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戏剧文学的情节推动艺术_第1页
论戏剧文学的情节推动艺术_第2页
论戏剧文学的情节推动艺术_第3页
论戏剧文学的情节推动艺术_第4页
论戏剧文学的情节推动艺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戏剧文学的情节推动艺术摘要:戏剧文学即剧本,是戏剧的基础部分,直接决定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情节是戏剧的舞台表现形式,即通过演员、道具、布景等手段展示主题、讲述故事,使人得到艺术享受的同时,亦获得启迪或教育。一部好的戏剧,之所以“好看”,就是因为主题、情节配合的好,尤其是情节推动做的好。剧情怎样展现?主题怎样升华?靠情节推动。情节推动的效果直接影响到主题的表达力度,更影响到观众的认可与评价。所以,在戏剧、戏剧文学中,才会有大量篇幅用于情节描写。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也往往会是跌宕起伏的情节,而非主题。作为情节展开所需的情节推动艺术,承载了这一创作重任。关键词:戏剧,戏剧文学,情节,情节推动,

2、艺术论戏剧文学的情节推动艺术戏剧是综合艺术,它是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舞蹈或现代声光电技术等多种表现手法融合在一起,形成的独立的艺术样式。过去认为,戏剧主要是戏曲、话剧、歌剧、歌舞剧等传统舞台剧,现在看来,还应当包括进入现代社会后产生的电影、电视剧、小品、广告等艺术形式-因为后者从前者发展而来,只不过“舞台”的空间、时间的跨度扩大了。同样,戏剧文学的范畴也应随之扩大,既囊括传统,又涵盖现代。通俗的讲,戏剧文学就是剧本,即供演出用的文学体裁,兼具有可阅读的文学价值。但与其它文学不同的是,戏剧文学的主要目的还是用于演出,这就使戏剧文学具备了两重性:一方面,它作为文学作品,应当具备一般叙事性作品

3、共同的要求,诸如塑造典型形象,揭示深刻的主题,以及结构的完整性、统一性等等,并应当具有独立的欣赏(阅读)价值;另一方面,它作为戏剧演出的基础,只有通过演出,才能表现出它的全部价值,因此,它又要受到舞台演出的制约,必须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从表面上看,戏剧文学同小说一样,也是用语言(文字)写成的,但一般地说,小说中语言的主要是叙述和描写,剧本中则主要靠人物通过自身的动作进行自我表现。剧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其中包括人物、动作、台词(对白、独白、旁白)、布景、特效(技)等;二是情节,即演出能够逐渐推进、所需要的连贯的情景设置,包括矛盾、冲突、过渡、衔接,以及观众的推断、揣测、期望

4、等等。一个客观,一个主观,只有二者做到无缝隙的有机结合,才能称为一出好戏。另外,剧本也支配着演员表演和场景设计,更能反映出作者对时代、社会、人的洞悉程度,以及利用“精神武器”实现改造世界的能力。一、情节及其情节推动简介情节是戏剧文学的基本构成部分,没有情节就没有戏剧。一段段多样的、具有生动性和丰富性的情节,犹如戏剧生命体中的一个个鲜活的细胞,带给作品以生机和活力。像关汉卿、莎士比亚等这样伟大的戏剧家,穷其毕生精力所著的十几部剧本,之所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都与作家在情节高超的构思、设计与推动艺术密不可分。无论是制造冲突还是渲染气氛,都必须通过情节的不断推动来实现,具推动节奏、力度直接左右着观众

5、的感观和情绪,因此,最能使观众受到震撼、产生判断的,往往是情节的不断推动引起的。例如雷雨的最后一幕,当所有的人物都卷入强烈的戏剧冲突时,虽未动刀枪,但人物之间的交锋却是惊心动魄的,加上电闪、雷鸣、风雨声等艺术效果,昭示着矛盾完成了量的积累,即将实现总爆发-这时,观众的注意力和兴奋度也被提到了最高点,十分迫切的想知道事态的发展。在这雷雨之夜,当一切真相被无情的揭开之时,所有秘密都大白于众人之后,一个显赫的家族瞬间土崩瓦解,所有光环都迅速黯淡退却,伴随着歇斯底里的咆哮、撕心裂肺的哭喊,一切以生命的逝去和癫狂为结束.悲哀涌上心头,大多数人又开始了摇头叹息,唏嘘不已从尖锐激烈跌落到悲怆凄凉,观众感受的

6、大幅度落差,创造了极强的艺术效果。这就是情节推动的力量。总的来说,剧本文学中的情节可以高度概括出如下特点:第一,要凝练地反映生活,以强烈的冲突,把人物、时间、场景高度集中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使舞台的小天地,尽量地容纳下人间的大天地,将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经过浓缩、提炼,以较短的篇幅、较少的人物、较省的场景、较单纯的事件,艺术地再现于舞台之上。第二,各种台词必须是个性化的,需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发自于心,吐之于口的语言,让观众通过对话见出人物间性格的交锋,产生动感,随着剧情的发展做出不同反映。第三,要有集中的冲突。只有冲突才能推动剧情的发展,没有集中的冲突,就不叫情节。让人物的性格对立和冲突不断

7、加剧,才有“戏”。第四,情节要巧妙安排,或环环相扣,或迷雾重重,剧情的发展和结局才能引人入胜,令人莫测,增强戏剧效果。二、情节推动的常用手法戏剧靠情节推动,情节靠技巧运用。戏剧的创作本身就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技巧性,无论是谋篇布局的总体规划,还是细致入微的细节勾勒,都离不开剧本创作时的缜密思维。戏剧文学的情节,要通过戏剧表现出来,实质上也就是戏剧的情节。下面,将结合部分戏剧,对产生情节推动的技巧作初步探究。第一,把握“冲突”。所有的戏剧都必须靠戏剧冲突去引导、发展,并在这一过程中完成剧情的叙述。在鉴赏戏剧文学时我们一定要分析戏中的矛盾冲突的设置是否合理、准确,情节设计是否充满曲折起伏的戏剧性。所

8、谓合理和准确,就是要求矛盾冲突有连贯性、顺序性和逻辑性。矛盾冲突的发展一般都是互为因果,前后呼应,有着密切依存关系的。没有前面的准备和铺垫,后面的发展会使人感到突兀,甚至不能接受。因此,在创作剧本时,我们要经常用联系的、发展的思维斟酌当前情节,把握好何时设置、如何设置情节,剧烈冲突还是轻微冲突的问题。这种例子在文学、戏剧、影视作品中常见,不多赘述。第二,制造“悬念”。戏剧的演出是否成功,悬念的设置和安排也十分重要。有些戏剧不注意悬念的安排,使人看了开头就马上知道结局如何。这样的戏是无法让观众看下去的。戏剧的重要艺术魅力之一就是悬念。所谓悬念,就是利用观众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关切所产生的期待心

9、理,而在戏中设置一些悬而未决的矛盾现象,并反复出现。戏剧悬念安排的好,能造成观众的紧张感,使他们集中注意力注视着剧情的发展。从而达到心理的满足和饱和状态的欣赏效果。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利用城堡的露台上守夜的士兵谈论鬼魂事情来设置悬念。这样的问题使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出现了急切期待剧情向下发展的心情。同时,能巧妙的把握公开谜底的机会也是一种很好技巧。一般来说,“悬念”在一出戏中应该形成得越早越好,揭开的越晚越好,这样才会调动抓住观众的情绪,饶有兴趣的将戏继续看下去。随着戏剧情节的发展,悬念也要发展,往往在戏中形成第一个悬念后,还有第二、第三个悬念,引起观众不断的好奇,从节奏上引导观众看下去。第

10、三,感到“意外”。意外也是形成情节生动曲折的重要艺术手段。所谓意外,是指异乎常情,出乎意料。异乎常情就是不同于事物正常的发展规律,出乎意料就是不同于人们平常习惯的思路。水浒传中,在野猪林林冲即将遇害时,鲁智深从天而降,救林冲于危难,让观众(读者)长出一口气并倍感欣喜,这就是“意外”的运用。当然,在同一部戏剧中,这一手法不易频繁出现,否则就会使前面提到的“悬念”大打折扣,也会有讨好观众之嫌,从而削弱作品的艺术效果。另外,巧合、巧遇也能造成情节上的“意外”,我们在运用上可以注意借鉴。第四,有所“发现”。“发现”是由于剧中人物之间新的关系的被认识,造成情节发生意外的新的变化,主要由观众自己领会。雷雨

11、中有三次重要的“发现”。第一次是第二幕,周朴园和鲁妈见了面,鲁妈就是他三十年前抛弃的侍萍。由于这一关系的发现,引出了一连串关系的发现:四凤和周萍是同母异父兄妹;鲁大海是周朴园的亲生儿子,是周萍的亲弟弟。这一发现,出乎人们意料,造成情节发展的重大变化。尤其是第三次发现,周萍、四凤、大海、侍萍先后都来到周公馆,当侍萍知道四凤已经怀孕,无奈答应周萍带四凤走,并要他们走得越远越好,这对四凤来说,如同绝处逢生。但是禁漪不让他们走,她千方百计地要留住周萍;最后她喊出周朴园让他来认儿媳妇,周朴园一出场,看见侍萍又来了,就让周萍认自己的母亲,这一下,四凤和周萍的兄妹关系公开了,这对于四凤和周萍来说,无疑是致命

12、的打击,也是出乎繁漪、周冲、鲁大海等的意料。这一最后的重大“发现”,使剧情向悲剧的结局急转直下,再也没有挽回的余地了。第五,体味“突转”。“突转”就是由于“发现”而造成情节的突然的转变。这种“突转”,无论是从顺境转向逆境或者从逆境转向顺境,总是剧情发生了与原来发展趋向不同甚至相反的转化。这种“突转”,有时是“绝处逢生”,而有时却是“灭顶之灾”。在一个戏中,有时可能有一个以上的“突转”。张艺谋的优秀作品秋菊打官司电影中,固执的农村妇女秋菊为了“讨个说法”,从乡里告到县里、市里,甚至不惜卖掉家里的辣椒聘请律师打官司,这股坚持的劲头,不由得让人产生同情;然而当分娩之后,得到村长极大帮助的秋菊,又表示

13、“村长是个好人,俄不再告咧”(第一次),从秋菊态度的“突转”,到村长突然被拘留并被带走的“突转”(第二次),造成了剧情瞬间的急转之下,让观众同秋菊结尾处眼望远方的感受一样,产生深深的茫然和失落,在平淡无奇的过程最后,制造了强烈的艺术效果,赢得了好评。第六,留心“铺垫”。为了使剧情发展合理,必须作好铺垫,埋好伏笔。铺垫和伏笔必须符合事理的发展规律。拿雷雨的结局中四凤触电而死这件事来说,它的发生既是很突然的,同时又是作者早就有埋伏的,因此并不纯属偶然。全剧有四次提到有关电线断了需要修理的事。第一次是禁漪要鲁贵叫一个电灯匠来,修理“藤萝架上的旧电线”;第二、三次分别由不同的人强调要修理,最后一次是四

14、凤来到周公馆到见周萍,说:“我想死了算了。我知道一碰那根电线,就可以什么都忘了"。这时四凤已经动了触电而死的念头。所以她的死,既有客观条件,又有主观愿望,悲剧的产生是必然的。我们从剧中把这四次抽出来,集中到一起,就会觉得很明显。实际在剧本中,伏笔往往安排得很自然、很隐蔽,这正是剧作家的高明之处。第七,注重“人物塑造”。戏剧是要塑造人物的。剧中所塑造的人物是否真实可信,对人物的描写是否精雕细刻,这也是评价戏剧好坏的重要尺码。戏剧作品也十分注重塑造能体现社会某些本质方面的人物。通过人的外形、容貌、年龄、表情、动作、装扮、语言等具体形象,就可以了解角色是好人还是坏人,是足智多谋还是愚蠢迟钝

15、。戏曲中曹操被画成白脸,包公被画成黑脸,多少年来一直这样,因为长久以来人们已经把它当作“规矩”了,再想改变已经不可能了。再如,赵本山的舞台形象,让人一看到他就会笑,说明他塑造的人物已经定型在人们的头脑中,那就是带来欢笑。人物的塑造,为的就是抓住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情感,通过他们的带动扩大戏剧的感染力,成为情节推动的重要力量。这一点将在后面单独展开论述。第八,设置“余味”。所谓“余味”,就是观众(读者)在看完作品后意犹未尽,或慷慨激昂,或扼腕叹息,或陷入沉思,或高亢兴奋,让作品的余波继续冲击观众的情绪,或让观众产生对以后可能存在的剧情产生期待,产生遐想。在好莱坞经典影片泰坦尼克号的结尾,为了

16、抚慰观众的情感,在影片的最后,作者虚构了一段理想化的、大圆满的结局:Jack衣冠楚楚的等候在游轮大厅,背向Rose徐徐转身,Rose欣喜的扑上前去,幸福的与Jack拥抱,四周的乘客立即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为两个人爱情的胜利欢呼喝彩.通过这一情节的设置与推动,让人感到只有美好的爱情,没有无情的灾难,正反两方面的鲜明对比更加深了影片剧烈冲突的艺术效果,让人离开影院后情绪久久不能平息,这就是“余味”的魅力。第九,运用现代影视技术。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影视技术领域频繁使用的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高新技术的日渐普及,技术设备已升级至进入数字化时代。这些新技术设备的使用

17、极大地丰富了影视创作手段,大大提高了影视作品的技术质量和艺术效果。仍以好莱坞的电影为例,纵观近十年的奥斯卡获奖影片,都不约而同的大量使用电脑特效,在技术方面极大的推动了剧情的可观赏性。有资料表明,人们记忆中最经典的片断,就是产生巨大视觉冲击的镜头。张艺谋曾经说过“好看只有三分钟的理论”,这也是对这一现象的认可。在现代戏剧文学创作中,完全可以设置这样的艺术手段,来增加情节推动的份量。三、情节中人物塑造注意的问题人是世间一切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戏剧文学要求在塑造人物方面具有独特性,因为人是整个戏剧的中心,所有的剧情都必须围绕人来展开,都必须依靠人来带动、牵引(有时是拟人化的物,如童话、动漫等儿童

18、作品),所以笔者认为,人物在情节推动中的作用是最灵活、最出彩的,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演员能够成为明星的原因。简单来说,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予以把握。1、人物数量。戏剧受时空限制,因此在人物数量上,首先应该确定少而精的观念。大多数戏剧作品中人数都比较少,如中国传统戏曲西厢记主要人物只有崔莺莺、张君瑞、红娘、老夫人四个,当然也有等场面大、人物多的戏,但不管多少,一定要掌控好主次关系,有重点的突出,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否则会大大削弱影视作品的主题表现力。2、人物关系。戏剧里的主要人物往往是戏剧冲突的双方当事人,这对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可能是敌对关系,也可能是合作关系。哈姆雷特和克劳狄斯之间,存在不共戴天之仇,是敌对的矛盾冲突;杨子荣和座山雕看似合作关系,其实是绝对的对立关系。除此之外,还有中间关系。这些中间关系就是一些次要人物,这些中间关系的人物,也是必不可少的,有时甚至还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我国传统戏曲中“丫环”的形象,就是很典型的这种关系的人物。凡戏中有小姐的,就必定有丫环。试想,如果崔莺莺身边没有红娘中间撮合,她和张生如同现在的青年男女一样独来独往,这是违反当时历史情景的,是要闹笑话的。戏中的次要人物使戏剧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使人们感到戏剧象生活一样丰富多彩。3、人物性格之间的对比与陪衬。在戏剧文学的创作中,一般是首先应当确定情节,再围绕情节安排人物,人物还应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