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有效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_第1页
领导有效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_第2页
领导有效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_第3页
领导有效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_第4页
领导有效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趋家原创1/13领导有效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领导有效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0引言“领导有效性”方面的研究无论是对于领导学理论领域的发展,还是企业绩效提升以及组织领导者领导能力的增强,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明确影响组织领导有效性的前因是我们第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明确了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因素, 我们组织才能有的放矢地改进与提升领导有效性,从而提升组织绩效与竞争力。从这个宏观层面来看,“领导有效性”一直是领导学研究领域的一个主要研究问题。 研究当前我国组织领导有效性问题, 科学地提炼影响各行业、 各阶层领导者领导有效性的因素, 进而揭示领导者心理和行为特点及

2、其活动规律, 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以人为本, 重视探索领导心理的文化传统, 对了解和分析我国领导者的素质和水平, 指导领导者实践,增强管理效能,对提高我国领导问题的研究水平,都具有很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其次,从组织层面来讲,领导有效性研究也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研究领导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探究其与组织绩效、 组织满意度及员工满意度之间的相关关系, 对组织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战略指导意义。最后,从微观层面即领导者自身而言,领导有效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不断地审视自己的“领导”行为,从而逐步提升自身领导能力,增强个人竞争力。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趋家原创

3、2/13本文正是基于以上的作用与意义,以领导有效性影响因素为研究内容,提出领导者特征、领导者下届特征、组织环境因素是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关键因素,通过收集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并探究三因素对领导有效性影响的作用强度, 为组织提升领导有效性提供操作思路。1理论文献综述领导理论的演进领导理论是研究领导有效性的理论,大致从特质、领导风格以及领导情景来分析的,主要有以下几种领导理论:(1)特质理论。产生于20世纪三十年代,把领导者特质作为研究领导问题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试图发现领导者与非领导者在个性、生理或智力等方面的差异。就领导有效性而言, 该理论隐含的假设是: 拥有特定素质的领导者行为模式更为合理,能提

4、升领导有效性。这有助于我们甄选和培养合适素质的领导者。(2)领导行为理论。产生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主要研究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辨识领导行为的表现,即领导者是如何进行领导的; 二是确认领导有效的领导行为模式。 但是该理论把注意力集中在领导者与员工的关系上,却很少考虑这种关系发生的情境。 就领导有效性而言, 它对领导行为方式加以分类,进而研究论证什么样的领导行为模式是有效的, 并注意到行为间的交互影响, 强调了领导的可塑性, 有助于我们分析领导行为现象与结果。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趋家原创3/13(3)领导权变理论。兴起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其核心观点是:在不同

5、情境下,领导者应具备适当的领导风格, 才能有效开展领导活动, 其研究的重点是影响领导有效性的情景条件。就领导有效性而言,领导情景理论综合考虑了领导者、下届和领导情景因素之间的交互影响关系, 指出在不同情境下要选择不同领导行为模式或领导风格,进而提高领导活动的有效性。(4)现代领导理论。随着领导理论研究的深入,最近二三十年领导理论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进展,其典型代表有:Bass(1985)的交易型和变革型领导理论, 其中交易型领导认为领导与下届之间的关系以一系列的交易和隐含的契约为基础, 而变革型领导以领导者通过改变下届的动机和价值观来促进绩效的提高和整个组织的变革;、House等人为代表的一批学

6、者研究的魅力型领导,他们试图辨识具有领导魅力的领导者的个性特征。 就领导有效性而言, 该理论研究更多的考虑了领导行为对下届和组织绩效的提升,指出根据特定的情景采取适当的领导风格有利于激励下届,提升领导行为有效性。相关概念的界定(1)领导与领导有效性领导的定义的到底是什么呢?最近七十年来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趋家原创4/13角度对领导的概念进行了阐述。主要有影响的有:领导是对一个组织起来的集体为确立目标和实现目标所进行的活动施加影响的过程; 领导是影响和支持他人为了达到目标而富有热情地工作的过程;领导是指为了完成目标而影响他人的能力; 领导是领导者在各

7、种环境中系统地影响组织成员行为以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也就是说, 领导是与组织成员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确立过程。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领导是指在社会组织中领导者通过影响其下届行为已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领导有效性即领导行为的有效性,一直是领导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也是研究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点。 领导有效性是一个变动而复杂的概念,它包括了行为、素质、情境、人际关系等多项影响因素,领导者需要协调多方面的因素,才能提升领导有效性。国外对于领导有效性的实证研究中, 选用较多的衡虽指标有员工满意度、组织承诺、组织绩效等。(2)领导有效性影响因素目前研究认为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因素比较多,大多观点认为领导者

8、特征、被领导者特征、以及组织情境是主要的因素。谭亚芳(2006)认为影响中小企业领导有效性的因素有:领导者个人的威信、远见、热情、勇气和事情优先次序的判断以及下届的参与性。彼得.诺斯豪斯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领导者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趋家原创5/13个人特质是影响其领导有效性的主要因素。Hersey(1969)和BlanchaLrd认为下届的素质对领导方式有影响, 并且应该分析下届的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指出领导风格应和成熟度相匹配。何影(2005)指出:被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 被领导者对组织目标的认同程度、 被领导者对领导者权威的认同程度、 对领导方式的认

9、同程度、 对领导方式的认同程度、对所从事工作的喜爱程度、所受到的激励、被领导者的凝聚力等方面都会影响到领导者的有效性。 而权变理论的研究者则认为领导的有效性取决于情境因素,Fiedler(1964)认为领导者与成员的关系、 任务结构和职位权利是确定领导者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罗伯特西蒙和安东尼奥.戴维拉(1998)认为领导者的努力程度决定了领导绩效。2研究思路及方法研究思路根据以上理论基础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我们提出组织领导有效性影响因素在于领导者本身特征、领导者下届特征、 组织环境因素三个方面。 由此设计领导有效性影响因素相关的行为等级描述题干,加上人口统计变虽、组织领导有效性衡虽指标项,

10、设计成领导有效性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运用问卷对相关组织的人员进行调查,运用软件对收集的数据统计分析, 得出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以及关键因素对领导有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趋家原创6/13效性的作用强度。领导有效性影响因素问卷包含:领导者因素、下属的因素以及组织环境因素三个维度。题目1-20属于第一个维度,21-29属于第二个维度, 30-40属于第三个维度。 另外, 我们采用Likert的5级虽表,对相关因素进行等级界定,以数字1-5分别表示“非常不符合”、“比较不适合”、“一般”、“比较适合”和“非常适合”。研究方法本文选取企业、高校、银行中高层员工作为调查对象

11、,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00份,有效问卷99份,问卷回收率有效问卷率99%本文采用非实验的实证研究方法,使用调查问卷法进行数据的初步收集,再利用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 本研究采用的统计方法主要有: 问卷信度分析、效度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多元回归分析。问卷信度与效度检测信度分析信度是测虽数据和结论的可靠性程度,也就是说测虽工具能否稳定地测虽到它要测虽事项的程度。本研究采用cronbach内部一致性系数来检验本研究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我们利用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和巴特利特球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趋家原创7/13型检验

12、(BartlettTestofSphericity)来判断变H是否适合于因子分析。从表2我们可以看此kmo值为,根据kaiser给出的标准,kmo取值在和之间时,非常适合因子分析。Bartlett球型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为,小于显著性水平,因此拒绝零假设,认为适合因子分析。也说明该问卷具有较高的效度。3研究结果因子分析结果因子分析是从众多的原始变虽中构造出少数几个具有代表意义的因子变虽, 这里面有一个潜在的要求, 即原有变虽之间要有比较强的相关性。我们运用主成份分析法进行了第一次因子变虽的构造,得到9个公共因子,因子方差累积率为确保了对原有变虽信息描述的显著作用。 然后, 运用方差极大法对因子载

13、荷矩阵进行旋转,并取消绝对值小于的系数,经过旋转之后,第1、3、5、8因子变虽的含义略加清楚,基本上反映了领导者的特征,第4、6、7、9因子基本上反映了领导者下届的特征,第2、5、8因子能够反映组织环境。由于第9个因子只覆盖一个变虽,第5、8个因子只影响到两个变虽,第3个因子虽然影响到3个变虽,可是变虽过于分散,因此我们将3、5、8、9因子所对应的变虽(1、2、10、11、24、35、38、39)删除,进行二次因子分析,此时规定因子个数为4,得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趋家原创8/13到如下结论:问卷的kmo值为,比原来提高了,说明新选取的32个变虽(问卷题干)更加适合进

14、行因子分析;所得到的四个公因子的含义更加明确,第一个因子能够完全解释领导者特征,第二个因子能够完全解释组织环境,第三、四个因子能够完全解释领导者下届特征,与我们设计问卷的初衷基本吻合。 其中我们将因子三定义为下届对组织的认同, 因子四定义为下届的个人能力。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我们以问卷基础部分中第8题题项“您认为组织领导有效性如何”选择结果(调整为数值)为因变虽,在统计过程中命名为“tpj”,以上述因子分析得到的四因子相关系数得分为自变虽,建立tjp与四因子之间的回归方程, 通过SPSS软件的处理得到以下统计结果。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报告表ANoVAb得出统计虽F=,相伴概率值P从中可得出,常数项

15、为,回归系数分别为、-,因此得至Vtpj=+xs-factor1+xs-factor2+xxs-factor4。根据此回归方程,我们知道领导者特征、 组织环境特征、 下届特征中对组织的认同三个因子对领导有效性有促进作用, 而下届特征中下届的能力对领导有效性有抑制作用。 这一点在日常生活中显而易见的, 自恃有能力的下属往往认为上司的领导水平不高。因此数据统计得出下届能力因子的系数是负的。 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我们得到启示, 组织领导有效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趋家原创9/13性水平受到领导者自身能力、 组织环境因素、 下届对组织认同的正向影响, 而受到下届能力的负向影响, 其

16、中组织环境特征与领导者自身特征起关键影响作用。被试者人口统计变虽差异分析我们在问卷的第一部分设计了一些人口统计变n,如性别、年龄、学历等,在数据分析统计过程,根据构造的公因子,我们选择因子3和4覆盖的题干变虽,运用SPSS*件的数据汇总功能,进行人口统计变虽上的差异分析,从而揭示不同性别、年龄层次、学历背景对下届因素评价得分的影响。性别特征在下届因素方面的差异分析通过数据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女性被调查者在上级价值观和组织价值观一致性方面(Q21)均值明显高于男性被调查者,在及时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方面(Q28)略微高于男性,其他六个方面均低于男性被调查者。其中在Q25与Q26方面差异性最大,也就是

17、对组织的归属感和自己能力经验方面评价女性明显低于男性。 统计结果表明, 组织领导者在领导女性下届时,要注意增强下届对组织的归属感, 肯定下属的自我能力, 从而达到领导有效性的提升。年龄特征在下届因素方面的差异分析通过数据结果,我们可以发现31-35岁间的被调查者在价值观一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趋家原创10/13致性方面(Q21)、组织目标和价值观接受性方面(Q22)、对自我能力的肯定方面(Q26)均值最高,41-45岁间的被调查者在为领导者和组织持续工作的意愿方面(Q23)、对组织的归属感方面(Q2身、发现问题的能力(Q29)方面均值最高,31-35岁间和41-45间

18、的被调查者在及时完成任务方面(Q2均值并列第一,30岁以下和41-45间的被调查者在工作独立性方面(Q27)均值并列第一。统计结果表明组织领导者要非常关注下届群体中处于31-35岁及41-45岁的下届群体,在领导有效性方面他们最容易与领导者产生共鸣。学历特征在下届因素方面的差异分析通过数据结果,我们发现被调查样本中学历为高中及以下仅有1人, 所以对于该学历分类样本不予考虑。 硕士及以上的被调查者在及时完成任务方面(Q28)、发现问题的能力方面(Q29)均值最高,大学本科与硕士及以上的被调查者在工作独立性方面(Q2刀均值并列第一,而且以上提及的Q2&Q2dQ27在总体均值方面位居前三。

19、统计结果表明组织领导者在领导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下届时,应该充分授权让下届自主完成工作任务(因为他们具备这种能力),否则会影响这类下届对领导有效性的衡虽。4结论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趋家原创11/13通过本研究,验证了影响领导有效性因素分别是领导者特征因素、领导者下届特征因素、 组织环境因素三个方面, 其中领导者个人因素与组织环境因素是关键因素;组织环境特征和领导者自身特征对领导有效性影响非常大,所以组织应该优化组织氛围, 加强领导者自身能力的开发, 从而可以有效增强组织的绩效;领导有效性影响因素在一些人口统计变虽上(如性别、年龄、学历)有差异,说明不同的性别、年龄、学

20、历的员工对组织领导者领导艺术与行为有不同的要求, 这一点提醒组织的领导者要根据下届特征运用有效的管理方式。本文仅仅对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只研究了领导有效性的前因, 还未探究领导有效性的衡虽标准、 影响因素与领导有效性之间的作用路径、领导有效性对组织绩效提升的作用机理等内容。所以,未来有必要在样本选取范围、领导有效性的定虽标准、 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前因与后果之间的作用机理做进一步的研究。潘旭明.领导理论的演进及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49-55.,PersonalFactorAssociatedwithLeadership:ASurveyoftheLiterature,journalofPsychology,1948:3571.乔恩.L.皮尔斯,约翰.w.纽斯特罗姆,领导者与领导过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7-67、166173、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趋家原创12/13216222.马新建,刘海霞,基于领导有效性的管理者领导风格抉择.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23.谭亚芳.中小型企业管理者如何实现有效领导:6p模型的构建.商业现代化,2006:32.彼得诺斯豪斯著,吴荣先等译,领导学:理论与实践,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1.HerseyPan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