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历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汇编(附答案),推荐文档_第1页
(完整word)历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汇编(附答案),推荐文档_第2页
(完整word)历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汇编(附答案),推荐文档_第3页
(完整word)历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汇编(附答案),推荐文档_第4页
(完整word)历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汇编(附答案),推荐文档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历年高考语文话歌鉴赏题汇编(附答案)2011届语文一轮复习最新6年高考题分类汇编:古话词鉴赏-话(10年全国卷I)12.阅读下面这首话,然后回答问题。(8分)咏素蝶话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1)这首咏物话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答【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了

2、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2)这首话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答【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10年全国卷H)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话,然后回答问题。(8分)梦中作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白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注】本话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酒阑:酒尽.(1)这首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2)你

3、认为这首话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答:(1)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为:表现了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诺言和表达技巧。本话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白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故答案为:一句一个场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对仗十分工巧。(10年北京卷)13.读

4、下面这首话,完成1,2题。(7分)古风(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注:徂辉:落日余晖。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下列对本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四句,写话人等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话昂扬奋发的基调.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话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D

5、.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结合全话,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细想感情。(4分)这是李白话“登高望四海”(古风其三十九)。这首话与行路难是同时期的作品。话中借景寓情,抨击统治者的昏庸腐败。“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就是对权贵当道、才能之士被压抑的混乱现象的揭露。、四海,指天下。、漫漫,广阔无边。、被,覆盖。大荒,广阔的原野。两句意为:秋霜覆盖,万物凋零;北风飘拂,原野荒寒。、两句意为:荣华富贵象东流水一样,转瞬消逝;人间万事如波浪起伏,变化多端。、徂(c)晖,夕阳的余辉。、帜棘,有刺的灌木。鸳,通“殖”。相传殖雏非梧桐不栖。两句

6、意为:梧桐本是鸳鸾栖息的树木,现在却被燕雀在上面作窠;帜棘本是燕雀集聚的地方,现在反成了鸳鸾栖身之处。、归去来,回去吧。东晋话人陶明渊明不愿逢迎权贵,弃官还乡,曾作归去来辞。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两句意为:还是回家去吧,弹剑局歌彳丁路难。参考答案:(1)(3分)A(2)(4分)要点: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10年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

7、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恨使心伤。注商风:秋风。怆恨(ling):悲伤。(1)话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2)这首话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于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译文:据说在山间树林中有一种奇异的鸟,自己说是“凤凰”清晨醒来喝的是甘甜的泉水,傍晚栖息在高高的山岗上。它一声高吭的鸣叫可以响彻九州大地,伸长脖子可以远望到最僻远的地方。此时正值秋风吹起,羽翼就低垂了下来。一下子就飞到了昆仑山以西,不知要到何时才往回飞。它只遗憾处身的位置不适合于自己,它的悲伤真的让我伤心难过啊!(1)参考答案:品行高洁,志向远大,

8、才能出众。(2)参考答案: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话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10年江苏卷)9.阅读下面这首话,然后回答问题。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1)找出话中点明送另U季节的词语。由送另U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2)一、二两句话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3)三、四两句话,明人陆时雍话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答案】(1)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

9、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解析】(1)考查对话歌内容的理解,延伸到其他篇目,难度较小。“橘柚香”具有时令特征,代表秋天,由此可联想到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之句。(2)既为送别话,乂点出“别”,当有惜别之意,此为第一层。乂因“醉”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消愁,此为第二层。“江风引雨”为景面起烘托此刻悲凉心境的作用,此为第三层。(3)鉴赏类题型,包括表达技巧、思想感情、效果等部分。根据话句内容和“代为之思”一句可知表达技巧为想象,然后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其情更远”意

10、为将情感表达得更为深切,意思对即可。(10年陕西卷)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话,完成89题。雨雪曲江总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注】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榆溪:指边塞。陇西:在今甘肃东部。8.这首话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9。寺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话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10年福建卷)6.阅读下面一首唐清,回答问题。(6分)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11、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注坞:山坳。山翁:此处指隐者。(1)在话句中,与话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1分)(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应”(3)下列话句与这首话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2分)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C.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1)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话题“访隐者”的“访”字,相呼应的必然是动作“踏”字。误区警示:本题考生误答原因是对话歌理解不到位,对词语的表现力不敏感答案:踏(2)解析:本题考查对话歌形象的鉴赏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整首话创设的总体意境来分析鉴赏。误区警示:考生容易失误在答

12、案要点不全和表述不明确上。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3)解析:本题是对话歌风格的考查,难度不大,因为本首话描写的隐者隐居生活,这和A项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的风格是一致的。误区警示:考生失误在对话歌的风格把握不到位。答案:A(10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商,完成8-9题。岁暮唐杜市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本话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市客居闽州(今四川闽中)。雪岭:乂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

13、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话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8.话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话作简要分析。(4分)答:9_-这首话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答:8、【试题答案】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话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试题解析】本题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本话,了解话人境遇、主观志向,明确注释中点明时局背景,还要做到知人论世,根据

14、平时所学习的杜甫的话歌,了解杜甫的终生志向,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9、【试题答案】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话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话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试题考点】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理解鉴赏评价)【试题解析】一般认为,“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话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

15、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借代和用典都是修辞手法。用典是引用的一种,也叫稽古。本题中的修辞手法还有“对偶”;还有“双关”手法,如“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描写手法中有虚实结合,如“边偶还用兵,烟尘犯雪岭”“朝廷谁请缨”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实写。表现手法中有对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江湖之士的作者“敢爱死”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自己的言行反差的对比;“鼓角动江城”暗含战争前后对比;话歌开头“远为客”与结尾“寂寞壮

16、心惊”思想感情对比,等等。【商歌简赏】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杜市五十二岁。这一年他在梓州,听说官军大胜叛军,便写下了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话。此后他到闽州,他乂听到了吐蕃进犯的消息,于是杜甫心忧天下,写下了这首岁暮话。首联话人交待其客居他乡,在岁暮之际,听到了边境上传来外族入侵的消息。大唐刚刚经历了安史之乱,内忧尚未完全平息,外患乂接H而至。所以首联语气看似平淡,却包含了话人忧国忧民的沉痛!颔联“烟尘”和“鼓角”借代指战争,战事推到了雪岭,紧张的鼓角声使一向安静的江城骚动了起来。颈联作者目睹了战争的血腥和惨烈,对唐朝君臣发出质问:“朝廷谁请缨?”面对强敌,作者怀疑朝中还会有人请缨杀敌吗?尾联“济时敢爱死?”既是对全天下人的呐喊,特别是朝臣的忠告,乂是对自己的鼓励,真正忠君爱国的人,是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但“寂寞壮心惊”,点出了话人此时的心境。话人一方面远离朝廷的境遇,无法为国分忧,无法施展抱负,徒有报国之心,另一方面话人自己也是“岁暮”之人虽然想杀敌报国,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只能独自寂寞。(10年江西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话,然后回答问题。(6分)送人归京师陈与义门外子规啼未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