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探究 毕业论文设计参考资料模板范文_第1页
对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探究 毕业论文设计参考资料模板范文_第2页
对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探究 毕业论文设计参考资料模板范文_第3页
对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探究 毕业论文设计参考资料模板范文_第4页
对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探究 毕业论文设计参考资料模板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对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探究一、引言钢铁工业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工业,钢铁产品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因此钢铁工业的发展程度通常被视为衡量一国工业化发展水平与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回顾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无一例外是建立在钢铁工业的优先发展上。因此,钢铁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平稳高速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08年9月,美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金融机构的困境迅速波及实体经济,我国钢铁工业也受到巨大冲击。钢材价格下滑,钢铁产品大量积压,越来越多的钢铁企业开始减产、停产,全行业的亏损浮出水面。据中钢协的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71家大中型钢铁企业亏损总额达58.35亿元,其中有4

2、2家企业出现亏损,亏损面达到59.15% 李协商.2008年钢铁业这些数字应该被记住.现代物流报.2008年12月25日。2009年1月14日,国务院原则上通过了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该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快钢铁工业的调整振兴,必须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联合重组、优化布局为重点 相关内容见新浪专题报道,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鞍钢集团公司总经理张晓刚日前也指出,本次金融危机与钢铁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将是我国钢铁产业提高集中度,优化产业结构的历史性机遇 资料来源:12/17/content_15208136.htm。那么我国钢铁产业的集中状况是怎样的呢?哪些因素影响着我国

3、钢铁产业集中度的水平?这些都是研究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关键问题,因此本文在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现有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近年来高速发展的钢铁工业的集中度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究,以期在对其有一定了解之后,针对我国钢铁工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二、现有研究的概述国内学者关于我国工业的产业集中度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近些年,这是因为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各产业由中央政府直接控制和经营,研究市场结构、产业集中并不具有实质性意义。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化的逐步推进,学者开始涉猎这一领域。本世纪初,更是出现了大量关于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研究,如刘玉、焦玉兰(2004)

4、利用绝对集中度(CRn)和赫芬达尔指数(HI)等计算公式,通过对国内外钢铁工业几十年来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定量分析我国钢铁工业集中度现状,指出在我国年产钢量快速上升的情况下,钢铁工业的集中度反而在下降,因此我国的钢铁工业集中度亟待提高;叶琪(2005)专门对我国钢铁产业的规模经济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企业规模、企业效率和投资主体等方面的实证分析,指出我国钢铁工业还远未达到规模经济;徐康宁,韩剑(2006)通过建立模型,数据测算,分析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和空间布局的变化,同样得出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水平自2001以来在不断降低的结论,此外该文还对2005年出台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做

5、了相应的分析和评论;李芳(2007)从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现状着手,对我国钢铁工业集中度进行了国内和国际的比较分析,并对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提高提出相应的对策;梁冲(2008)从成本、产能利用率、技术进步、工业秩序等方面着手进行分析,认为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提高工业整体的劳动生产率,升级产业结构,减轻资源与环境的压力,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与建议。此外,还有诸多专家学者就此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限于篇幅,本文只列出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与观点,其他雷同文章就不再一一赘述了。虽然上述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我国的产业集中度状况,但对提高产业集中度的意义、衡量产业集中度的方法、产业集中度高低的

6、优劣分析等方面的过多聚焦,反而忽略了对影响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这一表观现象背后的各种深层因素的研究。正是基于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研究现状,本文将在总结、归纳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的现状出发,分析影响产业集中度的因素,为我国钢铁产业市场结构的优化尽一份微薄之力。三、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现状产业集中度,根据产业经济学教科书可定义为在特定的产业内,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被少数大企业所控制的程度。衡量其水平的主要指标有产业集中度、洛仑茨曲线、赫芬达尔指数、熵指数等,下文将以产业集中度(concentration ratio)为主要衡量指标。本章将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从两个方向着手,介绍我国

7、钢铁产业集中度的现况:一是通过与国际钢铁强国间的横向比较;二是通过与钢铁工业相关产业间的纵向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现状所带来的一些问题。(一) 中国与世界钢铁强国工业集中度的比较近些年,我国钢铁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美国、日本等钢铁强国相比,依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尤其在产业集中度方面差距是十分明显的。表1是2004年世界主要产钢国家的集中度水平(衡量集中度的指标为集中度CR4,即产业中规模最大的前4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之和)。表1 2004年主要国家钢铁工业的集中度国家巴西韩国日本印度美国俄罗斯中国CR4/%99.088.373.267.761.169.215.7

8、资料来源:叶琪.对实现我国钢铁行业规模经济的思考.南方金属,2006(3):14从表1可以看出,其他6个产钢国中集中度最低的美国,其CR4值也接近我国的4倍,而在与同为新兴工业体的印度、巴西等国比较之后还可以发现,我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水平在同样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里,也是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在现阶段的钢铁强国当中,高产业集中现象可以说是十分明显的,对此李拥军、杜立辉等(2006)在对中国钢铁行业产业逆集中化现象的剖析中提到:“2004年,韩国浦项制铁厂的钢产量占韩国钢产量的65%,韩国前3家钢厂的产业集中度为88%;日本前5家钢铁企业的钢产量占日本钢产量的75%;欧盟6家钢铁企业钢产量占欧

9、盟整个钢产量的74%,其中阿赛洛钢铁公司几乎囊括法国、比利时、卢森堡的钢铁生产;美国前8家钢厂的产业集中度也达到73%” 李拥军,杜立辉,高学东.对中国钢铁行业产业逆集中化现象的剖析.宏观经济研究,2006(8):69。我国的钢铁产业集中度水平与之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2004年我国前4家钢铁企业的产业集中度仅为15.7%,即使是到了2008年6月,我国前10家钢铁企业的产业集中度也仅为41.37% 辽宁经济统计,2008(8):P41,远远低于世界钢铁强国的集中度水平。可见,我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同国外成熟的钢铁产业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此外,专家还将我国与世界钢铁强国

10、的钢铁工业集中度,在相似的产业发展时期进行了比较,同样得出我国的钢铁工业集中度远低于世界钢铁强国的结论。黄洪斌(2005)在其对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分析一文中指出,目前我国钢铁产业与20世纪60、70年代的日本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二者都处于经济复苏、钢铁产业大发展的阶段,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方面也比较接近,但“20世纪60、70年代是日本钢铁产业大发展时期,日本钢铁产业集中度一直上升态势。1970年,由于八幡制与富士制合并为新日铁,日本钢铁产业集中度大幅度提高,CR4超过70%,CR1超过30%。” 黄洪斌.对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分析.中国经贸导刊,2005(1):1516与之相比,2004年我国

11、钢铁产业的CR4仅为15.7%,并且还存在下降的趋势 刘玉,焦玉兰论我国钢铁工业集中度.钢铁,2004(12):7175,两者相较,差距十分明显。王鹤(2005)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目前我国钢铁工业处于产业发展的成长期,但是前四家企业的集中度仍不足25%,前八家企业的集中度也不足35%,而日本在钢铁产业的成长期时前八家企业的集中度已达到76%” 王鹤.中国钢铁工业市场结构优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辽宁:东北大学,2005。(二) 我国钢铁产业与相关产业集中度的比较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与上下游的产业链相比,同样没有优势可言。近年来,随着我国钢铁产能的急速扩张,钢铁企业对铁矿石的需求急剧扩大,导致铁

12、矿石需求与国内铁矿石供给间出现了巨大的缺口,铁矿石进口数量逐年上涨。而世界铁矿石产量的70%以上都掌握在巴西淡水河谷(CVRD)、澳大利亚力拓集团(Rio Tinto)和必和必拓(BHP Billiton)集团这三大铁矿石巨头手中,即与我国钢铁产业密切相关的世界铁矿石产业,采掘与销售的集中度水平CR3已超过了70%,几乎达到2008年6月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CR10的2倍。同时,许多钢材需求方的产业集中度也远远高于钢铁产业。以我国的汽车产业为例(见表2),虽然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的产业集中度水平是处于不停的波动之中,但与我国钢铁工业相比,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例如2004年,钢铁产业集中度CR

13、4仅为汽车产业相同指标数据的27%,而类似的结论也同样在家电、叉车等钢铁工业的主要下游相关产业中得出 刘玉.再论我国钢铁工业集中度.中国冶金,2005(8):16。表2 中国汽车工业生产集中度变化情况表(19922004)年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120012004CR441465452575251545141575658资料来源:何元元.我国汽车产业集中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广东:暨南大学,2008(三) 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现状分析通过本章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钢铁工业的产业集中度水平无论是在与国际钢铁强国的横向比较当中

14、,还是与上下游相关产业的纵向对比来看,都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而且这个差距还是十分明显的。这样的集中度现状给我国钢铁工业带来了诸多弊端。首先由于产业集中度低,我国的钢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据我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2007年我国762家钢铁企业中,产能在500万顿以上的企业只有21家 梁冲.对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问题的探讨.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7):7173。这就使得我国大多数钢铁企业在小型化装备,低科技含量,高能耗等不利条件下生产附加值低、档次低的钢铁产品,影响了产品的竞争力与企业的规模效益。此外,日本学者植草益根据日本1963年的统计资料,对不同市场结构做出的如下分类:表3 植

15、草益的市场结构分类粗分市场结构细分市场结构CR4(%)寡占型极高寡占型70<CR4高、中寡占型40<CR4<70竞争型低集中竞争型20<CR4<40分散竞争型CR4<20资料来源:植草益.产业组织论.日本:筑摩书屋,1982,第16页根据该分类指标可以看出,依照我国钢铁行业现阶段的集中度水平(CR4=15.7%,2004年),我国的钢铁市场结构现阶段还属于竞争型,甚至是分散竞争型。同时叶琪(2006)在运用“贝恩分类法”对我国钢铁市场结构分类时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 叶琪.对实现我国钢铁行业规模经济的思考.南方金属,2006(3):14。过高的竞争,甚至可以说是

16、无序竞争,削弱了我国钢铁行业在购买原材料、能源过程中的谈判能力,加大了钢材价格波动的风险,导致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不足,进而影响了钢铁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四、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影响因素钢铁工业是一个典型的规模经济性行业,它的发展壮大要求较高的产业集中度作为前提条件,这是被国外钢铁强国的发展实践所证明的。但从上节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钢铁产业集中度水平相比之下还较低,较低的集中度水平给我国钢铁行业带来了一些问题。为什么我国的钢铁产业集中度还处于这样一个低水平阶段?这将是本章着重分析的问题。(一) 历史因素我国的工业化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开始的,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因此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就不可

17、避免地犯错误。“早在大跃进时期,为适应大办钢铁的需要,各地盲目地发展了一大批规模小、技术落后的小土群式的地方企业。自1970年起,为了支援农业发展,国家又开始重点扶持地、县两级创办小钢铁、小矿山、小机械、小化肥、小煤窑等五小工业企业” 王鹤.中国钢铁工业市场结构优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辽宁:东北大学,2005,继续推行钢铁“小”企业的发展方针。同时,在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是缺乏明确的发展政策与指导理念的。我国的钢铁工业,既没有像电力、石化等行业那样由少数大型国有企业进行垄断经营;也没有推进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实现集团化和大型化的经营;甚至没有一个明确的行业标准与规范;而是任由其

18、自然发展,这才有了近年来中小企业频出、行业秩序混乱的局面。与之相对比,韩国1970年颁布的钢铁工业育成法、日本1962年颁布的特殊钢业的合理化对策等,都在规定了扶持钢铁工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后,帮助本国的钢铁工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廖隆国.陆彦.马续香.国外主要产钢国钢铁产业政策.冶金管理,2005(9),418。显然,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历史当中,指导方针的谬误与发展政策的缺失对我国目前钢铁工业的集中度偏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在我国钢铁工业的投入期阶段,各地区在错误的方针指导下“大炼钢铁”,根本就未顾及钢铁产业发展的现实合理性,就更不用说考虑产业集中、规模经济的问题了。此时的钢铁工业,

19、倡导的是多建厂、多产钢,单纯追求增加企业数量,一味加大钢铁生产,并未考虑钢铁企业的质量与整个工业的利益,造成现阶段进入成长期后的我国钢铁业过于分散的局面,给我国钢铁产业打下了集中度偏低的基础水平。而另一方面,规模经济壁垒在正常情况下应成为钢铁工业的主要进入障碍,成为市场进入机制的主要部分。但由于我国钢铁产业现阶段的集中度水平较低,加之部分钢铁产品(尤其是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的带钢、线材等)内在产品差异较小,所需投资额度较少,导致规模经济壁垒在我国钢铁行业中抑制企业进入的作用是有限的。在近年钢铁市场需求旺盛的背景下,在钢铁行业投资周期长、市场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下,政策法规壁垒缺失的我国钢铁工

20、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过度投资、非理性投资的冲动,进一步地降低了钢铁产业集中度水平。因此,历史上长期缺乏正确指导方针和明确政策规范的“粗放式”产业发展模式,是造成我国目前钢铁产业集中度水平偏低的主要因素之一。(二) 制度因素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从计划经济转型而来的,虽然近三十年来的改革卓有成效,但计划经济时期的一些影响还在。例如,我国长期以来投入大量的资本(如财政投资、银行贷款等方式)致力于国有钢铁企业的发展,致使国有钢铁企业至今依然占据着我国钢铁行业的主体地位。表4 2007年全国钢铁企业生铁产量排名 单位:万吨排名单位本年累计去年同期累计累计比去年同期增减量增减%1宝钢集团有限公司2430.

21、952266.09164.867.32鞍本钢铁集团2331.542254.3777.173.43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80.111821.19258.9214.24武汉钢铁(集团)公司1926.491732.36194.1311.25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1847.841551.56296.2819.16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1269.88968.09301.7931.27首钢总公司1235.521010.14225.3822.38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1083.17952.04131.1313.89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1079.111008.9570.167.010湖南华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

22、公司975.67848.25127.4215.011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898.45738.03160.4221.712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775.58668.75106.8316.013唐山建龙实业有限公司761.87606.61155.2625.614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740.81498.06242.7548.715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695.16693.941.220.216北台钢铁公司679.59584.0795.5216.417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657.5603.2154.329.0118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624.68345.88278.8080.

23、619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70.72603.9233.205.520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539.34441.7097.6422.121唐山国丰钢铁有限公司528.79506.2622.534.522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520.38508.6111.772.323新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468.75446.6722.084.924通化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66.03414.1351.9012.525天津天钢集团有限公司424.47322.91101.5631.526广东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423.57417.566.011.427天津天铁冶金集团有限公司404.23346.1158.121

24、6.828河北津西钢铁股份有限公司375.24373.232.010.529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349.31322.2927.028.430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341.49326.1015.394.731萍乡钢铁有限责任公司341.39326.0815.314.732青岛钢铁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39.00335.004.001.233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22.73296.4026.338.934山西海鑫钢铁有限公司282.57257.2025.379.935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78.53275.203.331.236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272.96258.9314

25、.035.437四川川威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66.58256.4310.154.038福建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65.39242.3323.069.539河北敬业企业集团259.32192.5766.7534.740营口中板厂258.4242.2216.176.6841邯郸纵横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55.59200.0255.5727.842长治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39.04221.2317.818.143杭州钢铁(集团)公司236.26230.995.272.344陕西龙门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33.8232.591.250.5445南昌钢铁有限责任公司230.14180.0150.13

26、27.946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16.86167.1249.7429.847德龙钢铁有限公司206.24169.4236.8221.748凌源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5.12197.367.763.949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204.50173.2331.2718.150山东泰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2.88170.8332.0518.8资料来源:摘自2007年全国钢铁企业生铁产量排名,我的钢铁网,2008/02/01/102833,1719302.html表4为2007年我国生铁产量排在前50名的钢铁企业,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产量在500万吨以上的企业共计22家,而在这22家企业当

27、中,除沙钢、建龙钢铁、国丰钢铁以外,其余19家企业均为国有(控股)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数的86.4%,且紧随其后的新钢、通钢、天钢、韶钢等同样出身国企。这说明,体制因素现阶段依然还是影响我国钢铁工业集中度水平的重要因素,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模式对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可归纳为统一所有、分级管理和三个层次的运营模式,即中央、省市地方分级管理,国资委以及授权经营国有资产的管理公司、集团公司以及所属子公司进行运营的状况 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提高我国钢铁工业集中度研究.冶金管理,2006(4):417。在该模式下,作为资产出

28、资人的政府,应通过授权的方式管理并监督国有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但由于目前大多数管理者仍然是由政府组织行政任命的,并且政府缺乏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因此在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管方面依然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企业经营者往往缺乏长远发展的考虑:或是为了政绩盲目地上项目,重复投资建设,扩张企业规模;或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阻碍精简、并购行为的开展与进行,如2007年民营钢铁企业巨头沙钢收购凌钢,在几乎成功的时候功亏一篑,原因就在于其民营身份为地方政府与凌钢的企业管理层所忌惮,阻碍了正常的并购行为,这些无疑都制约了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优化。2.钢铁企业冗员的安置问题对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影响表5 国内外

29、钢铁部分企业人均效率比较表(2003)企业名称职工数(人)人均钢产量(吨/人)人均销售收入(万美元/人)企业名称职工数(人)人均钢产量(吨/人)人均销售收入(万美元/人)新日本钢铁株式会社51900483.60.462宝山钢铁公司34773186.90.340蒂森公司14479070.00.157马鞍山钢铁公司21692538.70.064于齐诺瓦公司89038237.00.184武汉钢铁公司14051635.20.063美国钢铁公司45582207.80.355首都钢铁公司22225325.60.050英国钢铁公司42100294.30.174太原钢铁公司6866728.00.012资料来源

30、:根据国内外部分钢铁企业效率比较(2003)测算得出,出处:叶琪.对实现我国钢铁行业规模经济的思考.南方金属,2006(3):2从表5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将我国部分主要钢铁企业与国外钢铁公司相比,除宝刚外,钢铁企业单位职工的工作效率明显是远低于国外企业的,例如武汉钢铁公司与蒂森公司,两者职工人数大体相同,但武汉钢铁公司的人均钢产量仅为蒂森公司的一半,人均销售额更是只有蒂森公司的40%,明显显示出我国钢铁企业人均劳动效率是非常低下的,冗员多已成为我国大部分国有钢铁企业的常见现象。因此,我国钢铁企业减人增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要求是十分迫切的。同时,我国钢铁工业整体的装备水平近年来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31、部分技术水平和工艺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所以单从技术层面上来看,也已完全具备了减人增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条件。但是,我国钢铁行业的“减人”在现实操作中是困难重重的,而这些困难主要源于多数钢铁企业的“国有性质”。随着近年来我国失业率的逐年增加,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控制失业率已逐渐成为我国政府发展经济重要的目标之一。而由于计划经济时期的“企业办社会”政策,很多城市都是依托钢铁企业“因厂建市”,如攀钢和攀枝花市,马钢和马鞍山市,新钢和新余市等,此外其他许多钢铁企业,也都是当地最大的企业之一,由于这些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地方政府在保证就业的方面对钢铁企业的依赖性非常强,致使企业不能以市场经济的方式精简富余人

32、员,冗员安置问题受到了极大的阻力。在冗员安置问题如此困难的情况下,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优化也深受影响。钢铁产业集中度的调整与优化,往往伴随着着对重复建设项目的关闭,对相似机构的合并,对弱势企业的兼并重组等,其中必然涉及到富余人员的精简裁减以及由此产生的成本支付等问题,但由于外部干扰严重、成本支付高昂,使许多企业目前没有能力妥善地解决此类问题,这就使得当钢铁行业进行结构调整时,必然受到来在安置冗员问题的阻碍,使许多该淘汰的落后产能无法淘汰,该实施的重组项目不能重组,最终阻碍的是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水平的优化。3. 历史遗留的社会负担对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影响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以“企业办

33、社会”政策为首的历史遗留问题给我国的国有企业带来了十分巨大的社会负担,这些负担与冗员安置问题一样,制约了我国钢铁产业结构的优化。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多项措施以减轻国有企业的社会负担,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是远远不够的。目前钢铁企业所承担社会职能支付的费用,依然包括离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费用、职工医疗、教育、住宅、福利费用等,据2002年初对鞍钢、首钢等10个国有企业的一份调查称,其中绝大多数企业的负担额都在五六千万以上。“在受调查的10个企业中,有5个企业负担额超过亿元。其中鞍钢3.29亿元,首钢2.47亿元,唐钢1.6亿元,太钢1.37亿元,包钢1.33亿元” 陈凌.如何提高中国钢铁工业的产

34、业集中度.冶金管理,2003(4):812,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我国部分大型国有钢铁企业的社会负担仍然很大。我国国有企业的另一个重要历史遗留问题,就是许多企业还拥有大量的集体企业,例如,“东北地区的鞍钢和本钢截止至2001年年末,共有集体企业560户,在职职工21.1万人,离退休职工4.9万人;资产总额75.8亿元,销售收入31亿元。” 陈凌.如何提高中国钢铁工业的产业集中度.冶金管理,2003(4):812这些集体企业普遍都负债、亏损严重,对国有企业的依赖性很强,职工社会保障问题复杂,给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后劲都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目前无法立即解决的沉重社会负担给我国钢铁产业结构的优化

35、带来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在钢铁企业间兼并重组的过程中,尤其是在优势企业购并弱势企业时,有关企业势必会顾及到“企业办社会”所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通常都会要求“解决得干干净净”以后才能开展并购工作,当企业及相关政府无力解决此类问题时,就必定会阻碍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水平的优化。总之,由于我国曾长时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因此在我国钢铁工业不断摸索着发展的现阶段,观念、现实等方面都还深受制度因素的影响,这就给我国钢铁产业结构的优化带来了不小的现实困难,使我国的钢铁产业集中度始终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三) 市场因素根据市场竞争理论,一个产业只有出现了生产的相对过剩,市场竞争出现了白热化,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

36、较大的威胁时,“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则才会更明显,企业间通过兼并重组整合资源的动力才会更大,产业也才会不断地集中。很显然,近年来我国钢铁市场需求的持续旺盛,是不利于我国钢铁产业结构优化的。表6 1995年2005年钢材的产量与消费量比较年份钢材产量(万吨)表观消费量(万吨)1995年898097841996年9335105111997年9984108481998年10735116231999年12100132202000年13146141212001年16068173162002年19218211222003年24082271032004年29738312462005年3711737646资料来

37、源:万岷.市场集中度和我国钢铁产能过剩.宏观经济管理,2006(9):5254从表6我们可以看出,自2001年开始我国钢材的需求量出现了强劲的增长势头。相比于前一年,钢材消费量的增长率在2001年到2005年这段时间里,分别达到22.6%、22.0%、28.3%、15.3%、20.5%,总体消费量翻了一番还多。同时,伴随着钢铁产品需求的旺盛增长,钢铁产量也在不断地创下历史新高,从2000年开始,钢产量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不断攀升,至2007年钢铁产量已达到48928.8万吨(见图1)。资料来源:中经数据库,根据19962007年我国粗钢产量编制就是在这样一个市场需求旺盛、产能快速扩张的时期,

38、对我国钢铁工业的结构优化起到了负面的作用。过于旺盛的市场需求,首先吸引了大量的外来资本进入钢铁工业,据统计,“十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从500亿元增加到228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3.6倍,年均增长速度高达46.5% 2006中国工业发展报告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210。这无疑又进一步增加了钢铁企业的数量,加剧了我国钢铁工业本就分散的局面,降低了产业的集中度;其次,旺盛的市场需求还为许多中小型钢铁企业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生存空间,使其完全不必担心被兼并或是被挤出市场,这样就使“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规则在钢铁产业中无法发挥实质性作用。因此

39、,在需求持续旺盛的景气市场中,由于产业进入壁垒的缺失和市场竞争机制的失灵,促使我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进一步地降低了。五、优化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对策建议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迅速波及到实体经济,并且由于其对全球钢铁工业及上下游产业的冲击,使我国的钢铁工业切实感到了市场需求萎缩后,激烈的市场竞争给产业带来的巨大压力。我国许多中小型钢铁企业面临可能破产的命运,即使是如宝钢、鞍钢等国内钢铁巨头,也不得不通过减产、停产等手段以应对危机。如此的困境,却使“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规则再次显现作用,为我国钢铁产业提供了优化集中度的契机。因此,为完成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既定的集中度目标,促进我国钢铁工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0、,结合上一章对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影响因素的分析,本文认为优化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 切实执行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完善产业进入壁垒 2005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这是我国钢铁工业第一部正式的官方发展政策,其中明确规定了我国钢铁产业的行业标准。如其中所提到的“在2005年底以前,所有钢铁企业排放的污染物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标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应符合地方环保部门核定的控制指标”;“建设烧结机使用面积180平方米及以上;焦炉炭化室高度6米及以上;高炉有效容积1000立方米及以上;转炉公称容量120吨及以上;电炉公称容量7O吨及以上。沿海深水港地

41、区建设钢铁项目,高炉有效容积要大于3000立方米;转炉公称容量大于200吨,钢生产规模800万吨及以上”;“建设炼铁、炼钢、轧钢等项目,企业自有资本金比例必须达到4O及以上。”;“钢铁企业跨地区投资建设钢铁联合企业项目,普钢企业上年钢产量必须达到500万吨及以上,特钢企业产量达到50万吨及以上。非钢铁企业投资钢铁联合企业项目的,必须具有资金实力和较高的公信度,必须对企业注册资本进行验资,银行提供资信证明,会计事务所提供业绩报告,有条件的通过招标方式选择项目业主。”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山西冶金,2005(3):15等条目,从能耗、环保、设备、资本等方面,为我国钢铁工业提供了可供参考的量化的准入门

42、槛。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与推出,为我国钢铁产业的结构优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首先,量化的行业标准使许多不合格的落后产能得到了淘汰,如中国产钢大省河北省“2007年内共淘汰落后的炼铁能力260万吨、落后的炼钢能力519万吨” 李拥军.仲海洋.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政策性因素分析.冶金经济与管理,2008(4):1315,这样既促进了资源的有效配置,更优化了产业的集中度水平;其次,明确的准入门槛,对钢铁产业潜在的投资资本和筹措项目,起到了严格的规范作用,避免了规模经济以下的企业进入与项目重复建设所造成的产业集中度的进一步降低。总之,排除行政干扰,切实执行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提高钢铁行业的准入门槛,无疑

43、有助于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优化。(二) 妥善解决企业负担,消除企业退出障碍从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钢铁工业富余人员较多,社会负担较重,并且由企业解决这些问题还很困难。因此,无论是以破产清算的方式,还是通过兼并重组,钢铁企业的“退出”都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严重阻碍了我国钢铁产业内正常的市场行为,妨碍了产业集中度的有效优化。因此,政府作为企业的出资人,应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动人员分流、实施再就业工程,并在财税政策和财政支出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当政府财力不足时,还可允许企业按公开、公平、公正的程序变卖部分国有企业资产以充实社会保障基金,解决困难问题。国有企业承担的社会负担与

44、附属的集体企业,对于盈利者在理清劳动关系的前提下,可允许其独立经营;对于亏损者应当按照属地化原则一次性移交所在地政府,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提供补贴,以保证平稳过渡。总之,企业要在政府与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妥善解决企业冗员安置、历时遗留负担等问题,保证企业退出市场或兼并重组渠道的畅通性,为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优化提供一个良好的产业环境。(三)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有效并购重组企业发展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通过企业的内部积累,进行增量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条是通过企业间的并购重组,进行资本重组,实现外部扩张。显然,后一种方式由于可以利用原有企业的资源和销售渠道,更快地占领目标市场,因而对于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张更为便捷和有效。国外成熟的钢铁工业发展史,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近十余年,并购重组一直是世界范围内钢铁企业发展的主旋律。“欧洲钢铁工业经过几轮兼并联合,形成阿塞洛(已并入米塔尔)、LNM集团、蒂森·克虏伯、谢维尔四足鼎立的局面;2002年北美开始并购重组,至今形成了美钢联、纽柯钢公司和ISG集团(已并入米塔尔)三巨头的格局;日本战后原有50多家钢铁企业,经过不断地并购重组整合成了新日铁和JFE两大集团;韩国浦项制铁的钢铁产量已占韩国总产量的65%以上。而国际钢铁巨头米塔尔扩展的历史,更是一部并购重组的历史:2006年7月,经过5个月的漫长而激烈的较量后,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