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应急综合预案_第1页
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应急综合预案_第2页
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应急综合预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篇 综合应急预案1. 总则1.1 简介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 、职业病防治法、国务院 344 号令、 国务院第 373 号令,制定本应急预案。本预案的格式和内容根据企 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指南和其他相关文件为依据。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规 范储配站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 迅速、有序地控制和处 理可能发生的事故, 保证员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 最大限度的 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环境破坏和社会影响, 把事故伤害降到最 低点,维护本单位和社会的安全稳定,特制定本预案。1.2 目的本应急预案利用储配站内现配备的消防设备 (灭火器、 消防队系 统等),

2、迅速控制和扑灭储配站内初期泄漏、火灾事故,最大限度减 少公司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杜绝环境污染 ,保障员工和附近居民的 健康与安全。1.3 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国家主席令第 70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国家主席令第 6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家主席令第 7 号)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公安部令 18 号) 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591 号)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中国气象局 8号令)省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试行) (川安监 2011 368 号)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 (18265 2000 ) 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

3、生产责任规定 (省人民政府令第 216 号)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 9002-2006 )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18218 2009 ) 储配站作业安全规范 ( 3010-2007 ) 省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监督管理办法 (川安监 2010 52 号)等法律法规编制。1.4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公司卸车台、 贮罐区、充装气瓶发放及输送管道 的安全生产事故和应急保障的管理, 也适用于基层技术人员进行应急 工作的指导。据储配站突发事件的类型及危害性,将事件分为三级。I级事件:气瓶泄漏、电气故障等。H级事件:气瓶着火、储罐或汽槽车罐体泄漏、冒罐、充装电子 秤着火、电气

4、火灾。皿级事件:储罐、卸气火车槽车发生着火、爆炸事故。1.5 工作原则1.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 位,认真做好预防事故工作, 切实加强员工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 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2. 积极应对,立足自救,努力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体系, 准备充分的应急资源,落实各级岗位职责,做好人人清楚事故特征、 类型、原因和危害程度,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迅速采取正确措 施,积极应对、立足自救。3.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在组长统一领导下, 负责指挥、 协调处理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 有关部门和各班组 按照自己职责和权

5、限,负责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现场应急处置工 作。4. 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遵循科学原理,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 实现科学民主决策。 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方法、 装备、设施和手段,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权 威性可操作性。5. 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结合,加强重 大危险源管理,做好事故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应对事 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 练,做到常备不懈。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搞好宣 传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救援技能。1.6 预案体系图2. 储配站基本情况2.1公司概况(

6、根据本公司实际情况书写)2.2地理位置(根据本公司实际情况书写),距市区约,周围无重要建筑物、无 人群密集区。2.3周边环境公司储配站工作场地占地面积,储存量为3液化石油气,南路 是山坡人造林;西面是 ;北面是。除东面外,周边地区无重要建筑 物和稠密居民区。储配站平面示意图2.4规模与现状储配站于19年月正式投入使用。库区总储量 立方米, 其中(储罐情况),全部贮罐为固定卧式皿类压力容器,设计压力2.2 , 使用压力为1.6。公司目前从业人员人,其中高级工程师 X人,工程师X人,助 理工程师X人,特种操作人员X人,安全资格证持证人员X人。2.5工艺流程简述生产工艺及原理介绍公司液化石油气储配站

7、原料是液化石油气。该储配站的液化石油 气来源全部为外购,(将本公司实际情况写上,可参照安评报告)。当客户有定货时,用电脑计量充装枪将液化石油气通过储罐连接 的管道充装进已抽空的液化气残液的空瓶内,并及时运输出站,整个过程均为物理输送、压缩、抽取过程,均在受压密闭的管道和设备中 进行。使用的容器、管道和阀门均为耐高压型。生产工艺流程介绍公司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液化石油气充装过程中只是一个简单 的物理分装过程,其生产工艺流程为:卸车、储存保管、充装气瓶并 计量、抽残清瓶、运输到工业用户或民用零售门市销售共五部分(如 下图所示)。空瓶检查清瓶储备站工艺流程示意图2.6主要设备与设施序号名称型号或规格数

8、量2.7公用工程(本公司电源、水源使用情况,安评中可参照)2.8主要安全及消防设施站区内设置独立的避雷针(塔)各 X套,生产区按二类防雷标 准进行设计和施工,接地保护,防雷防静电系统共用一套接地装置。储配站统一给职工配备有劳动保护用品,外来进入人员和本站人 员进入储配站均需换棉质工作外套。储配站内现在推车式35干粉灭火器X具;手提式8干粉灭火器 X具;手提式6干粉灭火器X具;开花水枪X把、普通水枪X把、 消防栓X座、喷淋水池3、消防水池3、铜制工具X套、备用电源X 套。3. 危险辨识与评价针对评价对象的生产运行情况及工艺、设备的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危险性分析

9、,确定主要 危险部位、物料的主要危险特性,有无重大危险源,以及可以导致重 大事故的缺陷和隐患。3.1储备站的物料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公司液化石油气储备站生产经营过程中主要的危险物料是液化石油气,该物料的主要危险性是火灾爆炸危险,在高浓度环境中可能造成窒息事故。该物料的物化特性和危险特性如下:物理化学特性液化石油气( 简称)为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轻烃组成的 混合物。表3.1所列为几种主要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公司所购进的 液化石油气主要是我国西北地区炼油厂所生产的产品。表3.2是我国几个炼油厂生产的燃料液化石油气的成分。当空气中含量达到一定浓度范围时, 遇明火即爆炸。故具有易燃 易爆、低温、腐蚀等

10、特性。添加恶臭剂后,有特殊臭味,低温或加压 时为棕黄色液体。表3.1各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项目乙烷丙烷正丁烷异丁烷分子式C2H6C3H84H104H10相对分子量30.0744.00458.1240.107蒸汽压0 C2.430.4760.1040.10720 C3.750.81040.2030.299气体密度/(3)0 C1.35622.0202.59852.672615C1.2691.8602.4522.452沸点(0.1013 ) / C-88.63-42.07-0.5-11.73汽化潜热(沸点及0.1013下)/()489.9427.1386.0367.6临界压力4.884.253.80

11、3.66临界密度/()0.2030.2360.2270.233临界温度32.396.8152.0134.9低热值(0 ,液态4609945358453751013,15.6 C )( k)气态6075388388115561115268气态比热容(0 ,1013,15.6 C )( k)定压比热容1.721.631.661.62定容比热容1.441.441.521.47爆炸极限(体积分数)上限3.22.371.861.80下限12.59.508.418.44表3.2我国几个炼油厂生产的燃料液化石油气成分地区C3H8C3h6C4H10C4也C2Hg+ C2H其它南京是有化工厂18.1723.06

12、9.04226.451.282.0大庆炼油厂13.6050.90-31.800.203.5锦州石油六厂8.5024.5023.9033.401.308.41)比重是混合物,其比重随组成的变化而变化,气态时比重比空气大倍,在大气中扩散较慢,易向低洼处流动,在低洼处容易产生 聚集效应。2)饱和蒸汽压的饱和蒸汽压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混合物气、液相平衡时的蒸 汽压力也就是蒸汽分子的蒸发速度同凝集速度相等时的压力。受温 度、组成变化的影响,常温下约为 132.0。3)体积膨胀系数液态时和其他液体一样,受热膨胀,体积增大;温度越高,体积 越大,同温下约为水的11-17倍。4)溶解度溶解度是指液态时的含水率

13、。微溶于水。5)爆炸极限窄,点火能量低,燃烧热值高液化石油气爆炸极限较窄,约为1.59.5%,而且爆炸下限比其他燃 气低。着火温度为430-460 C,比其他燃气燃烧热值高,约为22000-29000 mB,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大,约需 23-30倍的空气量, 而一般城市煤气只需 3-5 倍的空气量。6)电阻率的电阻率为10111014Q,从容器、设备、管道中喷出时产生的静电压达到 9000V。3.1.2 物料危险特性1 )物料物质特征液化石油气 :危规分类及编号 易燃气体。 2.1 类 21052。.1075; 2168、 2147 页, 2.1 类。副危险 3 类和 6.1 类。规格:工业级

14、(11174-89)密度(15C), 3,实测:蒸汽压(37.8C),不大 于 1380。 C5 及 C5 以上组分含量不大于 (体积分数 )。外观:无色气体或棕色油状液体,有特殊臭味。 用途:民用燃料及工业燃料。2)危险特性 :极易燃。气体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的混合物。爆炸 极限1.5C -9.5C。遇热源、火源有着火、爆炸危险。与氟、氯等接触 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高浓度时有麻醉作用。 如果吸入含丁烷 56% 的空气达 30分钟时,即稍现意志消沉、抑郁。3)应急措施 :消防方法 :参照氢气, 但消防人员必须佩带隔绝式面 具:如果可能应迅速将钢瓶转移至安全地带。急救:应将吸入气体的患者移至新

15、鲜空气处,安置休息并保暖:当呼吸失调时进行输,如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送医院救 治。4)储运须知 :包装标志 :易燃气体。副标志 :毒害品。包装方法 :钢 瓶、大型储罐。 储运条件:液化石油气 (乙烯除外)系在常温及相应的压力下 (一般达 0.6-0.8)输送;充装容器时必须考虑留有必要的蒸汽空间 ; 温差达40C时,充装液化石油气的压力储槽的液相最大装量为85%,在温差更大时其装量更低 ;钢瓶应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仓间内,远 离热源和火种 ;与卤素、液、化剂隔离储运。泄露处理 :首先切断一切 火源,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 ;勿使其燃烧,同时关闭阀门等措施,制 止渗漏 ;并用雾状水保护关

16、闭阀门的人员。残余废气或钢瓶泄露出来 的气体用排风机排送至空旷地方。3.1.3 火灾危险性1. 易爆炸液化石油气的爆炸极限约1.5%9.5%。 液化石油气在空气中的浓度处于爆炸下限或爆炸上限时, 混合气 体遇火源一般只是发生爆燃。 爆燃所产生的压力一般不会超过 405千 帕(约 4 个大气压 )。但当液化石油气在空气中的浓度超过爆炸下限, 特别是达到反应当量浓度 (约为 4%),则发生威力最大的爆炸。爆炸 时所产生的压力可达 709千帕(约7个大气压),爆炸后压力还会不断 激增,并伴有震耳的声响。因为液化石油气的爆炸下限低, 只要泄露出少量的气体, 就会很 快在一定的范围内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

17、气体, 所以说液化石油气极 易燃爆。2. 易燃烧 液化石油气属于一级可燃气体,比煤气 (一氧化碳 ) 、汽油等物质更易燃。液化石油气不但易燃,而且燃烧时发出的热量 (热值)和火焰温度 也很高。液态发热量为45185-45980,火焰温度高达2120C。着火时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应急综合预案 热辐射很强,极易引燃、引爆周围的易燃、易爆物质,使火势扩大。3. 易膨胀储存在容器内的液化石油气, 在一定的温度和饱和蒸汽压下是处 于气液共存的平衡状态。随着温度的升高,液态体积会不断膨胀,气 态压力也会不断增大。大约温度每升高1C,体积膨胀0.30.4%,气压增大约19.629.4千帕。温度越高则体积膨胀得越

18、厉害,气压也 增大得越大。根据液化石油气的这一物理特性,国家规定按照纯丙烷在48C时的饱和蒸汽压确定钢瓶的设计压力为 1568千帕,按照液态纯丙烷 在60C时刚好充满整个钢瓶来设计钢瓶的内容积。并规定钢瓶的罐 装量每升不大于 0.42公斤。若按规定的灌装量罐装,在常温下,液 态体积大约只占据钢瓶内容积的 85%,还留有 15%的气态空间供液 态受热膨胀。在正常情况下环境温度不会超过 48C,钢瓶是不可能 爆炸的,但是,如果让钢瓶接触热源,那就很危险了。4. 易气化液化石油气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 它是在低温或高压的条件下被 压缩液化成液态, 储存在耐压容器中。 液态液化石油气在常压 (1 个大

19、气压)下的沸点为-42.105C即液体开始沸腾气化时的温度。因此, 液态液化石油气在常温常压下极易气化。 1 升液体可气化为 200-300 升气体。气态液化石油气的相对密度为空气的1.5倍2.0倍。由于它比空气重, 因而不易扩散掉, 能长时间的漂浮的地面或流向低洼处 积聚。因此,在储存、灌装、运输、使用液化气的过程中,一旦发生 液体泄漏,就极易酿成大面积的火灾或者爆炸事故。5. 易产生静电液化石油气从管口、 喷嘴或破损处告诉喷出时能产生静电。 据试 验,液化石油气喷出时产生的静电电压可高达数千乃至数万伏。 其主 要原因为因为液化石油气是一种多成分的混合气体, 气体中含有液体 或固体杂质,再高

20、速喷出时与管口、喷嘴或破损处残生了强烈摩擦。 液化石油气中所含的液体或固体杂质越多, 产生的静电荷就越多; 气 体的流速越快,产生的静电荷也越多。据测定,当静电电压在350450伏时,所产生的放电火花就能引起可燃气体燃烧或爆炸。由于液 化石油气气体从管口、 喷嘴或者破损处高速喷出时, 极易产生高电位 静电,所以其放电火花足以引起火花或爆炸事故。6. 有腐蚀性液化石油气中大部分都含有不同数量的硫化氢, 硫化氢对容器内 壁有腐蚀作用;硫化氢含量越高,对容器的内壁的腐蚀越快。据有的 地方测定,硫化氢对钢瓶的内壁腐蚀速度高达 0.1 毫米/ 年。由于液 化石油气容器是一种受压容器,内壁腐蚀可以不断地使

21、容器壁变薄, 降低容器的耐压强度, 缩短容器使用年限, 导致容器穿孔漏气或爆裂, 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同时, 容器内壁因受到硫化器的腐蚀作用,还会 生成黑褐色的硫化亚铁()粉末,附着在器壁上或沉积于容器底部。 这种硫化亚铁粉末如随残液倒出, 或使空气大量进入排空液态的容器 内,硫化亚铁粉末会与空气中的氧发生氧化反应,放热而自燃,生成 氧化铁(3Q)和二氧化硫(2)。这种自燃现象也易造成爆炸事故。此外, 液化石油气对人体中枢神经有麻醉性, 当空气中液化石油 气的浓度高于 10%时,就会使人头昏,以至窒息死亡。而且,液化石 油气中的硫化氢是有毒有害性的,当空气中硫化氢的含量高于 10 15 毫克/

22、立方米,会使人中毒,另外,液化石油气在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毒气。因此,在储存、灌装、使用液化石油气时要有良 好的通风,在灭火时也要加以注意。3.2 储配站主要设备、设施危险有害因素辨3.2.1 液化石油气储罐1. 液化石油气储罐发生事故的原因造成液化石油气储罐发生事故的原因很多,主要有:质量因素:如设计不当,选材不符,强度不中,制造安装质量差,加工焊接组装缺陷,阀门、附件质量不合格等。工艺因素:如高流速介质冲击磨损,交变应力作用, 腐蚀破坏 冷脆断裂,材质老化,液化石油气杂质(如H2S)长期超标等。管理因素:储罐超期不检,带病运行,安全状况等级差,安全附件超期不校验,违章检修等。操作因素

23、:如误开闭阀门,对液位监测错误或不及时,超量灌装引起储罐超压,导致储罐本体破裂或法兰垫片破裂泄漏等。外界因素:如外来车辆撞击;建筑物倒塌;寒冷地区的冻裂;台风、地震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侧翻基础下沉或倾斜等。2、容易导致事故的部位罐体本体、接管根部角焊缝因质量或缺陷原因的开裂泄漏。储罐的气相进口、液相进口、气相出口、液相出口、排污口、放散口、液面计接口、安全阀接口、压力表接口等接管、阀门的密封等部位失效或泄漏。液化石油气管道法兰、阀门等连接密封部位失效或泄漏。液化石油气罐车装卸用软管泄漏或爆裂。3、爆炸特性液化石油气其液态变成气态体积要增大约 (250300)倍,同时吸 收大量的热。其一旦着火,

24、对储罐,具有直接的威胁,随时可能爆炸 的“炸弹”。着火时容器受火燃烧辐射和热气流的影响,其罐体内压 力变化有三种情况出现:受热5 0 C时,其饱和蒸气压为1.4,压力增加与温度升高成 正比,其速度约为(20.330.4) Co在容器内的液量很少时, 当达到某一温度时液态全部气化, 此 时气体压力的增加与温度的升高成正比。容器受热后, 内部的液体膨胀造成内部压力剧增, 此种情况最 危险, 在火灾中这种情况极易出现。 容器金属壁被加热,材料机 构强度下降,发生牛塑性变形。容器内压力的剧增,造成容器物 理性爆炸, 容器一旦爆裂, 除了大量的液化气冲出以外还同时会 抛出金属碎块,足以伤害人体和建筑物毁

25、坏。注意:在火焰体积因气体的扩大而加速增大,火势(尤其是燃烧的储罐或设施 )的噪音不断增大,燃烧火焰由红到白,光芒耀眼,从 燃烧处发出刺耳的哨声, 罐体抖动,罐车变色,安全阀发出声响时 (这 些是储罐爆炸前的征兆 )。4、主要危害后果预测液化石油气罐独立布置在储罐区, 烃房和充装台等设施相邻。 由 于罐体、管道、阀门等损坏发生泄露, 如遇明火、 电火花、静电火花、 高温热源会发生喷射性火灾事故。当液化石油气与空气形成混合气 体,并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时,如遇到明火、电火花、静电火花、高温 热源则会引起爆炸。液化石油气储罐、 阀门、管道等发生严重破裂瞬态泄露时,液化 石油气将以气态和液态两种形态扩散

26、到空气和火堤内。 瞬间蒸发的比 例决定于环境温度, 液态液化石油气吸收周围热量继续蒸发。 泄露的 液化气如立即遇明火、电火花、静电火花、高温热源,则发生沸腾液 体扩展为蒸气爆炸, 如延迟点火, 则发生蒸气云爆炸, 前者属燃烧型, 后者属爆炸型, 使得一旦发生扩展蒸汽爆炸, 厂区的人员及周边一些 区域几乎难以幸免,其后果都很严重。3.2.2 电气设施液化石油气储备 (充装 )站所属电气设备不多,容量较小且均为低 压电气设备, 但鉴于液化石油气储备 (充装 )站的火灾、爆炸危险特征, 电气设备的正确选择十分重要, 电气设备的主要危险、 有害因素是触 电和电气火灾。液化石油气为甲类易燃液体,闪点低,

27、白燃点低, 。爆炸极限范 围苛刻(1. 59 . 5 %),属A类电气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其使用的 电气设备选用必须满足级电气危险场所的要求。 若所选用的电气设备 防爆等级不能达到要求或触电保护、漏电保护、短路保护、过载保护 等措施不到位,均可能造成火灾、爆炸及人员触电等事故。 液化石油气储备 (充装 )站由于人员较少,各类人员具有一专多能或兼 职的可能性,但电气管理人员必须保证,否则由于电气管理人员 (或 兼职电气管理人员 )缺乏或业务素质不高所带来的隐患将会造成重大 损失。3.3 储配站作业过程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3.3.1 储存过程的危险性分析 储配站储存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性是液化石油气泄

28、漏而导致的火 灾爆炸事故。可能造成泄漏的原因如下:1. 泄漏事故主要包括: 液化石油气输送管线发生的泄漏;工艺设备如压缩机、缓冲罐、储罐等发生的泄漏; 管道、设备上的阀门、法兰及丝扣等发生的泄漏。2. 造成泄漏的主要原因包括: 由于设计本身的不合理、 或选材不当, 如低压管道用做高压管道、低压设备用做高压设备,使管道、设备等不能承受高压而变形、 破裂发生泄漏;由于设备、管道等的阀门、法兰等密封不好,造成物料泄漏; 设备、 管道长期使用,因腐蚀而使设备、管道出现穿孔而发生 泄漏;压缩机由于机械振动,易使管件接头松动,发生泄漏; 压缩机在生产过程中出现 “喘振”现象,使压缩机部件出现损 坏而发生泄

29、漏;(6)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若制造不良,不能承受工作压力, 导致破损而发生泄漏:(7) 由于基础沉降、车辆撞击、地震皮人为破坏等原因,造成设 备、管道破裂而发生泄漏;(8) 由于操作人员误操作,或由于工艺控制失调,使高压气体进入低压设备或管道, 低压设备或管道不能承受高压而造成破损发生泄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应急综合预案 漏:(9) 由于邻近设备、管道发生爆炸事故,波及生产设备或管道造 成破损而发生泄漏。(10) 由于保管不善,容器受到严重腐蚀,或受阳光曝晒等作用, 致使容器承压下降,温度过高,容器内压力剧增,有爆炸危险。(11) 储气罐及管线上发生的泄漏;(12) 储罐内液化石油气受热膨胀而

30、没有及时开启消防喷淋水降 温。3、造成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1) 焊接、切割动火作业 焊接、切割动火作业是检修过程中常见的作业方式, 若违章动火 或防护措施不当,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2) 作业现场吸烟 液化石油气充装及储存区均是火灾爆炸危险区域, 在这些区域吸 烟是非常危险的,少数现场操作人员,尤其是部分外来人员(如外来 施工人员、参观人员等 ),由于安全意识较差,在上述区域吸烟有可 引起火灾爆炸事故。(3) 电火花和电弧 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点火源的情况主要包括: 由于设计、选型工作的失误,造成部分电气设备选用不当,不能足防火防爆的要求, 在生产过程中, 可能产生电火花、 电

31、弧或高温面, 进而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液化石油气设备在安装、 调试或检修过程中, 因安装不当或操 作不慎,有可能造成过载、 短路而出现高温表面或产生电火花,或者发生电气火灾,可能进一步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液化石油气充装时,管内流速过快, 产生静电火花,可能引发 火灾爆炸事故; 液化石油气充装及储存区的操作人员, 若身着化纤衣物, 同时 脚穿绝缘鞋时,由于行走、活动和工作产生摩擦,人体极易带上能引 起爆炸、火灾事故的高电位静电 (可能高达数千至数万伏 )。 雷击及杂散电流液化石油气充装及储存区内的设备如因防雷 设施不齐备,或因管理疏忽,导致防雷效果降低,甚至失去作用,则 可能在雷雨天因雷击引发火

32、灾爆炸事故。杂散电流窜入液化石油气充装间及储存区等危险场所, 也可能引 起火灾爆炸事故。 机械摩擦和撞击火花金属工具,法兰盘、 鞋钉等金属物,若在液化石油气充装及储存 区内与地面、工艺设备、储气井、管道等发生摩擦或撞击,可能产生 火花。3.3.2 铁路罐车装卸液化石油气装卸是一个压缩过程, 也是主要危险源, 是液化石油 气储配系统的主要工艺操作过程。1. 用压缩机液化石油气槽罐车进行卸车, 如罐车的剩余压力低于 0 15-0 2 时,有估计不到的因素造成空气渗入而在槽罐内形成爆 炸性混合气体。2. 用烃泵装卸液化石油气, 气液相管上的任何一点压力不能低于 操作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力, 任何一点温

33、度不得高于相应管道内饱和 压力下的温度,或产生气蚀而影响烃泵不能正常工作。3.3.2.1 铁路罐车卸车操作方法1. 卸车前检查工作铁路罐车按指定位置停放后,做好防溜工作,并做记录。做好铁路罐车登记工作。作业前应先接好安全地线。接好气相、液相管道法兰,并做好罐车罐体压力、温度、液位 高度记录。2. 正常卸液作业方法(1) 接好气相后,先打开罐体紧急切断阀、球阀,使气相胶管充 气后关闭球阀。 检查法兰接口有无泄漏, 无泄漏后,将栈桥阀门打开, 进行系统气压平衡,如果有泄漏,则将法兰慢慢拆除,拆除过程要安 排监护人员进行现场监护,直至将液化气排净为止。(2) 接好液相后,打开罐体紧急切断阀、球阀,使

34、胶管充气后关 闭球阀。进行检查法兰有无泄漏,无泄漏后,待气相系统平衡,再将 球阀及栈桥阀门打开,启动压缩机,进行卸液工作,液相胶管有液体 流动声音后,再把阀门慢慢关闭时,胶管中有明显断流声音,表示卸 液已正常工作,将阀门完全打开。(3) 在卸液工作中,要经常检查,发现有异常声音,立即将液相 球阀关闭, 再对紧急切断阀油压系统检查, 将油压恢复到正常油压值 34 ,观察液相切断阀门打开到位后,慢慢打开球阀。(4) 在卸液工作中,要经常检查,气相与液相压力差,正常控制 在 0.15 3 ,如果压力差过大,紧急切断阀由于流量过大而造成紧 急切断回位发出碰击声音,立即将压缩机关闭,把液相球阀关至 1

35、2 口径,发出声音立即停止。3. 卸液完成后,调整气相工艺流程,进行收压工作,铁路罐车返 空要求罐体内压力不得小于 0 05 ,最高压力不得超过介质的保和 蒸气压。3.3.3 钢瓶装卸和运输 液化石油气钢瓶是一种储存和运输压缩气体用的高压容器, 属于 压缩气瓶。气瓶装卸运输过程中的危险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搬运装卸时,气瓶从高处坠落, 。倾倒或滚动,发生剧烈碰撞 冲击和倒置现象,可引起燃烧、爆炸。并可能对人员产生其他伤害。2. 由于瓶帽受振动或无瓶帽, 以及使用方法不当等, 造成密封不 严、泄漏甚至瓶阀损坏,高压气体冲出,可引起燃烧、爆炸。3. 液化石油气瓶瓶阀或减压器等粘附油脂,可

36、引起燃爆。4. 液化石油气瓶与乙炔气瓶、 氯气瓶、 氢气瓶及易燃物品同车运 输,瓶体发生剧烈碰撞,气瓶发生泄漏、破裂,引起火灾、爆炸。5. 运输过程中受阳光曝晒, 致使气瓶温度升高,压力剧增,有爆 炸危险。3.3.4 充装过程的危险辨识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6441 1986),公司液化石油气 储配站在液化石油气充装过程中可能发生事故的主要类型有: 1. 火灾、爆炸事故液化石油气体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的混合物。爆炸极限 1.5 -9.5 。遇热源、火源有着火、爆炸危险。危险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液化石油气储存时,由于液化石油气的性质易燃,稍有不慎 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液化石

37、油气充装站应急综合预案(2) 液化石油气灌充时,灌装器的阀体内混有油脂等可燃物,而 高速灌充液化石油气时可能产生静电火花或机械摩擦起火导致火灾。(3) 充装时气瓶温度过高、充气压力过大或遇到高热会导致气瓶 爆炸危险。并使运输和使用过程的危险性大大增加。(4) 液化石油气瓶充装前未经检验或对钢印、颜色标记不符合要 求,瓶内介质不确定,产生混装;附件不合格;超过检验期;有外观 缺陷:粘有油污;首次充装未经置换或抽真空处理的气瓶进行充装, 可能使应报废或维修的钢瓶投入使用, 导致在充装、 运输和使用过程 中产生爆炸等危险。(5) 充装完成后,拖离地面或搬运时碰撞,可能引发泄漏着火燃 烧。2. 窒息和

38、中毒 与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高浓度时有麻醉作用。如果吸入含丁: 5一 6的空气达 30 分钟时,即稍现意志消沉、抑郁。3.3.5 抽残、清瓶、灌充瓶危险辨识 抽残清瓶、灌充瓶是该储配站的主要工艺操作过程之一,也是: 险源最集中地之一, 每天的灌装量约 500 瓶。由于液化石油气气态空 气重1.52.5倍,若有泄漏,如挥发或扩散不及时,容易在很远低 处聚积,容易达到爆炸浓度,遇火时燃烧甚至爆炸。3.4 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1. 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主要有以下危险源:罐体自身缺陷引起罐体和管路的破损, 导致装卸和运输中液化 石油气介质泄漏、燃烧及爆炸;罐体安全附件如安全阀、紧急切断装置、液位计和阀等失

39、效, 导致液化石油气介质泄漏、燃烧及爆炸;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装卸过程中, 装卸管的脱落导致液化石油 气介质泄漏、燃烧及爆炸;交通事故如翻车、撞车、以及违章驶入限商区域内等,引发 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的罐体破损,安全附件如安全阀、压力表、 液位计及装卸阀门等损坏, 附件如阀门等损坏, 导致液化石油气介质 泄漏、燃烧、爆炸;导静电接地装置失效或损坏, 因静电或遭雷击, 导致液化石油 气汽车罐车燃烧、爆炸;罐体受到热源影响 (如汽车罐车燃烧 ),引起罐体压力升高,造 成罐体爆炸或安全阀开启,导致液化石油气介质泄漏。2.灾害后果预测 液化石油气火灾有以下特点:燃点低,热值大;火焰温度高,辐 射热强:爆炸

40、速度快,破坏冲击性强;复燃的危险性大。3. 爆炸性液化石油气其液态变成气态体积要增大约(250350)倍,同时吸 收大量的热。其一旦着火,无论是对罐车,还是储罐,皆具有直接的 威胁,他们都成了威力巨大,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 。着火时容器 受火燃烧辐射和热气流的影响,其罐体内压力变化有三种情况出现:受热 50 时,其饱和蒸气压为 1.4,压力增加与温度升高成正比, 其速度约为(20-330. 4)/C。在容器内的液量很少时,当达到某一温度时液态全部气化,此时气体压力的增加与温度的升高成正比。容器受热后, 内部的液体膨胀造成内部压力剧增, 此种情况最 危险,在火灾中这种情况极易出现。容器金属壁被

41、加热,材料机构强 度下降,发牛塑性变形。容器内压力的剧增,造成容器物理性爆炸, 容器一旦爆裂,除了大量的液化气冲出以外还同时会抛出金属碎块, 足以伤害人体和建筑物毁坏。4. 健康危害如没有防护, 人直接火量吸入有麻醉作用的液化石油气, 可引起 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 恶心、呕吐、脉缓等; 重症者可突然倒下、 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不完全燃烧可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直接接触液化石油气液体或其射流引起皮肤冻伤, 如果皮肤与液化石 油气液体接触时间过长,造成永久性的伤害,甚至可能危及生命。5. 环境危害 对大气可造成污染,残液还可对土壤、水体造成污染。3.5 主要事故类型分析对危险、有害因

42、素进行分类分析,是为了便于进行危险、有害因 素的辨别和分析。 分类方法主要有按导致事故、 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 分类和参照事故类别、职业病类别分类。根据 13861生产过程危险 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辨别和分析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在储存和运 行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危险、 有害因素, 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有物理 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性、行为性和其他六类危险、有害因素; 参照 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 ,将危险、有害因素分为 20 类。结 合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储存工艺过程的特点, 其主要存在的事故类别 有泄漏、中毒室息、火灾、机械伤害、触电、化学腐蚀、冻结、高处坠落、容器爆炸、冻伤、静电危害和雷击危害

43、等危险、有害因素。3.5.1 泄漏在液化石油气储配站运行过程中。 液化石油气泄漏是最可能和最 容易酿成重大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1.本项目物料泄漏事故主要包括:1) 生产设各发生的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2) 充装过程发生的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3) 运输装卸过程发生的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4) 液化石油气储存过程中发生的泄漏。2.重要的工艺单元的泄漏危险在液化石油气储配站运行过程巾, 有 4 个重要的工艺单元, 是可 能产生液化石油气泄漏危险的主要部位。1) 液化石油气火车槽车的装卸栈桥(1)装卸栈桥长度和宽度不够和未设置机械吊装设施等,因建 造中不符合标准造成卸料作业困难;(2)装卸鹤管、管道破损

44、都会导致液化石油气泄漏。2) 压缩机运行可能造成液化石油气泄漏的原因(1)由于压缩机进出口管道未按工艺要求设置相应的阀门或阀 门有缺陷;(2)压缩机室布置不符合规定,造成操作不便,导致泄漏。3) 液化石油气储存过程中可能造成泄漏的原因(1)因设计制造和安装缺陷导致液化石油气贮罐、缓冲罐、残 液管、管道、阀门等破损泄漏;(2)因冬季寒冷防冻措施不力导致阀门等部位冻裂泄漏。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应急综合预案4) 液化石油气钢瓶充装过程可能造成液化石油气泄漏的原因(1) 充装枪或软管破损,导致液化石油气泄漏;(2) 充装间布置不符合规定,造成操作不便。导致泄漏。3.5.2 中毒窒息根据 518 89 标准

45、规定。石油液化气卸装场所的允许浓度不得超 过1000/ m3,当液化石油蒸气浓度高于 17990m/ m3时.人在其中 将会引起眩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症状。严重 时表现为麻醉状态及意识丧失。3.5.3 火灾爆炸液化石油气的爆炸速度为20003000,火焰温度高达2000C, 沸点低于-50C,自燃点为446C 480C。当有火情,即便在远方 的液化石油气也会起燃,形成长距离大范围的火区,灾害异常猛烈。 液化石油气液体发热值为 46.4/,气体低发热值为92.1/m31089/m3,约为焦炉煤气的6倍多,由于其燃烧热值大, 四周的其他可燃物也极易被引燃。 不少液化石油气火灾案

46、例中。 都有 建筑物被烧塌,混凝土构件被烧熔的情况。如此猛烈的火势,给现场 扑牧人员的作业和装备的使用也造成一定的困难。机械伤害在卸装、灌瓶和残液回收等作业过程中,有压缩机,烃泵来完成 操作过程,其原转动部件、 传动带、传动齿轮等转动部件可能对人体 造成伤害。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的部件 (尤其是运动部件 )直接与人体接 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操作人 员在生产作业中会频繁接触各类设备, 检修人员在检修工作中也经常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应急综合预案 接触各类设备, 而各类机械的外露部份、 传动机构以及往复运动部分 都有可能对人体造成夹击、碰撞、剪切、绞、割等类型的机械伤害

47、。 如果这类设备未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 一旦发生机械伤害事故, 轻则 导致人体受伤,重则导致人员伤亡。3.5.5 触电伤害压缩机和泵的运转动力由电动机提供 电动机及其电气控制装置的电源电压均为38/ 220V,接地不良或失效导致的设备、管道及其 零部件外壳带电或者绝缘破坏都可引发触电伤害。触电是由于接近或接触电线或电气设备的通电或带电部位, 或者 电流通过人体流到大地或线间而发生的安全事故。 各车间中有较多的 电气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因设备缺陷、设计不周、违章指挥、违 章操作发生触电事故。 触电是电气设备导致人身伤亡的最主要的一个 方面。造成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有:缺省安全警示标志或标志不明显

48、;未使用绝缘工具和使用不合格的绝缘工具;在还电设备附近进行作业,不符合安全距离和无监护措施;线路磨损、 压破绝缘层使外壳带电, 设备缺少漏电保护等防护 装置;使用电动工具金属外壳不接地,不戴绝缘手套;电气作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存在漏洞。3.5.6 化学腐蚀在液化石油气中含有微量的H2S,其允许值为不得超过5 X104 , 超标的 H2S 对储罐、设备、管道造成腐蚀。直至造成液化石油气泄漏,因此硫化氢超过5 X104时应加装脱硫装置。腐蚀失效是设备、 设施及管道的主要失效形式之一, 埋地管道受 所环境的土壤类型、土壤电阻、土壤含水率、微生物、氧化还原电位 等因素的影响,会造成管道电化学腐蚀、化学腐蚀

49、、微生物腐蚀、应 力腐蚀和干扰腐蚀等;地面管道由于受到大气中的水、氧、酸性污染 等物质的作用而引发大气腐蚀。腐蚀既有可能大面积减薄管道的壁 厚,导致过度变形或爆破,也可导致管道穿孔,引发漏气事故。3.5.7 冻结液化石油气储罐和管道多为露天设置, 液化石油气的水分在冬天 易结冰。造成管道和阀门堵塞,甚至迸裂。导致物料泄漏。因此,液 化石油气中的水分应及时排除,管道设备要考虑保温。3.5.8 高处坠落以 100 m3 液化石油气储罐为例。 储罐的安装高度基本上都在 3m 左右,在储罐的运行巡检、 储罐安全附件的维修和储罐的定期检修中。 如操作不当,可能会发生维 (检 )修人员的高处坠落事故。导致

50、高处坠落事故的主要原因有:1)在高处作业时,没有按要求使用安全带 (绳)。2)没有按要求穿防滑性能良好的软底鞋。3)使用有缺陷的安全保护装置,缺乏应有的安全保护。4)高处作业安全管理不到位。3.5.9 容器爆炸液化石油气储罐是压力容器, 如储罐的设计、 制造和安装存在缺 陷、运行超压、安全附件失灵及超期服役等均可能造成储罐爆炸。冻伤公司在储存、 销售液化石油气过程中, 液化气是在低温液态下储 存、输送,工人接触或操作液化气储存系统,当遇泄漏时,操作人员 若无正确防护,身体接触泄漏的液化气或低温设备管道有可能造成低 温冻伤。静电危害和雷击危害液化石油气为甲类易燃液体, 在输送过程中, 若流速过快

51、易引起 输送管道的静电积累, 若系统管道及贮罐缺乏良好的接地, 管道法兰 间的金属导线搭接不牢或损坏,将会产生静电危险。操作人员不按规定穿作防静电工作服, 也有可能因自身静电引发 静电危险。在雨季时雷击较多时, 若建筑物及设备的防雷接地网漏接, 则易 因雷击而发生火灾、爆炸事故。3.6 储配站主要危险区域辨别液化石油气站生产区用电场所的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和范围划分 宜符合下列规定:1.液化石油气站内充装间的气瓶充装嘴、铁路槽车和汽车槽车装 卸口的释放源属第一级释放源,为 1 区。2.通风良好的液化石油气充装间、实瓶库、压缩机室、烃泵房、 气化间、混气间等的产性建筑的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和范围划分见下

52、 图,并宜符合下列规定:以释放源为中心,半径为 15M,地面上高度7.5M和半径为7.5M ,顶部为释放源距离为 7.5M 的范围划分为 2 区;在2区范围内,地面以下的沟坑等低洼处划为1区3露天设置的地上液化石油气储罐或储罐区的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和范围的划分见下图,并宜符合下列规定:(1) 以储罐安全阀放散管管口为中心, 半径为4.5m,以及至地面以上的范围内和储罐区防护墙以内,防护墙顶部以下的空间划为2 区:(2) 在2区范围内,地面以下的沟、坑等低洼处划为1区:(3) 当烃泵露天设置在储罐区时,以烃泵为中心,半径为4.5m以及至地面以上范围内划为2区。29 / 55地丄液化杠油气储it区爆

53、郑危险区域等级和范国划分4. 铁路槽车和汽车槽车装卸口处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和范围划分 见下图,并宜符合下列规定(1) 以装卸口为中心,半径为1.5m的空间和爆炸危险区域以内地 而以下的沟、坑等低洼处划为1区;(2) 以装卸口为中心,半径为 4.5m, 1区以外以及地面以上的范 围内划分为2区。ttj乍菠紳口处嚣炸总险区域需级和池,n划分5. 无释放源的建筑与有第二级释放源的建筑相邻,并采用不燃烧 体实体墙隔开时,其爆炸危险区域和范围划分见下图,宜符合下列规 疋:(1) 以释放源为中心,划分为2区;(2) 与爆炸危险建筑相邻,并采用不燃烧体实体墙隔开的无释源建筑,其门、窗位于爆炸危险区域内时划为2

54、区;(3) 门、窗位于爆炸危险区域以外时划为非爆炸危险区9貝存第一级释蔽源的轨境物桶卸井采用不糖烧体实体垢隔开时JCWil fcfeK域利鉅眉划佥6下列用电场所可划为非爆炸危险区域:(1) 没有释放源,且不可能有液化石油气或液化石油气和其他气 体的混合气侵入的区域;(2) 液化石油气或液化石油气和其他气体的混合气可能出现的最 高浓度不超过其爆炸下限1 0%的区域;(3) 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明火的设备或炽热表面温度超过区域内可 燃气体着火温度的设备附近区域。如锅炉房、热水炉问等;(4) 液化石油气站生产区以外露天设置的液化石油气和液化石油 气与其他气体的混合气管道,但其阀门处视具体情况确定。3.7

55、重大危险源辨识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临时地牛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 危险物质, 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这类单元一 旦发生事故,将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根据 18218 22009 重大危险源辨识,应对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1.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灌瓶区、铁路栈桥区、汽车槽车装卸区等 生产场所未构成重大危险源;2. 对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储存区的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根据18218 22009 重大危险源辨识表 2中3 3项中规定液化石油 气在储存区的临界量为 10t。本站液化石油气储罐有100m3的8个、50m3的1个、还有3 2m3 及10m3的残液罐各一个,液化石油气储量约 892 m3(大约有490t), 因此本站液化石油气充装场所、储存场所构成重大危险源。3.8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环境的影响1 .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有两个方面:违章作业和安全管理不善。1) 作业人员违章作业违章作业主要表现在:(1)错误操作、错误指挥或操作失误;(2)不熟悉操作规程或不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3) 各作业环节之间,由于中间环节多,相距较远,在缺乏联络 和衔接的情况下擅自操作;(4) 思想麻痹、粗心大意等等。2)生产企业安全管理不善安全管理不善主要表现在:(1) 未制定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