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标识名词解释_第1页
镜头标识名词解释_第2页
镜头标识名词解释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镜头标识名词解释蔡司镜头及卡口命名卡尔蔡司是德国一家以生产镜头和胶卷相机等光学制品闻名于世、拥有150年以上历史的国际化大企业。蔡司公司在镜头制造史上的光辉历程始于1890年由这个公司的工程师所发明的消像散正光摄影镜头(Anastigmat )。同年,普路塔(Protar)镜头问世;1896年,普兰纳( Planar )镜头发表,奠定了卡尔蔡司在色差纠正技术上的权威地位。1902 年,蔡司厂又设计出 1:6.3 的天塞( Tessar )镜头,这款镜头明快锐利,成像质量相当不俗。蔡司镜头的命名蔡司也有不少为徕卡 M卡口设计的镜头,基本上ZEISS多半使用镜头设计配方来为镜头 命名(偶有例外)

2、,这种命名法的优点是容易理解,缺点则是一旦脱离命名原则便不容易了 解其本质。PROTA:RPaul Rodulph 为ZEISS设计的第一支镜头,此镜后半部被用在ZEISS旧商标上,同时也是TESSAS前身。TESSAR:用PROTA改良的新一代镜头。TESSAR原意为希腊语中的数字“ 4”。SONNA:RLudwig Jakob Bertele 设计的名镜,是以 ERNOSTA为模板改良的。 SONNA是当时蔡司 并购的NREMAN公司工厂附近区域的名字。补充:另有一说为德语“太阳”(Sonne)之意。PLANAR:Paul Rodulph 另一个有名的设计,命名原意为“平坦”BIOGON:

3、蔡司采用对称式设计的RF用广角镜头(但有例外)DISTAGON:蔡司采用逆焦式(逆伽利略式)设计的 SLR广角镜头。蔡司镜头的卡口缩写蔡司公司从很早开始就与著名厂商合作,提供高品质镜头产品。其中,以林好夫(LINHOF、阿尔派(ALPA)、仙娜(SINAR)、哈苏(HASSELBLAD 康泰克斯(CONTAX 徕卡(LEICA)、 尼康(NIKON、索尼(SON) 诺基亚(NOKIA)等。主要卡口名称缩写如下:ZM卡口: M卡口旁轴系列,代表品牌蔡司依康、徕卡M系统等ZA 卡口:索尼a卡口,代表镜头Pla nar T* 85mm F1.4 ZAZF卡口:尼康 Al-S 卡口,代表镜头 Plan

4、ar T* 50mm F1.4 ZFZK 卡口:宾得 PK 卡口,代表镜头 Pla nar T* 85mm F1.4 ZKZS 卡口: M42 系列卡口,代表镜头Distagon T* 35mm F2 ZSZV卡口 :哈苏 120镜头卡口,代表镜头 Distagon T* 50mm F4 ZV“ NC'的本质差别尼康镜头卡口的秘密如果说尼康和佳能的区别在哪里的话, 它们的卡口绝对是最本质的一个。 几十年前, 所 有的相机都使用机械的方式在机身和镜头间传递信息; 几十年后, 佳能的机身、 镜头已经全 面使用电子方式传递信息,尼康则无奈地固守落后的机械传递方式一、尼康镜头速度指示杆镜头速度

5、指示杆, 也叫最大光圈指示杆。 它的位置反映尼康 Al 镜头最大光圈的真实值。 可通过测量镜头固定齿痕的角度得到指示杆的数值。该角度被正式命名为3”。测量方法包括直接测量或扫描后测量。所得的数值可用来进行完全 Al 改装。AI增距镜(例如TC-200)是没有镜头速度指示杆的!看上去像一个改装的AI镜头。AI-S型的增距镜(例如 TC-14B)有一条由弹簧驱动的钢丝,可将所用镜头的最大光圈指示 杆信息传递到相机。要注意,镜头速度指示杆有时并不是一个“杆”!在Micro-NIKKOR 55mm1:2.8镜头(AI-S )中,它仅仅是镜头上一块突出区域的一部分。二、尼康焦距指示凸棱焦距指示凸棱(FL

6、IR)仅在AI-S型的尼康镜头(包括手动、自动对焦镜头)上具备。 可以读取焦距指示凸棱数据的相机有三种:FA、F-501和F4。使用时,机身的焦距指示针与焦距指示凸棱耦合。Nikkor ED 180mm 1:2.8 (AI-S) 镜头上,可很清楚地看见焦距指示凸棱。就是箭头所指 黑色突起部, 一直延伸至镜头卡口内部。 它能与 FA, F-501 和 F4 等相机的焦距指示针结合。 要注意,只有焦距大于等于135mm的镜头才有焦距指示凸棱。镜头上没有焦距指示凸棱,因为这支 NIKKOR 20mm 1:2.8 (AI-S) 的焦距远小于 135mm。AI-S型增距镜(例如 TC-14B),也有焦距

7、焦长指示凸棱。长焦端大于135mm的变焦镜头,女口 ,也有焦距指示凸棱。那么,焦距指示凸棱到底有什么用呢?当使用相机的程序模式,并搭配长焦的AI-S 自动对焦或手动对焦镜头、或者 AI-S 增距镜时,相机会适当减少曝光时间,以减少抖动对成 像的影响。同时,凸棱也起到保护后组镜片的功能。三、尼康测光联动凸棱1977 年,尼康推出了自动最大光圈信息传递( AI )系统,之后, F2 的 DP-3 Photomic 取景器被 DP-11 和 DP-12 取景器代替, Nikkormat FT3 代替了 FT2, Nikkormat EL2 代替了 ELW1979年,尼康在FE后推出FM而这些前AI相

8、机都不能完全获得镜头的最大光圈信息。真正的 AI 镜头有一个测光联动凸棱,可显示当前光圈设置。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镜头通过测光得到最大光圈值,并进行光圈设置。 光圈设置的改变引起测光联动凸棱的变化。尼康 FA中,光圈的大小使用数字编码。而 FM2等其他相机 使用模拟编码(包括一系列的传送带、齿轮以及 FRE-Functional Resistance Element )。测光联动凸棱在哪里呢?0 1代表从镜头锁定齿到测光联动凸棱前端的夹角,有了这个数据,机身就可以知道镜头的绝大多数 AI 镜头的曝光偏移量为 4又 2/3 档。如果镜头的最大光圈为 2.8 ,就意味着 测光联动凸棱的前端位于

9、11 之后的 2/3 处。四、尼康镜头类型信号系统有镜头类型信号凹槽 (白色箭头所指)的镜头, 这种镜头具有标准光圈收缩功能 (实现 光圈联动、景深预测等) 。AI-S 增距镜能将镜头类型信号打磨凹槽的信息传递到相机。 一条弹簧驱动的指针 (类似 AI-S 传感相机的镜头类型指示针) 贯穿增距镜, 镜头的打磨凹槽推动该指针, 使增距镜后部的凹 槽形状改变,从而推动相机的镜头类型指示针。五、尼康 AI-S 镜头的特点根据尼康公司的说法,“AI-S ”的"S”仅代表AI镜头的后续产品(successor ),而无 其他含义。而且在镜头上也没有标注 AI-S 字样。最早的 AI-S 镜头命

10、名为 Series E 50mm1:1.8 Nikon (E系列镜头,较为简化廉价的镜头),型号中甚至没有 AI-S,于1978年上市。1. 测光联动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兔耳朵;2. 测光联动凸棱;3. EE 伺服耦合拨杆;4. 镜头最大光圈指示杆;5. 镜头类型指示凹槽。AI-S镜头的最大特点是具有标准化光圈收缩动作,该特性在P档和S模式特别有用,因为这两种模式下,机身通过光圈拨杆,而不是光圈环控制曝光。而且,某些相机(FA F-501和F4)可粗略读取 MFAI-S镜头的焦距值一一无论该镜头 焦距是否大于135mm该功能通过焦长指示凸棱实现。 FA和F-501相机通过焦距信息优化快 门速度

11、,以尽量减少相机抖动的影响。AI-S镜头的另一个特点是,在MFAI-S镜头的ADR(光圈直接读取)环上,有一个桔黄色的最小的光圈值。 AI-S 增距镜可传递 AI-S 镜头或 AI 镜头的镜头速度指示杆值和镜头类 型信号凸棱。而 AI 增距镜不能。但是,因为最关键的差别在其内部光圈缩小动作的不 同,所以仅凭外观还是难于区分 AI 和 AI-S。可完全利用 AI-S特性的相机有 FA、F-301、F-501和F4等。FG尽管不能分辨 AI-S镜 头,但却能利用其特点。对其他很多相机来说, AI-S 和 AI 并无本质区别。六、尼康镜头速度指示杆的原理镜头的最大光圈通过镜头速度指示杆传到FA相机,

12、驱动一个链轮(389),该链轮拨动金属梳( 385),金属梳移动一个铁刷,使控制板转动5 个刻度。Nikkormat FTN相比,遵循最大光圈变化关系。但 AI 完全改装部分。与尼康首部半自动最大光圈指示相机 是,相机为什么需要最大光圈值呢?参见七、尼康焦距信号开关尼康FA的焦距信号开关有三个选项。在维修手册中提到,当使用AI-S增距镜时,焦距信号开关拨到最内时(B=0,A=1),镜头速度将得到补偿。这将有效弥补由增距镜产生的最 大曝光时间延迟。否则,FA和F4测光时需要更高的 EV值(标准值为16 1/3 EV )。但问题是:曝光补偿是 1 个光圈系数, 还是 2个?2 倍增距镜和 1.4

13、倍增距镜的结合方式是否一样?TC-14B的焦长指示凸棱比 Nikkor 400mm 1:3.5 稍大一些,暗示着长焦镜和增距镜的焦距指 示针咬合方式似乎稍有不同。但很难看出区别。八、尼康EE伺服联动杆只有AI镜头有EE伺服联动杆。它位于光圈环上,最小光圈时的位置恒定。可与DS-12的EE光圈控制附件联动。由于最小光圈时其位置固定,因此,联动杆相对于相机的位置也是固定的。它的作用为确保非耦合相机(F-401 , F-401 , F-401X , F50, F60, F80)使用最小 镜头光圈。当镜头光圈最小时, EE 伺服联动杆触动一个小开关。但是要注意,尽管不含微 芯片的镜头的EE伺服联动杆可

14、以触动联动开关,但由于无法获得最大光圈值,因此仍无法 准确测光。九、尼康卡口的今天多年之后,尼康终于放弃了使用了多年的光圈环,越来越多新型的不带光圈环的 G系列镜头推出市场, 越来越多的信息也通过镜头的电子触点传送。 不过, 仔细看看尼康镜头后面格式 的凸棱,仍然让我们看到手动机的痕迹。佳能镜头卡口技术变革之路2009 年,数码单反相机正以越来越快的脚步向人们难以预估的技术高度迈进,当无数职业和业余摄影人正在计划或已经享受着佳能EOS 5D Markn带来的2110万像素高画质、高性价比的喜悦之时, 当影像器材市场为佳能正在续写一个新的单反销售神话而振奋之际,佳能这一今日数码影像时代的大家,已

15、悄然迎来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纪念日。50年前的 1959年 1 月6日,在摄影器材市场正开始由中画幅和 135 旁轴相机向 135单 反相机转变的初期, 佳能正式推出了其历史上第一台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佳能弗莱克斯(CanonFlex),这台当时搭配50mmf/1.8 标准镜头出售,采用 R系可交换镜头卡口的纯机械全手动 相机,就是今日高度自动化的EOS数码单反的鼻祖。50 年,佳能一路走来,在影像器材历史上创造了一系列令人炫目的数字:传统胶片单反相机, 共计生产 71 个型号 (不计特殊用途版本和销售区域型号区别) ,累 计产量约 3900 万台。数码单反相机, 共计生产 25 个型号 (

16、不计特殊用途版本和销售区域型号区别) ,累计产 量约 1400 万台。至 2008 年 12 月底,胶片和数码单反合计,佳能的单反相机历史总产量达到5368 万台。从这些数字延展,佳能还有先后推出的数百种规格型号、累计数千万的庞大镜头产量。50 年,在一系列数字的背后,多少历经变革、浴火重生的传奇,多少镌刻经典历史的 型号记忆,多少成就影像业绩的难忘经历,凝结成了一个品牌走向辉煌的源脉。自本期起,我们特别推出纪念佳能单反相机 50 周年系列专题,与读者共同回顾佳能单 反相机发展的宏伟历史篇章,共同分享我们曾经的“佳能故事” 。FH FLt FD ( NEW-FD EFR的源脉R 是佳能第一代

17、Flex 系列单反相机所使用的镜头卡口型号,为三爪定位压环式卡口, 通过旋紧镜头底部的套管式压环来与机身连接固定, 采用靠镜头内弹簧动力运行的独特方式 实现自动收缩光圈。 佳能从R型起步就有意开始卡口的大口径化,把之前135旁轴照相机的39mm内径直接扩大到48mm大口径卡口为镜头设计了更大的自由度,为制造超大口径的高 素质镜头提供了根本保证。 之后佳能在技术换代过程中一直注重增加单反相机卡口的内径口 径,这种极具前瞻性的做法成为 50年来佳能大口径镜头屡屡创造历史记录的重要源脉。早 期R型卡口结构也可以交换使用佳能之后推出的FL和FD型卡口镜头,但光圈拨杆不能联动。Flex 单反相机机身做工

18、精细,装备帘布式焦平面快门机构,采用大型可卸式眼平式棱 镜取景器, 机身左侧设有专用外接式测光表插座。 Flex 系列共有 Flex 、FlexRP、Flex R2000、 FlexRM等4个型号,作为佳能初试单反相机技术的首批产品,为佳能机械式单反相机的起 步发展奠定了基础。FL 的进军序曲作为佳能第二代单反相机镜头卡口型号, FL 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为实现单反相机 TTL 收缩光圈测光功能而开发的, 其特点是利用镜头内弹簧拉动光圈页片联动机身上的拨杆实现 快速自动收缩光圈测光和曝光。FL 型卡口不仅使佳能保持了与同类单反相机的技术同步,同时也是佳能单反相机光学 镜头开始技术崛起的标志。从1

19、9mm到1200mm共推出了 30多款产品,在镜头全焦距段上快速迈进,诸如佳能 Canon FL19mm F 3.5、FL 50mm f/1.4II 等多款镜头成为了载入器材史册 的经典,特别是 1969年佳能推出的 FL-F 300mm f/5.6 S.S.C. FLUORITE 成为了世界上第一 只使用萤石镜片的的摄影镜头。 萤石镜片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至今为光学镜头的发展做出了巨 大贡献,由此也树立了“长焦的佳能”概念。佳能FL卡口单反相机先后生产了FX、FP、PELLIX、FTQL PELLIX QL、TL等数台型号,这一时期佳能在单反相机系统化技术上不断成熟发展, 为佳能单反相机产品全面

20、进军专业领 域和民用普及市场奏响了序曲。FD的爆发传奇FD卡口是佳能为适应上世纪七十年代TTL开放测光技术发展而推出的第三代单反相机镜头卡口型号,在上一代 FL卡口的自动光圈拨杆的基础,对镜头上的卡口机构进行了插刀 化的改进,增加了光圈值信号拨杆、开放光圈值信号触点和AE触点。FD的不仅是能在全开光圈的情况下进行对焦和测光, 更是将快门速度优先都考虑在内的一款具有更长远开发应用 价值的卡口,同时真正实现了更换镜头的单手操作。从FD到后来的NEW-FD这一 口类型持续生产应用了 30 余年,创造了世界单反相机卡口的“长寿”记录。1971年随FD卡口的面市,佳能正式推出第一台真正的高端专业单反相机

21、F-1,并延展配套开发了一整套丰富的镜头和附件系统, 由此佳能开始了在单反相机领域驰骋风云的历史传奇。佳能从 FD 开始就将单反相机的发展目标定位于微电脑和电磁组合控制自动曝光技术,特别是AE触点的应用为实现光圈优先 AE、快门速度优先 AE、双优先乃至程序全自动曝光创 造了充分条件。凭借这一技术优势,佳能先后推出了 F-1、 AE-1、 A-1、 AE-1 Program 、 New F-1、T90等20余款具有各种自动曝光功能专业和民用级别的FD卡口和NEW-F卡口单反相机型号,其中光圈、 快门“双优先”和程序全自动曝光功能的应用更是开创了单反相机的技 术先河。 从 1976 年到 198

22、4 年,连续八年佳能单反相机销量居于榜首, 在专业摄影领域和民 用消费市场获得了全面丰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 80年代初,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大众生活水平的提升,全 国掀起了群众性摄影爱好热潮, 佳能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日系相机品牌之一, 以其先进 可靠的产品性能很快赢得了中国摄影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和喜爱,佳能A-1 、 AE-1 Program 、T90 这三款曾经为中国摄影人耳熟能详的佳能相机, 伴随并记录了中国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创 和建设过程, 成就了无数中国老一代摄影人的事业和梦想, 甚至至今仍是许多摄影人的经典 收藏。佳能也从此奠定了在中国摄影市场的品牌地位。与佳能FD单反相机硕果

23、纷呈同步,佳能FD系列镜头进入“爆发”时代,从 7.5mm到2000mm共先后推出了近 70个不同焦距、口径规格的镜头产品。其中,1971年佳能推出了全球第一支采用非球面镜片的量产常规镜头 FD 55mm f/1.2 AL ; 1 973年佳能研发成功镜片 超级分光镀膜( S.S.C. )技术,同年佳能推出全球第一只 135单反移轴镜头 TS 35mm f/2.8 S.S.C. ; 1978年佳能推出第一款采用萤石镜片和UD超低色散镜片的红圈镜头 FD300mmF/4L开始了打造著名的佳能“ L”系列高级镜头品牌的历程。FD时代杰作辈出,佳能在镜头设计和制造技术取得了更长足的进步。EF的凤凰涅

24、盘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 AF自动对焦技术引发了单反相机的重大技术革命。佳能于 1985 年推出了佳能第一台 AF单反相机T80,与之配套的是依托 FD卡口开发的采用镜头内置AF马达驱动对焦的新型 AC自动对焦镜头,这种采用镜头内置驱动马达的AF方式,经过时间验证,如今已成为AF镜头技术的最佳方案。为真正解决镜头与机身机械式联动的造成的技术限制, 佳能做出了惊人之举, 壮士断腕, 彻底放弃了沿用已久并已拥有完善系统和庞大用户群的FD卡口,于1987年推出了采用全新EF卡口的第一代 EOS单反相机 EOS650和EOS620EF 是一种没有任何机械式信号传递和联动机构的完全电子化的卡口,只依靠相机

25、机身 卡口内的8个电子触点和EF镜头卡口上的7个电子触点对接,就可完成所有自动曝光、对 焦信号传递,并为镜头内置AF驱动马达提供电力。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机身与镜头信息传递的精确性和灵敏度,也因此确立了佳能EF镜头采用镜头内置驱动马达技术的领先地位。同时,佳能还将EF卡口内径增大至以往 135单反相机产品从未有过的最大有效内径54mm为后续镜头开发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EF 卡口面市初期,曾受到业界许多质疑,更由于EF卡口与之前佳能的 FD卡口不能直接兼容,引发了佳能传统 FD系统用户的不满。然而时间很快证明了佳能的远见卓识,EF卡口的应用变革使单反相机真正进化到了完全电子化控制, 这一具有历

26、史意义的重大战略举措, 为相机产品电子技术与光学技术的有机结合,为单反相机技术性能的飞跃开辟了无限未来。凤凰涅盘,浴火重生, EF 卡口先进的技术优势成为佳能步入巅峰的强大源动力,在 EF 基础上不断繁衍的技术升级,成就了佳能EOS电子光学系统的真谛,使佳能EOS品牌迅速跃升为单反相机领域的领跑者。从传统胶片到数码影像时代,在EOS大旗之下,佳能单反相机阵列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快速扩张,至今已累计共推出37 个胶片单反机型和 25个数码单反机型。从EOS-1直到到EOS IDs Mark川,佳能EOS1系列先后推出了 8个胶片机型、7个数码 机型,在专业摄影领域长期成为全球众多职业摄影师的标

27、准装备。EOS 5 QD EOS 3 EOS 50E等胶片机型和 EOS X0D EOS5D系列数码机型,无不成为业余摄 影发烧级用户的首选之一。由胶片时代的 EOS 100QD EOS1000QD EOS 500N 到数码时代的 EOS300D EOS450D EOS1000D佳能入门级单反相机引领无数摄影初学者和普通家庭迈入了摄影殿堂,享受到影像文化和影像生活的魅力。EF卡口更成就了历史上空前庞大佳能EF品牌镜头群,经过数代技术更新,佳能目前在线生产的EF镜头从14mm到800mm焦段达70余个型号,而据佳能公司官方公布数字,至2008年4月EF系列镜头总产量已突破4000万支。在传承和升级 FD时代镜头优势技术的同时,EF镜头又不断取得新的突破,1987年佳能推出了第一只装备USM(Ultra Sonic Motor)超声波马达镜头 EF300mm f/2.8L USM ; 1990年佳能将USM技术更上一层楼,推出了第一只使 用“环型”超声波马达( Ring-USM)的镜头EF 35-135mm f/4-5.6 USM 1995年佳能推出了 世界上第一只内置 IS(Image Stabilizer )影像稳定器的镜头 EF 75-300mmf/4-5.6 IS USM; 2001 年佳能推出了第一只采用 DO ( 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