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_第1页
高一化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_第2页
高一化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_第3页
高一化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_第4页
高一化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一化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以下是给你推荐的高一化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一化学第一章知识点1、复合材科的定义、组分功能和作用: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复合后的产物为固体时才称为复合材料,为气体或液体不能称为复合材料。组分:其组分相对独立,通常有一相连续相,称为基体,另一相分散相,称为增强相(增强体)。功能和作用:复合材料既可以保持原材料的特点,又能发挥组合后的新特征,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从而最合理地达到使用所要求的性能。2、复合材料的命名强调基体,以基体材料的名称为主,如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等;强调增

2、强体,以增强体材料的名称为主,如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陶瓷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基体材料与增强体材料名称并用,如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玻璃钢)。3、复合材料的分类方式按基体材料类型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按增强材料种类分: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有机纤维复合材料,金属纤维复合材料,陶瓷纤维复合材料;按增强材料形态分:连续纤维复合材料,短纤维复合材料,粒状填料复合材料,编制复合材料;按用途分:结构复合材料,功能复合材料;4、常用的基体材料及各白的适用范围轻金属基体(主要包括铝基和镁基),用于450C左右;钛合金及钛铝金属间化合

3、物作基体的复合材料,适用温度650C左右,镣、钻基复合材料可在1200C使用。5、常用热固性基体复合材料:环氧树脂,热固性聚酰亚胺树脂。常用热塑性基体复合材料:聚酬酬酮,聚苯硫酬,聚酬砚,热塑性聚酰亚胺。常用陶瓷基体复合材料:玻璃,氧化物陶瓷,非氧化物陶瓷,无机胶凝材料;6、玻璃和玻璃陶瓷的定义及不同玻璃是无机材料经高温熔融、冷却硬化而得到的一种非晶态固体;玻璃陶瓷是将特定组成的玻璃进行晶化热处理,在玻璃内部均匀析出大量微小晶体并进一步长大,形成致密的微晶相;玻璃相充填于晶界,得到的像陶瓷一样的多晶固体材料。7、氧化物陶瓷有哪些,属于什么结构:氧化物陶瓷主要为单相多晶结构,主要有A12O3,M

4、gO,SiO2,ZrO2,莫来石等;8、非氧化物陶瓷有:碳化硅,氮化硅。9、什么是复合材料的界面,复合材料的界面效应以及作用如何实现复合材料基体与增强体接触构成的界面,是一层具有一定厚度(纳米以上)、结构随基体和增强体而异、与基体和增强体有明显差别的新相一界面相(界面层)。它是增强相和基体相连接的纽带,也是应力和其他信息传递的桥梁。界面作用产生的效应:传递效应界面能传递力,即将外力传递给增强物,起到基体和增强物之间的桥梁作用;阻断效应结合适当的界面有阻止裂纹扩展、中断材料破坏、减缓应力集中的作用;不连续效应在界面上产生物理性能的不连续性和界面摩擦出现的现象,如抗电性、电感应性、磁性、耐热性等;

5、散射和吸收效应光波、声波、热弹性波、冲击波等在界面产生散射和吸收,如透光性、隔热性、耐冲击性等;诱导效应增强物的表面结构使聚合物基体与之接触的结构,由于诱导作用而发生改变而产生一些现象,如强的弹性、低的膨胀性、耐冲击性等。10、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类型及各白特点1)类型:I类界面相对比较平整,只有分子层厚度,界面除了原组成物质外,基本不含其它物质;II类界面为犬牙交错的溶解扩散界面,基体的合金元素和杂质可能在界面上富集或贫化;III类界面则含有亚微级的界面反应产物层。2)相容性特点:I类界面纤维与基体互不反应亦不溶解;II类界面纤维与基体互不反应但相互溶解;III类界面纤维与基体反应形成界面反

6、应层。2)颗粒增强:复合材料是由尺寸较大(直径大于1m)颗粒与基体复合而成,载荷主要由基体承担,但增强颗粒也承受载荷并约束基体的变形,颗粒阻止基体位错运动的能力越大,增强效果越好;颗粒尺寸越小,体积分数越高,颗粒对复合材料的增强效果越好。2、什么是混合法则,其反映什么规律混合法则(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同组分之间的关系):?c?fVf?mVmEc=EfVf+EmVm式中?为应力,E为弹性模量,V为体积百分比,c、m和f分别代表复合材料、基体和纤维;反映的规律:纤维基体对复合材料平均性能的贡献正比于它们各白的体积分数。3、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及改性方法有哪些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结合方式:化学结合物理结合扩

7、散结合机械结合。界面改性方法:纤维表面改性及涂层处理,金属基体合金化,优化制备工艺方法和参数。4、界面反应对金属基复合材料有什么影响界面反应和反应程度(弱界面反应、中等程度界面反应、强界面反应)决定了界面的结构和性能,其主要行为有:增强了金属基体与增强体界面的结合强度;产生脆性的界面反应产物;造成增强体损伤和改变基体成分。高一化学第三章知识点1、玻璃纤维的分类:无碱玻璃纤维(碱含量小于1%中碱玻璃纤维(1.5%12.5/间)、有碱玻璃纤维(碱性氧化物含量大于12%特种玻璃纤维。2、玻璃纤维是以玻璃球或废旧玻璃为原料经高温熔制、拉丝、络纱、织布等工艺制成,单丝直径为几微米到几十微米。3、玻璃纤维

8、的化学组成:二氧化硅、三氧化二硼、氧化钙、三氧化二铝等。4、玻璃纤维的物理性能:外观和比重:表面光滑,密度2.164.30g/cm3;褰面积大拉伸强度高,耐磨性和耐折性差,热性能:导热系数小、耐热性较高,电性能:取决于化学组成、温度和湿度(无碱纤维的电绝缘性比有碱纤维优越,碱金属离子增加,电绝缘性能变差;温度升高,电阻率下降;湿度增加电阻率下降),光学性能:玻璃纤维的透光性比玻璃差,玻璃纤维可用于通信领域以传送光束或光学物象。5、影响玻璃纤维化学稳定性因素:玻璃纤维的化学成分,纤维比表面增大其相应的耐腐蚀性降低,侵蚀介质体积和温度(温度升高,化学稳定性降低;介质体积越大,对纤维侵蚀越严重)6、

9、玻璃纤维的制造方法:坍蜗法、池窑拉丝法。7、玻璃纤维制造怎样避免表面损伤玻璃纤维制造工艺三个步骤制球、拉丝、纺织。可以在在拉丝过程中用浸润剂,它的作用:原丝中的纤维不散乱而能相互粘附在一起,防止纤维间磨损,便于纺织加工。8、碳纤维是有机纤维经固相反应转变而成的纤维状聚合物碳。含碳95%左右的称为碳纤维,含碳量99%左右的称为石墨纤维。9、碳纤维的分类:根据力学性能分类:高性能碳纤维、低性能碳纤维根据原丝类型分类:聚丙烯腊基纤维、沥青基碳纤维、纤维基碳纤维、其他基纤维基碳纤维根据功能分类:受力用碳纤维、耐焰碳纤维、活性炭纤维、导电用碳纤维、润滑用碳纤维、耐磨用碳纤维10、碳纤维的制造方法:先驱体

10、转化法(有机纤维碳化法)原材料有人造丝(胶黏纤维)、聚丙烯腊纤维、沥青基碳纤维;工艺过程:5个阶段:拉丝、牵引、稳定、碳化、石墨化。11、氧化铝纤维的基本组成主要分为:氧化铝,含有少量的SIO2B203或Zr2O&MgO等。12、碳化硅纤维制备的工艺: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法),烧结法(先驱体转化法)1)化学气相沉积法:它的结构可大致分成四层由纤维中心向外依次为芯丝、富碳的碳化硅层、碳化硅层、外表面富硅涂层。制备的步骤:反应气体向热芯丝表面迁移扩散,反应气体被热芯丝表面吸附,反应气体在热芯丝表面上裂解,反应尾气的分解和向外扩散。13、芳纶纤维的性能:优异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优良的减震

11、性、耐磨性、耐冲击性、抗疲劳性、尺寸稳定性、耐化学腐蚀、低膨胀、低导热、不燃不熔、电绝缘、透磁性、密度小。缺点:热膨胀系数具有各向异性、耐光性差、耐老化能力差、溶解差、抗压强度差、吸湿性强。14、晶须:是以单晶结构生长的直径极小的短纤维,由于直径小(由于晶须的直径非常小,所以不适合容纳在大晶体中常出现的缺陷,因而强度接近于完整晶体的理论值。15、晶须的性能:晶须没有显著的疲劳效应,具有比纤维增强体更优异的高温性能和蠕变性能,它的延伸率与玻璃纤维接近,弹性模量与硼纤维相当。16、颗粒增韧的三种机制:相变增韧和微裂纹增韧、复合材料中的第二种颗粒使裂纹扩展路径发生改变、混合增韧。17、刚性颗粒增强体:指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热、耐磨、耐高温的陶瓷和石墨等非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