恶性者所占的比例却很高。 均质型红斑在镜下有的表现为上皮萎缩,有的为上皮异常增生或原位癌。颗粒型红斑大多为原位癌或已经 突破基底膜的早期浸润癌,只有少数为上皮异常增生,这种类型的癌可以面积较大,也有的表现为多中心 性生长。颗粒型形成的机理,就是上皮钉突增大处的表面形成凹

26、陷,而高突的结缔组织乳头形成红色颗粒。 红斑的表面上皮由不全角化层覆盖,钉突之间的上皮萎缩变薄,结缔组织中血管增生且扩张充血,因此临 床表现为红斑。【该题针对“口腔白斑、红斑病”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368655,点击提问】24、【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 白斑病理变化:白斑主要表现为上皮增生,有过度正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或两者同时出现 为混合角化。上皮单纯性增生是良性病变,除上皮过度角化外还有粒层明显和棘层增生,没有非典型细胞。 上皮钉突虽伸长且变粗,但仍整齐,基底膜清晰。固有层和黏膜下层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该题针对“口腔白斑、红斑病”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3686

27、54,点击提问】25、【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 白斑主要表现为上皮增生,有过度正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或两者同时出现为混合角化。上 皮单纯性增生是良性病变,除上皮过度角化外还有粒层明显和棘层增生,没有非典型细胞。上皮钉突虽伸 长且变粗,但仍整齐,基底膜清晰。固有层和黏膜下层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该题针对“口腔白斑、红斑病”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368653,点击提问】26、【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 白斑主要表现为上皮增生,有过度正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或两者同时出现为混合角化。上 皮单纯性增生是良性病变,除上皮过度角化外还有粒层明显和棘层增生,没有非典型细胞。上皮钉突虽伸 长且变

28、粗,但仍整齐,基底膜清晰。固有层和黏膜下层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该题针对“口腔白斑、红斑病”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368652,点击提问】27、【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口腔黏膜的红斑虽然不如白斑多见,但在组织学上其恶性者所占的比例却非常高。【该题针对“口腔白斑、红斑病”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368651,点击提问】28、【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 红斑的表面上由不全角化层所覆盖,钉突之间的上皮萎缩变薄,结缔组织中的血管增生且扩 张充血,因此临床上表现为红斑。【该题针对“口腔白斑、红斑病”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368650,点击提问】29、【正确答案】C【答案

29、解析】棘层松解是由于上皮棘层细胞间张力原纤维及黏合物质发生变性、断裂破坏,细胞间桥溶解,而使棘细胞间联系力松弛、断裂,严重时失去联系、解离,则在棘层形成裂隙或疱。此种病变见于天疱疮 等。【该题针对“口腔黏膜基本病理变化”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368646,点击提问】30、【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 天疱疮是一种少见而严重的疱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疾病过程中约有90%勺患者累及口腔黏膜。发生于口腔黏膜者主要为寻常性天疱疮。其病理变化:天疱疮的病理特征为棘层松解和上皮内疱形 成。由于上皮细胞间水肿,细胞间桥消失,使棘层细胞松解,彼此分离,在上皮内形成裂隙或出现大疱, 其部位常在棘层内或棘

30、层和基底层之间。【该题针对“口腔黏膜基本病理变化”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368645,点击提问】31、【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棘层松解是由于上皮棘层细胞间张力原纤维及黏合物质发生变性、断裂破坏,细胞间桥溶解,而使棘细胞间联系力松弛、断裂,严重时失去联系、解离,在棘层形成裂隙或疱。此种病变见于天疱疮等。【该题针对“口腔黏膜基本病理变化”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368644,点击提问】32、【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棘层松解是由于上皮棘层细胞间张力原纤维及黏合物质发生变性、断裂破坏,细胞间桥溶解,而使棘细胞间联系力松弛、断裂,严重时失去联系、解离,在棘层形成裂隙或疱。此种病变见

31、于天疱疮等。【该题针对“口腔黏膜基本病理变化”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368643,点击提问】33、【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 黏膜或皮肤表层坏死而脱落形成凹陷为溃疡。按其破坏组织的程度,可分为浅层溃疡和深层 溃疡。浅层溃疡只破坏上皮层,愈合后不留瘢痕,如复发性阿弗他溃疡。而深层溃疡则波及黏膜下层,痊 愈后遗留瘢痕,如复发性坏死性黏膜腺周围炎。【该题针对“口腔黏膜基本病理变化”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368639,点击提问】34、【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 上皮浅层破坏,未侵犯上皮全层叫糜烂。【该题针对“口腔黏膜基本病理变化”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368638,点击提

32、问】35、【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 上皮浅层破坏,未侵犯上皮全层叫糜烂。黏膜或皮肤表层坏死而脱落形成凹陷为溃疡。【该题针对“口腔黏膜基本病理变化”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368637,点击提问】36、【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 上皮浅层破坏,未侵犯上皮全层叫糜烂。黏膜或皮肤表层坏死而脱落形成凹陷为溃疡。【该题针对“口腔黏膜基本病理变化”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368636,点击提问】37、【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 溃疡是多种多样的,大小、数目、深浅均不一。检查溃疡时要注意边缘是否整齐,有无倒凹;溃疡面有无假膜形成;底部是平坦,还是有颗粒结节;基底部有无硬结;是否向四周浸润。

33、这些现象对于 确定诊断及分析黏膜病特别是早期发现恶性病变都很重要。浅层溃疡只破坏上皮层,愈合后不留瘢痕,如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而深层溃疡则病变波及黏膜下层,痊愈后遗留瘢痕,如复发性坏死性黏膜腺周围炎。【该题针对“口腔黏膜基本病理变化”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368635,点击提问】38、【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 基层下疱:疱在基底层之下,基底细胞变性,使上皮全层与固有层分离。见于黏膜良性类天 疱疮、多形渗出性红斑。【该题针对“口腔黏膜基本病理变化”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368634,点击提问】39、【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 基层下疱:疱在基底层之下,基底细胞变性,使上皮全

34、层与固有层分离。见于黏膜良性类天 疱疮、多形渗出性红斑。【该题针对“口腔黏膜基本病理变化”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368633,点击提问】40、【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 用手指轻推外表正常的皮肤与黏膜,即可迅速形成水疱.或使原有的水疱在皮肤上移动。这种现象称尼科尔斯基征,即尼氏征阳性。常见于天疱疮。【该题针对“口腔黏膜基本病理变化”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368632,点击提问】4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 棘层内疱:疱在上皮的棘层内或在基底层之上,有棘层松解,上皮细胞失去黏附力而彼此分 离。见于天疱疮,也见于病毒性水疱。【该题针对“口腔黏膜基本病理变化”知识点进行考核】

35、【答疑编号101368631,点击提问】42、【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 棘层内疱:疱在上皮的棘层内或在基底层之上,有棘层松解,上皮细胞失去黏附力而彼此分 离。见于天疱疮,也见于病毒性水疱。【该题针对“口腔黏膜基本病理变化”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368630,点击提问】43、【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 棘层内疱:疱在上皮的棘层内或在基底层之上,有棘层松解,上皮细胞失去黏附力而彼此分 离。见于天疱疮,也见于病毒性水疱。【该题针对“口腔黏膜基本病理变化”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368629,点击提问】44、【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 基层下疱:疱在基底层之下,基底细胞变性,使上皮

36、全层与固有层分离。【该题针对“口腔黏膜基本病理变化”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368625,点击提问】45、【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 基层下疱:疱在基底层之下,基底细胞变性,使上皮全层与固有层分离。见于黏膜良性类天 疱疮、多形渗出性红斑。【该题针对“口腔黏膜基本病理变化”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368624,点击提问】二、B1、【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 念珠菌病病变处涂片检查,并进行 PAS染色,可以发现真菌及抱子为强阳性,呈玫瑰红色。【该题针对“口腔念珠菌病与肉芽肿性唇炎”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368678,点击提问】【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 疱在基底层之下,基

37、底细胞变性,使上皮全层与固有层分离。见于黏膜良性类天疱疮、多形 渗出性红斑。【该题针对“口腔念珠菌病与肉芽肿性唇炎”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368679,点击提问】2、【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 天疱疮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可见黏膜病变部位及相邻部位的上皮棘层细胞层呈翠绿 色的网状荧光带图形。【该题针对“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与天疱疮,类天疱疮”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368671,点击提问】【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 良性黏膜类天疱疮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可见黏膜病变部位的上皮基底膜区域有免疫 球蛋白及补体沉淀,呈翠绿色的网状荧光带,为抗基底膜抗体阳性,为特异性诊断标志。【该题针对“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与天疱疮,类天疱疮”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368672,点击提问】3、【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 慢性盘状红斑狼疮上皮表面有过度角化或不全角化,粒层明显,角化层可有剥脱,有时可见 角质栓塞;上皮变薄,可见上皮钉突增生、伸长;基底细胞发生液化、变性,基底膜不清晰。【该题针对“口腔扁平苔群与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知识点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