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石灰吟(6)_第1页
2020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石灰吟(6)_第2页
2020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石灰吟(6)_第3页
2020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石灰吟(6)_第4页
2020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石灰吟(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年级语文石灰吟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理解诗中“千锤万凿、若等闲、浑不怕、清白”等词 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2 .过程与方法朗读古诗,初步感知;读懂古诗,理解诗意;赏析古诗, 升华情感。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1 .搜集有关于谦的资料。2 .了解石灰的一些知识、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产过程等。教学重点: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教学难点:联系作者生平,体会

2、作者的志向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1 .板书课题石灰吟,齐读。2 .简介于谦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己说一说对作者的了解。老师概括小结:于谦号节庵,宇廷益,浙江钱塘人, 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汉族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他 是永乐年间进士。传说这是于谦 12岁时的作品。3 .释题:看题目你觉得这是一首写什么的诗吗!理解“吟”师小结:题目的意思就是:吟咏石灰。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看看到底赞颂 了石灰的什么!二、朗读古诗,初步感知1 .学生自由读一读:读通读顺读生韵味。2 .指名试读,老师、学生相机更正、强调。3 .齐读。4 .借助注释,同桌间说说诗句的大体意思。三、读懂古诗,

3、理解诗意1 .自主朗读,弄懂字词的意思和诗句之意。2 .交流理解情况字义: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 锤,锤击。凿, 开凿。焚烧:烧毁,烧掉。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 好像。等闲:平常。清白:指高尚节操。诗句之意: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由来的石头, 对烈火的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 怕,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世间。四、赏析古诗,升华情感1 .赏析第1、2句:千锤万击由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千锤万击”、“烈火焚烧”表现什么!这两句是赞颂石灰的什么呢!读了这两句诗有何感受呢!师: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由世 时就经受考验。第二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

4、过烈火的 煨烧。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由石灰 的顽强。那我们应该如何读这两句诗呢!2 .赏析第3、4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读了这两句你有什么感受!指导读。你觉得作者仅仅是在赞扬石灰吗!那你觉得他是在写谁呢!师: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诗人于谦人生 的追求。他不畏权贵的品格和清白高洁的节操永留人间,后 人永远崇敬他、怀念他,这首石灰吟也因于谦而被传诵 不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概括主题:石灰吟这首诗通过吟咏石灰,表现了 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 尚情操。诗人用什么方法写

5、生这种情感呢!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篇。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 的方法,形象生动,语言也铿锵有力。五、布置作业1 .朗读背诵古诗。2 .学了这首古诗后,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写。六年级语文石灰吟教案 2 1 、认识“焚”,会写“锤、 凿、焚” 3个字。2 、理解古诗内容,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1 、引导并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在学习中培养、提高理 解诗句的能力。2 、通过查阅历史资料、联系时代背景,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1 、体会古诗表达的崇高志向和节操,学习诗人高贵品 质,并从中受到教育。1 、指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1 、了

6、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感悟诗人的崇高志向和 节操。一i课时石灰石、生石灰、水、烧杯、于谦的相关资料一、导入新课,简介石灰1 、师生示生石灰,问:“同学位,谁能告诉我,这是什 么! ”指名回答,让学生摸一摸,说说感觉,并板书:石灰。 再问:“谁知道石灰是怎么来的呢! ”指名回答,再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写石灰的古诗,明确学习任务:看 看诗人笔下的石灰是怎样的。设计意图:由示实物,让学生亲自感觉,再联系生活 实际谈一谈,加强对石灰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 生感觉到语文就在身边。2 、由示学生课堂学习评价表,读一读。设计意图:在课堂学习之前了解评价内容,让所有学 生有一个努力的目标

7、,从而督促自己认真地投入到学习当 中,激发学习欲望。二、多读古诗,熟悉文本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古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 音,读通诗句。2 、指名朗读,并检查生字的学习情况。3 、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味。4 、学生再一次进行练读。5 、全班进行小组赛读。设计意图:诵读是学习古诗的根本,读懂的前提是读 好。因此,在这一个教学板块中,将读好古诗作为重点,但 不是泛泛的反复读,而是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点拨读、范 读、小组赛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有目的、有层次的去读,台 阶式地逐步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读得有信心、有收获。 三、走进石灰,了解特点1 、轻声朗读古诗,结合古诗和注释,联系

8、生活,想一 想石灰的烧制过程,并划下诗中关键词语。2 、组织交流,引导提升师:谁知道烧制石灰的第一步是什么!你从哪句诗中知 道的!千锤万凿一一开采看着“千锤万凿”这四个字,你能想象石灰在运由深山 之前,承受着怎样的痛苦吗!再指导朗读这一句。烈火焚烧一一焚烧看着这四个足以灼热你身心的文字,你能想象石灰正忍受着怎样的煎熬!理解“若等闲”:可是我们的石灰表现得怎样!而 对烈火焚烧,你知道石灰的内心想法吗!它会怎么说!再指 导朗读这一句。粉骨碎身一一粉碎师演示石灰溶解过程,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石灰有什么变化!”再指名回答。用“虽然但是”说一句话。再指导朗读这一句。清白留世使用那么石灰经受着千锤万击、烈火

9、焚烧、粉骨碎身,它最 终的目的是什么呢!再读古诗,完成填空。不管,尽管,即使,也要。再引导用一个词语来赞扬一下石灰。师:你对石灰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并用这种感情读一读O设计意图: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学生结合文本体会 了石灰石历经千锤万凿、列火焚烧、粉骨碎身等痛苦的煎熬 终于成为石灰的艰难历程,对石灰产生了无限的敬佩之情。 在学生入情入境的描述中,引导学生走向文本,帮助学生体 会诗句表达的意境。学生从诗句中想象意境,有助于发展形 象思维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在无声处感受石灰内心的情感,于无声处见真情。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生真情,读生真感受,读生对石灰敬佩之情。四、走进诗人,感受品格1

10、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说,歌咏言,诗言志。那么于谦 写这首诗,是想表达什么样的志向呢!他仅仅是想赞扬石灰 吗!下面,请同学们介绍一下你对于谦的了解。2 、师播放背景音乐,并朗读诗人生平事迹材料,引导 学生感受诗人节操。1449 年,蒙古族瓦剌部落入侵中原,明朝英宗皇帝被俘。 瓦剌部落挟持英宗皇帝一直打到北京城外,明朝危在旦息。而打败瓦剌的最好办法就是再立一位新皇帝,让瓦剌手中的英宗皇帝失去要挟的作用。可是,没有一个大臣敢提由来, 因为这样做是谋逆之罪,万一英宗皇帝获救后重登帝位,就 会有谋逆之嫌,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杀身之祸。时任兵部尚 书的于谦也完全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当他看到,即使粉骨碎 身也要

11、在人间留下洁白干净的石灰时,于谦感触很深。此时,于谦会怎么想呢!他又会做由怎样的决定呢!于谦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一边思索一边轻声地吟由这首石灰吟于谦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于是,他在朝堂上提 由“社稷为重,君为轻”的主张。他和太后一起拥立英宗的弟弟为新皇帝,并亲自率领部队杀退瓦剌,拯救了明朝。这 时,于谦想起收复江山的艰辛,不禁激动地吟诵石灰吟但英宗获救不久,就密谋发动了 “夺门”之变,重登帝 位。随后,于谦便遭到奸臣陷害,以谋逆之罪将于谦打入死 牢。在狱中,于谦想到奸臣当道,想到自己所做的一切,他 问心无愧,他想到了石灰吟,便在狱中仰天长叹一一当于谦被押往刑场的时候, 面对一个个泪流满面

12、前来为 他送行的京城百姓,他有千言万语想对他们诉说,最后,他 把千言万语都浓缩到了石灰吟上,于是,他手扶铁镣, 仰天慷慨悲歌一一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老师引导学生在历史环境中去 诵读品味,走进于谦的内心世界,这既是一种想象语言训练, 又是对诗人崇高品质的感悟。这样做,赋予古诗文实在和具 体的内容,由读懂到读生意境,使整首诗成为诗人一生的真 实写照,从而引导学生感受到诗人的伟大情怀,给予学生心 灵的润泽。3 、师过渡:于谦的一生是精忠报国的一生,这首诗是 他12岁时所作,成了他一生真实的写照。 现在,大家说石 灰吟仅仅是在赞颂石灰吗!清白:对于石灰来说是什么!对于于谦来说呢!师:这个词语在这里包含

13、了两层含义,我们叫它“一语双关”。找一找,诗中还有这样的“双关”词语吗!4 、师小结:这首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是拿石灰自喻。表明自己 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经历多大的磨难,也要保持不畏艰险、 坚强不屈、不怕牺牲、光明正大的高尚品格。我们把这种写 作方法叫作“托物言志”。思考:本诗中的物指什么!志指 什么!两者有什么联系!还有哪些古诗也用到了这种写作手 法!设计意图:在充分理解石灰特点和诗人生平事迹之后, 从“清白” 一词入手,引导学生了解文中一语双关的词语的 含义,进而让学生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五、结合实际,勉励自我1 、学习本首诗之后,你有何启发!2 、让我们牢记这首诗,时刻告诫自己:在以后的人生 旅途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遭受多大的挫折,都要保持 顽强不屈、正大光明的高尚品格,遵守清清白白做人的法则。 再一起来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