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拟推荐申报2016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项目_第1页
渭南市拟推荐申报2016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项目_第2页
渭南市拟推荐申报2016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项目_第3页
渭南市拟推荐申报2016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项目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渭南市拟推荐申报2016 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项目项目名称:红地球葡萄优质高效安全生产综合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名称红地球葡萄优质高效安全生产综合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主要完成人排序及贡献完成人排序完成人完成人单位完成人贡献1王录俊渭南市临渭区葡萄研全程指导渭南市红地球葡萄标准化生产技术及设施避雨棚搭究所建工作;总结、编写了渭南市红地球系列标准及葡萄设施避雨栽培的管理技术规范,并印发技术资料 80000余份;组织红地球葡萄标准化生产及设施避雨栽培技术培训与现场观摩培训会 500余场次,培训果农 3.2 万余人次。2张振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系列标准主要起草与编写人,主要负责系列标准四部分文本的具体修改

2、。探索总结出了本系列标准综合体的核心技术,即适宜红地球葡萄生长的新架型 - 单(双)臂“ Y”型架和“三带”整枝技术,该项技术为国内首创, 2008年8月已被省科技厅列为全省重大科技创新技术项目, 在临渭区 99%以上的红地球葡萄栽植户均采用这一架型。3樊晓峰渭南市临渭区葡萄研负责推广葡萄设施避雨栽培技术;改进渭南市葡萄设施避究所雨棚的搭建技术;负责渭南市葡萄设施避雨棚搭建的技术指导;总结、编写渭南市葡萄设施避雨栽培的管理技术规范;负责渭南市葡萄设施避雨栽培的技术培训。4朱盼盼渭南市临渭区葡萄研主要协助负责红地球葡萄标准化栽培培训及系列标准文本的编究所写与修改。5李蕊渭南市临渭区葡萄研主要协助

3、负责红地球葡萄标准化栽培示范推广、 收集整理资料、究所系列标准文本的编写与修改。6梁建武渭南三贤友邦果业农建立生产技术标准的田间验证示范园,定期举办管理技术培民专业合作社训会,全面推广标准化管理技术等工作。按时完成各类试验数据的调查、汇总工作,促进项目试验工作顺利完成。7王颖丹合阳县果业局系列标准主要起草与编写人, 主要负责系列标准四部分文本的具体修改。探索总结出了本系列标准综合体的核心技术,即适宜红地球葡萄生长的新架型 - 单(双)臂“ Y”型架和“三带”整枝技术,该项技术为国内首创, 2008年 8月已被省科技厅列为全省重大科技创新技术项目,目前已在省内外红地球葡萄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在临渭

4、区 99%以上的红地球葡萄栽植户均采用这一架型。8任亚利蒲城县果业管理局建立红地球葡萄生产技术标准的田间验证示范园,定期举办管理技术培训会,全面推广红地球葡萄标准化管理技术等工作。9严小伟大荔县果业局建立红地球葡萄生产技术标准的田间验证示范园,定期举办管理技术培训会,全面推广红地球葡萄标准化管理技术等工作。10杨小强渭南市果业管理局在渭南市葡萄重点生产县开展了红地球葡萄标准化栽培布点试验、组织推广、宣传培训,为加快项目顺利实施、加速成果转化推广、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保证葡萄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做出了一定成绩。11吴艳茹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主要协助负责红地球葡萄标准化栽培培训与推广及系列标准文学校渭

5、南市分校本的编写与修改。完成单位排序完成单位完成单位贡献第一完成单位渭南市临渭区葡在红地球葡萄优质高效安全生产综合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过程中,能够积极进行红地球葡萄标主要完成单萄研究所准示范园建设指导并引进葡萄设施避雨栽培技术;起草关中地区红地球系列标准; 试验研究适宜陕西关中地区应用的避雨栽培技术,全力推广葡萄设施避雨栽培技术;位排序及贡结合陕西关中地区气候特点与葡萄架型,改进设计适合陕西关中地区葡萄设施避雨棚的搭建技献术;全程指导渭南市红地球葡萄标准化生产技术及设施避雨棚搭建工作;总结、编写了渭南市红地球系列标准及葡萄设施避雨栽培的管理技术规范,并印发技术资料80000余份;组织红地球葡萄标

6、准化生产及设施避雨栽培技术培训与现场观摩培训会500余场次,培训果农3.2 万余人次。第二完成单位渭南三贤友邦果为本系列标准的技术依托并负责标准化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为了做好红地球葡萄标准综合体的业农民专业合作编写工作, 专门抽出高级农艺师王录俊同志牵头主编,专职抓好此项工作,为项目的工作开展提供社了技术和人力保障。同时积极配合项目主持人进行项目成果的鉴定和登记工作,为成果的报奖提供了详实的文件和资料。项目简介其它渭南市自 1998年引进红地球等鲜食葡萄以来,因其产量高,效益好,栽植面积发展迅猛,据统计截至目前在我市种植面积已达到 30万亩,而且还在进一步扩大,成为该区域优势农业产业和农民致富的

7、支柱产业。由于红地球葡萄属于晚熟品种,抗病性差,特别是每年的秋季多雨造成红地球葡萄病害发病重及面积广, 因此红地球对管理技术要求极为严格,生产技术含量高。为了规范种植技术,实现我市红地球葡萄栽培标准化、产品无公害化,提高种植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我们在总结近几年研究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组装集成了“红地球葡萄优质高效安全生产综合管理技术”并进行较大面积的推广。红地球葡萄优质高效安全生产综合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是针对我市尚未有关于红地球葡萄方面的系列标准而提出的。该成果主要包括红地球葡萄、红地球葡萄 产地环境条件、红地球葡萄 露地栽培生产技术规程、红地球葡萄 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红地球葡萄 避雨栽培

8、生产技术规范等五部分。主要论文专著目录: 葡萄避雨栽培技术、 基于模糊数学和聚类分析的鲜食葡萄品种综合品质评价、 “红地球”葡萄冬季不同修剪方式对结果母枝萌芽特性的影响、简易避雨栽培对红地球果实品质的影响。客观评价: 由渭南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及渭南市科技局组织有关专家,对临渭区葡萄研究所、渭南三贤友邦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单位完成的“红地球葡萄优质高效安全生产综合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评审经讨论一致认为:一、该系列标准编写格式符合 GB/T1.12009的要求,各项技术指标设置合理,符合当前生产实际,能够作为渭南红地球葡萄栽培的统一规程指导生产。二、该系列标准对规范全市红地球葡

9、萄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和壮大葡萄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该系列标准的制定紧密结合渭南红地球葡萄生产发展实际, 提出的红地球葡萄的定义、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贮藏及运输等要求,红地球葡萄产地选择、环境空气质量、浇灌水质量、土壤环境质量、试验方法及采样方法等,红地球葡萄栽培园地选择、规划设计、栽植、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果实采收等主要技术内容符合渭南生产实际,各项技术指标的设置基于十余年来渭南红地球葡萄的生产实践经验,结合了国内外有关栽培、研究开发的科研成果,参考了国家相关标准、行业标准和陕西省地方标准制定而成,系统完善,可操作性强。特别是提出的单干单臂、单

10、干双臂“ Y”形架及“三带”整枝配套技术,幼树冬季埋土防寒技术,果实全套袋、合理控制产量、提高品质技术,以有机肥为主、控制氮肥和化肥、配方施肥技术,采用加宽行距促进通风、提高结果部位、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栽培管理措施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代表了当前红地球葡萄生产管理的国内领先水平。四、针对陕西关中秋季阴雨对红地球葡萄生产造成的病害严重、农药用量大、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等问题,该项目研究并推广了葡萄设施避雨栽培技术, 为有效防治葡萄病虫害、 提高产量和品质提供了新的栽培模式。 五、系统总结出了适宜陕西气候条件下设施避雨栽培的棚型结构、 适宜树形及株行距; 筛选出来低成本、 长寿命的膨体

11、材料;制定出了葡萄设施避雨棚搭建及栽培管理技术要点和葡萄避雨栽培周年管理技术规范。六、项目实施显著减少了农药、人工等投入,提高了葡萄产量与品质,增加了果农收入。综上所述,该项目选题紧密结合生产实际,针对性强,技术路线科学,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对提升渭南市及其周边乃至全国同类地区红地球葡萄管理技术水平,促进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应用推广情况: 葡萄产业是近年来陕西继苹果、猕猴桃之后发展的重要水果产业。截止目前,全省鲜食葡萄种植面积超过 70万亩,渭南市是全省以红地球葡萄为主的最集中产区 (种植面积达 30余万亩),种植面积 40万亩(占到

12、全省的 57.1%),临渭区葡萄种植面积 25万亩(占到全省的 35.7%,占到全市的 62.5%),年产量 30万吨,产值 25亿元,成为该区域优势农业产业和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红地球葡萄优质高效安全生产综合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规范了栽培时的产地选择、产中管理、果品采收、避雨设施管理及贮藏等技术,可有效解决以红地球葡萄为主的晚熟葡萄葡萄成熟期降雨量大造成的裂果、病害重等问题,减少了果农管理的盲目性,降低了投资和果品中农药、化肥残留量,大幅提高了果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目先后在渭南市临渭、合阳、大荔、蒲城等县区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应用,并辐射带动了省内周边地市的咸阳、铜川、西安等地示范推广应用,效益十分显著,共组织各种技术培训500余场次,培训果农 3.2 万人次,大大提高了广大果农的管理技术水平。其中为大力支持葡萄避雨设施的推广应用,中共渭南市临渭区委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