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工程地质实习报告_第1页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实习报告_第2页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实习报告_第3页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实习报告_第4页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实习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东南大学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篇一:东南大学地质实习报告地质实习报告前言在大三的短学期,我们参加了地质实习的课程,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但在这一周里,至少我收获了不少。工程地质是调查、研究、解决与人类活动及各类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工程地质研究的主内容有:确定岩土组分、组织结构(微观结构)、物理、化学与力学性质(特别是强度及应变)及其对建筑工程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岩土工程地质分类。地质灾害概念学习时间:2013年9月2日星期一实习内容:9月2日下午,我们在J1-211举行地质实习动员大会。大会结束后,我们观看了关于地质灾害的影片。清平乡泥石流从影片中,我们得知,在2010年8月13日,四川省绵竹市

2、清平乡、天池等山区发生强降雨,降雨强度大于90mm/h,局部地区累积降雨量达227.5mm。暴雨导致文家沟山体崩塌,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泥石流冲塌绵远河上游幸福大桥后堵塞老清平大桥,致使绵远河堵塞、水位抬高、河水改道。泥石流体长约3000米,宽100米到500米(平均350米),深5米到30米(平均6米),约600万立方米,其中文家沟约200-300万立方米,银杏沟约100-200万立方米,其他冲入河道约100万立方米,并造成了前期形成堰塞湖的小岗剑电站上游绵远河左侧冲沟再次冲出物质堵塞河道,阻断交通道路,通讯受阻。这次泥石流总量是甘肃舟曲的三倍。听着几位村民的讲述,看着画面上来势汹汹的泥石流

3、,摧枯拉朽般地从山沟涌下来,横扫着村庄,令人颇为痛心。继续观看影片,我们了解到了这次泥石流发生的成因。原来在512大地震,绵竹市是地震烈度达到11级的地区,强大而剧烈的地壳运动中摧毁了原本覆盖在各个山沟上植被被破坏。加上本来清平乡就处于板壳运动强烈的地区,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错落严重,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其次,8月12日的特大暴雨为泥石流发生提供了水源条件。如此就发生了这样的悲剧虽然813的泥石流并未留下什么影像资料,但是在9月18日,在抗震救灾中,一位现场救援人员拍摄下了一次新的泥石流。在这段视频中,虽然这次泥石流仅有30万立方米,但是仍旧以不可阻挡的气势横扫着大地,非常

4、恐怖。在这次实习中,我简要地了解了泥石流发生的原因和地质与土木工程的关系,学到了很多东西。xxxx形成原因我们观看的第二部影片是关于云南石林的。云南石林是我向往已久的旅行目的地,原计划今年夏天就去的,但由于经费原因,未能成行。天造奇观的云南石林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海拔500m1900m之间,属亚热带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是世界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范围达350平方公里,素有“天然博物馆”之称,是中国四大自然景观之一,被人们赞誉为“天下第一奇观”。主要游览区约占三分之一,游览路程5公里。包括李子箐石林、乃古石林、芝云洞地下石林、奇风洞、长湖、月湖、大叠水瀑布等风景区。石林景区最

5、有代表性景点有“千钧一发”、“凤凰梳翅”、“阿诗玛”等进入景区,仿佛步入时间的隧道,充分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禁令人叹为观止。悠游海底迷宫,峭壁万仞、石峰嶙峋,像千军万马,又似古堡幽城,如飞禽走兽,又像人间万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构成一幅神韵流动、蔚为壮观的天然画卷。在影片中着重介绍了云南石林这种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原因。xx的形成主要由4个方面原因:一大量的可溶性岩石存在可溶性岩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根本条件,是这里云南石林发育的主体。大量的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卤化盐岩在流水的不断溶蚀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种奇特的喀斯特景观。从溶解度上看,卤化盐岩硫酸盐岩碳酸盐岩;由于碳酸盐岩种类较多,

6、其各类岩石溶解度随着难溶性杂质的多少而定,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从岩石结构分析,结晶质岩石晶粒愈大溶解度愈小;等粒岩比不等粒岩溶解度要小。二岩石要具有一定的透水性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们是流动水下渗的主要渠道。岩石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越强,岩溶作用越显著。在溶洞中,岩溶作用愈强烈,溶洞越大,地下管道越多,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完整,并且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循环网。三流水的动力作用1 .流水的溶蚀作用水的溶蚀能力来源于二氧化碳(CO2与水结合形成的碳酸(H2CO,二氧化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最根本原因,水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大气流动、有机物在水中的腐蚀和矿物风化。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在大自然间是十分复

7、杂的过程,因为温度,气压,生物,土壤等许多自然条件制约着反应的进行,并且这些反应都是可逆的,水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反应向右进行,就有利于CaCO3的分解;岩溶作用进行就比较容易,反之则不利于岩溶作用。2 .流水的流动作用流动的水溶蚀性更强烈一些,这是为什么?因为水中的二氧化碳需要得到及时的补充,水的溶蚀作用才能顺利进行,水的溶蚀能力才得以巩固加强。同时,流动的水带动河底砂砾对岩石进行机械侵蚀,这样更有利于岩溶作用的深入。四气候的影响我国西南地区气候湿润,降水量大,地表径流相对稳定,流水下渗作用连续,并且降水使流水得以更新和有效补充。因此岩溶作用得以延续进行。xx地震的成因我们看的第三段影片是关于

8、汶川大地震的成因。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和北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此次地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总伤亡人数最多的地震之一。汶川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8452亿元人民币。四川损失最严重,占到总损失的91.3%,甘肃占到总损失的5.8%,陕西占总损失的2.9%。国家统计局将损失指标分三类,第一类是人员伤亡问题,第二类是财产损失问题,第三类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问题。在财产损失中,房屋的损失很大,民房和城市居民住房的损失占总损失的27.4%。包括学校、医院和其他非住宅用房的损失占总损失的20.4%。另外还

9、有基础设施,道路、桥梁和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的损失,占到总损失的21.9%,这三类是损失比例比较大的,70%以上的损失是由这三方面造成的。同时还有多条道路中断,并形成了几个较大的堰塞湖,蓄水量巨大,威胁着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间接损失几乎无法估计。影片接着为我们介绍了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的人间惨剧。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在三峡大坝作用之下的顽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20千米,与地

10、表近,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影响强烈。这也就解释了为何有的离震中150多公里,如广元青川,比离震中仅70多公里的成都市区灾情严重得多。广元青川处于龙门山断裂带上,地震的能量在裂缝中传递,很少受阻;而成都市中心不处于龙门山断裂带中,地震的能量在传递中受阻,迅速衰减。于是,处于龙门山断裂带的地区,除震中汶川外,绵阳北川、平武,成都都江堰,德阳什邡、绵竹,广元青川,纵深200公里,宽达70公里,面积10万平方公里成为重灾区。观看了这次影片,我了解到了地震发生的原因与地质的关系,为接下来专业课的学习做了相当充足的准备,同时也明白了为何我院开设抗震的专业课,这也成为土木工程相当重要的课题。xx古

11、生物博物馆时间:2013年9月3日星期二实习内容:今天上午,我们土木学院的学生分两批来到位于东南大学北侧的古生物博物馆,进行第二次地质实习。今天带领我们参观博物馆,了解的地质状况的是一位有着资深经历的研究员。我们感到异常荣幸。xx古生物博物馆xx老师南京古生物博物馆是由中国科学院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集展览、收藏研究和教育于一体,是一个面向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的现代化古生物博物馆。博物馆内以古无脊椎动物、姑置勿论和微体古生物为特色。馆藏标本和展品主要来自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多年积累,其中尤以“澄江动物群”“中华龙鸟”在内的“热河生物群”化石最为珍贵。进入

12、博物馆,我们首先见到了再中国四川省合川县出土的合川马门溪龙,旁边还有多棘沱江龙,将军庙单脊龙和准葛尔翼龙。他们属于侏罗纪中期至白垩纪早期的恐龙。在这之前,我只在家乡的博物馆见过一次恐龙化石,不仅规模上,质量上也远不及这次。据了解,我国是恐龙化石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不仅在许多地区都有恐龙化石的发现,而且这些话是代表了恐龙家族的各大类群和恐龙演化历史的不同阶段。在云南发现的侏罗纪早期的禄丰龙恐龙动物群、四川侏罗纪早-中期的大山铺恐龙动物群和内蒙古白垩纪晚期的二连恐龙动物群都曾引起过全球的普遍关注。我们首先参观了化石的种类和形成过程的展板。化石大致分为:实体化石是最常见的一类化石,它代表了生物遗体或其

13、中的一部分。实体化石又包括未矿化的、矿化和模铸的三种类型。在特别适宜的情况下,生物遗体被大量细微沉积物迅速掩埋,避开了空气的氧化和细菌的腐蚀,其硬体和软体均可较为完整的保存。琥珀,是古代植物分泌出的大量树脂,其粘性强,昆虫飞落其上就被粘住,随后完全被树脂包裹,虫体未经明显变化呈原来状态完美保存的化石。遗迹化石,通常是指古代生物生活活动时在地质(生物栖息的场所,如沉积物和贝壳)表面或内部留下的活动痕迹。遗迹化石中最重要的是足迹。此外还有动物的爬痕、掘穴、钻孔以及生活在滨海地带的舌形贝所构成的潜穴,均可形成一级画师。遗迹化石还包括遗物化石,往往是指动物的排泄物,如各种动物的粪团、粪粒形成的粪化石。

14、“活化石”一般是指曾经繁盛于某一地史时期,种类多,分布广,形成重要化石的生物类别,残存于现代个别地区并且变化不大的孑遗,如银杏纲植物、熊猫和水杉。活化石也用于泛指发生于地史时期而至今犹存的生物,如寒武纪即出现,现仍广泛分布的舌形贝。类似的活化石有海胆、鲨鱼等。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在被沉积物埋藏后可以随着沉积岩漫长的成岩过程石化成化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史前生物都能够形成化石。具有硬体的生物保存为化石的可能性较大。无脊椎动物中的各种贝壳、脊椎动物的骨骼等主要由矿物质构成,能够较为持久地抵御各种破坏作用。此外,具有角质层、纤维质和几丁质薄膜的生物,例如植物的叶子和笔石的体壁等,虽然容易遭受破坏,但是

15、不容易溶解,在高温下能够炭化而成为化石。而动物的内脏和肌肉等软体容易被氧化和腐蚀,除了在极特殊的条件下就很难保存为化石。化石的形成和保存还需要一定的埋藏条件。生物死亡后如果能够被迅速埋藏则保存为化石的机会就多。如果生物遗体长期暴露在地表或者长久留在水底不被篇二:地质实习报告参考地质实习报告地质实习报告1一实习的目的和要求2二实习概况2三实习内容3第一部分9月15日3第二部分9月16日4第三部分9月17日8第四部分9月19日13声明14一实习的目的和要求地质实习是工程地质课程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地质学习能让学生对自然界存在的地质现象和工程勘察的内容与过程有直观地感性认识,扩大学生的视野,培

16、养和提高观察能力,为后续工程地质课堂教学奠定基础。二实习概况9月15日地质灾害基本概念学习9月16日工地实习9月17日xx地质博物馆9月19日六合地质国家公园(xx)三实习内容第一部分9月15日今天是地质实习第一课,我们认识了黎冰,邓温妮,陶津三位年轻的老师。陶津老师给我们简介了工程地质学,并从地质学说起。地质学是研究固体地球表层的科学,主要包括组成地球的物质,地质构造特征即岩石与岩石的分布情况和地球的历史以及栖居在地质时期的生物及演变。地质学我们可以应用在搜寻矿产资源,研究地质环境,查明地质灾害的规律和防止对策,以确保工程安全经济的运行。我们土木专业主要关注的是工程建设和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

17、主要包括应力变化和水的影响。由应力变化引起的工程问题主要包括楼倒倒,楼歪歪,还有类如杭州地铁塌陷;而水的影响主要体现地下水的渗入,比如宜万铁路涌水时间,三峡库区千将坪滑坡等。为了减少这些由于对地质不了解而引起的工程事故,我们在施工之前有专门的工程地质勘察环节,为了区的有关建筑场地工程地址条件的基本资料进行工程地质论证。接着我们又观看了有关8.13清平泥石流,石林,雨花石,黑叶猴相关的视频。主要了解了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主要成因:集中性的降水和松散的土质来源;石林,雨花石我们在周四会去参观;还有主要了解了黑叶猴生活的环境喀斯特地貌的成因。这边我就不一一叙述。感谢老师为我们上课!第二部分9月16日地

18、点:江边;内容:扬子码头扩建渡口和引桥,在江边勘探地质;早上7点50,在三位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了江边,开始了我们地质实习的第二课,钻探机的学习。如xx,xx化工公司的员工正在进行地质勘测取样。现场大约有5至6名工作人员,听负责人说,每个地质勘探小分队由五到六名工作人员组成,有机长,操作员,记录员,钻探编录员。图中的钻探机属于GXY-1型钻探机,全名GXY-1型立轴式钻机。它适用于工程地质勘察,固体矿床的普查勘探,爆破孔及各种混凝土结构的检查孔等。根据地层的不同,可选用金刚石(可钻探岩石)、硬质合金、螺旋等钻头进行钻孔。它的开孔直径150mm。当终孔的直径为76mm,钻孔深度可

19、达150m。当终孔直径为46mm时,钻孑L的xx可达200m。那么用这个GXY-1型钻孔机进行地质勘探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图中天蓝色衣服的是指导我们的钻探编录员)扬子化工的的员工解释给我们听:通过钻孔取得未来施工现场的第一手资料,取得有关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基本资料并进行工程地址论证。而这第一手的现场资料,一部分通过他的经验(这位钻探编录员的工龄已经达到了20年)现场判断土的性质,比如颜色,成分,颗粒级配等等,而有些不能够确定的就送回公司的土层分析室进行分析。目的清楚了,咱们继续来看看这个GXY-1型的钻机。这个GXY-1钻机有如下特点:(以下摘自百度)1、钻机输入功率大,输出扭矩大,钻进

20、能力强。2、钻机输出转速范围宽,低速61r/min,适用于工程地质勘察;高速为654r/min,既适用于工程地质勘察,又适用于金刚石岩心钻篇三:东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2013地质实习报告地质实习报告姓名:学号:2013.9.19讲座1、地质学地质学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地球自形成以来,经历了约46亿年的演化过程,进行过错综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同时还受天文变化的影响,所以各个层圈均在不断演变。约在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生命现象,于是生物成为一种地质营力。最晚在距今200300万年前,开始有人类出现。

21、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一直在努力适应和改变周围的环境。利用坚硬岩石作为用具和工具,从矿石中提取铜、铁等金属,对人类社会的历史产生过划时代的影响。2、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研究与人类工程建筑等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目的是查明建设地区或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预测和评价可能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对建筑物或地质环境的影响,提出防治措施,以保证工程建设的正常进行。工程地质学产生于地质学的发展和人类工程活动经验的积累中。17世纪之前,许多国家成功地建成仍享有盛名的伟大建筑物,可是人们在建筑实践中对地质环境的考虑,完全依赖于建筑者个人工程地质学的感性认识。17世纪以后,由于产业革命

22、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出现并逐渐积累了关于地质环境对建筑物影响的文献资料。50年代以来,工程地质学逐渐吸收土力学、岩石力学与计算数学中的某些理论和方法,完善和发展了本身的内容和体系。在中国,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基本上始自50年代。3、泥石流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它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较大,而滑坡是经稀释土质山体小面积的区域,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流水xx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

23、现象。通常泥石流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因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泥石流流动的全过程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短的只有几分钟。泥石流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是山区沟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最高可达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泥石流经常发生在峡谷地区和地震火山多发区,在暴雨期具有群发性。它是一股泥石洪流,瞬间爆发,是山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xx古生物博物馆南京地质博物馆位于南京市珠江路700号,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